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346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docx

道路施工主要工序

施工主要工序

1、施工测量

施工方法中,着重说明施工组织方式,主要施工步骤、施工环节、重点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检测点的控制。

对单项工程每道工序具体的施工工艺的操作流程,材质规定,质量评定,各种实验检测等。

有关施工、技术、质量规范中有详细的明确规定。

待中标后和施工中,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遵循设计意图,照图按规范作业,并编制详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审批后实施。

进场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地下管网进行调查,并按深1.5mm×2.1mm挖探坑,了解地下管网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报告。

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工前要全面熟悉图纸资料、施工技术规范、复拟图表中各个数据的正确性,了解设计意图,然后按照图纸资料,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测量。

测量前要求设计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沿线等线点、路基转角桩、管道、涵洞位置及控制桩,水准基点桩以及一些其它重要桩橛,都要交待清楚,然后根据这些桩橛,全面复核无误后,可照图纸放样施工。

如复核与设计误差较大者,用书面形式报告业主、公路设计院及监理工程师,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放样施工。

2.2、排水方案

本工程水管开挖深度为2.5m,采取明排抽水,开挖后在沟槽底每间隔50m设一个300×300×500的集水坑,在沟槽底边设300×500的排水沟,抽水台班为2个。

2.2.1、排水管道施工

1、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施工放线→沟槽开挖→水管道基础→水管道安装→水构筑物→闭水实验→雨水管道基础→雨水管道安装→雨水构筑物→闭水实验→回填。

2、沟槽开挖

本合同段地下管道埋设深度:

水管自地面以下最深达2.50m,雨水管自地面以下最深为3.5m,对不同深度管沟的开挖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1)开挖方法

开挖方法采用机械开挖及人工配合修整的方法,其中:

机械开挖95%,人工开挖5%。

土方开挖采取分段开挖法。

开挖时,管底预留100mm,确保基础处于原土状态,管沟基底开挖宽度两侧均应考虑预留200mm宽工作面和300mm宽排水位置,并在沟槽边增设安全网进行防护,并加红色警示灯,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在临近道路中线的管沟,开挖边坡由于受到原有道路的影响,边坡应适当减小。

(2)放坡及支撑

开挖方法根据开挖深度不同,适当放坡度,放坡原则为:

H<3m直槽开挖;3m>H≥5m,放坡系数按1.35计;当开挖无条件放坡时,垂槽开挖深度≥2m应设垂直支撑,所示。

雨水管道沟槽开挖示意图注:

放坡系数根据开挖深度而定。

(3)开挖顺序

因开挖面较大,故上层分两侧开挖,土方经平衡后,弃土运距按5KM计,回填总土方量运出运进,运距按5KM计;土方置于沟槽边;土方按500m内转计。

第一开挖段土弃运至弃土场,其余开挖段则运到已开挖段回填。

下层由挖土机直接位于下层面上开挖,边挖边支撑,并用人工进行基坑清理,后面随着浇筑垫层和基础,待基础达到一定强度后,安装管道和封闭接头,接头达到强度、污水管闭水实验合格后即进行回填和夯实。

当回填至雨水管基标高时,按上述顺序进行雨水管施工,填压至路基面标高,这样一侧管道超前约100m后,即可进行另一侧的管沟开挖,尽量使各工序做到平行作业,以加快施工进度。

3、沟底、垫层、管基施工

沟底土层应密实,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如遇软弱地基,应采取换土,回填300m厚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

正常情况下,水管道采用45°带基,雨水管道采用120°枕基,雨水口进水管采用60°带基加强。

当污、雨水管顶覆土小于0.5m或大于1.5m时,以及穿过行车道的管基,无论污、雨水管道均采用结构满包基础加固。

当雨水管在回填土上时,除加300m厚砂砾垫层外(夯实),管道基础还须采用45°带基及60°接口加强。

穿越车道的污、雨水管统一采用混凝土加强基础处理,保证路面质量。

污水管穿越河道和沟渠时,管道应采用混凝土加固基础。

管基施工前应放出管道控制中心线。

管基一律采用支模现浇,带基采用两次浇筑成形。

管基需达到60%强度后,方可敷设安装管道。

4、管道敷设安装与接口施工

管基达到80%强度后,才能进行管道敷设安装,管道必须按时、按需及时运至施工现场,满足管道敷设安装进度需要。

钢筋混凝土圆管,统一采用标准,均在专业生产厂家购买,并据有合格证,检查无缺陷损坏,管口为平口并需业主、监理工程师认可。

圆管安装采用10~15T汽车吊起吊下沟,下沟前应先将基础和管外壁与抹带相接处砼表面凿毛、刷净,下沟由人工校正就位。

管道正确就位后,对接口进行清洗,接口采用刚性接口现浇C15细石混凝土,加钢丝网片,模板起撑扶带,压浆成形,并进行养护。

排水管沟有关具体加强措施的说明如下:

