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8765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ocx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前言

本标准代替《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B37/T1013-2008

本标准与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DB37/T1013-2008

——名称中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改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第章);3

——合并了原标准最高管理者职责和管理者承诺(第章〉;5

——增加了节能意识和资金的要求(第章);6

——将原标准运行控制气(第章)和监测、分析和改进(第87

章)调整为过程策划(第章)、运行控制(第章)、内部审78

核(第章)和管理评审(第章〉,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109

()删除了原标准能源管理方案气(第章),增加了节能改进17

方案(第章);8

()合并了原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第章)和合规性评72

价(第章);8

()将原标准应急准备和响应(第章)整合到不符合、纠正37

措施和预防措施(第章);8

()将原标准回收再利用(第章)整合到余热余压(第章)874

.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节能协会、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德州市节能

监察支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裴伟荣、王世岩、王登彩、尹洪坤、代兵、高

明清、徐峰、任香贵、张涛、王国栋、李泼、慕晓燕、张士波。

本标准于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2008

引言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

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

单位可参考使用。

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用能单位气建立和

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

能源

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

与。

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

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

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

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

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

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

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PDCA

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

关重要。

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

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

为使

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

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

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

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

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

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PDCA

段,即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内)Do(Plan(CheckAction

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

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

其运行模式如图所示。

l

本标准强调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标准和政府其他要求

是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最基本要求;国家、行业和地方推荐性

节能相关标准是节能管理、技术和方法实践经验目的综合成果,本

标准鼓励用能单位在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采用适用的推荐性节

能标准;某些国内外已普遍应用的成熟的节能管理技术方法,用能

单位也宜及时追踪分析、论证国应用。

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用能单位按本标

准建立实施能源管理团体系应融合于本单位管理体系。

但应特别注

意的是,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整合,并不能

说明能源管理体系是否融合于本单位管理体系,关键是本标准各项

要求是否在用能单位管理体系中得到落实。

本标准贯彻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要(GB/T23331-2009

求,并针对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离、节能潜力大、能源利用流程长、

环节多、关系复杂等特点,引导工业企业:

分析识别能源利用过程,

辨识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围绕这些过程及其联系与相互作用,

分析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因和条件,系统地策划、实

施能源管理控制活动;针对重要能源因素策划实施节能改进方案,

把节能技术进步机制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技术进步加强能源管

理;在建立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确定基准、标杆,制定目;标、

指标,细化绩效考核;明确监视测量是对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实施

有效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对

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节能监察、节能监测、能源审计等发现

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作为能源管理体系改进的重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数量、所投入资源等,

取决于体系覆盖的范围、企业的规模、消耗能源的类型及数量、能

源利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范围1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能源

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过程策划、运行控制、内部

审核和管理评审。

本标准是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管理的通用要

求,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用能单位: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证实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b

)相关方确认其能源管理体系与本标准的符合性。

c

规范性引用文件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

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

术语和定义3

、和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GB/T24001GB/T15587GB/T19000

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能源3.1

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

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清洁能源3.2

是指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一

次能源,主要包括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可再生能源、3.3

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

石能源。

新能源3.4

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

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等。

余热3.5

是热工艺过程中未加以利用被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热能。

余压3.6

是工业设备排出的有一定压力的介质。

能源管理体系3.7

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用能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其管理体系的.

