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032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docx

高一语文下册课课练测试题2

训练十一

神奇的极光

课前预习无师自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俯瞰()萦绕()轩辕()蚩尤()陨落()帐幔()

答案:

kànyíngyuánchīyǔnmàn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安详帐幔泻下银光并行不背B.遁词纷纭灯光闪烁普洒甘露

C.辐射棒槌腾空而起来拢去脉D.神秘掩盖星殒如雨出神入化

答案:

B

解析:

A项“背”应为“悖”;C项“拢”应为“龙”;D项“殒”应为“陨”。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秉性(性格。

)众说纷纭(声音很大。

B.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瞬息万变(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C.萦绕(围绕,缠绕。

)辽阔无垠(界限,边际。

D.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行云流水(自然不拘执。

答案:

A

解析:

A项“纷纭”的意思的(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

4.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

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

B.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C.她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闪耀着火一般的激情。

D.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都运用了拟人,C项运用了比喻。

2.判断正误。

(1)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

其时,环的亮度急剧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

(从形状、动态、色彩、亮度等方面描写了神奇光带形成的过程。

)()

(2)(极光的)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分辨

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说明极光色调的种类。

)()

(3)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现在认为极光形成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4)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以及长的

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极光的作用、影响和前景。

)()

答案:

(1)√

(2)√(3)√(4)×

解析:

(4)句中并未说前景问题。

3.阅读下面的一句话,请你选出与加点的词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

无怪乎在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句加以描绘”之类的话。

A.叹为观止B.语竭词穷C.黔驴技穷D.辞不达意

答案:

A

解析:

“语竭词穷”指无言以对,“黔驴技穷”指无技可施。

“辞不达意”指所用的话语表

达不了自己的意思。

4.“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新真”,我们就题目和三个部分的小标题推测一下,文章的总体

思路是怎样的?

想一想:

小标题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

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从小标题“一瞥”我们可证实是写“所见”。

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

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是恰到好处的。

5.课文第三部分第三段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来比方极光

的显示运动的原理。

(见下图),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电视机成像原理极光显示和运动原理

电视显像管()

电子束↓

↓()

电视屏幕()

↓↓

图像()

(电视显像管用电子(磁层将太阳风粒子流汇

束击中涂有发光物质的聚成束,聚焦到极区大

电视屏幕,显示出图像)气中,在大气中分子和

原子的作用下形成极光)

答案:

磁层太阳风粒子流极区大气极光

课后检测触类旁通

一、本课阅读

阅读第二部分第三段,完成1—4题。

1.“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也是很大的,从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

满月时的月亮亮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极光的亮度变化时间长。

B.极光出现时只有银河星云那么亮,到后来有月亮那么亮。

C.极光由银河星云的亮度变化成满月时的亮度。

D.极光刚出现时只有银河星云的亮度,到后来就变化成满月时的月亮亮度。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影子被照出来了。

B.根据不完全统计,极光的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极光的本色不外乎有红、绿、紫、蓝、白、黄。

D.极光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几秒钟和数分钟之内。

4.对本文段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本段主要介绍了极光形体、亮度、色彩的变化。

B.本段主要介绍了极光的亮度、色彩的变化。

C.本段主要介绍了极光的亮度所造成的景象的变化。

D.本段主要介绍了极光的色彩所造成的景象的变化。

1.参考答案:

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

解析:

这段文字最后几句说明的中心是极光的色彩,做题时需要注意“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成了万花筒啦”等句。

2.答案:

D

解析:

A项“时间长”理解不当。

B项对其亮度理解不当。

C项对亮度变化的理解不当。

3.答案:

C

解析:

A项文中提到地面上的物体“都能被照见,甚至会照出影子”。

B项对极光色调的种

类理解不当。

D项原文说“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

数分钟之内”。

4.答案:

B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7月上旬,从里耶战国古城出土的2万余枚秦简运抵湖南长沙,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大楼内

开始清洗、拍照、归档、研究。

考古专家在清理“1号井”的简牍时,在一片木牍上发现了2

200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

这片木牍上写着“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经专家考证,是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并确认是至今还为开蒙儿童所习诵的乘法口诀。

更为奇特的是,每个关于“八”的乘法运算排列也很规则,它们排成一个横行,而且乘以八的数字从右到左依次递减。

经测量,这枚木牍有22厘米长,4.5厘米宽。

笔者看到,这枚记载有乘法口诀表的木牍浸泡在特制的药水中,右上角有些残破,木牍两面都有文字,字体为小篆向隶书过渡的一种字体。

由于没有完全清洗干净,有些字还无法辨认。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古代的乘法口诀表。

它给世界算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实物资料。

”袁家荣说。

记载有乘法口诀表的一面有6横行的文字,但目前能看清的是关于乘数为“八”的运算规则。

袁家荣说,从这枚木牍记载的数字来看,还不是很完整。

记载下完整

的乘法口诀表应该还有另外的木牍。

高崇文证实说,此次出土的战国简是中国乘法口诀表最早的实物证明,印证了文献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和乘法口诀表已被运用。

如果它是一本数学书的一部分,意义将更为重大。

目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的《算术书》,成书年代为西汉文景时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说,乘法表在古代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表。

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特点,使之读起来琅琅上口;后来发展起来的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对于运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的改进起到一定作用。

《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提到“九九”,也就是乘法表,两汉文献中的

记载就更多了。

专家推测,乘法表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普遍。

刘钝说,过去人们知道的最早的乘法表见于敦煌和居延两地出土的汉简,这次在里耶出土的木牍显然更早。

5.第五段中袁家荣肯定地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古代的乘法口诀表。

”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A.这片木牍上写着“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的篆文。

B.这片木牍上每个关于“八”的乘法运算排列也很规则,它们排成一个横行。

C.这片木牍上乘以八的数字从右到左依次递减。

D.这枚木牍有22厘米长,4.5厘米宽。

6.文中第六段说“如果它是一本数学书的一部分,意义将更为重大”,对“更为重大”理

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乘法口诀表有了最早的实物证明。

B.印证了文献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乘法和乘法口诀已被运用。

C.证明《算术书》不是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

D.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出现的年代将大大提前。

7.文中第八段说:

“专家推测,乘法表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普遍。

”以下不属于专家推测的依据是()

A.西汉文景时期出现了数学专著《算术书》。

B.《管子》《荀子》《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提到“九九”。

C.两汉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乘法表的记载。

D.这次出土的战国简提供了中国乘法口诀表最早的实物证明。

8.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迄今为止,从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成书于西汉文景时期的《算术书》应是我国目

前发现最早的数学专著。

B.乘法表在古代虽非中国一家独有,但汉字乘法表优于其他文字的乘法表,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C.在湖南里耶一片木牍上发现的乘法口诀表,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而且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

D.湖南里耶出土的战国简印证了文献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口诀已经运用的事实,作为

我国乘法口诀表的实物证明,它也是最早的,其文物价值自不待言。

5.答案:

D

解析:

木牍的长度、宽度与乘法口诀无直接联系,故D项不合要求。

6.答案:

D

解析:

A、B两项均是从乘法口诀的角度作评价,C项是从《算术书》的角度作评价,只有D项直接评价了这枚木牍作为一本数学书的一部分的意义。

7.答案:

A

解析:

A项,西汉时期出现的数学专著《算术书》不足以证明专家的推测,或者说不能推

测出“乘法表的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普遍”。

8.答案:

C

解析:

C项说这个乘法口诀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文中并无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