(1)污水管道采用经修改的45°带基及120°接口图施工。

接口部位钢丝网C15砼包裹部分,既可采取先完成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并待其形成规范要求的强度后,再按二次砼施工工艺浇注C15砼包裹;又可采用一次铺筑钢丝网C15砼的方法,但必须确保钢丝网与管道外壁间保持不小于2cm的砼保护层。

(2)雨水管道采用°枕基(加钢丝网)图施工。

钢丝网C15砼包裹层作法同上。

(3)当复土厚度H<1m或管道横穿车行道时,无论是污水、雨水、干管、支管(或各类预埋管)还是Ⅰ级(轻型)、Ⅱ级(中型)、Ⅲ级(重型)管,均采用145°带基施工。

接口部位钢丝网C15砼包裹层作法同上。

5、管沟回填

管沟回填前应将管基、地下设施及管道敷设安装施工完毕,经闭水实验合格,并应作好隐蔽工程记录。

回填前,应清除管沟内的垃圾、积水以及各种杂物。

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土应水平分层铺填,分层压实,并应分层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密度,经检查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回填管沟时从管道两侧至管项以上0.50m均应先用人工从管道两侧对称同时回填夯实,不得用机械碾压,务必防止管道中线移位,及管道的基础接口受损(砼强度必须达80%方可回填夯实)。

待填土不致损坏管道及接口管基的情况下,方能采用静力式压路机,不得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

沟槽回填土密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详见排水工程说明沟槽回填条文及有关规范。

排水工程雨水管(沟)同槽施工有关技术要求说明的规定。

(1)沟槽回填土密实度要求

关于污、雨水沟槽回填土密实度要求。

原则上按公路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的规定执行,考虑到路的重要性及照顾到施工的可操作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良好,将排水管道沟槽胸腔部位(即Ⅰ区)和管顶500mm范围以内(即Ⅱ区)的回填土密实度要求。

按轻型击实法的指标提高一档即按≥90%和93%执行;而对于管顶以上500mm起直至土基顶面部分的沟槽回填土(即Ⅲ区)密实度指标,仍按路基距路槽下的距离所要求的重型击实标准执行。

(2)当雨水管基础位于回填土上时的处理意见

设:

B为雨水基础宽度,X为雨水基底土被扰动的宽度,详见图八排水主管混合槽型示意图。

注:

(1)比例:

示意

(2)设雨水主管基础宽度为B

雨水主管基底扰动宽度为X

(3)混合槽槽型边坡坡率及底宽按招标文件规定执行。

排水主管混合槽槽型示意图

1)当雨水基底为砂砾石地层时的处理意见

A、当雨水主管基础有不足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0

B、当雨水主管基础有超过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X>B/3)时,应先将不足2B/3宽度的原状砂砾石超挖2m深予以扰动,然后统一采用砂砾石分层碾压,“水夯”两遍,经检查密实度达标后,再按标图实施带基及接口。

C、当雨水方沟基础有不足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0

D、当雨水方沟基础有超过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X>B/3)时,应先将不足2B/3宽度的原状砂砾石超挖0.6m深予以扰动,然后统一采用砂砾石分层碾压,“水夯”两遍,经检查密实度达标后,再按设计图要求做方沟基础。

2)当雨水基底为普土地层时的处理意见

A、当雨水主管基础有不足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0

B、当雨水主管基础有超过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X>B/3),应先将不足2B/3宽度的原状土超挖2m深予以扰动,然后统一用8%灰土加强,其宽度以双侧超出管基边缘各1.5m(即为B+2×0.2m)为宜,先按土基要求检测合格后,再按标图实施带基及°接口。

