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80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docx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模板

附录A各类用地类型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

技术类型

(按主要功能)

单项设施

用地类型

建筑与小区

道路与广场

公园与绿地

河湖水系

渗透技术

透水砖铺装

透水基层

透水路基

透水水泥混凝土

透水沥青混凝土

绿化屋面

下凹式绿地

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复杂性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塘

渗井

储存技术

湿塘

雨水湿地

蓄水池

雨水罐

调节技术

调节塘

调节池

转输技术

转输型植草沟

干式植草沟

湿式植草沟

半有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虹吸(压力)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屋面集水沟与溢流口

渗透管渠

截污净化技术

植被缓冲带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人工土壤渗透

注:

●─宜选用◎─可选用○─不宜选用;

附录B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表B-1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分项工程名称

施工班组长

施工单位

专业工长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DB3502/Z5010—2016)

项目经理

主控项目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1

2

3

4

5

一般项目

1

2

3

4

5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论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月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备注:

检验批合格率达75%以上,质量判定为合格。

表B-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检验批数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分包单位

分包单位负责人

分包项目经理

序号

验收批部位、区段

施工单位检验评定结果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检查

结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

备注: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全部合格、质量保证资料完整,该分项工程质量判定为合格。

 

表B-3(子)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项目经理

施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分包单位

分包技术负责人

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检验批数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验收意见

1

2

3

4

5

6

7

质量控制资料

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

观感质量验收

验收结论

验收单位

分包单位

项目经理年月日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年月日

勘察单位

项目经理年月日

设计单位

项目经理年月日

监理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表B-4(子)分部工程观感验收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序号

项目

抽查质量状况

质量评价

一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观感质量综合评价

检查结论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

注:

观感评价为差的项目,应进行返修。

 

表B-5(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序号

资料名称

份数

核查意见

核查人

1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2

工程定位测量、交桩、放线、复核记录

3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记录

4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5

施工试验报告及见证检测报告

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

施工记录

8

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调查处理资料

9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10

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记录

11

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性检测

12

竣工图

13

检查结论: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

表B-6(子)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

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序号

安全功能检查项目

份数

核查、抽查意见

核查人

检查结论: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年月日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1.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1.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部门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建设部2014.10月)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GB/T17642-2008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33—2010)

《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透水砖路面(地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J13-104-2008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程》GB/50596-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12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ECS183-2006

附:

条文说明

4.1.1

1本款透水铺装地面主要指采用混凝土透水砖、砂基透水砖、陶瓷透水砖、植草砖等制品类进行铺装的透水地面,透水水泥混凝土及透水沥青混凝土等采用现场浇筑或摊铺的不在此范围。

2人行道透水地面砖抗压强度一般不小于30Mpa,非机动车道、停车场等一般不小40Mpa,并满足以下要求:

1)透水砖用原材料可为瓷、硬质陶、优质混凝土粒料、橡胶颗粒、破碎玻璃等。

2)透水系数应大于1X10-4m/s。

3)透水砖在具备一定的透水性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防滑功能和装饰效果。

4)色彩保持性。

高品质地面砖应具备良好的保色性能,所采用的颜料以氧化铁质无机颜料为宜。

对于浅色系混凝土透水砖,当不得不使用白水泥为胶凝材料时,应尽量采用灰水泥为基料、白水泥为面层料复合加压振动成型工艺制作,以保持路面砖良好的保色性、抗压强度,并避免严重的起皮、褪色现象。

3透水找平层一般采用透水混凝土、干砂、碎石或石屑等铺设,厚度20~50mm;透水基层一般采用级配碎石或透水混凝土铺设,厚度大于150mm,蓄水宜在48h内排空。

4覆土厚度一般应大于600mm,以利于雨水入渗调节。

5为了防止面层施工完毕后才发现路面不透水或者造成其他不必要的返工浪费,本款规定了在面层施工前,面层以下的部位按照本规程及其他相关规范对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1.2

