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835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学会了……》作文指导

一、本次习作的内容:

如果问到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

选一样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分析本次习作内容透露的信息:

1.本次习作,要求我们进行习作指导内容是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这就得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再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学生说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干农活;也可能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这次习作是话题习作,这种题目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

3.要求我们教师把习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选择余地,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补充,选择新颖的素材。

三、本次习作指导的教学目标:

1.写一篇自己是如何学习某种本领的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2.实现由口头语言表达到书面语言表达的过渡,提高习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各种本领的意识。

四、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照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学通顺。

写出真情实感。

五、习作备课准备:

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做好的准备有以下几点:

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

叙述一件事情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如何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完整

如何把事情经过(生活细节)写具体

2.关于口语交际课: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教学前,教师应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教学时,要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可以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或者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在激起大家学习本领的愿望之后,可以先进行示范交际。

如,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或教师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

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

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学生明确交际目的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然后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通过说的练习为习作做好铺垫。

3.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学会一项技能如做饭、炒菜等,或回忆自己已经学会某种本领或其他方面知识的过程。

六、备课策略思考

策略预设如下两点:

1.给学生习作的自由。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

映日荷花别样红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2.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赞可夫说: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

”本次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

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七、本次习作指导过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

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

同学们回答:

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

2.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老师第一次学会炒菜时的情景还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样学会的呢?

3.老师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我学会了炒菜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到地里干活去了。

我在家里写完了作业,想起劳动课上学过炒菜,就决定今天中午的菜我来炒,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说干就干,我先将芹菜摘去叶子和烂茎,洗净后切成约2厘米长的小段,又把肉、葱、姜切好备用,最后把锅刷得干干净净。

做完了准备工作,我还怕炒不好,又找出劳动书看了一遍炒菜的方法。

十点半了,我开始炒菜,先小心打开液化气,看到锅烧热了,就倒进一勺油,等油开了就放进切好的肉,用铲子不停地搅拌,一会肉变色了,我估计快熟了就倒进葱花、姜沫。

“嗤”的一声响,吓得我忙向后一退,看看没事才靠前搅了搅。

闻到香味就倒进芹菜段不停地搅拌。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芹菜炒成深绿色了,我想成了,就关闭液化气。

加上食盐、味精调味。

我挑了一块尝了尝,又香又脆,就是有点淡,就又加了少量的盐,把菜盛到盘子里。

就在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我炒好了菜,妈妈尝了尝,高兴地说;“不错,挺好吃,我女儿真是长大了。

”我听了真高兴。

4.学生讨论:

听了老师的讲述,你知道老师学会了什么?

当时的心情如何?

怎样学会的?

设计理念:

教师由自己的生活故事导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灵活运用“下水文”,有利于为学生的习作引路,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二)词语点睛,诗句引趣:

嘈嘈切切错杂弹

1.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好词佳句。

2.出示好词:

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赞不绝口难以置信恍然大悟大功告成记忆犹新

美滋滋活蹦乱跳目不转睛慌慌张张津津有味

3.出示佳句:

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①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③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读一读下面的写作歌,说一说你的理解。

写作之前想具体,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

多问几个怎么样,事情情节描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

设计理念: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提高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

未成曲调先有情

1.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请大家学一学动物的语言:

2.学生学小猫叫、小狗叫、小鸡叫等。

设计意图:

小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情趣,使课堂动静结合,生动有趣。

(四)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一语天然万古新

1.忆场景、入情境,引发回忆。

师:

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啊,我学会了……”那么你学会了什么?

怎样学会的?

2.学生回顾往事。

设计意图:

使学生有时间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寻找感受最深、记得最牢的人和事。

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了,素材丰富了,灵感也有了。

3.说场景、共分享,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经历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要说清事情的经过,怎么经历就怎么说,还要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4.集体交流。

小组推荐说得好的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可做询问、补充、评议。

5.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特别是把经历的过程讲得具体细致,把自己的快乐也带给了大家,很好!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印象,学习别人的优点,积累更多词句。

6.激趣导入,打开思路。

师:

同学们,还记得前几天你们交给老师的那些你们以前学习本领的照片吗?

我把它们进行了编辑、整理。

今天我就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由于本次习作是记一件往事,所以学生现有表象很难同往事建立起联系。

此环节重在激趣,并打开学生思路。

)学生观看照片。

7.指导选材,体验难忘。

(1)师:

看了照片是否勾起了你对往事的回忆,老师相信,除了照片上这些,你一定还会很多其它的本领吧!

那就请你大声的、自豪地告诉大家好吗?

(打开学生思路)

(2)生说自己学会的本领。

(3)师:

你们学会的本领可真多,太令老师羡慕了,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本领还很多很多,那如果让你数一数,你能数得过来吗?