C、当雨水方基础有不足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0

D、当雨水方沟基础有超过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即:

X>B/3),应先将不足2B/3宽度的原状土超挖1m深予以扰动,然后统一用8%灰土加强,宽度以双侧超出方沟基础边缘各0.3m(即为B+2×0.3m)为宜,先按土基要求检测合格后,再按设计要求做方沟基础。

2.3、路基工程施工

根据本合同段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环境条件、工程的特(难)点,合理的组织路基施工。

遵循土方施工调配原则,采用综合机械作业方式。

作业主要顺序:

路基施工测量→清理场地→实施路基施工防水排水作业→路基挖、填运作业→平整碾压→检测验收。

2.3.1、清理场地

清除填、挖区的各种障碍物。

此项采用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为辅。

清除的废物应随清、随运,均按业主指定的弃土场堆弃。

不能长留施工区以免占据工作面及废弃物受雨的浸泡。

2.3.2、路基施工测量及放样

路基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图纸资料,施工技术规范,了解设计意图,定出施测方案,得到现场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施测放样。

在施工中对所有桩位及控制桩(网)要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利维护,指导正常施工。

2.3.3、路基挖、填、运施工

根据现场实情,对于路基的施工采取分段作业的方法,采用综合机械作业,以主要机械作业运行为主,配置辅助机械协调。

在各分段作业区(点)上,分别应用挖运、装运、推运,整平碾压等平行交叉流水作业的方法。

施工前应建立临时防、排水系统。

无论挖区或填区在施工中保持一定的利水坡度,杜绝凹凸与积水现象。

(1)路基挖方

路基挖方按测定的标高控制施工。

根据不同土质掌握好压缩预留量。

开挖时必须按横断面自上而下,依照设计边坡层进行,防止因开挖不当导致塌方,对于开挖,要有效地扩大工作面,分段进行,以利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施工安全。

工程具体作业中选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车,使它们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施工的效率。

(2)路基填方

根据设计文件基底要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回填。

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对用粘性土等透水性不良的填料,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路基设计高程范围换填透水性较好,土质相对稳定,承载力较佳的填料。

挖方超过500mm的区段,不作换填处理。

填筑深度超过3m的填区,尽量利用本线路的弃方,以利成本的控制。

填筑方式采用水平方式分层填筑,监测含水,控制虚辅厚度,做到均匀压料。

填筑过程中要作好交接处的斜面,以防止不均匀变形及保证来自上层透水性强的填土水分及时排出,以保证水分蒸发和排出。

对于填方宽度应稍宽于设计路基宽度,以充分保证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3)路基处理

本路段如遇有弱—中性膨胀土,在道路基路槽下500mm范围内换填非膨胀土,挖方超1000mm的区段不换填。

路堤采用膨胀土包心填筑方式。

无论挖、填区均清除300mm耕植土。

在本路线范围内的沟、塘、渠应尽力加以处理,清除不利土质,根据土质软弱状况,采取具体的加强措施。

(4)检底平整,边坡清削

路基填筑完毕后,进行路基修整,测量检查路床的中心和标高以及路基宽度、边坡坡度及排水系统。

路基边坡修整、清削后,应达到质量检验标准。

2.3.4、水泥级配碎石基层

1、水泥级配天然砂砾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且塑性指数在6以下时,可以直接用作基层。

级配不符合要求的天然砂砾,要求筛除超尺寸颗粒或需要掺加另一种砂砾或砂,使其符合级配要求。

2、水泥级配碎石基层的最大颗粒应控制在40mm以内。

粒径过大,石料容易离析,也不利于机械摊铺、拌合及整平。

3、天然砂砾掺加部分未分碎石组成的混合料称级配碎砾石,亦可作基层,其强度和稳定性介于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之间。

4、水泥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4.1、颗粒级配要求;

4.2、配料必须准确;

4.3、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

4.4、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没有离析现象;

4.5、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要求的压实度;

4.6、15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实厚不宜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可达20-23cm;

4.7、未洒未铺封层时,不应开启交通,以免表层破坏。

5、水泥级配碎石基层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碾压

 

