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583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docx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

【篇一: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

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篇二:

采访抗战老兵概括】

为守住中国抗战期间外来军事援助的生命线,中国远征军与盟军一起,在缅甸和滇西那块人迹罕至的土地上,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一场又一场血战,数万将士牺牲在那里,甚至连一个坟墓都没有留下

1942年3月,中国抗日远征军开过畹町桥头,进入缅甸。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再也没有回到祖国。

在太平洋战争中牺牲的一名美国战士的墓碑上铭刻着这样的文字:

当你回到家,告诉他们,我放弃了我所有的明天成全了他们的今天。

同样,中国远征军放弃了他们的明天。

他们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就为抵抗无缘无故的侵略而牺牲了生命。

他们甚至还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里程碑,比如结婚、生子……安享晚年。

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伊斯特布鲁克说。

他们是值得后人永远牢记的军人---入缅援助英军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发动缅北反攻战役的中国驻印军、进行滇西反攻战役的中国远征军。

这三支部队现在统称为中国远征军

尽管这段历史一度被遗忘,但是,一股来自民间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国远征军;知道了一个甲子之前,在风景秀美的滇西大地上,那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

滇缅抗战,是整个盟军太平洋战场重要的一翼。

曾说,如果不是中国军队拖住20多个师团的日军,并出兵缅甸,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就崩溃了。

滇缅抗战,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越走近这段历史,敬畏之感就愈加强烈。

用文字还原历史苍白而无力。

重书这段历史,只是让那些远征的将士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荣誉;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段无法抹去、忽视和回避的记忆。

【第一次入缅作战】

1942年初,日军进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

为保护这条生命线,中国组织远征军第一路军入缅与美英组成盟军协同作战。

从缅甸最南端的仰光一路向北,会经过同古(东瓜)、仁安羌、斯瓦、东枝(棠吉)、曼德勒、腊戌、八莫,中国远征军就是在这些地方血战残暴的日军并解救英军,10万精锐部队仅剩4万人。

从滇缅公路开始

1940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当时,中国所有的对外联络线都被日军切断,上海、、广州一线都被侵占。

1939年,援华军事物资尚可通过滇越铁路进入。

但1940年,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络线。

当时的中国只能生产步枪和子弹,根本没有先进武器与日军对抗。

事实上,中国军队只要有物资,并不比日军差。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曾说,这支营养不良的穿草鞋的军队,只要有正确的管理和充分的装备,并不亚于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

李雨说,当时就是没有装备、训练不够,怎么能打仗呢?

兵败缅甸

第一次缅甸战役可以说很简单。

从1942年3月20日同古保卫战到4月28日腊戍失陷,短短38天,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就被迫结束。

中、美、英都没有想到,这一仗打得这么惨。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中国军队在有组织地防御和进攻战中表现不赖,如第200师的同古保卫战、东枝进攻战、廖耀湘新22师斯瓦河阻击战、孙立人新38师仁安羌救援英军作战,这些是远征军在缅甸比较著名的战役,作战规模都是师级。

”李雨说。

在第5军军长的指挥下,新22师为掩护戴安澜的200师撤退,在缅甸同古地区的斯瓦河两岸展开阻击战。

以不足万人的兵力,抗击日军两个师团近3万人的兵力达半月之久。

这是抗日战争战场上极为罕见的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的战例。

尽管这三场战役从军事上来讲都打得比较好,但都以失败告终。

但这个失败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失败,而是由于英军的退却,整个战线发生变化,导致中国军队撤出。

由于英国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而且一再撤退,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仁安羌大捷被远征军救出来的英国盟军,并没有留下来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只是在欢呼中国万岁后,便打算如何尽快从缅甸撤出。

野人山撤退

李雨分析,中国远征军主力部队在野人山分七路撤退。

第一路:

第6军撤退到思茅东南边界地区;第二路:

孙立人所属的第66军从滇缅公路的惠通桥撤退回国;第三路:

戴安澜的200师是一支孤立的部队,当时还比较完整,还有6000多人。

在穿越西保、摩谷公路时被日军伏击,戴安澜牺牲,损失惨重。

经腾冲地区归国时仅剩3000余人;第四路:

杜聿明第5军直属部队、新22师,这支主力部队大约2.3万人最后被逼上野人山。

当这支部队经新平洋到印度雷多时仅剩一万余人;第五路:

96师也从野人山撤退。

但与杜聿明的部队走的路不一样。

96师虽然伤亡很大,但回来的还算比较顺利;96师作为第5军的先头部队,经孟关、葡萄翻越高黎贡山,6000多人仅剩3000多人归国。

杜聿明没跟上96师,所以损失惨重;第六路:

孙立人带新38师,撤退到印度;第七路:

史迪威带着他的114人的中美混合小部队,过文多渡过钦敦江,经霍马林进入印度英帕尔。

第一次缅甸战役伤亡仅8000余人,而撤退途中却损失5万余人。

孙立人新38师撤到印度近8000余人。

之所以该部队保存完整,是孙立人不唯命是从,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

孙立人曾说:

我必须对8000个弟兄负责。

他认为史迪威的命令是正确的。

李雨说,杜聿明走错了路,真是一言难尽。

在不知地形和山林的情况下不能行军,尤其不能在绝地行军。

杜聿明没有完整的地图,不了解缅北的地形,更不了解当地的气候,他以为从图上看就这么几百公里的路,部队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但是没想到一进野人山一切都变了。

曾经参加过对越作战的李雨说,军用地图上的一厘米,现实中可能耗时一天,甚至一天都难以走出去。

至于中国远征军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的原因,李雨只想说:

当英国人决定撤出缅甸时,中国远征军却勇敢地开了进去,如果中国委员长有丘吉尔的脑袋,他是不会干的。

一个伟大的将领指挥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去追求一个正确的战役目标,而且又对面对的敌人及战场形势包括地形有着深刻的了解,一般来说,这支部队会打胜仗。

【第二次入缅作战——反攻】

日军占领怒江以西并切断了滇缅公路后,中美两国又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至的驼峰航线,从空中为中国输送抗战物资。

驼峰航线空运异常艰险,下面还有日军的扫射。

中美遂又开辟一条从印度雷多经缅北到达滇西的中印公路。

为此,中国远征军开始了第二次入缅作战和滇西反攻。

撤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在印度蓝姆迦整训和国内部队的增援补充后,组建了中国驻印军。

1942年,驻印军再次入缅以保护修筑中印公路(公路)。

1943年11月,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反攻,先后发动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腊戍等战役。

1944年5月11日,为配合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强渡怒江,发动滇西反攻,腾冲、龙陵、松山等战役随之打响。

两支中国军队于1945年1月27日,在中缅边境的芒友会师,历时4年多的中国远征军作战使命结束。

一次又一次血战以及后来的滇西反攻,都是为了一条路———滇缅公路。

在人类战争历史上,很少会有一场战争,因为一条路付出如此惨烈的代价。

缅北反攻

1943年11月,装备一新的中国驻印军与美国盟军相互配合发起缅北的反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念念不忘打通去中国的道路。

缅北反攻的关键战役是攻占密支那。

此次,史迪威和蒋介石终于实现了一次绝佳的战役协同。

滇西的16万中国远征军,为了配合驻印军攻占密支那,提前一周于1944年5月11日强渡怒江,发起了著名的收复松山、腾冲、龙陵的反攻战役。

在密支那战役中,史迪威指挥中美混合部队在山岳丛林地穿插迂回100多公里,并准时抵达目标。

这在作战中是非常罕见的。

与此同时,美军出动第10航空队近百架飞机、500架滑翔机,将近3个师的中国部队,空运及空降密支那,堪比诺曼底登陆。

反攻密支那,也是中国军队与美国盟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协同作战。

从1944年5月17日突击密支那机场开始,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8月4日。

在该战役中,中国驻印军伤亡6655人,美军伤亡1182人,日军总伤亡约3000人,完成了在亚洲战场第一个攻克日军坚固要塞的奇迹。

在缅北反攻时,从印度雷多一直延伸到昆明的一条生命线也在修筑中,美国的工程机械跟随着坦克履带和大车轮子向前推进。

这条生命线,接通了中印路和滇缅公路,后来被蒋介石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腾冲战役

现在,40岁以下的腾冲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远征军。

70年前那场异常惨烈的战争,已经被现代化的生活和噪杂的人群所淹没。

当年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腾冲老人,对美军都有一种怀旧的好感。

在他们眼里,美国人热情、豪爽、大气,对百姓非常友善;英国人很虚伪、假;日本人表面礼貌,带人彬彬有礼,可一旦杀人,比野兽还凶暴残忍。

反攻腾冲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会跟美国军事顾问学英语;孩子们会一边吃着美军送给他们的巧克力、口香糖、罐头,一边站在边上看美国通信兵发电报。

看到飞虎队的飞机飞过上空,腾冲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口中喊着:

“顶好!