(数不过来。

)那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本领中选择一件写下来,你觉得要选什么样的事情?

为什么?

(引导学生如何选材)

(4)生答。

8.体验难忘。

(1)师:

好,现在我给你们一分钟时间,打开记忆的大门,用心想一想,学什么最难忘?

把你印象最深的部分细细回味一番。

(在静静地思考中,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生静思。

(3)师:

想好了吗?

我想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并把学习过程中印象最深的部分简单的介绍给大家听,看谁的表达最吸引同学。

(在表达中体验难忘。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要把金针度与人

1.读佳作,学写法。

读一读下面的佳作,想一想,文章写了意见什么事儿?

怎样开头和结尾,哪里描述的最具体?

佳作展示一:

我学会了包饺子

去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我主动提出要学包饺子,妈妈同意了。

大年三十下午,妈妈拿出面板,和好面,还给我系上了漂亮的围裙和干净的套袖。

瞧我,多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小厨师哟!

我先学擀饺子皮,我先拿了一个皮儿,放到左手上。

然后用小勺盛了一点馅放到皮儿上。

呀!

盛多了,馅都“躺”到皮外了。

我赶紧用小勺蒯回了一点放回盆里。

然后把皮儿对折,左手托着饺子,再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在饺子皮的边缘上捏出一个个像波浪形的花边。

这样,一个饺子就诞生了。

我把它放在了盖帘上一看,妈妈包的饺子鼓鼓的,一看就知道装了好多馅。

而我包的饺子瘪瘪的,跟没有装馅一样,立都立不住,晃悠了两下便“趴”了下去。

妈妈笑着说是因为馅搁少了。

这回,我包之前皮上多放了点馅。

结果,包的时候手指一捏,馅都挤出来了,皮儿也撑破了,手上到处粘的都是馅,粘呼呼的,真是惨不忍睹。

于是,我不停地调整着馅的多少,又接连包了几个饺子。

终于这次,我也能熟练掌握馅多少的技巧了,饺子也像妈妈包的那样鼓鼓的,能骄傲地“站”在那里了。

我们很快就把所有的饺子包完了。

晚上吃的时候,我觉得这顿饺子格外香甜。

怪不得老舍先生说“劳动最有滋味”呢!

特别提示:

引导学生抓住“包饺子”“包”的动作的细节,重点来讨论怎样写具体的。

怎样把事情写完整的。

佳作展示二:

我学会了擦玻璃

星期天,我做完了作业,爸爸、妈妈外出还没回来,我想:

爸爸、妈妈平时上班总是早出晚归,星期天应该让他们多休息,我已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也应帮爸爸、妈妈多做些家务活,可做什么好呢?

我看了看四周,对,擦玻璃。

(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主意一打定,我就马上打了一盆清水,拿了一块抹布,又搬了一把椅子,我先把抹布浸湿后,使劲拧了一下,就拿着湿布小心地爬上椅子,踮着脚,仰着头,伸长胳膊先把窗框四周的尘土擦掉,然后,自上而下地擦着玻璃。

擦了几下后,我还觉得挺干净,可不一会儿干了一看,糟糕,玻璃上横七竖八一道道脏印,简直成了大花脸啦,多脏呀!

再看窗框的犄角也和了泥。

原来,窗杠上的尘土都被湿布带到玻璃上去了。

怎么办呢?

我连忙跳下椅子,把脏抹布用清水清干净,又爬上椅子,像刚才那样把窗柜和玻璃又反复地擦了几遍。

这样,玻璃就干净多了,但是还不够明亮。

怎样才能把玻璃擦得明亮呢?

我突然想起,以前曾见过妈妈用报纸擦玻璃,对,找几张报纸一定能把玻璃擦干净。

这时,我的脖子、胳膊都感觉有点累,但我想,一定要坚持到底。

我用废报纸使劲反复地擦。

呵,玻璃越擦越干净,越擦越明亮。

阳光照在玻璃上,看上去特别耀眼,映着屋子更加亮堂了。

(注意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事情的经过写得很具体,突出了重点。

我望着擦得干净而又明亮的玻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特别提示:

引导学生重点来讨论抓住如何“擦”的心理活动的细节写具体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真做起来也许就不那么容易了。

“擦玻璃”就是这样。

作者非常细致地写了自己第一次擦玻璃的劳动过程,开始怎样自信,后来怎样遭遇挫折,最终怎样发现成功的办法,这些都-一写来,曲折而又充实。

整个劳动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的情节也就随之有了波澜起伏。

作者之所以写得这样成功,与他善于观察和体验是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擦玻璃这样一种挺平常的事,就不会写得如此细致了。

佳作展示三: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以前,每当我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就会想:

如果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那该多好啊!