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

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

序、过程和资源。

能源管理负责人3.8

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的,负责能源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

能源因素3.9

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

产生影响的原因或条件。

重要能源因素3.10

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

具有重大影响的能源因素。

能源方针3.11

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的宗旨和方向。

能源目标3.12

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

要求。

能源指标3.13

为实现能源目标而设定的量化可测量的具体要求。

关键岗位3.14

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

能源基准3.15

用能单位为建立能源、目标、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确定

的某一历史时期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水平。

能源标杆3.16

用能单位参照同类可比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和最佳

节能实践。

能源管理绩效3.17

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节能改进方案3.18

用能单位针对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

总要求4.1

用能单位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覆盖全部与能源利用有关的过程,识别这些过程,并确定其a

顺序和相互关系;

)确定为保证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系统优化所需管理活动的准b

则和方法;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策划、c

运行、控制和改进的需要;

)监测、分析并改进这些过程和管理活动。

d

文件要求4.2

总则4.2.1

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能源、方针、目标;a

)能源管理手册;b

)程序文件;c

)作业指导书,包括节能改进方案;d

)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e

文件控制4.2.2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以下方面的控制要求:

)文件发布前得到审批;a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在此审批;b

)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d

)明确文件存放方式,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e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f

)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明确处置方式,如果出于某种目的保g

留作废文件,应做出适当的标识。

记录控制4.2.3

用能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能源管理体系

有效运行的证据。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应编制形成

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温、检索、保存.

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管理职责5

管理承诺5.1

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

出承诺

)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a

)组织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b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节能文化;c

)确保配备适宜的资源;d

)主持管理评审。

e

能源方针5.2

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形成文件的能源方针,并确保:

)与单位总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针相适应;a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依据;b

)包括对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c

)包括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承诺。

d

能源方针应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在用能单位内得到沟

通和理解,便于全体员工和所有相关方获取。

职责与沟通哩5.3

最高管理者应对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任命能源管

理负责人、设置能源;事管理主管部门,明确各职责间的关系,并

形成文件。

能源管理负责人5.3.1

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负责

人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固和权限:

)组织编制节能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a

)规定能源管理绩效考核准则和方法;b

)组织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能源管理绩效;c

)组织评价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并d

提出改进建议;

)负责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外部联系。

e

信息与沟通5.3.2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应规定收集、审核、汇总、

分析、报告和反馈能源管理内外部信息的内容、方法、频次和时间。

内部各部门、各层次间沟通宜采用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管理信息传递

的自动化和即时化。

资源管理6

人力资源6.1

节能意识6.1.1

用能单位应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并促进节能文化的形成:

)宣传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带来的效益;a

)提高全体员工对所从事工作与能效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的认识,b

培养节能习惯;

)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完善能耗定额制度,细化绩效考核;c

)开展表彰活动,提高员工节能积极性。

d

能力和培训6.1.2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保能源管理和用能设

备操作人员能够胜任。

应编制文件对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和评价方

法做出规定。

定期进行能力验证,发现需求时应提供教育培训或采

取其他措施,并保持记录。

相关人员应至少具备以下能力:

)关键岗位人员应掌握能源管理体系知识;a

〉能源管理人员应熟知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以及b

必要的能源管理知识和技术方法;

)操作人员应掌握相应耗能设备节能操作技能。

c

设施和设备6.2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利用基础设施、用能

设施设备及计量和监测装置的采购、使用、维护和处置做出规定,

并保持记录。

基础设施6.2.1

用能单位应提供并维护达到能源有效利用所要求的基础设施,

包括: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a

)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支持性服务。

b

用能设施设备6.2.2

用能单位应确定对能源利用效率有影响的设施设备,并确保: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a

)在采购、替换和改造对能源利用有重要影响的设施设备时进b

行评估论证;

)确定主要用能设施设备的能效限定值或经济运行指标,并定c

期进行检测。

计量和监测装置6.2.3

用能单位应按照的规定和能源管理的需求,配备、使GB17167

用和管理能源、计量器具。

必要时对能源利用的重要过程、环节安

装监视测量装置。

资金6.3

用能单位应为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提供

必要的资金。

过程策划7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7.1

用能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定期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应遵守的a

条款;

)建立传递沟通渠道和遵守落实机制;b

)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c

用能系统7.2

用能单位在建立、优化用能系统时应考虑:

)能源种类和品质,优先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a

)各系统、设施设备及其相互匹配优化;b

)用能系统的监测;c

)余热余压等余能的利用。

d

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进行节能评估。

用能单位应建立、保存并及时更新用能系统及用能设施设备相

关资料。

识别、评价与策划7.3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识别,划分为若干用能系统、过程、a

环节,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产品、服务和活动的能源利用

过程;

)围绕能源利用全过程,识别评价能源因素和重要能源因素;b

)针对能源利用各过程、环节及其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能源因c

素,确定控制方法和管

理过程;

)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重新进行识别、评价:

d

)用能系统变化时;1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2

)外部节能技术、设备或经验方法适用时。

3

用能单位应将识别、评价和策划结果形成文件并适时更新。

能源目标和指标7.4

用能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

)确定能源基准;a

)可行时,确立能源标杆;b

)根据能源方针、基准和标杆建立可测量的能源目标、指标体c

系;

)对能源目标和指标定期进行评审、修订和更新。

总则d8.1

运行控制8

总则8.1

用能单位应对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经济合理、

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考虑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

控制要求8.2

用能单位应根据过程策划的结果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控制,

至少应包括:

)规定用能系统、各过程和环节经济运行状态,明确操作规范a

和程序;

)确保用能系统、各过程和环节合理匹配,明确信息传递、协b

调调度的方式和程序;

)对用能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c

)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影响较大的过程和环节应规定控d

制参数、运行和维护.

记录要求、评价的方式、方法和频次。

E

对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可能导致偏离的运行过程和环节,用能单

位应编制相关文件并加以控制。

控制重点8.3

能源、采购8.3.1

用能单位必要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采购进行控制,

至少应规定:

)满足用能单位能源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供方的方法;a

)适宜的能源采购标准和规范;b

)采购的方式、方法和渠道;c

)计量和验证方法;d

)能源采购过程评价方法。

e

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采购的控制要求进行评审、修订并通知

相关方。

必要时,可寻求外部专家、机构对能源、采购进行评审和

监督。

节能改进方案...8.3.2

用能单位应根据能源目标、指标和自身资源状况,针对具有节

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制定、实施节能改进方案,内容包括:

)目的和作用;a

)实施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和权限;b

)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措施;c

)需配备的资源和相关控制要求;d

)实施时间和进度;e

〉节能效果验证准则和方法;f

)所需文件和记录。

g

用能单位应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追踪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

术及管理方法并合理运用;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进行节能技术创新。

用能单位在制定和实施节能改进方案时,可考虑利用市场节能

机制。

当影响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发生变化时,应适时调整节能改进方

案。

余热余压8.3.3

当用能单位存在余热余压等余能时,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应

按照的要求进行控制。

8.3.2

过程监测8.4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

行监视测量并保存记录:

)能源目标、指标和节能改进方案是否符合预定安排;a

)各用能系统、过程及环节能源消耗状况及其是否在规定状态b

下运行;

)能源管理活动是否按规定执行。

c

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度,对运行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分析,寻找节能潜力和改进进机会。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圈'8.5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用来处理能源管理活动叫和

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至少应规定: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a

)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评价采取纠正措施需求,必要时,b

采取纠正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分析潜在的不符合,评价采取预防措施需求,必要时制定C

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避兔不符合的发生;

)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并评审有效性。

d

用能单位应识别能源利用过程中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

定应急预案。

可行时,应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内部审核9

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定期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

部审核,以确定能源管理体系:

)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a

)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b

)能源、目标、指标、节能改进方案的实现情况。

c

审核的策划和实施应保持记录,并报告结果。

审核中发现的不

符合应及时通知责门和人员,按要求及时整改。

管理评审10

总则10.1

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及条件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进

行评审,以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评价持续

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用能单位应保持管理评审

记录。

评审输入10.2

评审输人应包括:

)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变化;a

)政府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考核、审计、监察、检查的改b

进要求;

)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价结果;c

)能源目标、指标及节能改进方案的实现程度;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