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37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

沁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

答题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1、宋代除了有正常的行政组织和相应的职能分工外,另有差遣制度,本司的长官未受差遣就不能管本司的事务,官职是用来领取俸禄和显示地位的名号,不一定享有实权,只有差遣才是行使职权的名分。

这一举措(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打击了保守势力   D.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

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这说明()

A.当时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西汉君主专制出现了重大问题

C.西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彻底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3、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

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

“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

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4、2014年12月25目,台湾“国防部”公布了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2015年“勇士国魂”月历。

有别以往,这个月历将八路军左权列入“国军”抗战牺牲将领名单内(见右图)。

据此说明()

A、民族危难关头国共两党团结御侮

B、海峡两岸对抗日战争形成了共识

C、台湾刻意抹煞共军在抗战中的表现

D、台湾与大陆争夺抗战历史的诠释权

5、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

”这反映了()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C、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6、有专家依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梳理出一张有关尧舜传说的全国地理位置分布图,图中有关尧的传说地点共计59处,有关舜的传说地点共计68处,用同样的方法梳理出与大禹传说有关的地点16处,祭祀大禹的宗庙66处。

据此可以说明()

A、尧舜禹曾经活动过的范围特别广泛,影响深远

B、古书上关于尧舜禹的记载都是虚构和值得怀疑的

C、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祖先记忆

D、这些尧舜禹的遗迹与祠庙其实并不是历史而是文化

7、某学者说:

“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这表明()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8、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

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9、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

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青年学生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抗议了

10、“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内“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政务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

11、据报道,2013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创下历年新高,达到破纪录的150多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

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12、“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

”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A.嫡长子继承制B.郡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13、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    B.专制王权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    D.家族宗法观念

1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④政府提倡与鼓励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②④

15、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轮船招商局

16、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出现官僚资本主义         D.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17、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8、“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所描述的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

A.汉朝洛阳B.宋朝东京

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

19、右图所示的唐朝城市中,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各项符合元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是()

A.冶铁业使用灌钢法           

B.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推广了棉纺织技术           

D.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21、“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农商并重            B.重农抑商       

C.农本商末            D.闭关锁国

22、“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此工具名称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23、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的出现

25、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A.文字含蓄不易读懂B.语言高雅难于理解

C.内容深刻影射社会D.历经数载艰辛付出

26、将粘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

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

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7、“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28、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是()

A.挑战正统儒学权威B.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倡导君民共主

29、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

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

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

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2、材料题: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

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

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

……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

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6分)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

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分)并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

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

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分)

沁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答题卡

31、(12分)

(1)(3分)

 

(2)(6分)

 

(3)(3分)

 

32、(18分)

(1)(6分)

 

(2)(6分)

 

(3)(6分)

 

33、(10分)

(1)(2分)

 

(2)(4分)

 

(3)(4分)

 

高三历史模考答案

1—5DCDAB6—10DADDA11—15

DBDAD

16—20BABDC21—25BDDBC26—30BCAAD

31、

(1)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分)

(2)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

打破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为官僚队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

(6分)

(3)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3分)

32、

(1)小农经济。

件:

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6分)

(2)关系: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影响:

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导致中国近代落伍)。

(6分)

(3)新现象:

资本主义萌芽(2分);因素: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4分)

33、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

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分)

(2)主张: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4分)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