中国军队最成功的攻坚战,当属腾冲之战。

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2个军5个师,6万余人,负责攻打腾冲。

日军守军为第56师团、148联队3000余人。

要想攻下腾冲,必须先攻下高黎贡山。

虽是夏季,但高黎贡山上却冷得发抖,很多地方甚至还是积雪。

幸有美军空投一万多件雨衣,否则许多战士将被冻死。

日军卫生兵吉野孝公的《腾越玉碎记》描述了攻打高黎贡山时日军的艰苦情形:

随着炮弹的爆炸声,几匹本地的战马在炮火中应声倒下,但没有断气……饥饿的士兵们一个个急不可耐地朝着马肉贪婪地奔跑过去。

激烈的战斗中,人和马的鲜血染红了雨中的冷水沟。

成功仰攻高黎贡山之后,远征军开始扫清外围来凤山,以攻进腾冲。

国殇墓园原所长毕世铣回忆,当时预备2师主攻来凤山。

从小角的背后往上攻。

上去一个连,马上被打下来。

因为日军把来凤山的树全部砍掉,视野开阔。

当时,腾冲县城的老百姓都逃难到距县城5公里的地方。

一位老人在城外领着孩子们看。

老人对来凤山的地形很熟,当时远征军用火焰喷射器攻打来凤山,这种新式武器日军从未见过。

此时,美军的飞机由南向北,由西向东俯冲,扔炸弹的时候几乎擦着山峰。

飞机过后,山上都是黄色的烟雾。

每炸日军的一个工事,大家就开始欢呼。

老百姓都非常高兴,想早点回家。

5天后,来凤山攻下。

1944年8月2日,远征军打响腾冲攻城战斗。

此时,美国飞虎队将主力机场修在了保山;日军也从松山调集部队支援腾冲。

在腾冲攻城阶段,美军竟将机场修在腾冲城边几公里内,帮助中国军队攻城。

但是,腾冲城的城墙是明朝时用当地的火山条石修筑,周长3500米,厚6米,墙高8米多,城的四面还各有一座高13米的城门,非常坚硬。

日军占领腾冲城后,立刻又在城墙上修筑了永久性工事和防御设施。

美军轰炸机的炸弹扔下去就被弹开了。

后来,他们在炸弹前面焊上钢筋,钢筋插到城墙上弹不掉。

用这种方式,美国b24轰炸机用钢筋炸弹把腾冲城炸开了几个缺口,远征军得以攻进腾冲城。

攻城中的8月13日,美军出动战斗轰炸机24架,击中腾冲东门附近日军的守备本部,炸死腾冲守备司令藏重康美大佐等32名日本军官。

李雨说,美军的那颗炸弹真是“一弹定乾坤”,但日军奉命死守腾冲。

在攻城时,预备2师团长李颐在战地开会时,被日军的流弹打中牺牲。

腾冲战役,击毙日军148联队30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5000余人。

9月14日,光复后的腾冲,没有一栋完整的房屋、没有一棵完整的树、甚至没有一片完整的树叶。

松山战役

如今的松山郁郁葱葱,景色宜人。

当年日军修建的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战壕以及单兵掩体依然保持完好。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近70年,又经当地人多年的捡拾,可是,一不留神还会捡到子弹的残片。

当年战斗的激烈可想而知。

当地老人说起曾经的这场血战时,都会说:

“我们国军……”

松山战役于1944年6月4日开始,至9月7日,历时93天。

由于中国远征军的战略计划被日军发现,其完全掌握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行动。

日军如何掌握到这个情报,有两种说法。

一是当时中国军队有架联络机,从保山起飞翻越高黎贡山和前线联络,误降在腾冲附近被日军俘获。

还有一个说法是日军在芒市有一个情报站,其对中国军队的无线电掌握得相当透彻。

远征军第8军3个师、71军新28师共6万余人先后投入松山作战。

而日军防守兵力仅1250余人。

中国军队四面围攻松山,最后,第8军副军长李弥亲自上阵。

日军除一人外其余全部被歼。

活下来的是一个日本炮兵,奉命出来汇报松山作战情况。

中国军队伤亡7000余人,有的连队只剩下两人。

关于松山战役的惨烈,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松山战役后的14年,1958年,有人在惠通桥附近的老六田看到松山上面的磷火,飘忽不定。

