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93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 物质的转化.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第5节物质的转化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可溶于水,生成对应的酸;也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少数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硅)不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硅酸);也有少数非金属氧化物不能跟碱反应,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

1.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S+O2

________,4P+5O2

________,C+O2

________

2.非金属氧化物+H2O―→酸

CO2+H2O===__________,SO2+H2O===________,N2O5+H2O===2HNO3,P2O5+3H2O===2H3PO4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金属游离态―→金属化合态

1.金属+非金属(不包括氧)―→盐

Fe+S

________,2Na+Cl2

________,2Fe+3Cl2

2FeCl3

2.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Ca+O2===________

3.某些金属氧化物+水―→碱

CaO+H2O===________

Na2O+H2O===2NaOH

CuO+H2O不反应

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能跟水反应。

一般情况下,仅可溶性的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可由对应的氧化物和水化合生成。

例1 (威海中考)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

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

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

例2 某元素A的氧化物化学式为AO2,在此氧化物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变红色,则元素A是(  )

A.氢    B.钠    C.硫    D.硅

例3 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

生产上多在食品、茶叶中放入一小包Ca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

CaO作干燥剂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经研究表明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来代替CaO作干燥剂,效果则更好。

请说明用铁粉代替CaO粉末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冶炼

金属化合态―→金属游离态

1.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________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

碳、________和氢气。

(1)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C+2CuO

________+2Cu

(2)CO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CO+CuO

Cu+________

(3)氢气也能将金属氧化物变成游离态金属。

CuO+H2

________+H2O

2.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

生铁的冶炼就是用CO还原氧化铁。

3CO+Fe2O3

2Fe+________(铁矿石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________反应。

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等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能力叫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如图

仪器的作用:

酒精喷灯的作用是加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使反应发生;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且把二氧化碳吸收掉;酒精灯的作用是燃烧掉残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2)实验步骤:

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喷灯加热;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

原因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如果刚开始通入一氧化碳没等排尽空气就加热,容易引起爆炸。

实验结束后为防止热的铜被氧化,应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

(3)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________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为CO2。

(4)化学方程式:

CO+CuO

______+CO2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反应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uO发生了还原反应,被还原为Cu,CO发生了氧化反应,被氧化成CO2。

例4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____________,然后点燃酒精喷灯。

(2)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有CO参加或有CO生成的实验,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

例5 (济南中考)在一硬质玻璃管中盛放着8gFe2O3,通入CO气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了1.2g,则此时玻璃管内固体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

A.6.8g    B.5.6g    C.2.8g    D.1.2g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说明 物质转化规律图的分析:

1.两条纵线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例如Ca→CaO→Ca(OH)2→CaCO3。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例如C→CO2→H2CO3→Na2CO3。

2.四条横线

(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例如2Fe+3Cl2

2FeCl3。

(2)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例如CaO+SiO2

CaSiO3。

(3)酸+碱→盐+水,例如HCl+NaOH===NaCl+H2O。

(4)盐+盐→新盐+新盐,例如AgNO3+NaCl===NaNO3+AgCl↓。

3.四条交叉线

(1)金属氧化物+酸→盐+水,例如Fe2O3+6HCl===2FeCl3+3H2O。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例如SO2+2NaOH===Na2SO3+H2O。

(3)酸+盐→新酸+新盐,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

(4)碱+盐→新碱+新盐,例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4.两条弯线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例如Fe+CuSO4===Cu+FeSO4。

(2)金属+酸→盐+氢气,例如Zn+H2SO4===ZnSO4+H2↑。

5.八圈图可用下列口诀加以记忆:

两条纵线通到底(6条规律),四条横线相联系(4条规律),六条交叉成网络(6条规律)。

例6 (西宁中考)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CO2气体

HCl气体

通入NaOH溶液

C.

CO2气体

CO气体

通过灼热的CuO

D.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例7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

短线“-”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方向。

不能满足图示关系的甲、乙、丙是(  )

A.氧气、一氧化碳、铜

B.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C.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D.铁、稀硫酸、硫酸铜溶液

 金属冶炼

例8 (沈阳中考)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例9 (宣汉中考)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铜,将废水处理可得到铜和铁红(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废水中的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

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填字母代号)。

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  ②Al→Al2O3→AlCl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有一无色溶液X,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溶液X是(  )

第2题图

A.H2SO4溶液    B.(NH4)2SO4溶液

C.NH4Cl溶液    D.Na2CO3溶液

第3题图

3.(镇江中考)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

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

4.如图是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已知:

CaCO3+CO2+H2O===Ca(HCO3)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O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B.a点时溶液的质量大于原石灰水的质量

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质为碳酸氢钙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第5题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______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__________,观察现象。

参考答案

【要点详解】知识点1:

SO2 2P2O5

CO2 H2CO3 H2SO3 知识点2:

FeS 2NaCl 2CaO Ca(OH)2 例1 

(1)混合物 合金的硬度大

(2)2H2+O2

2H2O 燃烧的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3)催化作用 2Al+3H2O

Al2O3+3H2↑ 置换反应 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 例2 C 例3CaO+H2O===Ca(OH)2 既能除去氧气又能除去水分 知识点3:

还原 一氧化碳

CO2↑ CO2 Cu 3CO2 还原 红

Cu 例4 

(1)一氧化碳 

(2)3CO+Fe2O3

2Fe+3CO2 检验生成物中有CO2 (3)处理尾气 例5 B 知识点4:

例6 C 例7 B

【易错点拨】例8 A

【综合应用】例9 

(1)C 

(2)空气干燥,少有水分 (3)Fe2O3+3CO

2Fe+3CO2 (4)Fe+CuSO4===FeSO4+Cu ABCEG

【巩固提升】1.D 2.B 3.C 4.B 5.

(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减小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氯化钾 (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过量稀硝酸 硝酸银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