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200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七校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家住摩尔曼斯克市(69°N,33°E)的X先生在当地6月22日零点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交通灯时,X先生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他即将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下列各题。

1.此时X先生的车头应朝向

A.东B.西C.南D.北

2.此时,全球新一天所占比例约为

A.1/2B.5/12C.7/12D.1/12

【1~2题答案】

【答案】1.A2.B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生活情境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方位、地图方向、日期范围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详解】

6月22日,地处北极圈以内的摩尔曼斯克市(69°N,33°E)出现极昼现象,0时太阳在当地的正北方位,路口雕像的日影朝向正南,此日影正好投向驾车者即将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说明驾车者目前在路口西边的道路上,车头朝向正东。

所以选A。

【2题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此时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为当地时间6月22日0时,即东二区为6月22日0时,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时区向东到日界线(180°),从东二区到日界线有10.5个时区,因此新的一天所占比例为:

10.5÷24≈5/12。

即选项B符合题意。

霜冻是一种用温度来表征的农业气象灾害,霜日以地面最低温度降到0℃为指标。

下图示意近56年以来淮河流域平均初霜日期和终霜日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城市中,无霜日排序正确的是()

A.沂蒙山>伏牛山>射阳>信阳B.沂蒙山>射阳>伏牛山>信阳

C.信阳>伏牛山>射阳>沂蒙山D.信阳>射阳>伏牛山>沂蒙山

4.导致伏牛山与射阳终霜日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C.大气环流D.地形

5.农业生产活动中,预防霜冻做法合理的是()

A.夜晚秧田灌水,白天放水B.白天秧田灌水,夜晚放水

C.把水排干,保持土壤干燥D.秧苗根部附近铺设鹅卵石

【3~5题答案】

【答案】3.C4.B5.A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结合图示等值线数值、地理位置可知,信阳纬度最低,无霜期最长,沂蒙山纬度最高,无霜期最短。

伏牛山和射阳初霜日一样。

但射阳终霜日较迟所以,无霜期较伏牛山长。

无霜日排序为:

信阳>伏牛山>射阳>沂蒙山,C正确。

【4题详解】

射阳终霜日较晚,由于靠近海洋,受冬季沿岸寒流影响,升温慢,气温较低。

B正确。

【5题详解】

霜冻主要发生在夜晚,夜晚温度过低导致。

通过增大下垫面比热容可以改变夜晚气温。

晚上灌水,提高比热容,降温慢,可以提高温度,防止霜冻出现。

A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大气受热过程。

福建省莆田市萩芦镇建有福建省最大的山区风电场,首次选用直径90m的大叶片风机,且朝向东北(如下图所示)。

下右图为海峡两岸部分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设计该地风电设施的密度和叶片朝向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的分布 ②年降水量 ③风频 ④地形 ⑤日照时数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③④⑤D.②③⑤

7.该省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是(  )

①减少酸雨的危害 ②发电量大且稳定 ③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 ④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6~7题答案】

【答案】6.A7.B

【解析】

【6题详解】

风电设施的密度大小,取决于用电市场的大小,所以,人口的分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同时,地形状况既影响人口的分布,又影响风电设施的建设;风频的大小取决于叶片朝向。

结合选项,A项正确。

【7题详解】

风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酸雨危害;同时,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开发风能的巨大潜力。

但是风能稳定性差,所以,短时间还不能全面替代常规能源,B项正确。

奴河位于加拿大北部,由南向北注入大奴湖,在入湖口附近形成了广阔的奴河三角洲,三角洲上湖泊星罗棋布。

有学者将该区域的湖泊分为三种类型:

蒸发型(湖泊几乎不受河流影响)、洪水型(湖泊在河流洪水期间接受其补给)、交换型(湖泊与河流的水体交换密切)。

随着奴河三角洲持续发育,这些湖泊的水量平衡关系也随之演变。

下图为奴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的湖泊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奴河三角洲湖泊众多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奴河挟带的泥沙在三角洲上堆积均匀,造成三角洲多低洼地

②雨水、冰雪融水、洪水期外泄的河水在低洼地聚集

③该地地势凹凸不平,积水不容易排出

④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⑤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低洼地积水成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9.该地三类湖泊未来的演化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洪水型湖泊演变成交换型湖泊②交换型湖泊演变成洪水型湖泊

③蒸发型湖泊演变成洪水型湖泊④交换型湖泊演变成蒸发型湖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如果开挖水道连接奴河和若干蒸发型湖泊,带来的可能影响错误的是()