龙陵战役

龙陵战役长达5个月。

从1944年6月5日至11月6日结束。

龙陵是卡在滇缅公路上的咽喉地点,因此龙陵战役是整个滇西反攻战役的要点,重要性超过腾冲和松山。

参战部队为宋希濂第11集团军3个军、7个师、后加强3个师,总兵力达15万余人。

战役开始时,日军守兵仅1000余人,但后来增援高达15000余人,部分日军还打进了龙陵。

由于中国军队粮食、弹药供应不足,日军拼命反击。

龙陵几十个山头久攻不下,伤亡很大。

新39师打到只剩一个连,师长成为连长。

当时有9000多人,最后仅剩100多人。

李雨说,滇西反攻差一点就崩溃在龙陵。

如果攻击龙陵失败,松山不保,腾冲也会丢掉。

龙陵之战吓住了和。

当时美国的军事顾问团科恩给史发了电报,称“赶快来救命”。

龙陵虽小,却成为中美战时关系的转折点。

蒋介石一度想撤出龙陵。

蒋曾要求史迪威必须进攻八莫,但史迪威拒绝了。

理由是刚攻下密支那,没有力量再去攻八莫。

史迪威的真实意图是逼蒋介石打下去。

矛盾由此产生。

史迪威给总统发电报,称蒋介石要撤出龙陵,最后一句话是:

“这个小杂种可能误了大事。

”史迪威认为,如果蒋撤出龙陵,3年来打通中印路和滇缅公路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两个月后,龙陵被远征军攻克。

共歼灭日军10364人,远征军伤亡和失踪28384人。

李雨这样总结中国远征军两次缅甸战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去进攻如此少的人,而且伤亡如此大。

这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不屈不挠的意志。

滇西反攻中,腾冲、松山、龙陵都是惨胜,但是,滇西反攻的胜利却揭开了中国抗战战略反攻的序幕,重新打通了中国对外联络的生命线。

中国远征军1942年的惨败和1944年的惨胜,都应当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历史中。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那些至今仍游荡在异国他乡的英灵。

中国远征军采访录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的典范,也是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背景:

滇缅战役,似乎已经变成了一段被人们遗忘的历史,当年的x部队——中国驻印军和y部队——中国远征军,似乎也已经被人们遗忘,即使他们是一群真正的英雄,即使他们为祖国的独立付出了比生命更为沉重的代价,历史依旧对他们那样残忍。

现在,当年上过战场的热血少年们都已垂垂老矣,他们有的默默无闻的生活在社会中,没有当英雄的荣耀与尊重,甚至没有亲人的温暖呵护;有的一生都漂泊在异乡的土地上,被自己以生命捍卫的祖国抛弃,魂无归处,也只有死后,铁骨化作粉末,才能重新踏上他日思夜想的故土;而有的已经不愿回来,在异国他乡,用祖国的文字刻好自己的坟墓,等待甚至不识中文的子女将自己埋葬......共和国亏待了他的功臣。

解说:

学习了这么多年的历史,我们终于有幸得到与真正经历过滇缅之战的抗日老兵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有幸能够采访到现在安居长沙的部分抗日老兵。

这些老兵多数年逾九十,我们不便逐个采访,也由于条件有限,目前谨以先头采访的两位老人——现年93岁的李熙老人和现年90岁的黄天老人——的过程做的以下记录,作为我们缅怀这段历史的一个起点。

李熙——战场上的白衣战士

李熙,1940年加入国民党军队,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参加过野人山大撤退,效力于新38师师部野战医院,是一名医务兵。

45年抗战胜利后,跟随国民军去到广州,接手在广州的日军医院,45、46年自广州坐船北上,继续从事医生这一职业。

解放战争时期,48年,脱离国民军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未参加解放战争。

后在东北成家,生活至55年,回到湖南,此后在长沙医科大学担任校医,一直到73年,转入地方医院工作。

解说:

清晨造访,照顾爷爷的阿姨把我们领进门的时候,爷爷正在吃着简单的早餐,对于我们的到来似乎有些紧张,之前也没有人对爷爷进行过这样的采访。

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我们走进了李爷爷当兵的时候。

记者:

爷爷什么时候参的军啊?

