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800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docx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济南商埠区文化历史所带来的场所精神和地域特色

——济南商埠区文化历史价值分析

引言

本次的课程作业是设计一青年旅社,而位置就位于济南的商埠区,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一行五人针对济南商埠区的文化历史价值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对其文化历史价值的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建筑所处的背景,更好的体验有着有着深厚文化历史积淀的商埠区所带给我们的场所精神以及其地域特色。

由此,本次调研报告主要的强调了以下的两个方面:

1、通过对商埠区的文化历史的研究,来了解其价值内涵和地域特色,明确所设计的青年旅社应该带给游客怎样的场所体验。

2、通过对当地产业和商业分布情况,分析青年旅社应该为当地注入怎样的元素,以便更好的促进当地的发展。

*商埠区的历史变革以及对现存环境的影响

1济南商埠区的历史背景及演进

昔日济南的商埠区,是城市中一处浸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外来文化风情的特殊地区,其发展历史记载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就像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那样,它在济南人的心目中留有不能磨灭的印象,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在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商埠区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繁荣,如何让商埠区重新焕发生机,再度繁荣,使其所蕴藏的经济和文化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保持它当年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为济南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这无论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弘扬文化特色的角度,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

1.1商埠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自辟古城至开埠以前的千余年,济南的城市建设一直固守在府城城垣和圩墙内,规划布局因袭中国城郭传统形式,并巧借自然地形与山水,形成了“三山不见,四门不对”的格局,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地区政治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在国内外军事、政治等因素影响之下,中国开始开放门户。

外国势力自沿海入侵后,逐渐将其影响延伸到济南等内陆地区,济南的城市性质也由封建封闭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开放型转化。

济南开埠起源于甲午战争后人们对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思索。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实行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自辟商埠、振兴商务与发展实业的措施,以抵制外人侵略,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1904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修至济南并全线通车,使济南处于陆路、河路的枢纽位置,因此利用铁路交通的新优势,抓住机遇振兴民族实业的“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

1904年5月1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一日),清廷批准济南开辟商埠,并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

1906年1月1日举行了开埠典礼。

1.2商埠区发展的历史演进

开埠之初,济南商埠的范围是:

东起十五殿(今纬一路北端原津浦铁路宾馆),西至南大槐树(今纬十二路以东),南沿长清大街(今经七路),北至胶济铁路,面积约2平方千米。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增加,商埠区不断扩大范围。

到抗战结束后的1945年,商埠租地面积已经增至6.1平方千米(约9140余亩)。

至此,整个济南商埠的范围大致规划完成。

(图1)。

图11919年的济南府地图

济南开埠以后,山东当局一方面筹措巨额资金,对商埠区的公共交通和通讯设施进行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又迅速制定出一系列”通商惠工”政策,以鼓励国人投资工商业,与外商竞争,有力地促进了商业资本的涌入。

数不清的银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式市场的设立,使济南工商业在国内城市中的地位扶摇直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济南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流通商贸中心。

此后,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商埠区又经历了衰落的过程。

(1948年济南解放以后,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埠区的商业地位及影响逐渐衰落,商埠区逐渐成为以市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主的城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埠区重新走向开放,建立了西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济南市华联等,恢复了万紫巷商场,商埠区一度又呈现出繁荣趋向。

但随着整个城市布局结构的发展变化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埠区的城市功能总体日渐下降。

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商埠区,饱经历史沧桑,几经波折和兴衰、建设与破坏,但它在济南人的心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2济南商埠区特色分析

2.1中西兼容的规划理念

济南开埠和规划建设是当时旧中国最早自己经营的新城区之一,已经具有现代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理念。

商埠区的选址极具远见地离开拥挤的古城,依托铁路向西拓展,形成了古城和商埠部分(图2)。

古城继续保持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而商埠区则更好地凸显经济商业功能,各有不同的功能和充分的发展空间,城市格局发生了根本改观,开创了“保护旧城,发展新城”的城建模式。

图2古城、商埠东西并列的城市格局

商埠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功能要求,没有简单地照般中国古代的轴线对称、布局严谨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而是融合了西方网格状道路、围合的城市建筑类型以及具有明确界定的开放空间等现代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

采用棋盘状的道路布局,中间相隔200m左右,路网密度适中,极大地便利了城市交通和市政管理;道路的竖向设计充分考虑济南地势南高北低的特点,为了避免夏日洪水对城市道路及铁路的破坏,在经一路修筑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雨污合流;街坊划分大小恰当,有利于批租和管理,街区外侧安排商业店铺,街区里面建设里弄或别墅,功能分区明确;为了方便市民休憩娱乐,建立了济南最早的公园———商埠公园(今中山公园),并建设了公共娱乐服务设施和火车站广场。