10本款规定了不得在铺筑好的面层上拌合水泥砂浆或者堆放水泥,因为水泥水化过程形成的凝胶材料,会对造成透水砖透水结构的永久损伤。

4.2.2

1面层与基层的结合情况,对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质量有影响,在面层施工前,基层作相应的界面处理,要求基层粗糙,保证清洁、无积水,并保持一定的湿润,必要时根据施工状况采用一定的胶粘剂。

2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具体可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方法进行。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强度和孔隙率,但目前还未建立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与水胶比和孔隙率的双参数关系式,宜通过改变水胶比试验获得相同孔隙率下的不同强度,最后可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得要求配制强度的水胶比。

9松铺系数是为保证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达到一定的密实度时确保一步到位的铺料厚度,避免二次铺料,影响面层施工质量。

松铺系数可根据试铺段经验数据确定,一般松铺系数为1.1左右。

10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压实宜采用低频振动压实机,既起压实作用又起平整作用。

施工人员应穿上减压鞋,减少施工人员自重影响。

振捣时应避免同一处振捣时间过长而出现离析现象,以及过于密实而影响透水性能。

15透水水泥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保湿养护一定时间,使其强度在湿润状态下逐渐提高。

透水混凝土施工后表面覆盖薄膜并均匀洒水,不得高压水冲洒,养护期视气温不同而不同,一般不低于14d。

16透水混凝土强度应保湿养护,达到设计要求后道路才能使用,是为了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

4.3.1

7透水路面结构设计是系统性要求,透水路面除了具有普通机动车路面要求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水功能及降噪功能。

因此在施工时必须保证设定的目标空隙率,确保能够铺筑合乎预定功能目标的路面。

4.3.2

1较之于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透水沥青混合料更容易受到紫外线、水、空气等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降雨时,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相互作用产生动水压力,对裹覆混合料的沥青薄膜有剥离作用,如果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差,则混合料容易发生剥离、松散。

因此,透水沥青混合料应选用高黏度改性沥青。

2透水沥青混合料形成的是骨架—空隙结构。

与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相比,粗集料用量明显增大,约占集料总量的85%,集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幅减小,接触点应力提高,而且这些断裂面还可能成为混合料内部的微裂缝,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路面加速开裂,因此,对粗集料的压碎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粗集料的针片状含量也是透水沥青混合料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

若集料中细长扁平状颗粒过多,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压路机压碎、折断,从而在沥青混合料内部留下没有被沥表覆盖的断面,降低混合料的粘结力,并且还会影响级配,导致空隙率堵塞变小,影响透水效果。

3根据厦门地区雨量观测站20年以上降雨资料确定,厦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8mm,属潮湿区。

据此降雨参数,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的相关规定,确定透水沥青表面层粗集料磨光值PSV要求≥42,粗集料与沥青黏附性要求≥5。

4天然砂表面圆滑,与沥青黏附性较差,使用过多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利。

石屑是石料被破碎过程中表面剥落或撞击下的棱角、细粉,棱角性较好,但粉尘含量很多,强度很低、扁片含量较大,施工性能较差,不易压实。

因此,本规程要求细集料采用机制砂。

8当透水沥青混合料中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时,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时,不宜采取沥青黏温关系确定混合料拌和与压实温度,应修筑试验路段采用实际试拌试铺的试验方法,确定各种施工温度。

11此款规定了透水沥青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具备足够承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后,方可开放交通。

4.4.2

1各种透水基层与普通基层相比,除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其施工工艺基本一致。

因此,透水基层施工、验收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规定。

4.5.1

4当路基渗透系数K≥7×10-5m/s时,可以采用Ⅲ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即路表水进入路面后直接渗入路基土;当土基渗透系数K<7×10-5m/s时,可以采用Ⅰ型、Ⅱ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即路表水进入路面或基层后排出并引到邻近排水设施或蓄水设施。

Ⅰ型透水路面:

路表水进入路面后由面层排出并引到邻近排水设施;

Ⅱ型透水路面:

路表水进入路面后由基层(或垫层)排出并引到邻近排水设施;

Ⅲ型透水路面:

路表水进入路面后直接进入路基。

4.6.1

5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的选用应通过耐根穿刺性能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材》(JC/T1075)的规定,并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合格检检验报告。