终于,机会来了。

有一天,妈妈买了一辆新的小自行车,让我学骑自行车。

这辆自行车车身是橙色的,漂亮极了!

我也高兴极了,坐上去就要骑,妈妈见我急着要骑就顺从了我,扶着车尾架教我骑。

刚开始的时候,我骑一会儿就要停一会儿,再骑一会儿,又停一会儿。

如此循环,觉得很累,很没意思。

妈妈也始终扶着车尾架,没有放开。

可是我又不甘心:

学骑自行车,一直以来是我的期望,这点苦都有受不了,还要骑吗?

想到这里,我又坐上去,继续练习。

又练了很久,我学会踩着脚踏前进,但是不是很熟练。

我急着要自己骑,就叫妈妈放手,让我自己尝试没人扶的感觉。

我抓紧车把,用力踩脚踏,车子摇摇晃晃地前进了。

没多久,车子一歪,摔下去了。

膝盖痛得要命,真想放弃,不骑了。

就在这时,妈妈帮了我一把。

她对我说:

“骑自行车时眼睛要往前看,不要低头,不要害怕,要镇定。

只有这样,车子才能稳。

”听了妈妈的话,我将信将疑地坐上自行车又骑了起来。

妈妈在后面扶着,等我骑出几步,妈妈才把手放了。

我记住妈妈的话:

眼睛要往前看,尝试着镇定。

果然,自行车不再摇晃,稳了许多。

之后,我虽然也从车子上掉下来几次,但每次再坐上去都骑得比前一次好。

经过一个下午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要甜。

这一次,我不但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学车的过程中,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遇到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去克服困难才能把事情好。

特别提示①:

引导学生抓住事情变化过程的重点来讨论。

②:

三个例子不一定用完,用一个例子收到效果也可以。

还可以选择其他的例子来指导。

2.互动交流中感悟写法。

师:

读了刚才的佳作,听到你们的表达,真是精彩极了,把我的好奇心完全勾起来了。

我还想了解更多,下面我想请一名同学将故事完整的说给我们大家听?

你觉得说时要把故事的哪部分说清楚才行?

(一生到前面)

师:

在他说之前,我要给大家提个醒,(课件出事温馨提示:

1.在同学说的过程中,你一定要认真倾听,他说完后你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

2.对他的表达提出意见或建议。

生说。

其他学生表达看法。

(在自由表达:

映日荷花别样红中体验写法)

师:

你觉得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说给别人听,怎样说才能说好?

(总结写作方法)

生表达。

(师板书)

按照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在同桌说的过的过程中,你仍然要认真倾听,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好,那你就夸夸他,如果你觉得有不足之处,那你就帮帮他,给他提一些合理的修改建议。

同桌互说。

师:

看同学们说的那么热烈,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听听。

谁再来说一说?

一生说。

其他学生评。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先说后写,较快地实现了写作能力的迁移,大大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及时地消除了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为下一环节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六)快速行文,一气呵成:

轻舟已过万重山

1.导入习作。

师: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是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满足,那么就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你的激动人心的一刻,与老师共享你的快乐。

我很想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故事,但我不能一一去聆听,这样吧,我们把它全写下来好吗?

你看,刚才我们“怎么想就怎么说”了,接下来请大家“怎么说就怎么写”,争取一气呵成:

轻舟已过万重山,我期待着分享大家的成功,开始吧!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八、特别建议

习作指导教学《我学会了_______》,建议老师在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三年级的小学生起步作文多是记叙文,又多是记叙一些亲身经历(或听到或看到)的事。

为此,让学生亲身尝试,身临其境尤为重要。

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动口去说一说、议一议,动脑去想一想,然后再写一写。

这样有序引导,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在教学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赞可夫说:

“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

”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

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2.积累素材,活用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写成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这既是学生对所读文章产生的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

引导学生建立积累本,从好词、好句的积累开始,引导学生学做积累。

对学生进行“读后品评”的训练,要求学生摘录所读文章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并写出阅读感受。

学生从片言只语到闪耀智慧火花的独特见解,他们运用语言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如果说感受生活是大课堂,那么阅读积累就是小课堂,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词汇,活跃学生思想,这样,学生的习作便有了源头活水。

3.关注学生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

“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

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

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4.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

映日荷花别样红。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

映日荷花别样红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5.巧妙引路,点拨到位。

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儿童习作能力的提高,接受间接经验十分重要,而“下水文”正适应了儿童的这一需要。

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又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

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布局谋篇,这样起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启思维、克服畏难情绪的作用;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性相随,写作的兴趣悄然萌发。

另外,从学生的心理来看,教师写“下水文”,变“我让你干”为“我与你一起干”,学生会感到师生的平等,从而唤起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完成习作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