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890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考试资料.docx

心理学考试资料

心理学材料

一、填空

1、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填空)P22

2、教师的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

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填空)P45

3、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方式: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4、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

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填空)P51

5、教学反思的三种反思:

(1)、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2)、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做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3)、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填空)P58

6、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填空)P82

7、动机的三个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以目标。

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填空)P111

8、奥苏伯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附属)内区力。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区力最为突出。

(填空)P113

9、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尾部学习动机(填空)P116

10、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填空)P122

11、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称述性知识(填空)P205

12、程序性知识分为两个亚类:

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加涅称之为智慧技能,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加涅称之为认知策略,主要用来调控自己的加工活动(填空)P205

13、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三种: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填空)P209

14.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填空)P240

15、所谓发散思维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填空)P256

16、自我意识的结构分为三类(填空)

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7、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般认为,品德和态度一样,也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

(填空)P290

18、班都拉认为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填空)P307

19、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填空)P373

20、根据测量学的要求,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实质指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填空)P373

21、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1)反馈—调节功能

(2)激励—动机功能(填空)P395

22、测量与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从教学开始至教学结束。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不同的测验:

(1)准备性测验

(2)形成性测验(3)总结性测验(填空)P405

23、研究表明,多数青年的道德判断水平属于习俗水平,甚至少数青年尚未达到习俗水平。

(填空)P297

感觉记忆的分类:

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填空)P181

二、名解

24、教育心理学(名解)P22

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5、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解)P27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6、教学风格(名解)P46

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27、教学效能感(名解)P51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28、教学监控能力(名解)P61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9、先行组织者(名解)P103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的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30、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

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交往(附属)内区力: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名解)P113

31、自我强化(名解)P120

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32、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曲线)P132名解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难度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33、学习迁移(名解)P138

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34、相同要素说(名解)P143

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外一个机能。

也就是说,只有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35、记忆的实质(填空&名解)P178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36、陈述性知识(名解)P205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称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是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37、程序性知识(名解)P205

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38、自我意识:

(名解)P266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

39、投射自我:

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感。

(名解)P268

40、理想自我:

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我的认识。

(名解)P268

41、社会助长(名解)P316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2、社会惰化(名解)P318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43、行为目标(名解)P375

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44、任务分析(名解)P378

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三、简答

4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填空&简答)P34

(1)、客观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务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2)、发展性原则:

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它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高等教育实践,并且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

(4)、教育性原则:

应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绝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46、教学反思过程(简答)P58

以经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场,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1)、具体经验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观察与分析阶段,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师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47、教学反思的方法(简答)P61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实际讨论。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以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4)、行动研究。

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48、加涅的学习层次分为八类:

(填空&简答)P84

(1)、信号学习。

主要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2)、刺激—反应学习。

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和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这类学习属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4)、言语联结学习。

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5)、辨别学习。

指学习一系列的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6)、概念学习。

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7)、规则学习。

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就是形成多个概念的连锁。

(8)、解决问题学习。

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49、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填空&简答)P85

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五种学习类型: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到高级的专业技能。

(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3)、言语信息。

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50、惩罚与负(消极)强化的区别(简答)P97

什么叫消极强化?

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惩罚与消极强化有所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対消除行为来说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会逐渐恢复。

总之,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的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51、形式训练说(简答)P142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的现象的系统假说。

形式训练说的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能够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52遗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简答)P198

干扰的主要两种情况(填空)P199

干扰说,衰退说,同化说,动机说(名解)P199

(1)衰退说:

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3)、同化说:

干扰说是根据机械学习实验提出来的,只能解释机械学习的保持于遗忘,不能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4)、动机说:

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总之,遗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每一种理论都能解释遗忘的部分现象,但不能解释所以的遗忘现象。

因此,对于遗忘的原因,应当把上述几种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解释。

53、认知结构说(简答)P145

三个变量(填空)

认知结构说是头脑内的知识结构。

广义的说,它是学生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组织;狭义的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内容特征,指在学习新任务前,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他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

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

原因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利于促进新的学习。

54、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简答)P201

(1)、复习的时机要得当:

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快后慢”。

由于遗忘的发展开始很快,所以要想提高巩固复习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为此,在教学上必须遵循“及时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对教材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每次时间长,次数少),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一般背诵材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遍又一遍的单纯复习阅读,一种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复习阅读。

还应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

研究表明,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

总之,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55、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及认知策略的关系?