李熙:

参军啊,十八九岁就参军啦。

在部队啊,当那个医务兵,救伤员。

记者:

爷爷的那些医务知识是在参军前学的还是在部队学的啊?

李熙:

在部队学的。

处理那些伤口啊,被炮弹碎片炸伤的伤口啊,先要把它弄开,取出碎片,然后把药撒上去,然后用纱布裹起来,就往后方送。

解说: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爷爷依旧能够清晰地记得处理伤口的那些小细节,这或许就是他当兵期间重复的最多的一个动作,可见处理之潦草,战事之紧急。

记者:

爷爷还记得你们师长不?

李熙:

我们是新38师啊,师长是孙立人啊,当时他是很帅的呢。

我是在新38师师部野战医院的。

解说:

爷爷参加过两次入缅作战,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野人山大撤退。

但是由于爷爷现在记忆的模糊,表达的不甚清楚,我们也不能准确的记录下爷爷在作战时的详细经历,也或许是战争时代太过混乱,爷爷反而对战后自己的际遇叙述得更为清晰。

记者:

爷爷,抗战胜利后,您和您所在的部队去向是怎样的啊?

李熙:

那时候我们还在撤退,正在走的时候,听到说日本投降了,我们都很高兴啊。

后来,我们部队去到了广州,接手了日本人在广州的医院,我是医务兵,就呆在了医院。

不久后,我们从广州乘船去了北方,我就当了医生。

后来打内战了,我不想打,于是脱离了国民党军队,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东北成家,55年就回到长沙,在长沙医科大学任校医,直到73年,转入地方医院。

解说:

值得一提的是,73年,正值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后来在阿姨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文革时爷爷所受到的迫害,虽然那时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但国民党老兵这样一个身份就足够他在那个时期受到折磨了。

而这只是众多像李爷爷这样的抗日老兵在那段时期所遭受的一个缩影,李爷爷的遭遇,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了,让人更加无奈和辛酸的事情,肯定也发生过,但都随着这些年迈的老人逐渐消失,而后被遗忘。

后记:

与预想中似乎有所偏差的是,在爷爷的描述中,他参加的战争没有我们在资料中了解到的那么惨烈,也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些悲壮感人的英雄事迹,似乎很是平凡。

爷爷甚至不甚了解自己所在部队的一些行动,抑或是那些我们口口相传的传奇性的战绩。

但爷爷是那支浩浩汤汤的远征军的一员,他或许代表着那些最普通的战士对整个战争过程的混沌感知,当时的大多数士兵,并不清楚军队的动向,也对整个国际国内的形势缺乏了解,甚至不了解自己即将要面对的敌人。

当然,他们明白自己的敌人是万恶的日本鬼子,而更多的憎恨也多来自于从众式的仇恨,并非每个人都有着那么强烈的发自内心的对日本人的憎恨,以至于势必将其逐出国门,杀之而后快。

爷爷是医务兵,主要的任务是在后方救治伤兵,故其亲身上战场的经历亦是很少。

而今,爷爷依旧记得战争状态下紧急处理伤病员的详细步骤。

值得一提的是,爷爷的表达已经不能算是清楚,但他仍能顺畅而清晰的说出,作战时,自己是孙立人将军领导的新38师师部野战医院得一名医护人员,不能不说,此时,我看到了作为新38师一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它深达每一位士兵的心底,哪怕是数十年后,依旧记忆犹新,而爷爷对于自己的顶头上司孙立人将军的赞美也是溢于言表,足见该将领的人格魅力。

黄天——战火纷飞里的传奇

黄天(照片中未着帽者)荣誉第一师二团三营机枪三连排长,黄埔军校毕业,1943年毕业后分入中国远征军,在接受了一个月的新式武器训练后,进入云南作战。

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两次负伤,战时被提升为连长,受到宋美龄的亲自慰问。

战后,参加中国民盟,新中国成立后,当了十四年的政协委员,现如今作为离休干部在家安享晚年。

解说:

不同于李熙爷爷的普通安顺,黄天爷爷的战斗生涯更具传奇色彩,毕业于当时军人的最高学府,加入远征军,地位自然是李爷爷所不能比拟的,黄天爷爷亲临第一线的作战经历,也让我们对他抱着强烈的好奇和期待,我们即将采访到的,是一个真真正正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

