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652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docx

常用中药根及根茎类的鉴别要点和功效一

狗脊※ 

  【来源】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性状鉴别要点】生狗脊片:

①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片状。

②切面浅棕色,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③质坚脆,易折断,有粉性。

熟狗脊片:

呈黑棕色,质坚硬。

图2-1 生狗脊及其饮片

  【功效】除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绵马贯众※ 

【来源】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主产东北,又称“东北贯众”。

【性状鉴别要点】  ①倒卵形,稍弯曲。

②外表黄棕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扁圆柱形叶柄残基和条状披针形的鳞片。

③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

④根茎及叶柄残基断面棕色或棕绿色,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5~13个,环列。

⑤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而辛。

图2-2 绵马贯众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骨碎补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采挖时须燎去茸毛(鳞片)。

  【性状鉴别要点】①呈扁平长条状。

②表面密被暗棕色的小鳞片。

③体轻质脆,断面红棕色,有黄色点状维管束17~25个,环列。

④气微,味淡、微涩。

图2-3骨碎补

  【功效】疗伤止痛,补肾强骨。

图2-3骨碎补

细辛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

前二种习称“辽细辛”。

【性状鉴别要点】  ①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常卷缩成团。

②根茎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表面灰黄色,有须根及须根痕。

③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④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图2-4细辛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用量1~3g。

不宜与藜芦同用。

图2-4 细辛

小贴士 

细辛地上部分含有具肾毒性的马兜铃酸,而根及根茎则不含此类成分。

因此2005版《中国药典》将其药用部分修订为根及根茎。

  

大黄※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将军、川军、锦纹等。

  【性状鉴别要点】①类圆柱、圆锥或不规则块状。

②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

③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有“星点”;根形成层明显,木部发达,无髓部及星点。

④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有沙砾感,唾液被染成黄色。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制备汤剂时后下。

图2-5 大黄

  

知识链接 

大黄的伪品

蓼科大黄属藏边大黄、河套大黄等根及根茎,在部分地区以“山大黄”或“土大黄”入药。

其横断面无星点;结合型蒽醌含量少,泻下作用弱;药材新折断面显亮紫色荧光,可与正品区别。

  

拳参 

【来源】  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

又名紫参、虾参。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扁长条形或扁圆柱形,弯曲。

②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全体密具粗环纹。

③断面浅棕红色或棕红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列成环。

④气微,味苦、涩。

图2-6 拳参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何首乌※ 

【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

②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

③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④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有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⑤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图2-7 何首乌

【功效】  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知识链接 

何首乌的伪品

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牛皮消的块根。

断面类白色,无云锦花纹,有乳汁管。

  

牛膝※ 

【来源】  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又名怀牛膝。

  【性状鉴别要点】①呈细长圆柱形。

②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

③质硬脆,断面平坦,微角质而油润,断面中央有黄白色小木心,周围有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同心环。

④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图2-8 牛膝

  【功效】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川牛膝 

【来源】  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圆柱形。

②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

长的皮孔样突起。

③质韧,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4~11轮同心环。

④气微,味甜。

图2-9 川牛膝

【功效】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商陆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纵切或横切的不规则块片,外皮黄白色或淡棕色。

②横切片有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状层纹,俗称“罗盘纹”。

③纵切片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

④质硬,不易折断。

⑤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图2-10 商陆

   【功效】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

有毒,用量3~9g。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太子参 

【来源】  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又名孩儿参、童参、米参等。

【性状鉴别要点】  ①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

②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

根痕。

③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

或类白色,有粉性。

④气微,味微甘。

图2-11 太子参

【功效】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威灵仙 

【来源】  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要点】  ①根茎呈柱状。

②根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棕褐色或棕黑色。

③质硬脆

,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

④气微,味淡或咸或辛辣。

图2-12 威灵仙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

川乌※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基。

②外表棕褐色,皱缩不

平,有侧根及侧根痕。

③质坚实,横切面灰白色,粉质,可见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

④气微,味

辛辣、麻舌。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

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图2-13 川乌

草乌 

【来源】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不规则长圆锥形。

②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点状须根和数个瘤突

状侧根。

③质硬,断面灰白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

④气微

,味辛辣而麻舌。

  

