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820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5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docx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模板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

(居住建筑)

(按DBJ/T15-83-2011评估的参考样式)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等级:

(必须选择参照标准和申报等级)

例如:

DBJ/T15-83-2011二星A级

 

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制

二〇一一年九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

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填写“×”;不参评的项填写“○”。

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

4.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5.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应保持技术内容和要求的完整和与所采用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一、自评总述1

二、自评内容2

4.1节地与室外环境2

4.2节能与能源利用21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35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8

4.5室内环境质量60

4.6运营管理73

三、附录98

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98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99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100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101

一、自评总述

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______级的标准。

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情况见表1:

表1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达标情况

一般项(共44项)

优选项数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共9项

共8项

共6项

共7项

共7项

共7项

共9项

达标

不达标

不参评

 

项目实景图

二、

自评内容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名称

类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

判定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4.1.2

建筑选址应避免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超标的污染、辐射危害源,远离重大危险源。

建筑电力、控制等重要设备如建于地下,应采取措施,确保不被雨洪淹没。

4.1.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同时满足当地规划的相关要求。

4.1.4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4.1.5

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取措施确保植物存活率,减少病虫害,抵抗自然灾害,并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

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4.1.6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

4.1.7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8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4.1.9

住区内无障碍设施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要求。

一般项

4.1.10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配置满足规范要求,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协调互补,相关项目合理集中设置。

4.1.11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4.1.12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4.1.13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住区室外热环境,住区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4

建筑布局、体型充分考虑建筑室内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舒适,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小于15%,风速放大系数不超过2.0。

4.1.15

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习荫植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或不少于1株榕树类树木。

4.1.16

场地规划依据人车分行原则,合理组织交通系统。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最短距离不超过500m。

4.1.17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大于等于45%。

4.1.18

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提供夏季遮阳,充分设置遮阳、避雨的走廊、雨棚等。

优选项

4.1.19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住区建设中车库、设备用房等宜利用地下空间。

4.1.20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控制项

4.1.1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

□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

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

若含有上款所列资源或地形,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

要求:

1.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

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

2.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

实际提交材料:

4.1.2建筑选址应避免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超标的污染、辐射危害源,远离重大危险源。

建筑电力、控制等重要设备如建于地下,应采取措施,确保不被雨洪淹没。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

□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

(3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土地出让时规划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

要求:

1.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

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

2.应包括场址检测或评价报告;

3.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

实际提交材料:

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同时满足当地规划的相关要求。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项目审批时间:

住宅层数:

□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

住区用地面积:

m2

居住人口(按每户3.2人计算):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人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书,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审批文件,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说明等。

要求:

1、土地出让时规划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

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

2、技术经济指标中应包含住区用地面积、户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等。

实际提交材料:

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住区位于气候区,所在城市为:

,属于:

□大城市、□中小城市

本项目中住宅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

小时

住区内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

□是、□否

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则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时数:

小时

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住宅:

□是、□否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日照模拟分析报告等。

要求:

1.小区规划图纸应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

2.日照模拟分析报告中应通过当地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进行模拟计算。

实际提交材料:

4.1.5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取措施确保植物存活率,减少病虫害,抵抗自然灾害,并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

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绿化物种是否主要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是、□否

列举本项目中的主要绿化物种。

(1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竣工图纸和说明(包含总平面图)、种植设计竣工图、苗木表等。

要求:

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

实际提交材料:

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住区绿地面积:

m2

住区用地面积:

m2

住区绿地率:

(%)

住区总公共绿地面积:

m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及景观设计竣工图纸和说明等。

要求:

设计竣工图纸上应标明所有绿地位置、面积,给出技术经济指标,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

实际提交材料:

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本条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的情况为评价对象。

2)评价要点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

□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以上皆无

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说明采用何种控制措施避免排放超标:

(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运行后的检测报告等。

要求:

1.如有以上提到的建筑或设施,应说明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供相应的图纸或检测报告

实际提交材料:

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简要说明施工过程中制定和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控制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等:

(3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出具的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的声明、实地照片或连续录像等。

要求:

1.施工组织设计中包含控制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等环境保护措施

2.实地照片或录像应如实反映项目施工过程;

实际提交材料:

 

4.1.9住区内无障碍设施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要求。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简要说明本项目采取无障碍设计措施:

(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竣工图、建筑设计竣工图纸及说明。

要求:

以上图纸中应包含无障碍设计的内容。

实际提交材料:

 

一般项

4.1.10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配置满足规范要求,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协调互补,相关项目合理集中设置。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住区内是否建立会所及幼儿园:

□是、□否

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别包括: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

请填写下表:

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

项目名称

类别

服务半径(m)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小区规划设计图纸、住区总平面图、相关分析图等。