百年来,济南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曾多次增编、修订、调整,济南旧城的路网已有大的改动,而商埠区的道路格局几乎没有做大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商埠区规划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超前性,可以说开埠及其规划建设在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揭示了济南近代城市规划的序幕。

济南商埠区中的历史街区

2.2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商埠区的开发在为中外商人进行商业活动提供空间条件的同时,也促成了在国内独具特色的大规模城市建筑群的出现———多元化的建筑类型、多样性的建筑风格,形成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于一体的商埠风貌。

早期的大型公共建筑均为德式风格,如津浦路铁路宾馆、胶济铁路济南站办公楼、山东邮务管理局、德华银行办公楼(图3)、德国领事馆(图4)等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简洁明快的现代派风格建筑,如日本总领事馆1、2号楼旧址等,这种现代风格的建筑多为日式建筑,影响了商埠区后期公共建筑的风格。

中式风格的建筑形成较晚,多集中在里弄和传统商号之中,采用新式的建造方式,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符号及民族装饰风格。

此外还有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图5)交通银行办公楼、交通银行济南分行等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

图3原德华银行办公楼

图4原德国领事馆

图5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

商埠区内的近代建筑绝大多数都在使用中。

有的是单位使用,这部分保护得比较好;而那些私人占用着的历史建筑,现多已成了“大杂院”,且无钱维修,状况堪忧。

此外,还有些闲置的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多已成危房。

如何保护好使用好这些历史建筑(图6-7),如何应对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已摆在面前。

图6经一路原济南宪兵分队司令部

图7经一路89号原济南府电报收发局

 

3商埠区在宏观意义上对建筑的影响

商埠的开设带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商务的交流,繁荣了地区经济,实现了城市性质的转变,扩大了城市规模,改变了政府管理城市的思想方法,奠定了当代济南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基础。

截止19世纪末,济南市区一直局限于旧城和关厢一带,是省、县两级封建统治的行政中心,是行会式手工业和农业物资、产品及生活日用品等商品的交易中心。

铁路的筑成、商埠的开设、国外资本与技术的入侵等,使传统手工业逐渐衰落、小农经济走向破产,推动了新型工商业的兴起,带动了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繁荣了商业金融市场,加速了城市性质的转变和城市规模的扩张。

3.1促使济南由单一中心、封闭型城市向多中心、开放型城市的转变。

开埠前,济南城市布局沿袭中国传统格局形式,居民秉承“自给自足、重农轻

商”的传统思想,过着“丰衣足食、循规蹈矩”的封闭型生活。

商埠的设立、发展,使济南成为最早接受西方城市规划管理、金融贸易、商务经营、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西洋模式”的内陆城市之一,形成了古城与商埠并存、中西建筑风格混融、多元文化共荣的城市风貌,居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3.2奠定了济南城市东西带状发展格局的基础。

商埠区是在古城以西另行开辟的新区,这打破了以往城市发展围绕关厢布局的传统模式。

这种布局一方面保护了古城风貌和格局的完整性,延续了历史文脉和传统民情习俗;另一方面,新区完全可以按照全新的理念与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建设,以适应新时代下社会、经济、文化、行政、生产、生活等的需求,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为济南城市向东西两翼展开、带状发展奠定了基础。

3.3引入了全新的规划布局和经营城市的思想。

济南的古城规划布局,一直遵循我国古代的传统理论与形式,虽因借地形,轴线并不明显,但府城布局和典型的城市相差无几。

商埠区自开始设立,就引入了现代城市规划布局、经营管理的理念。

其规划的基本特点是:

街区采用了南北向和东西向道路相垂直的棋盘式道路网格局,创立了“经X路”、“纬X路”的布局与命名方式。

规划注意对城市景观轴线的处理,如津浦站正对纬三路、津浦铁路管理大厦正对馆驿街等;根据交通条件、建筑功能和商业市场需要和朝向划分街坊大小;新区路网考虑了与旧城区及对外交通的衔接;考虑给水和排水等设施;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章程,统一办理商埠区内土地收购、放租等事宜。

在建新商埠区同时规划了城区的道路和道路的命名。

济南新城区是以经纬路来命名道路的。

关于用经纬路的命名,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按纺织的经纬线来命名的。

古代人们把纺织中长的线称为经线,短的为纬线。

济南城市的发展受北边黄河和南边山区的影响,城区东西长而南北短。

因此,依“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命名东西向道路为“经”,南北向道路为“纬”,与经路基本垂直相交,成为棋盘格式的道路系统。