图2-14 草乌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

生品内服宜慎。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

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 

【来源】  毛茛科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采挖后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

列规格。

又名附片、黑附片、制附片、黑顺片。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

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

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

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泡,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

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

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泡,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图2-15 附子

  

【性状鉴别要点】  盐附子①圆锥形。

顶端宽大,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质重而坚硬。

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多角形环纹及充满食盐结晶的裂隙。

③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①为纵切片,上宽下窄。

②表面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光泽,略透明,有纵向脉纹。

③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④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

【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先煎、久煎。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

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白附子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②表面白色至黄白色,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③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

④气微,味淡、麻辣刺舌。

图2-16 白附子

 【功效】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有毒,用量3~6g。

一般炮制后使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生品内服宜慎。

白芍※ 

【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加工时需煮,去外皮。

【性状鉴别要点】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滑。

③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微带

棕红色,角质样,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④气微,味微苦、酸。

图2-17 白芍及其饮片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不宜与藜芦同用。

赤芍 

 【来源】  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又名京赤芍、川赤芍。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棕褐色,粗糙。

③质硬而脆,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

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

④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图2-18 赤芍

 【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不宜与藜芦同用。

地榆 

【来源】  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后者习称“绵地榆”。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

②表面红棕色至灰褐色,粗糙,有纵纹。

③质硬

或坚韧,断面较平坦或皮部有绵状纤维,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

④气微,味微

苦涩。

图2-19 地榆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白头翁 

【来源】  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

②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

部易脱落,有的有裂隙或朽状凹洞。

③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

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

⑤气微,味微苦涩。

图2-20 白头翁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

”、“云连”。

  【性状鉴别要点】  味连①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

②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结

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或

叶柄残基。

③质硬,断面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

中空。

④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

“过桥”较长。

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图2-21 黄连

(1味连;2雅连;3云连)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圆锥形,扭曲。

②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有扭

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

③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

暗棕色或棕黑色。

④气微,味苦。

图2-22 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芪※ 

【来源】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

③质硬韧,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显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成枯朽状。

④气微,味微甜,嚼

之有豆腥味。

图2-23 黄芪

【功效】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知识链接 

黄芪的伪品

红芪:

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根。

与黄芪区别:

①表面灰红棕色至红褐色。

外皮易剥落。

②断面  

富粉性,木部淡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

防己 

【来源】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又名粉防己、汉防己。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形似“猪大肠”。

②表面淡灰

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

③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

纹理,习称“车轮纹”。

④气微,味苦。

  

图2-24 防己

【功效】  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知识链接 

防己的伪品

  木防己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根。

表面灰棕至黑棕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断面 

黄白色,皮部窄,导管孔放射状排列,木射线宽。

  广防己马兜铃植物广防己的根。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弯曲,表面未去净粗皮的灰棕色,粗糙 

,有纵沟纹。

质坚硬。

断面灰黄色,有明显车轮纹,或呈片状突起。

因含有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

,可导致肾衰竭,200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取消其药用标准。

北豆根 

【来源】  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又名野豆根、蝙蝠藤。

【性状鉴别要点】  ①细长圆柱形。

②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外皮易剥落。

③质韧,断面纤维性,

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

④气微,味苦。

图2-25 北豆根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葛根※ 

【来源】  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又名野葛、柴葛。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

②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

③质韧,

切面黄白色。

④气微,味微甜。

图2-27 葛根

【功效】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粉葛 

【来源】  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

又名甘葛、家葛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

③体重,质硬,富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

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

④气微,味微甜。

图2-28 粉葛

【功效】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板蓝根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