A.连通之后可能导致部分湖泊湖水外泄,湖泊萎缩

B.连通之后促进蒸发型湖泊向洪水型湖泊转化

C.割裂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D.开挖河道,破坏岸滩湿地

【8~10题答案】

【答案】8.D9.C10.B

【解析】

【8题详解】

奴河挟带的泥沙在三角洲上堆积不均,会造成三角洲多低洼地,如果堆积均匀,则会形成平坦的平原,不易积水成湖,①错误。

根据湖泊的类型可知,蒸发型湖泊受雨水影响,交换型湖泊会受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注入的影响,洪水型湖泊受洪水期外泄的河影响,②正确。

该地河网密布、河流弯曲,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③说法错误。

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④正确;该地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低洼地积水成湖,⑤正确。

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选项。

故选D。

【9题详解】

交换型湖泊有河道与河流相连,随着奴河干支流泥沙的不断淤积,交换型湖泊与奴河干流之间水流不畅,逐渐演变成洪水型湖泊或蒸发型湖泊,②、④正确。

洪水型湖泊主要是洪水时进行补给,每年洪水时间短,该类型湖泊演变较慢,①错误。

蒸发型湖泊不受河流影响,难以演变成洪水型湖泊,③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选项。

故选C。

【10题详解】

开挖河道,会破坏岸滩湿地,D不符合题意。

开挖河道,河道会割裂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C不符合题意。

若蒸发型湖泊水位高于奴河水位,连通之后易导致蒸发型湖泊的湖水外泄,导致湖泊萎缩,A不符合题意。

开通河道后,蒸发型湖泊与河道之间形成密切的水体交换,从而促进蒸发型湖泊向交换型湖泊转变,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湖泊的功能:

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调节小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航运价值;旅游休闲价值;作为教育和科研基地。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高密度居住区B.文教区C.低密度居住区D.工业区

12.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A.冷锋过境日B.低压控制期C.暖锋过境日D.高压控制期

【11~12题答案】

【答案】11.A12.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题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

3、消除裸地、减少扬尘。

4、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5、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

14.该城市可能

()

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

【13~14题答案】

【答案】13.A14.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

故选B。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相对周围地区较高,主要与城市的尘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多、排放的废热多,而且城市下垫面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有关,使得城市比周围地区温度高。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是一年中最大值,2月时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值。

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在70°E--80°E,明显向低纬突出是由于海水运动受到海底山脉阻挡绕行将海冰带到较低纬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由图可知()

A.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B.年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C.海冰外缘线与海岸走向一致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

16.9月时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A.潮汐B.波浪C.南极环流D.西风漂流

【15~16题答案】

【答案】15.B16.D

【解析】

【15题详解】

图示为南极地区,9月海冰范围最大,不表示气温最低,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南半球海洋约是8月份气温最低,A错误。

由于海水涌动的力量影响,年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B正确;图示可见,海冰外缘线与海岸走向不完全一致,C错误。

海上有浮冰存在,海冰范围大于海冰覆盖面积,D错误。

故选B。

【16题详解】

9月时,图示海冰范围内向低纬凸出部分位于盛行西风带。

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西风漂流,D正确。

潮汐、波浪影响主要在沿海地区,AB错误。

南极环流位于南极大陆周围,C错误。

故选D。

【点睛】南极环境特点:

(1)连同冰层在内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000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2)气候严寒,11月-次年3月是暖季。

年降水很少,有白色沙漠之称。

常年大风,有风库之称;(3)地表面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川面积大;(4)生物种类少,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二、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

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

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图一)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图二)。

近年来为开发东、西台吉乃尔湖盐业资源,在流入两湖的河流上筑坝让河水流入鸭湖,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推测鸭湖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分析鸭湖部分陆上雅丹转变为水上雅丹的原因。

(3)从外力作用角度推测水上雅丹潜藏的衰亡危机。

【17题答案】

【答案】

(1)古湖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干旱),该区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受挤压变形,形成众多褶皱山脉,气候越来越干(古湖萎缩);湖泊沉积物暴露于地表,风力和流水不断侵蚀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

(2)由于气候转暖变湿,径流增多,河流汇入鸭湖;人工修筑堤坝阻挡河水注入东、西台吉尔乃湖,致使更多径流流入鸭湖,导致部分陆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终形成水上雅丹。

(3)该地区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雅丹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岩石易变软,加上水浪冲刷,将底部掏空,导致重力坍塌。

雅丹地层夹有盐层,湖水易溶蚀。

该地常年受风力等侵蚀作用,导致雅丹裂隙扩大,直至消亡。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雅丹地貌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注重考查对地理过程的分析。

【详解】

(1)地貌的形成一般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推测鸭湖陆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要从材料所给信息进行推导。

