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63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docx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

话题链接——知行合一 形神俱佳

1.教材赏悟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君子依义而行,因而“坦荡荡”,小人唯利是图,则“长戚戚”。

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德行的修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得体合礼。

君子之风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是“诗、书、礼、乐”,孔子把自己治世治国的理念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起来。

2.名句赏记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礼记》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史记》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刘向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吴兢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孟郊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胡宏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方孝孺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薛萱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

——金缨

3.典例赏析

曾参不受鲁君邑

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

“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

“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

”曾子说: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

“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时文赏读

君子之风

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

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

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取其不趋俗,不媚世之风骨。

所以君子之风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持,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迈,是“我自横刀立马”的豪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风。

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

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

古人云: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

”就是教人们在吸收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

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却开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

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风,要有自己的独特性。

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驰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

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

李白的潇洒、王维的恬淡、杜牧的俊爽;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

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轩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

板桥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

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

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

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君子之风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凌驾于万物之上,真正做到远离人云亦云,远离世俗是非,让我心做主!

常识链接——知人论著

1.识人物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有山东平邑县和山东嘉祥县两说,尚无定论)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参,又传授给孟子。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2.知背景

君子称号并不是孔子首先使用的,在孔子以前的文献《尚书》《诗经》中就已提到了君子。

它最初的含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者,当时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

孔子借用了这一称号,赋予它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范标准,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

这一理想人格的确立是与孔子所处的时代状况以及他的理想抱负密切相关的。

孔子是希望通过确立一种理想的伦理道德来确立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

而理想伦理道德的确立,必依赖理想人格规范的确立。

3.积成语

(1)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2)杀身成仁: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3)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4)患得患失: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5)无所不至:

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坏事都做绝了。

(6)不改其乐:

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7)箪食瓢饮:

一箪食,一瓢水。

形容生活贫苦。

(8)乐以忘忧:

快乐得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高兴。

(9)乐山乐水:

原指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后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10)死而后已:

到死才停止。

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

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11)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一、字音辨识

①一箪食(  ) ②弘毅(  ) ③鞟(  ) ④曲肱而枕之(  ) ⑤棘子成(  )

答案 ①dān ②hónɡ ③kuò ④ɡōnɡ ⑤jí

二、通假字

①孙以出之         

②知者不惑         

③女奚不曰         

答案 ①“孙”通“逊”,谦逊 ②“知”通“智”,智慧

③“女”通“汝”,你

三、重要实词

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②君子义以为质(      )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④既得之,患失之(      )

⑤人不堪其忧(      )

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⑧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

⑨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

答案 ①据,动词,执守;游,动词,广泛涉猎 ②名词,根本,基础 ③动词,懂得,明白 ④动词,担心,忧虑 ⑤动词,经得起,忍受 ⑥动词,喜好 ⑦弘,形容词,心胸开阔;毅,形容词,意志坚定 ⑧动词,修饰。

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⑨动词,解说

四、文言虚词

1.其

①人不堪其忧(      )

②回也不改其乐(      )

③乐亦在其中矣(      )

2.之

①信以成之(      )

②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3.以

①君子义以为质(      )

②礼以行之(      )

③孙以出之(      )

④信以成之(      )

⑤有杀身以成仁(      )

⑥无求生以害仁(      )

答案 1.①代词,那种 ②代词,他的 ③代词,那

2.①代词,代“义”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 3.①介词,把 ②介词,按照 ③介词,用 ④介词,依靠 ⑤表目的,连词,来 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

五、古今异义

①子路不对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不正确

②仁以为己任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认为

答案 ①不回答 ②以:

把;为:

当作

六、词类活用

①而耻恶衣恶食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瓢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饭疏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动词用作名词,水 ③名词用作动词,吃 

④曲:

使动用法,使……弯曲。

枕: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枕头

七、特殊句式

①未足与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夫子自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子义以为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省略句 ②主谓倒装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宾语前置句 ⑤介宾结构后置句

●语段赏析

语段一:

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赏析 将君子的标准一一道来,而且由内而外,由基础条件到最终结果,层层展开,给人以气势迫人的感觉。

最后用一个感叹句结束,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语段二: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赏析 这段话主要谈了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语段三:

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赏析 “得失”二字,永远是人生的大课题,也是认识人生的一把钥匙。

现实中哪里可以找到没有小人共事的地方,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是小人当道哩!

关键是:

第一,我们要少一份虑患,多一份悠闲,不做“患得患失”的人;其次,要对这号小人多一份怵惕并远离之。

语段四: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赏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

仁、智、勇。

语段五: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赏析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

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语段六: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赏析 沉毅持重的生命意识,壮怀激烈的悲剧心态,将历史扛在自己肩头的英雄形象。

今天,当我们在呼唤崇高、呼唤英雄、呼唤悲剧意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回到儒学中去,回到曾子所呼唤的精神中去,做一个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读书人呢?

●要义探究

1.孔子认为,君子实践“义”的条件有哪些?

答:

                               

                                 

答案 

(1)符合礼仪;

(2)态度谦逊;(3)有诚信。

2.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

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有何关联?