2.3.2、水泥砂石稳定层

2.1、施工技术要求

2.1.1、基层杂料的级配、细度模量应符合要求,水泥选用终凝时间长的品种,混合料拌和及养生用水应选用清洁饮用水。

2.1.2、混合料配比为重量比,最大含水量及最大压实干容量均应通过实验或参考经验数据确定,压实系数(松铺系数)按试铺决定或参考使用1:

3。

2.1.3、拌和方法有机械路拌法、机械石拌法、人工路拌法。

对于主车道、辅助道下层,必须采用机械拌和;人行道下层可采用人工拌和。

2.1.4、碾压前必须检查控制最佳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

含水量过大时应加干混合料重新拌和,含水量过小时应均匀洒水,以手握成团但不冒浆粘手、落地散开为宜;拌和过程中及碾压前应挖深点检查是否拌透拌匀,否则重拌。

2.1.5、每次压实厚度最小为10cm,最大为25cm,超过25cm时应分层拌和、压实。

2.1.6、碾压时自两侧压向路中,两轮压路机每次重叠1/3轮宽,三轮压路机每次重叠1/2轮宽;对于带振动的YZ12、YZ14型振动压路机碾太,应先静压2-3遍后再加振碾压,每次重叠1/3轮宽,碾压应以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标高和横坡、平整度符合验收标准为止。

2.1.7、碾压过程中,采用控制桩拉线或水准仪控制标高和找平,在压路机稳压后及时铲高补低,填补处应翻松加料重新压实成整体,不准出现填补薄层。

2.1.8、分段施工衔接处可留一定长度不压,亦可先压实,待下段施工时再挖松并适当加水泥和水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2.1.9、混合料从加水泥拌和到完成压实时间(包括干拌时间在内),不超过三小时;压实成型后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七天,七天内严禁上车,每次洒水数次,以保持表面湿润为宜。

3、检查

3.1、水泥稳定层基层施工,必须按下表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否则须返工处理。

3.2、水泥定稳层道路基层检查验收标准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2.4、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摘要: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各个环节都要加以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通过介绍沥青路面摊铺前的准备工作、摊铺设备的配置、摊铺过程的施工工艺。

阐明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施工前准备工作

1.1原材料的质量

a.沥青材料

(a)沥青进场时必须具有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的质检合格单;

(b)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必须将不同来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得混杂;

(c)沥青使用期间,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

(d)沥青应避免长时间存放。

存放时间超过15天的沥青在使用前应抽样检验,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e)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并应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罐中。

b.碎石材料选用坚硬耐磨和抗冲击性好的碎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及软质集料,应优先选用玄武岩、安山岩或致密的花岗岩。

要求石料压碎值、洛杉机磨耗损失、对沥青的粘附性、针片状含量、磨光值、吸水率、颗粒组成等各项指标要求能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

c.砂沥青混凝土施工

选用天然砂、机制砂,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视密度坚固性、级配、细度模数等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d.矿粉材料为增加集料与沥青的粘结能力,可采用掺加磨细消石灰、水泥或抗剥落剂的措施。

1.2基层(基承)面的清理基层(基承)面应干燥、清洁和无任何松散的石料、灰尘与杂质。

1.3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

a.沥青洒布车应检查油泵系统,洒布管,道油表,保温设备等有无故障,并将一定量的沥青装入油罐,在路上先行试洒,校核其洒布量;

b.石料撒布车应检查传动和液压调整系统,并应事先进行试撒,以确定撒铺每立方规格矿料时应控制的开度和行驶速度;

c.压路机应检查其规格和机械性能及碾压轮表面的磨损情况;

d.摊铺机应检查其规格及主要机件性能是否正常;

e.拌和设备及附属设施应正常,如电子称量(或过磅称量)、出料温度测量装置等;

1.4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为了获得符合规定技术标准的沥青混合料,就必须对其组成进行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主要包括矿料配比设计与沥青最佳用量确定两个方面。

1.5实验路段铺筑

a.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沥青用料及矿料级配)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混合料质量的稳定性;

b.为正式施工以后的质量控制提供的指导性依据是否正确;

c.施工机械设备是否有明显的缺陷;

d.摊铺机械是否适用;

e.石料撒铺车的行驶速度;

f.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速度、遍数;

g.确定松铺系数及压实密度;

h.确定施工温度,包括拌和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

i.在实验段内,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12h以后,按JTJ052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密实度、厚度检验,检验的频率应符合规范要求。