要求:

小区规划设计图纸上应标明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和服务半径。

实际提交材料:

4.1.11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不参评

(项目本身原因不参评,仍应在“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证明材料”中提供相应的材料,无原因、无证明材料,则判为不达标)

2)评价要点

1、是否对旧建筑进行利用:

□是、□否

原有旧建筑面积:

m2

旧建筑利用面积:

m2

2、简要说明以下内容:

(300字以内)

(1)原有旧建筑基本情况;

(2)对旧建筑如何进行再利用。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造方案(图纸和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

要求:

1.需在总平面中标出旧建筑位置;

2.说明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旧建筑的结构检测结果。

实际提交材料:

4.1.12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位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类型

场地噪声

标准值(dB)

测试值(dB)

昼间

夜间

如环境噪声值不达标,简要说明降噪声措施。

(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运行后的噪声现场测试报告、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等。

要求:

1.应提供运行后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

2.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需提供降低噪声的措施说明。

实际提交材料:

4.1.13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住区室外热环境,住区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下,模拟住区室外1.5m高处的典型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得到日平均热岛强度为: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第三方提供的热岛模拟分析报告等。

实际提交材料:

4.1.14建筑布局、体型充分考虑建筑室内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舒适,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小于15%,风速放大系数不超过2.0。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住区风环境模拟应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为对象,并重点分析申报对象区域。

2)评价要点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为:

风速放大系数为:

是否位于严寒、寒冷地区:

□是、□否

如位于严寒、寒冷地区,则冬季除迎风面之外的建筑物前后压差为:

Pa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竣工图纸,由第三方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要求:

1.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中应提供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预测结果;

如采取措施改善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环境,应提供相应说明。

实际提交材料:

4.1.15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习荫植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或不少于1株榕树类树木。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平均每100m2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

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数:

简述本项目的绿化特点,并列举主要绿化物种:

(3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竣工图纸和说明、种植竣工图、苗木表等。

要求:

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

实际提交材料:

4.1.16场地规划依据人车分行原则,合理组织交通系统。

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最短距离不超过500m。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住区出入口500m以内的公交站点数为:

公交线路名称为: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竣工图、交通分析图、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交通地图等。

要求:

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上应标明项目所在位置。

实际提交材料:

4.1.17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大于等于45%。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

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室外地面面积:

m2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

(%)

简要说明室外透水地面设计方案以及各类透水地面面积。

(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竣工图纸、景观竣工说明、场地铺装图等。

要求:

需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等。

实际提交材料:

5.1.18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提供夏季遮阳,设置遮阳、避雨的走廊、雨棚等。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园林绿化提供的遮阳为:

□屋顶遮阳□墙体遮阳□人行道遮阳

是否设置了遮阳避雨的走廊、雨棚:

□是、□否

请列举本项目园林绿化的遮阳措施:

(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竣工图纸和说明、建筑设计竣工图纸,种植设计竣工图、苗木表等。

实际提交材料:

 

优选项

4.1.19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住区建设中车库、设备用房等宜利用地下空间。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地下建筑面积:

m2

建筑占地面积:

m2

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

(如设备用房(消防储水池、生活储水池、泵房及雨水收集池、变配电所、单元配电间、通信机房等)、停车场等)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地下空间竣工图纸、说明。

要求:

设计文档中应包括地下空间的功能、面积、图纸等。

实际提交材料:

4.1.20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要求。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是否利用废弃场地:

□是、□否

所选废弃场地为:

□不可建设用地、□仓库、□工厂弃置地、□其他

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

□是、□否

简要说明该废弃场地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检测评估报告、处理方案等。

要求:

1.应包括原有废弃场地地形,并标明废弃场地区域;

2.说明对废弃场地采取的检测和处理措施,提供相应的检测、评估报告。

实际提交材料: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名称

类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

判定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的规定。

4.2.2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中的有关规定值,应在进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选择空调制冷机组。

4.2.3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应设置室温调节设施。

采用区域供冷的应设置冷量计量装置。

一般项

4.2.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地)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4.2.5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的规定。

4.2.6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相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中的有关规定值提高一个等级。

4.2.7

公共场所和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

4.2.8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或50%以上的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4.2.10

住宅的屋顶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40%以上,或者东西外墙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30%以上。

4.2.11

住宅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小于0.4)的面积达到墙面面积的80%以上,或者75%以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

优选项

4.2.12

采用对比评定法,按《〈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规定的计算条件计算,所设计建筑的采暖或空调能耗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80%。

4.2.13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或者80%以上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控制项

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的规定。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比较:

热工参数

单位

参评建筑

标准要求

是否满足

体形系数

窗墙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