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在先秦科技著作《考工记》书中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这是有关于街道布局最早的说法。

唐长安城基本上是按照《考工记》中“九经九纬”棋盘格状布局的。

长安城南北的街道是九条,朱雀大街是城市的中轴线,东西各四条街道。

而东西的街道如果从皇城算起,也是九条。

经一路是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后,所修建的第一条东西向的现代的道路,又称一大马路。

这不仅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现在仍是独具特色的。

经纬路就象一个清晰的坐标系统,其最大好处是地点标注清楚。

比如北洋大戏院是在经二纬三,原来的德国领事馆是今天的市政府所在地,在经三纬三。

经几纬几,把位置标注的清清楚楚。

如果是第一次来济南的话,按照经纬路很容易找到要去的地方。

全国以经纬命名的城市有两个,郑州和济南。

郑州的经纬路只有比较少的一部分。

图为经一路的场景

图为经二纬二场景

济南开埠后,很快成为胶济线与津浦线交会点上的重要枢纽城市。

济南开埠100多年了,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对有特点的老建筑保护做的很不够。

喧宾夺主的新济南站

4新时期商埠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同所有城市中心的发展轨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体制等的发展,城市经济中心区不断地变更。

在城市结构的复合、性质的演替、功能的更新转变、居民生活需求的转变、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商埠地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走入了困境。

4.1特色渐逝,活力下降。

历史上商埠区魅力四射,与其紧跟时代、位置适中、规模适度、交通方便、设施先进、管理措施先进到位等密不可分。

至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鼎盛时期,济南商埠区经历了90年的辉煌,谱写了济南近代城市历史上的优秀特色篇章。

目前,商埠区已显露出衰老之态:

行业不明显,特色不突出;经济衰败,商业萧条;景观杂乱,环境陈旧;交通拥挤,设施落后;老店被拆毁,格局被破坏;特色渐逝,活力下降等。

4.2功能不齐备,结构不合理。

商埠区开设伊始,非常注重商务活动“硬环境”建设与相关服务项目“软环境”建设的配套,营造了良好、方便、多样的商业经营、社会文化娱乐、日常生活的活动环境。

现在其原有的城市地位逐渐下降,功能逐渐衰退,而能满足现代社会生活需求的服务功能没有及时补充到位,致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平衡,制约了其主导功能的发挥。

由图片可以看到,小摊林立,缺乏规划

4.3风貌遭破坏,文脉难延续。

商埠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东西合璧、中外兼备、多元并存、风格独具的特色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如今随着新的城市建设的开展,许多老的商铺与民居被拆毁,诸多高楼拔地而起,遗留的历史建筑年久失修,街巷衰败不堪,商家外移,居民外迁,曾经繁华的商埠区逐渐走向衰败,往日风光不再。

现代化的建筑,却并不和谐

4.4交通拥堵,设施不足。

商埠区内路网密度过大,交叉口过多,干道过窄,加之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改变,交通设施的缺少和引导组织的不合理,致使该地区人车混行、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现有商业设施不足,不仅特色性、专业性、时代感、集聚性、多样化的街区不足,而且其适应大众化、日常性的经营内容、规模及附属设施也严重匮乏。

因此,如何在保护商埠区历史风貌特色不受破坏的同时,发挥商埠区的区位优势,增强活力,成为商埠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埠区的产业,商业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的影响

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

济南商埠区曾一度集中了外国领事馆、洋行、银号、公司、商号、商场、教堂、影剧院、娱乐场、饭店、旅馆,工厂等,是济南最繁华的地区,也是济南市的经济中心区。

其中纺织业是工业体系中的重头戏,成为当时商埠区,也是整个济南的经济支柱之一。

据统计,1927年,济南仅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就达6700多家。

济南的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西餐厅、第一家本地民族资本工业(济南电灯公司)、第一家自然博物馆、第一家国外洋行、第一家国外银行……纷纷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英美烟草公司济南分公司

  这片热土不仅承载着济南近代商业发展的历史,更是融汇中西艺术文化的建筑博览会。

商埠区的街道是按照经纬来确定的,但与地球上的经纬正好相反,东西向路为经,南北向路为纬,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分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形街区,沿街大部为商铺,街区里面则建设里弄(济南方言称“里分儿”)或别墅,这种小网格布局是西方近代商业城市常用的一种规划手法,优势是便于功能分区。

经四路基督教自立会教堂

  商埠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上世纪20至30年代。

在这一时期商埠区建了大量的欧式建筑和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类型众多,主要以银行、铁路和商业建筑为主。