答:

                               

                                 

答案 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行为方式,那就是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而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正是对孔子“杀身成仁”思想的进一步阐明。

3.孔子认为,不能跟庸俗浅薄的人事奉君主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 庸俗浅薄的人,容易患得患失,有可能会为了个人私利而采取不当手段危害他人,甚至完全丧失对义的敬畏和把持,有可能会危及君主或国家。

所以,孔子坚决反对这种人从政事奉君主。

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原因各是什么?

孔子为什么强调“仁、知、勇”这三方面?

答:

                               

                                 

答案 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而忧愁;知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私利而迷惑;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身成仁,故不因一己私利而畏惧。

一个具有“仁、知、勇”三种美德的人,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公”的人。

所以,孔子强调君子“仁、知、勇”这三方面的品格。

5.孔子是如何把水、山这两种事物与知者、仁者联系起来的?

知者与仁者各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 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灵活迅速而又变动自如,其特点有似于水;而有仁德的人坚守道义,稳重安定有似于山,所以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比较了仁者与知者,认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往往是稳重、宁静而长寿的;具有明睿头脑的人往往是敏捷、灵活而快乐的。

这两种品质都是孔子所赞美的。

6.请谈谈你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答:

                               

                                 

答案 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远。

这正所谓任重道远。

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

●疑难探究

1.概括说明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形象特征。

答:

                               

                                 

答案 孔子所说的“君子”,应该是:

追求正道,执守道德,依据仁爱,熟谙六艺;重义轻利,知礼诚信,态度谦逊;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不忧,不惑,不惧;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文质兼美,表里如一;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

                               

                                 

答案 这一章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

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写作应用

【意旨赏读】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

其实,这种高尚不仅存于生死名利之中,即便看似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孔子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观点新评】

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

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如何拥有君子之风。

                                  

                                  

                                  

【答案示例】

首在重言。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重言,强调言思忠,即不说空话套话假话,要说真话实话,不能言之无物,脱离实际,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君子慎言,就是不妄自断言,言则必行,行则必果。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故一言九鼎,知行统一。

其次重行。

古语讲,君子遵道而行。

人的品格力量,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要彰显这种魅力,必须投身实践,积极行动。

君子的做人境界,就是躬亲实践的结果,绝非天性使然。

再次重貌。

人们常讲的知书达理、不骄不暴不躁、泰然自若、谦谦自知等,说的就是君子气度与品格。

而举止猥琐、粗俗、焦躁的形象是不受人待见和高看的。

正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君子“城北徐公”般的美貌是博学崇礼得来的。

貌重方显威仪。

最后重好。

君子重好,是说君子严格自己的嗜好。

与其说是嗜好,不如说是美好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君子摆脱了功利的境界,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而那些不严不实的“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则需要被摒弃。

我们要深谙君子之道,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进而知行合一,形神俱佳,才能始终彰显人品追求与人格风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孙(sūn)以出之 志士仁(rén)人 苟患(huàn)失之,无所不至矣

B.一箪(dān)食 在陋(lòu)巷 曲肱(ɡǒnɡ)而枕之

C.女奚(xī)不曰 发愤(fèn)忘食 知者乐(yuè)水

D.士不可以不弘(hónɡ)毅 驷(sì)不及舌 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解析 A项,孙(xùn)以出之;B项,曲肱(ɡōnɡ)而枕之;C项,知者乐(yào)水。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孙以出之B.女奚不曰

C.知者乐水D.子温而厉

解析 A项,“孙”通“逊”;B项,“女”通“汝”;C项,“知”通“智”。

答案 D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义以为质      质:

根本,基础。

B.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陋:

破旧。

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愤:

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

D.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文:

修饰。

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解析 B项,陋:

狭窄。

答案 B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者乐水       乐:

喜好。

B.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鄙:

卑鄙。

C.何以文为文:

修饰。

D.士志于道志:

追求。

解析 B项,鄙:

庸俗浅薄。

答案 B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解析 ①介词,向。

②介词,对。

③转折连词,却。

④连词起修饰作用。

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分别为代词,代胳膊/助词,的;B项,分别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动词,作为;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D项,分别为助词,表停顿/代词,……的人。

答案 C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子路不对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仁以为己任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 A项,不对:

古义,不回答/今义,不正确;B项,众人:

古义,普通人/今义,多人;C项,以为:

古义,把……当作或作为/今义,认为。

答案 D

8.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而耻恶衣恶食者B.回也不改其乐

C.饭疏食D.曲肱而枕之

解析 A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饭,名词用作动词,吃;D项,曲,使动用法,使……弯曲;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枕头。

答案 B

9.下列各句与“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信以成之B.礼以行之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D.何陋之有

解析 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C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

10.名句默写。

(1)子曰:

“贤哉,回也!

    ,    ,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2)君子喻于义,        。

(3)不义而富且贵,        。

答案 

(1)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2)小人喻于利 (3)于我如浮云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韩非子》)

(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题中内容,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

(2)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

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

(以上“析”)“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

(以上“评”)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②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

“鄙哉,硁硁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

“果哉!

末之难矣。

”(《论语·宪问》)

(1)第①段文字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当怎样看待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与“有心哉,击磬乎”等行为?

试作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