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9158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最新】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2.下列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DD,乙图中的dd,丙图中的Dd都是等位基因

B.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甲和乙

C.理论上图丙可产生数量相等的D、d两种配子

D.基因分离定律可适用于所有生物

4.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

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

5.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A.①B.②C.③D.④

6.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Ⅰ1、Ⅰ3的基因型和Ⅲ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

A.AA、Aa和1/16B.Aa、Aa和1/9

C.Aa、AA和1/4D.Aa、Aa和1/64

7.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均符合分离定律

B.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

C.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1/16

D.F2中纯合黄色圆粒种子占1/16

8.遗传因子组合为MmNn的个体自交,后代与亲本遗传因子组合完全相同的有

A.9/16    B.1/16C.1/8D.1/4

9.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DdSs×DDSsB.DDSS×DDSs

C.DdDs×DdSsD.DdSS×DDSs

10.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1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B.同源染色体分离

C.有纺锤体形成D.着丝点分开

12.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D.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13.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1、3或2、4B.1、3C.1、4或2、3D.2、4

14.图为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有四分体2个、DNA分子8个

B.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

C.图中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a′与b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离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

15.在果蝇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时期、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的时期依次是

A.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6.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

A.80、40、40B.40、20、20C.80、40、20D.40、40、20

17.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18.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1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C.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D.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20.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B.

C.

D.

21.下列关于遗传方式及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交叉遗传

B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代代相传

C

伴Y染色体遗传病

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

D

常染色体遗传病

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

A.AB.BC.CD.D

22.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A.22+XYB.23+X或23+YC.22+X或22+YD.44+XX或44+YY

23.果蝇的红眼为伴

隐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

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24.人的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A.AaXbY,AAXBXB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D.AaXBY,AaXBXb

25.下列各家系图中,肯定不是伴性遗传的是

A.

B.

C.

D.

二、实验题

26.豌豆是良好的遗传实验材料。

其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B和b)控制,下表所示是豌豆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豌豆作为遗传研究的材料,易于成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

(2)由表中第________个组合实验可知________花为隐性性状;

(3)第3个组合中,子代紫花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4)写出第3组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_______

27.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如图为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右侧是X、Y染色体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该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________法(研究方法),将白眼基因与图中________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若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这个群体中有______种基因型;若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上,则这个群体中雄性个体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若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果蝇眼睛的红色和白色,A、a分别控制果蝇翅的长翅和短翅,则短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__________,在产生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8.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果形蟠桃对圆桃为显性(由等位基因H、h控制)。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圆桃

矮化蟠桃

矮化圆桃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41

0

0

42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30

13

0

14

(1)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

(2)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三、综合题

29.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图乙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_作用,之后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_________;

(3)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_____;D→E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__;

(5)图乙中,A图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

(6)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坐标图的__________段。

四、非选择题

30.如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

【详解】

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兔的长毛和短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正确;

BC、米的黄粒和圆粒、棉纤维的长和粗,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C错误;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是两个物种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

(1)纯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其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自交后代会发生分离。

(2)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

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Dd的自交后代会出现DD与dd的纯合子个体,A错误;

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双亲均携带控制无耳垂的隐性基因,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正确;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说明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判断高茎是显性性状,C错误;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如Dd(杂合子)与dd(隐性纯合子)的测交后代有Dd、dd,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详解】

A、DD和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错误。

B、DD和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图甲和图乙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错误。

C、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故正确。

D、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原核生物进行无性生殖,错误。

故选C。

4.B

【分析】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

A、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B错误;

C、由分析内容可知: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

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C正确;

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A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

据此答题。

【详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而图中过程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1、Ⅱ4患病,所以第一代都是杂合体,据此答题。

【详解】

由于Ⅰ1、Ⅰ3正常,而其后代都有患病个体,所以其基因型都是Aa。

由于第一代都是杂合体,所以Ⅱ2、Ⅱ3的基因型都是AA或Aa,比例为1:

2.因此,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2/3×2/3×1/4=1/9。

故选B。

7.C

【解析】

【分析】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

1,黄:

绿=3:

1,圆:

皱=3:

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为1:

1:

1:

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9:

3:

3:

1。

(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详解】

A、孟德尔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均符合分离定律,正确;

B、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9:

3:

3:

1,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正确;

C、F2黄色皱粒种子的基因型为Y_rr,纯合子基因型为YYrr,占1/3,错误;

D、F2中纯合黄色圆粒种子的基因型为YYRR,占1/16,正确。

故选C。

8.D

【解析】

试题分析:

可以将两对基因分开来看然后结果相乘,Mm自交后代中有1/2的Mm,Nn自交的后代中有1/2的Nn,那么MmNn自交后代中的MmNn是1/2*1/2=1/4,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9.A

【分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

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详解】

子代基因型DD∶Dd=1∶1,SS:

Ss:

ss=1∶2∶1,故亲代的基因型为DDSs×DdSs。

故选A。

10.D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概率计算。

后代表现型为2x2x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x1/2x1/2=1/8。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4=1/32。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x1/2x1/2=1/16

11.B

【解析】

【分析】

精子形成过程:

【详解】

A、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故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特有的染色体行为之一,故B正确;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形成,故C错误;

D、在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都会分开,故D错误。

12.C

【解析】

【分析】

1、减数分裂的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1)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2)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1)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2)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

A、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正确;

C、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错误;

D、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核和卵细胞的核相融合,精细胞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各为体细胞的一半,正确。

故选C。

13.A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由减数分裂过程可知:

减数第一次分裂经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产生了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其中的染色体组合为互补关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经过了着丝点的分裂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最终形成了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其中的一个极体由于和卵细胞经过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产生,故该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另外两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相同且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表现为互补,A正确。

故选A。

14.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

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其中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和a'、b和b"互为姐妹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详解】

A、由于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因此四分体有2个、DNA分子有8个,正确;

B、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四分体时期,错误;

C、图中1与2属于同源染色体,1与3是非同源染色体,a'与b'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正确;

D、因为1与2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离后1与2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2)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着丝点分裂时。

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选D。

【点睛】

16.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和四分体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