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docx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平衡
本章知识点:
1、力的概念及合成与分解。
2、重力、弹力、摩擦力。
3、共点力及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合力为零,即
0.
一、例题:
第一课时
考点一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例:
一袋密封很好的大米从吉林被运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它的质量(填“变化”或“不变”),但重量却(填“变化”或“不变”),原因是在地球表面。
考点二 弹力方向的判断
例:
画出下列物体所受的弹力.
二、习题
题型一:
运用假设法判断弹力的存在
1、如图所示有一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和光滑斜面AB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
2、如图所示小球A在内壁光滑的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右运动,试分析车厢后壁对球的弹力情况.
题型二:
弹力的方向分析及大小的计算
1、如图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A、B两物体正沿着倾角θ为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的粗糙程度是均匀的,A、B两物体与斜面的接触情况相同.试判断A和B之间的细杆上是否有弹力.若有弹力,求出该弹力的大小;若无弹力,请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3N、GB=4N,A用悬绳挂在
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轻弹簧上的弹力F=2N,则绳中
张力F1和B对地面的压力F2的可能值分别为( )
A.7N和10NB.5N和2N
C.1N和6ND.2N和5N
3、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
B.F=mgtanθ
C.FN=
D.FN=mgtanθ
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
重力为G的小球,小球与固定在天花
板上的绳子相连,小球保持静止状
态.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若绳子的拉力大小
为F,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F1,则
A.F1=FB.F1=Gcosθ
C.F=GcosθD.Fcosθ=Gsinθ
题型三 弹簧产生的弹力
1、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地面上的竖直轻弹簧B上,且弹簧B分别与地面和物体A相连接.现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A与另一轻弹簧C连接,当弹簧C处在水平位置且右端位于a点时它没有发生形变.已知弹簧B和弹簧C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不计定滑轮、细绳的质量和摩擦.将弹簧C的右端由a点沿水平方向拉到b点时,弹簧B的弹力变为原来的
,求a、b两点间的距离.
2、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求:
(1)这时两弹簧的总长.
(2)若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下面物体m2的压力.
第2课时
一、例题
考点一 静摩擦力
例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A是否受摩擦力的作用及其方向
例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x.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x.斜面倾角为30°,如图1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等于零
B.大小为
mg,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
mg,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
考点二 对滑动摩擦力Ff=μFN的理解
例:
如图2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1B.2-
C.
-
D.1-
二、习题
题型一 应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1、如图3所示是主动轮P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Q的示意图,A与B、C与D分别是皮带上与轮缘上相互接触的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CD)
A.B点相对于A点运动趋势方向与B点运动方向相反
B.D点相对于C点运动趋势方向与C点运动方向相反
C.D点所受静摩擦力方向与D点运动方向相同
D.主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
2、指明图4中物体A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1)物体A静止于斜面上,如图甲所示;
(2)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而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
(3)物体A放在车上,在刹车过程中,A相对于车厢静止,如图丙所示;
(4)物体A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如图丁所示
题型二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1、如图5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g=10m/s2)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12cm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拉长11cm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将弹簧拉长13cm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A,A上再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B,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施加一水平力F于A(如图6所示),计算下列情况下A对B的摩擦力.
(1)当A、B一起做匀速运动时.
(2)当A、B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匀加速运动时.
(3)当力F足够大而使A、B发生相对滑动时.
(4)当A、B发生相对滑动,且B物体的
伸到A的外面时.
3、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BD )
A.无摩擦力
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4、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个被压缩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B对A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
题型三 滑动摩擦力的分析问题
1、如图7所示,人重600N,木块A重400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1)人对绳的拉力;
(2)人脚对A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物体,重力为G,现在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
推物体,物体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2)物体的运动方向与斜面底边成多大的夹角?
第三课时
一、例题
考点一 合力的范围及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例1.合力范围的确定
(1)有两个共点力F1=8N,F2=15N,则N≤F合≤N且随二力夹角的增大,F合逐渐.
(2)有三个共点力:
F1=8N,F2=15N,F3=15N,则N≤F合≤N.
如:
F1=8N,F2=15N,F3=3N,则N≤F合≤N
例2.共点力的合成
(1)合成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定则
(2)求出以下三种特殊情况中二力的合力:
考点二 力的分解的方法
例1.按力的效果分解
找出重力G的两个作用效果,并求它的两个分力.如图3所示
F1=,F2=(用G和θ表示)
例2.关于一个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有唯一解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唯一解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方向,有唯一解
考点三 正交分解法
1.定义:
把各个力沿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
用途:
求多个共点力的合力时,往往用正交分解法.