③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④体实,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

⑤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图2-29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甘草 

 【来源】  豆科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甜草根、国老等。

 【性状鉴别要点】  ①根呈圆柱形。

②外皮松紧不一,红棕色至灰褐色,具显著沟纹。

③质坚实,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环纹、菊花心及裂隙。

④微具特异香气,味甜而特殊。

⑤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图2-30 甘草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远志 

【来源】  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圆柱形。

②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

③质硬而脆,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④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图2-31 远志

【功效】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

延胡索 

【来源】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又名元胡、玄胡索。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不规则扁球形。

②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③顶端略凹陷,有茎痕;基部稍凹陷呈脐状,或呈圆锥状突起。

④质坚而脆,碎断面黄色或暗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⑤气微,味苦。

图2-32 延胡索

【功效】  活血,行气,止痛。

夏天无 

【来源】  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②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可见茎痕、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

③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

④气微,味苦。

图2-33 夏天无

【功效】  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白蔹 

【来源】  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突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

②斜片呈卵圆形,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微翘起或略弯曲。

③体轻,质硬脆,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④气微,味甘。

图2-34 白蔹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甘遂 

【来源】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撞去外皮。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

②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

③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

④气微,味微甘而辣。

图2-35 甘遂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有毒。

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

不宜与甘草同用。

人参※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野生者称“山参”;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性状鉴别要点】  园参①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

②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

③根茎(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④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⑤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山参①主根粗短,与根茎(芦头)近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

②表面灰黄色,上部有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铁线纹)。

③根茎细长,上部芦碗密生,下部较光滑。

④须根少而细长,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疙瘩或珍珠点)。

⑤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图2-36 人参

 【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另煎兑服,亦可研粉吞服。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西洋参※ 

 【来源】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又名花旗参、洋参、美国人参等。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

②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和线形皮孔状突起。

具侧根、不定根或多已折断。

③体重,质坚实,断面浅黄白色,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

④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图2-37 西洋参

 【功效】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另煎兑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三七※ 

 【来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根和根茎。

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性状鉴别要点】  主根:

①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

②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

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

③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④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

呈圆柱形或圆锥形。

  

剪口:

①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

②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

③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  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图2-38 三七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白芷※ 

【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长圆锥形。

②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③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

④气芳香,味辛、微苦。

图2-39 白芷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山药※ 

 【来源】  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

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状鉴别要点】  毛山药①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

②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③体重,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④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  呈圆柱形,两端平齐,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图2-40 山药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当归※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用烟火慢慢熏干,不可晒干。

【性状鉴别要点】  ①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

②根头具环纹,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略呈圆柱形;支根3~5条或更多。

③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④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图2-41 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独活※ 

【来源】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加工需发汗。

【性状鉴别要点】  ①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

②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

③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

④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

⑤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图2-42 独活

【功效】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羌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

又名川羌、蚕羌、黑药。

  【性状鉴别要点】羌活①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

②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

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

③体轻质脆,断面有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

④气香,味微苦而辛。

宽叶羌活①根茎类圆柱形,根类圆锥形,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习称“条羌”。

②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

③质松脆,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④气味较淡。

图2-43 羌活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前胡 

【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

图2-44 前胡

【性状鉴别要点】  ①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

②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多有茎痕和纤维状叶鞘残基,上端有密集的细环纹(蚯蚓头)。

③质较柔软,干者质硬,断面淡黄白色,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形成层环纹棕色,射线放射状。

④气芳香,味微苦、辛。

【功效】  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知识链接 

紫花前胡

伞形科植物紫花前胡的干燥根。

与白花前胡的区别:

①残留茎基周围常有膜状叶鞘,极少有纤维  毛状物。

②断面类白色,皮部易于木部分离。

皮部较窄,油点少,放射状纹理不明显。

近中心处有纤维束散在,无油室。

川芎 

 【来源】  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