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应具有耐霉菌腐蚀性能。

4.6.2

3种植屋面工程涉及及土建、防水、保温、种植等多项专业,除应按本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排水层材料应根据屋面功能及环境经济条件等进行选择。

陶粒的粒径一般不应小于25mm,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宜为200g/m2〜400g/m2,土工布太薄容易损坏,不能阻止种植土流失,太厚则过滤水缓慢,不利于排水。

7陶粒堆积密度不宜大于500kg/m3,铺设厚度宜为100mm〜150mm、孔隙率宜大于25%;聚酯纤维土工布宜为200g/m2〜400g/m2;种植土的湿密度一般为干密度的1.2倍〜1.5倍。

9为了防止因种植土流失,而造成排水层堵塞,本条规定过滤层土工布应沿种植土周边向上铺设至种植土高度,并与挡墙或挡板粘牢;土工布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缝宜采用粘合或缝合。

10种植土的厚度应根据不同种植土和植物种类等确定,当种植乔木时一般厚度大于600mm。

因种植土的自重与厚度相关,本条对种植土的厚度及荷重的控制,是为了防止屋面荷载超重。

种植土表面一般应低于挡墙高度100mm,主要是为了防止种植土流失。

11种植屋面施工时,易发生安全事故,施工现场要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

4.7.1

1下沉式绿地是绿地雨水调蓄技术的一种,较普通绿地而言,下沉式绿地具有利用下沉空间充分蓄集雨水、削减洪峰流量、减轻地表径流污染等优点。

下沉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度,下沉深度小于100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算,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系指调蓄深度。

4道路范围内设置下沉式绿地有利于控制面源污染,道路隔离带内的下沉式绿地宜结合道路景观要求和周边用地条件设置。

道路红线外绿地在空间规模较大时,可设计雨水湿地、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集中消纳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径流,控制径流污染。

4.7.2

5下沉式绿地区域应尽量避免重型机械的碾压;对已压实的土壤需要借助机械改善土壤夯实度,可以适量加入有机质、膨胀页岩、多孔陶粒等碎材来改良土壤结构;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区可以通过添加枝叶粉碎料、炉渣等措施增大土壤渗透能力,缩短下沉式绿地中植物的淹水时间。

7对于壤质黏土、砂质黏土、黏土等渗透性较差的地区,植物长期淹水导致根部缺氧,会危害植物的生长,因此绿地下沉深度不宜大于100mm。

8下凹式绿地的植物施工说明:

1)下沉式绿地种植植物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耐涝性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2)城市的普遍缺水干旱,减少市政浇灌用水,在干旱期有顽强生命力。

因雨水花园中的水量与降雨息息相关,存在满水期与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种植的植物既要适应水生环境又要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3)拥有对土壤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使雨水无害化下渗进地下水。

因此根系发达、生长快速、茎叶肥大的植物能更好得发挥功能。

例如:

马蹄金、斑叶芒、细叶芒、蒲苇、旱伞草等。

4)本土化植物适应性广,病虫害少,养护成本低。

因此应尽量运用当地植物进行筛选结合,最大化因地制宜,组合搭配宜人的植物群落。

4.8.1

3一般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靠近路基部分设施防渗处理,主要是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7蓄水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粗砂)代替;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300mm,可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00~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5.1.2

1湿塘(雨水湿地)的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应严格按设计高程施工。

雨水湿地、湿塘等集中调蓄设施,初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的径流雨水,还应通过调蓄设施的溢流排放,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湿地公园。

4进水口、溢流出水口设置碎石、消能坎,是为了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塘底或沟底。

5.2.2

8考虑蓄水池在施工过程中及排空检修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蓄水池必须要有抗浮措施。

6.1.2

4溢流井溢流时可从各级溢流孔或井顶溢流,各级溢流口、井顶高程就决定了调节水位的高程。

溢流孔应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保证及时溢流,水位不再上涨。

7.1.2

4植草沟内消能坎是为了控制当沟底纵坡较大时沟内水流流速不致于过快而冲刷植草沟。

消能坎顶高程过高,植草沟过水能力不足,过低则水流流速过快。

5植草沟土壤不得裸露,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冲刷沟体;植被高度过低则雨水净化能力小,过高则影响过水能力。