2.步骤:
如图5所示,
(1)建立直角坐标系;通常选择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建立x、y轴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2)把不在坐标轴上的各力向坐标轴进行正交分解.
(3)沿着坐标轴的方向求合力Fx、Fy.
(4)求Fx、Fy的合力,F与Fx、Fy的关系式为:
F=
.方向为:
tanα=Fy/Fx
例1.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二、习题
题型一 力的效果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如图6所示,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m/s2)( )
A.
mB.
mC.
mD.
m
2、如图7所示,α=30°,装置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若用F=100N的水平推力使滑块B保持静止,则工件上受到的向上的弹力多大?
题型二 理解合力与分力间的关系
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有关它们的合力与分力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2、下列关于合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合力是原来几个力的等效代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B.两个力夹角为θ(0≤θ≤π),它们的合力随θ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总不会比分力的代数和大
D.不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也能进行力的合成的运算
题型三 物体的受力分析
1、如图8所示,运动员用竖直的胶皮乒乓球板去推挡水平飞来的上旋乒乓球.试分析推挡瞬间乒乓球所受的力,标明每一个力的名称和方向.
2、如图9所示,物体A靠在倾斜的墙面上,在与墙面和B垂直的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试分析A、B两物体受力的个数.
题型四 力的合成与分解综合问题
1、如图10所示是一种研究劈的作用的装置,托盘A固定在细杆上,细杆放在固定的圆孔中,下端有滚轮,细杆只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与托盘连接的滚轮正下面的底座上也固定一个滚轮,轻质劈放在两滚轮之间,劈背的宽度为a,侧面的长
度为l,劈尖上固定的细线通过滑轮悬挂质量为m的砝码,调整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M,可以使劈在任何位置时都不发生移动.忽略一切摩擦和劈、托盘、细杆与滚轮的重力,若a=
l,试求M是m的多少倍?
2、风筝(图11甲)借助于均匀的风对其作用力和牵线对其拉力的作用,才得以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1乙所示,风筝平面AB与地面夹角为30°,风筝质量为300g,求风对风筝的作用力的大小.(风对风筝的作用力与风筝平面相垂直,g取10m/s2)
3.如图13所示,将足球用网兜挂在光滑的墙壁上,设绳对球的拉力为F1,墙壁对球的支持力为F2,当细绳长度变短时
( )
A.F1、F2均不变
B.F1、F2均增大
C.F1减小,F2增大
D.F1、F2均减小
4.如图15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一个滑块在弹簧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弹簧的拉力与斜面平行,大小为7N,求滑块的重力与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
第四课时
一、例题
考点一 受力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例1.如图1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壁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
(1)此时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个.
(2)若物体A固定在墙上,其他条件不变,则B物体受力个数可能为个和个.
(3)若将力F改为水平向左的力仍作用在物体B上,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B受个力.
例2.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2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
A.3B.4C.5D.6
考点二共点力平衡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例1.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
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
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
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
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
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
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3所示,在此过程中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二、习题
题型一 用图解法求动态变化问题
1.如图4所示,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块可绕其下端转动的挡板P,今在挡板与斜面间夹有一个重为G
的光滑球.试求挡板P由图示的竖直位置逆时针转到
水平位置的过程中,球对挡板压力的最小值.
2.如图5所示,两根等长的绳子AB和BC吊一重物静止,两根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60°.现保持绳子A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将绳子BC逐渐缓慢地变化到沿水平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绳子BC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A.增大B.先减小,后增大
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
题型二 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平衡问题
1.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
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放置,表面
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
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
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7所示).现
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
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
环的支持力FN和细绳上的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N不变,F变大B.FN不变,F变小
C.FN变大,F变大D.FN变大,F变小
题型三 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1.物体A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细绳b和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A上,在物体A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角的拉力F,相关几何关系如图8所示,θ=60°.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g取10m/s2)
2.两根长度相等的轻绳,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上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M、N点,M、N两点间的距离为l,如图12所示,已知两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FT,则每根绳子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
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例题:
例1、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图中的()
例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4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___N/m.
(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5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2008·北京理综)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
L6
L7
刻度数值/cm
1.70
3.40
5.10
8.60
10.3
12.1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图7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
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
d4=________=________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
ΔL=___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_________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g取9.8m/s2)
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题
例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例2:
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3所示.
(1)试在图3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3)如图4所示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答:
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1.如图5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并使该端拉至O点,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分别为F1、F2(α+β<90°),
现使F1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要使结点仍在O处,相应地使F2的大小及图中β角发生变化.则相应的变化可能是
A.F2一定增大
B.F2可能减少
C.β角一定减小
D.β角可能增大
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