地质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为巨大的湖泊,气候相对温暖干旱,该区域地势较低,接受大量沉积物;后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古湖菱缩,由于青藏高原隆起,该地区受挤压变形,形成众多褶皱山脉。

随着气候越来越干(古湖萎缩),湖泊沉积物暴露于地表。

“风和流水是塑造雅丹地貌的主导力量”,在风力和流水不断侵蚀出露的湖底,形成雅丹地貌。

(2)陆上雅丹转变为水上雅丹,主要是因为鸭湖的湖水变多,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据图可以看出:

由于气候转暖变湿,高山冰川融化,径流增多,更多的河水汇入鸭湖,使得鸭湖的水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近年来为开发东、西台吉乃尔湖盐业资源,在流入两湖的河流上筑坝让河水流入鸭湖,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导致部分陆上雅丹浸泡于水中,最终形成水上雅丹。

(3)考查外力作用对水上雅丹的影响,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该地主要以风化和侵蚀作用为主。

首先风化作用: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强烈的风化作用会使得雅丹地貌不断受到侵蚀。

其次流水侵蚀作用:

雅丹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岩石易变软,加_上水浪冲刷,将底部掏空,导致重力坍塌。

“地层中含有盐层",雅丹地层夹有盐层,湖水易溶蚀。

风力侵蚀作用:

该地常年受风力等侵蚀作用,导致雅丹裂隙扩大,直至消亡。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中亚两条重要河流,其哺育着沿岸的农田和草场,对中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图一为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地形图。

材料二: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重要组成部分,其盛产棉花,因其棉花产量大、品质高,该国有“白金之国”的美誉。

图二为中亚范围图。

(1)根据图一信息判断图示区域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理由。

(2)图一中甲和乙是阿姆河的两个水文监测站,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从甲到乙阿姆河的流量大小变化,并分析原因。

(3)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种植业较发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当地大量引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对咸海产生哪些影响?

【18题答案】

【答案】

(1)地势特征:

东南高西北低判断理由:

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等高线东南高西北低

(2)减小;原因:

补给量减少;沿途蒸发旺盛;沿途工农业取水;下渗严重(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3)湖泊面积减小(或水量减少);盐度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等;土地的沙漠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亚为背景,考查了地势特征,河流流量变化、农业发展对湿地的影响,旨地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

(1)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发现,东南部等高线数值2000m以上,海拔高;西北部等高线数值200m以下,海拔低;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且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所以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从而得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

(2)由图可知,从甲到乙河段河流支流减少,河流补给量减少;加上沿途经过沙漠地区,蒸发和下渗都比较多,水量损失大;另外沿途工农业用水量;导致从甲到乙河段,河流流量减小。

(3)由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入湖河流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减小;由于蒸发旺盛,湖泊盐度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功能减弱,土地的沙漠化加剧等。

【点睛】

1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其中,以青藏高原季风最为典型。

青藏高原季风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环流产生巨大影响。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环流。

(1)图中abcd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在下图中将冬季青藏高原季风环流补充完整。

(2)解释高原季风环流形成原理。

(3)说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

【19~21题答案】

【答案】

(1)bc;

(2)由于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

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夏季高原面升温较周围大气快,气压较低,风从周围吹向高原面,冬季相反,形成了高原季风环流。

(3)高原季风环流

方向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方向基本一致,两者叠加起来,使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势力更强盛。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季风环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图的绘制、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季风环流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的绘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可知,夏季时,同海拔自由大气由于流动性强,升温慢,气温偏低。

青藏高原由于面积大,地势不平导致热量难以消散使得高原面较周围自由大气气温偏高,形成热源。

高原面气温偏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自由大气流向高原面,如图所示的b和c。

冬季时,同海拔自由大气由于流动性强,降温慢,气温偏高。

高原面相对于同海拔自由大气而言则是气温偏低,形成冷源。

此时高原面高空气流下沉,高原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原面流向同海拔自由大气。

故冬季季风环流如图:

【小问2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夏季时,同海拔自由大气由于流动性强,升温慢,气温偏低。

青藏高原由于面积大,地势不平导致热量难以消散使得高原面较周围自由大气气温偏高,形成热源。

由于高原面与周围同高度

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夏季高原面升温较周围大气快,气温偏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自由大气流向高原面,形成了夏季风。

冬季相反,形成了高原季风环流。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亚冬夏季风风向分别与a、b一致,东亚冬夏季风分别与d、c一致,即该地高原季风冬夏季风的风向均与该地区的东亚、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风向基本一致,两者叠加起来,使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势力更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