7.2.2

3渗管的开孔型式、开孔率直接影响渗透性。

开孔孔径应与周围滤料级配相适应,防止出现滤料渗漏现象。

5渗管在滤料中的埋设位置应准确,确保渗管四周滤料厚度均匀,满足要求。

6渗管、渠接头是薄弱环节,应严格控制,防止出现滤料渗漏现象。

8如果土工布搭接不良或破损,可能造成外部土壤渗漏堵塞滤料,甚至引起地面沉陷。

7.3.1

1进场材料验收对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品种、规格、处观加强验收同时,应对材料包装表面情况及外力冲击进行重点检验。

3格栅的作用是拦截屋面的固体杂物。

格栅进水孔应具有一定面积,以保证雨水斗有足够的通水能力,并控制雨水斗进水孔被堵的几率。

根据我国雨水道研究组总结国内外雨水斗的功能,推荐进水孔面积与雨水斗排出口面积之比为2左右。

4屋面一般都要设置雨水溢流口,用于屋面积水时排水,屋面积水可能是降雨过大引起,也可能是系统堵塞引起(比如树叶、塑料布等堵塞雨水斗但有时屋面确实难以设置溢流口,这样的屋面就需要布置两个或以上的立管,当然雨水斗也就不会少于两个。

7.3.2

1为了避免当超设计重现期的雨水进入立管时,影响较低雨水斗的正常排水或系统故障对排水能力造成影响,一般高差太大的雨水斗不接入同一立管或系统。

3格栅的作用是拦截屋面的固体杂物,格栅便于拆卸,目的是便于清理格栅上的污物等。

4雨水斗的最大泄流量由制造商提供,它是根据雨水斗产品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取得的数据,设计流量应控制在最大泄流量之内。

5为减小雨水斗之间排水能力的差别,在实际施工中多个雨水斗要安装同高程是比较困难,故控制4个雨水斗。

9雨水斗对立管作对称布置,包括管道长度或者阻力的对称,目的是使各雨水斗的泄流量均衡,避免屋面积水。

10雨水悬吊管的清扫和检修措施是很重要的,悬吊管上设检查口或带法兰盘的三通管,位置靠近柱、墙,目的是便于维修时清通。

7.4.2

2虹吸式雨水系统的设计工况是满流,系统内包括悬吊管内的雨水流动不受管道坡度的影响,所以横管可以无坡度。

7.5.2

1屋面集水沟包括天沟、边沟和檐沟等,是屋面集水的一种形式。

2溢流口或溢流装置是确保屋面安全的必要措施,应保证其畅通。

8.2.1

1在管道上安装的初期径流雨水弃流装置在截留雨水过程中,有可能因雨水中携带杂物而堵塞管道,从而影响雨水系统正常排水。

这些情况涉及到排水系统安全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系统维护清理的措施,在施工、管理维护中还应建立对系统及时维护清理的措施、规章制度。

3自动控制弃流装置能灵活及时地切换雨水弃流管道和收集管道,保证初期雨水弃流和雨水收集的有效性。

由于各地空气污染、屋面设置情况不同和降雨的不均匀性,初期雨水的水质差异较大,因此强调具有控制和调节弃流间隔时间的功能,保证每年雨季初始期的降雨均能做到初期雨水的有效弃流,雨季期间降雨频繁,可延长初期雨水弃流间隔时间,一般宜保证间隔3〜7d降雨初期雨水的有效弃流,可根据雨水水质和降雨特点确定。

8.2.2

1雨水的弃流装置分为成品和非成品两类,成品装置按照安装方式分为管道安装式、屋顶安装式和埋地式。

管道安装式弃流装置主要分为累计雨量控制式、流量控制式等;屋顶安装式弃流装置有雨量计式等;埋地式弃流装置有弃流井、渗透弃流装置等。

2收集雨水和弃流雨水在弃流装置处存在连通部分,为防止污水通过弃流装置倒灌进入雨水收集系统,要求采取防止污水倒灌的措施。

4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