一类是以经一路为代表的铁路建筑,火车站、行李房、站长室、铁路管理用房、铁路宾馆、仓库、水塔、铁路高级职员公寓和别墅,大部分与铁路有关的建筑形式为德式;二类是银行建筑,以经二路为代表,如建于1901年的德华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三类是商业类建筑,以经二路为代表,瑞蚨祥布店、隆祥布店、宏济堂药店、和平茶庄、文华文具店等;四类是外国领事馆建筑,经二路德国领事馆、小纬二路英国领事馆、经三路日本领事馆等;第五类是大型商业中心市场建筑,新市场商场、大观园商场、西市商场等;第六类是洋行类建筑,亚细亚火油洋行、义利洋行、德孚洋行等;第七类是公共服务建筑,山东省邮务管理局大厦、济南电报局等;第八类是里弄建筑和别墅,虽然它与传统的四合院共存,但居住区以里弄建筑为主;第九类是娱乐服务建筑,铭新池、小广寒电影院、皇宫照像馆等;第十类是工厂制造业建筑,成丰面粉厂、满洲磨坊等;第十一类是学校建筑,齐鲁大学、济南育英中学等;第十二类是宗教建筑,济南经四路基督教堂、陈家天主教堂等。

商埠的西式建筑风格有哥特式、罗曼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式、巴洛克式等。

像济南这样现存大量西方各种风格建筑的城市,在中国内陆城市中非常少见。

具统计,市中区商埠区域中:

省级文物2处、市级文物2处,区级文物18处。

承载着历史记忆、展示着独特建筑肌理、反应着人文聚落风貌的老建筑更是像散落的明珠一样点缀在这片56公顷的土地上!

 

截止19世纪末,济南市区一直局限于旧城和关厢一带,是省、县两级封建统治的行政中心,是行会式手工业和农业物资、产品及生活日用品等商品的交易中心。

铁路的筑成、商埠的开设、国外资本与技术的入侵等,使传统手工业逐渐衰落、小农经济走向破产,推动了新型工商业的兴起,带动了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繁荣了商业金融市场,加速了城市性质的转变和城市规模的扩张。

 但到1980年代后,人民商场商圈、泉城路商圈、洪楼商圈,商业之风东渐。

经纬时代慢慢走进历史,百年商埠的优势逐渐弱化,老商埠成为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

当时济南商业“五朵金花”曾有3朵在商埠区,随随着泉城路商圈的建设,商埠区的商业陷入衰退,大观园、第一百货、万紫巷风光不再。

瑞蚨祥鸿记位于经二路215号(路北),原使用单位为“瑞蚨祥鸿记绸布店”

  宏济堂、瑞蚨祥、老玉记、德兴斋、亨德利、树德堂、燕喜堂、汇泉楼、聚丰德、便宜坊、醴泉居、铭新池……曾经见证商埠昔日辉煌的老字号也未幸免被历史车轮碾过。

商埠区的产业,商业对空间的影响

由于济南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众多的企业纷纷的倒闭破产,在这部分区域现在并不存在大型的产业链,主要以小型的企业和个人经营的商店为主。

当地沿街众多的小餐馆和宾馆旅店

街头的一个大型建筑被改造成酒店宾馆

除此之外,济南的商业和产业对空间的影响还包括其原来的银行,剧院,工厂等商业建筑被遗留下来被赋予新的含义,组成现存的建筑群,并影响着新生的建筑形态。

以下几图显示的建筑原为铁路单身宿舍,经改造后为济南铁路房管所,共有5号楼组成,其中临街侧的是由原房改造的,其他是拆后重建的,

 

济南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对当地也有着相对消极的影响,原先适应于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而言十分的落后,例如:

内路网密度过大,交叉口过多,干道过窄,加之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改变,交通设施的缺少和引导组织的不合理,致使该地区人车混行、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现有商业设施不足,不仅特色性、专业性、时代感、集聚性、多样化的街区不足,而且其适应大众化、日常性的经营内容、规模及附属设施也严重匮乏。

该地区的水、电、暖、气等市政基础设施也存在着供应不足的问题。

济南商埠区文化特征对空间的影响

济南商埠区具有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区“老城提升、新区开发”的发展战略中,积极寻找百年商埠文化的复兴之路。

  

济南商埠区最重要的文化是开埠文化。

济南开埠不同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开埠,是自主开埠,可以说济南人睁开第一眼看世界是在济南商埠区。

  

此外,济南商埠区在近代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百年津浦铁路、山东第一个基层工会、蔡公时殉难地、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牺牲地……都在槐荫;地理坐标上,山东最长的省内河流小清河源头在槐荫,“齐烟九点”里的匡山、峨眉山、腊山在槐荫,道德街、大生里、忠厚街、福音里……这些名称本身也都承载着文化。