爷爷似乎已经声名在外,我想也有很多向我们这样想对入缅作战有更进一步了解的人采访过爷爷,其中不乏专家学者,而爷爷也很知道我们想要听什么,在进屋坐定后,我们几乎还没问问题,爷爷已经严肃地讲开了,那段战火弥漫的历史,也随着爷爷的描述,在我们面前慢慢展开来。

黄天:

40年高中还没毕业,仗打到了学校,日本鬼子来了,学生们躲在学校后边的一个地方,但还是被杀死100多人,当时很是气愤,干脆就参军去,于是就考了黄埔军校。

43年毕业了,就分到中国远征军,当了排长,在云南学习新式武器,然后到了部队,做了荣誉第一师二团三营机枪三营排长。

一年后第八军调到了滇西,何绍周(何应钦的侄子)是军长,师长李弥(著名的国军将领,足智多谋)升副军长,总领指挥,师长汪波。

荣誉第一师都是老兵,都是南京上海打下来的伤兵,后整编为一个师称为荣誉第一师。

这些士兵都是作战勇敢,能够独挡一面的战士。

所以,在打昆仑关时,日本鬼子称荣誉第一师是天下第一师。

后来当排长时,我手下的兵都比我大,但因为我是学生兵,他们都很尊重我,很听我的话,所以当时我把兵带的很好。

后来带部队来到滇西宝山,准备参加那个松山战役。

第八军的103师,82师渡江打松山,我们荣誉第一师是后援部队,我们用竹排渡过湍急的怒江,接着就爬杨梅大山,上山90里,下山120里,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里的蚂蝗啊,蚊子啊,比普通地区的大好几倍,其他的蛇啊昆虫更是数不胜数。

山里的梨子很大,但我们不敢吃,山里的瘴气太重。

晚上几乎不能睡觉,蚊子啊蚂蚁啊在人睡着后会到处爬的。

后来没办法,我们就挖坑,轮流在坑里背靠背睡觉,其他的人负责警戒和驱赶蚊虫,很不好过的。

从大山下去,有个地方叫长岭岗,是日军的一个仓库,里边的日军没料到黄昏时我们能到,于是我们发起进攻,占领了那个仓库。

我们的战斗目标就是切断日军补给的滇缅公路。

在距长十多里的地方有个叫黄草坝的地方,师长汪波马上就调第一团,第三团占领黄草坝,和我们一起切断了滇缅公路这一日军的补给线。

我们之后就进攻龙陵,到达龙陵后,在一次战斗中,我使用重机枪,负了伤,没下。

后来部队下来整顿,有100多新兵补充进来,我也从少尉排长升到了中尉排长,后来接到了紧急命令,要调我们去打松山。

因为我们的82师已经将松山上的一些小碉堡打下啦。

我们二团就是去补充他们的。

当时的82师已经打得连番号都没有了。

82师是贵州的土匪整编而来,称为“三枪”部队,一个作战的枪,一个烟枪,再一个就是贵州的那种水烟枪,所以叫“三枪”部队。

土匪编来的82师,是一群亡命之徒啊,作战英勇,在那个战役中,打得连番号都没了,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时的松山上还剩下一个主碉堡,极其坚固。

用送山上的明沙,原木,然后是他们的钢板,三层防护,构建起了日本鬼子坚固的堡垒,即使是下边的副碉堡都已丧失,这个主碉堡仍然很难拿下。

我们是在半山腰上接手的阵地,在一个叫滚龙坡的地方实在打不上去了。

在主碉堡上,有一个瞭望台,日本人把松山上的树啊枝丫都砍光了,整个松山顶上都是光秃秃的一片,瞭望台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地方。

但是我们还是克服困难往上打,牺牲是很大的。

所以现在,由于我们那时候是国民党嘛,现在共产党执政,你们在小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听说过有中国远征军这个词吧,当然这是政治原因咯。

后来,蒋介石委员长当时亲自来到宝山坐镇,给何绍周,宋希濂下达死命令,规定必须一个月之内拿下松山,拿不下,军法处置。

但部队始终拿不下,后来李弥想了个办法,从上边打不进主碉堡,就从下边挖地道,调集第八军的工兵营,在半山腰上向山顶挖地道。

为了保证工兵营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