2.摊铺设备的配置

2.1主要机械设备

(1)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轮胎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压实机械:

6~14t双轮钢筒振动压路机,16~20t轮胎式压路机,1~2t手扶式小型振动压路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3)其他机械:

铣刨机、运输车、铲车、水车、加油车、路面切缝机。

2.2施工及检测工具

(1)施工工具:

平铁锨、耙子、小火车、浮动机准梁、筛子、墩锤、烙铁、手锤、测墩、铝合金导梁、钎子、绕线支架、紧线器、喷灯。

(2)检测工具:

3m直尺、测平车、核子仪、取芯机、数显测温计、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小线等。

3.沥青混凝土工艺

3.1基层准备及透层油施工铺筑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前,清理基层,保证基底稍干、清洁,无任何松散的石料、灰尘和杂质。

喷洒透层油。

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与路表面形成约30度角,高度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油形成重叠。

侧石、平石等构筑物进行遮挡防护。

洒布后不致流淌、渗入基层一定深度,并不形成油膜。

铺筑上面层前,对下面层表面进行清洗,保证表面无泥土、灰尘等杂物喷洒粘油层。

3.2测定基准线

在准备好底层后进行测量放样,标出的沥青料松铺厚度,并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路边根据以平石确立基准面,中部采用钢桩定位,使用钢丝绳做引导高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3.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

(1)沥青混合料拌制

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沥青砼拌和设备每台实际生产能力为150t/h,,拌和时间为40S。

经计算已保证铺筑能够连续进行。

按照生产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每锅用量,对配料系统进行设定。

沥青加热温度控制170~180℃(改性沥青高10~20℃),矿料比沥青高10~20℃,控制沥青混和料生产温度在150~175℃范围内。

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当出现混合料降温过多、粗细集料颗粒离析以及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时,予以废弃,并采取纠正措施。

(2)沥青混合料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输,在摊铺机前形成一个连续的供料车流,尽量减少等待的时间,保证摊铺温度。

为便于卸料,运输车的车厢底板和侧板抹油水混合液作隔离剂(柴油、水=1:

3),并排除可见游离余液。

装料时,通过前后移动运料车来消除粗细料的离析现象,一车料最少分三次装载。

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防水的篷布遮盖整个运料斗;发现其温度低于要求、颗粒有花白斑点、离析、结块、含水等不符和规范要求的情况,将混合料废弃到指定位置。

3.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采用自动找平装置的沥青摊铺机铺筑,根据摊铺机的摊铺界限和路面宽度、横坡等划分摊铺板块,单面路拱的道路一次性摊铺路面全宽,双路拱分两幅摊铺。

摊铺前30min,把整平板加热至80-100℃,用柴油喷雾器喷洒料斗、括板送料器、整平板及螺旋输送器,安装自动找平装置,超声波控料器,并检查操作系统是否正常。

首先在起点处用人工摊铺1m长的基准面,顶面为松铺顶面,按摊铺厚整标尺。

摊铺机后退到基准面位置,把整平板降至基准面上。

摊铺时,按路线方向纵向行走,摊铺速度均匀、连续、不发生间断或停机,以保证面层平整,起步速度为1m/min,正常速度3m/min。

混合料溢出储料斗,落在前方,则迅速清除,在摊铺过程中及时用直尺检测是否满足要求。

雨、污检查井圈采用钢板覆盖,附近由人工铺筑混合料,并进行热夯。

对机械不能到达的死角,用人工扣锹法进行摊铺,局部作适当整平以补齐漏铺处,检查平整度,及时修正路拱。

保证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

3.5接缝施工路面分两幅施工时,纵向缝采用采用自然缝。

摊铺前,清除界面处松散的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路面铺筑期间,当需要暂停施工时,下面层采用斜接

2.5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

1、施工准备

1.水泥:

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

一般采用中、粗砂。

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要求,进场后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J058的规定进行取样实验合格。

3.石子:

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JTJ058的规定分批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GJ63的规定。

4.水:

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5.钢筋: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实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实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等的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6.电焊条:

选用的电焊条应与钢筋母材相匹配,进场应有合格证。

7.外加剂:

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

进场应取样复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定》GB50119有关规定。

8.掺合料:

掺合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掺合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其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

9.预埋件的规格、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10.机具设备

11.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