所以说,济南商埠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期待着保护、开发、利用,其中商埠文化是保护开发的重中之重。

济南的商埠区,是城市中一处浸透着浓郁地域文化色彩和外来文化风情的特殊地区,其发展历史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

就像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它在济南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济南商埠区的文化对空间的影响首先是当时遗留的大量优秀的近代建筑形成极具特色的建筑群,这些建筑是中西合璧的结晶,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沿街极具特色的近代建筑

济南商埠区的文化对空间的影响还表现在现代建筑对其原建筑的模仿,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规划建造有特色的街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观园的提升改造方案,根据规划,大观园将分片改造,南部的建筑要进行仿古改造,北侧将新增部分商业设施,并增加地下停车场,方便市民停车和购物。

大观园的总体定位是与人民商场形成商业群联合体,承担片区级商业中心功能。

改造核心区域为经四路至经五路、纬二路至纬三路的围合区域,占地约100亩。

以小纬二路为分界线,大观园分为东街坊和西街坊两个部分改造。

东街坊为大观园的主题功能区。

南部以大观园商场为主体,经营大型综合商场和酒店;北部经营餐饮和“老字号”;中部围合形成小广场,可进行民俗演艺、商业宣传、商品展示等活动。

东街坊内,对大观园商厦、电影院等进行仿古改造。

西街坊为商住混合功能区。

不仅要改造同福商城,而且还要拆除经四路和小纬二路交叉口处省行管局、省邮政局住宅等,拆除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

其中,同福商城的建筑立面将改

造为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经过改造,大观园将逐步形成南高北低、以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主体的特色风貌街区;小纬二路逐步形成具有传统商埠风貌、以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特色的步行商业街。

蜕变后的大观园以新变化、新形象赢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目前,大观园又把恢复共和厅书场、武术摔跤场等传统项目提上了日程。

南区的两座营业楼和街道也将进行仿古式装修,使之与北区的建筑风格相吻合。

还将通过实施“西进南拓”,营造一个大商业圈。

 

东方现代艺术馆改造项目原址为济南市工人文化宫,建于50年代中期,曾是本市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大屋顶中式风格建筑。

80年代后期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而日渐衰落,其间曾改做酒店、夜总会,建筑内外也几经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获成功,致使该建筑长期闲置

 

·现状中的房屋改造案例的分析

旧楼改造项目在西方的建筑市场上已经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近年来,在国内也呈上升趋势。

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旧楼改造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是旧城改造的微观层面。

随着城市职能与空间结构的调整,必将会有大量建筑在结构状况完好的情况下结束其原有功能,成为闲置空间,如果全部采取拆旧建新的方式,势必会带来社会物质、文化资源的浪费,因此对过时的旧楼房采取更新改造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更有价值。

旧建筑的改造设计由于是对已存建筑空间及装饰的变更,因此常常比新建建筑受到更多的制约,其内外空间形式的创作自由度减小。

但是这些制约条件也为创造新的环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依据,创作的可利用素材增加,某些特定的有特色的标志物,原有建筑的空间特色等都成为改造设计的灵感与素材。

真正有创造性的设计师是以排除制约为乐事的。

不是简单的旧城改造,更不是拆了重来,而是在原有街道和建筑风格上二度创作,是对整条街道的一次保护性再塑造,将把21世纪设计理念有机融合其中,将重点街巷变成充满时尚元素的文化街巷改造旨在对老街区老建筑人文内涵整体提升,不仅要力求留下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而且要争取使其成为西部的泉城文化带,成为济南另一种代表性的文化街区,与东部的老城区形成呼应。

下面通过济南老商埠一些比较典型的已改造或正在改造的老建筑案例来举例分析

万紫巷商场

济南市万紫巷商场始建于1905年,位于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的繁华地段,交通便利,距济南火车站步行仅有三分钟的路程。

商场总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是济南市国有大型商场;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华老字号;是全国十三大副食商场之一;是我市“菜篮子工程”、“便民厨房工程”的龙头企业,是济南市政府“放心水产、放心食用油”工程的定点企业。

商场以经销山珍海味、副食调料、水产品等人民生活必需品而著称。

现已发展成为集远洋收购、食品加工、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经贸、进出口商品代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万紫巷商场现状)

 

东方艺术文化馆

东方现代艺术馆改造项目原址为济南市工人文化宫,建于50年代中期,曾是本市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大屋顶中式风格建筑。

80年代后期随着周边环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