(简答)P210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加涅认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分析思维。

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的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

”从加涅的上述论述来看,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但就认知领域而言,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是同一概念。

一般认为,元认知策略及认知策略一样,也是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或前提条件。

因为适当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仅依赖于学习材料和课题性质,也依赖于个体意识到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策略。

可以说,认知策略是学习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元认知策略则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有效和灵活运用。

56.问题解决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简答)P246

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名解)P248-256

(1)有关的知识经验:

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结构特征不同。

专家记忆中的知识是经过很好组织的,在搜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时能够很好的得到应用。

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4)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突然想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问题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

(6)情绪和动机状态:

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57、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简答)P255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具体而言:

(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8、态度和品德的相互关系(简答)P292-293

价值内化的5个水平(填空)P293

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

品德实质上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实质上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所涉及的范围大,这些态度有的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的不涉及道德规范。

只有涉及到的规范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稍高一级水平为“反应”,价值进一步内化就达到“评价”水平。

第四级水平是个体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价值内化的最高水平是价值“性格化”。

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质上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称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总之,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研究的是同质的问题,所以我们把态度的建立与品德的构建等同看待,不做严格区分。

59、简述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的过程。

(简答)P300-301

三个阶段(填空)

价值观辨析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他不能一开始就被人清醒的意识到,而难于指导人的行为。

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能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环境影响或成人帮助下对它们进行一步步的辨析。

辨析的基本形式是使个体在它们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态度。

价值观辨析理论在对个体价值观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发展许多应用性赋值策略。

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是针对个体的“辨析反应法”,即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兴趣及活动的时机,做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说所为进一步的审查与探讨达到辨析或养成价值观的目的。

然而,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任何一种观念要想真正成为个人道德的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包括

(1)自由选择

(2)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在选择。

2赞赏,包括(4)珍爱自己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包括(6)按自己的选择形式,(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总之,价值观辨析是一种不靠强硬灌输,死板说教,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教育方法。

60、凯尔曼的价值内化三段论(或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简答)P308-311

(1)遵从:

遵从包括两种情况:

从众和服众。

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3)内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念上与他人的思想观念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6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简答)P332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空间的扩展,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交往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充沛的精力,活跃的思想,使得大学生对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现象都产生了注意,希望自己见多识广,也使得他们交往的内容变得非常丰富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大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开放性系统。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日益增强的自我意识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大学生为人处事不墨守成规,无论在交往方式,交往内容与交往对象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自主性。

6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答)P345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

(5)具有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3、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

(简答)P355

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旨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学习困境,发挥内在潜能,获得学习成功。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指导:

(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用脑方法,即学会适度用脑,保证起居规律和科学的休息方法和身体锻炼。

(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我们可以从充分备考增强考试信心,形成对考试的正确评价,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64、陈述的好的教学目标基本要求(简答)P378

(1)、教学目标应称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如能力提高,态度改善,正确自我观建立等,而不应称述教师的行为。

(2)、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知识,认知策略,心智技能等。

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如知识领域中的目标应反映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65、简述教学任务分析的内容(填空或简答)P379

(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定并填补教学空间的过程。

确定学生起点行为的方法很多。

(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在终末状态和起点状态都确定以后,任务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

(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是保证终点目标达到的必要的先决条件。

有效的学习除了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支持性的条件。

总之,任务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达到教学目标的先行的内部条件。

四、案例分析

◆66.讲授法会导致机械被动学习吗?

谈一谈你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看法P386(案例)

◆讲授法优缺点(简答)P386

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可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