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8020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ocx

第三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三讲: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1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这些关系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共同遵守,在国家和法律出现以后,则得到法律的保护。

所有制在权利或法权上的反映就是所有权。

我们认为所有权就是(财)产权。

也有人认为所有权与产权不同:

所有权是人与物的关系,而产权是人与人的关系。

这对所有制和所有权内涵的理解或许太过狭窄了。

仅仅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关系,是不够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除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关系以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归谁支配、归谁使用以及发挥这些权能得到的物质利益归谁所得和支配的关系。

2主体与客体

3各项权能

二、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基本原理的再探讨

    

(一)所有制是一切生产的基本前提和社会制度及变革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制(占有)是生产的一个条件,那是同义反复。

”[3]90而且,所有制作为“生产工具的分配”,一方面“先于生产,并且决定生产”,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3]97-99,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转化为一系列生产关系,构成特定的经济制度,成为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基础。

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即是一部所有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所有制范畴无疑成为研究人类生产和社会变革的基本范畴。

所以,在整个历史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者“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

(二)所有制始终是和人与人关系但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马克思的研究中,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都是同时表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统一的范畴,并且是通过逐层作用传递和循环推进,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和再生的。

    (三)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多种类型的所有制,一种所有制关系具有多种不同的实现形式

  首先,马克思明确地把原始所有制区别为三种主要形式,即:

“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和“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

  其次,马克思还对一种所有制类型中的多种实现形式进行了研究。

以亚细亚所有制类型为例,其被分为四种形式,即:

家庭型、扩大成为部落的家庭型、通过家庭之间相互通婚而组成的部落和部落的联合型。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这个时代新出现的占有经营关系,并非所有制性质变化,而属于“所有权借以实现的形式”[6]714变化;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作为别人所有资本的代表”[7]427,是“别人的资本管理人”或“单纯的经理”[7]493;三是这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变化,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财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具有很大的进步性,甚至是未来社会主义建立的一种途径。

    (四)所有制变革必须以生产力发展为客观依据和进步性标准

    (五)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不能对它作孤立、抽象的研究

一定社会阶段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决不能脱离开生产关系对所有制作抽象、孤立之研究。

这在后来的所有制改革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为此,笔者认为,这个观念也应该成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六)“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写道,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后,“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过,这种个人所有制是建立在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的。

      三、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误解和附加观点的剔除

    

(一)把所有制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财产归属关系,抛开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人为加快所有制变革进程

我国所有制变革上的失误在解放初的合作化运动中就有所表现。

从那时起人们就把所有制变革简单地理解为财产归属关系的改变,片面地做“私有制改造”的文章。

由于把所有制变革视为单纯的财产关系改变,因而也就使变革脱离了生产力的客观依据,成为可以由人主观地设计和推进的过程,甚至完全能够按照领导者的愿望而不断加快。

  为了实现片面加快所有权形式变革的推进,传统理论还煞有介事地提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反作用论”,实则是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唯意志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严重歪曲,同样应当加以澄清。

    

(二)采取教条和机械式的思维套搬公有制“产品经济”的设想,对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持排斥态度

 

    (三)抽象地谈论所有制更替的一般次序,提出所谓公有制“过渡”道路,盲目追求公有制形式“升级”和“全民化”

    (四)把公有制性质与其实现形式混为一谈,主张一种形式的发展,将公有制形式的改变说成是“复辟”、“倒退”

      四、改革实践对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

    

(一)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以追求资产效率为目标,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三)国有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是提高对全社会经济的控制力

    (四)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非是绝对对立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五)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规范社会经济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

 

    (六)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制

五、产权理论

现代产权理论

1、什么是产权?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解释,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的基本要素,即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产权反映的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

产权是物品所有者“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利”

(关于产权含义的其他说法:

德姆塞茨认为,产权就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

阿尔奇安认为,产权是人们在稀缺资源条件下使用资源的适当规则。

《产权与企业制度分析》作者认为,产权就是对物品和劳务根据一定的目的加以利用或处置后,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权。

产权是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产权的行使并非是无限制的,产权使行为人在交换中形成明确的预期,有助于外部效应内部化。

中国对产权大都的说法是,资产拥有者对他的资产拥有排他的使用权,独享的收益权,自由的转让权。

 

2、什么是产权的特征?

产权的排他性。

产权的排它性意味着两个人不能同时拥有控制同一事物的权利;

产权的复合性。

产权是一组权利,可分解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产权的可分解性。

产权的要素是可以分解的,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与收益权的相联,处置权与收益权的相联;

产权的有限性。

产权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权利的行使是有限的,受到法律、契约强制的约束和社会道德制约;

产权的预期性。

产权行为人在交换中有明显的预期,有助于外部效应内部化;

产权的外延性。

产权不仅包含侵权法和合同法,普通法与成文法,而且还包括民法、刑法和民权。

产权客体范围包括某些不能成为所有权内容的权利,如空气、阳光、声音等。

3、产权的种类

私人产权,对所有权的行使、决策,完全是私人作出的。

社团产权,社团成员共同享有的产权。

它仅对自己的成员提供分享的俱乐部产品,并按照某种平等或有时一起身性纳税规则向俱乐部成员收取费用,以支付俱乐部产品的成本费用,每个成员可以一定的规则消费社团或俱乐部的产品。

产权具有排它性(俱乐部内部不排斥),不可分割性,转让限制性,消费上的非对抗性,产权的有效性依赖于很强的假定条件。

集体产权,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有一个集体做出。

股份公司的产权是典型的集体产权,‘用脚表决’。

公共产权,社会公众所有,具有不可分和不排他性。

国有产权,所有权唯一性,产权不可分,按等级区域配置,经营权代理性,使用权排他性,收益权确定性,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

4、什么是产权界定?

产权界定是使产权所反映的行为权利明晰化,确定谁有权做什么,并确定相应的产权规定。

目的是外部效应内部化,克服资源的属性所造成的“拥挤”或不足,提高和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6什么是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对产权关系实现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的内容是:

(1)产权安排,通过产权界定确定排他性产权,以及在法律等范围内的使用、转让、责任、收益等;

(2)产权结构,通过股权结构的确定,所有权、经营权等治理结构的安排,确立法人财产权,界定出资人、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对劳动者和经营者最优化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3)产权保护,包括法律保护、退出权保护。

产权制度的功能:

(1)界定交易界区;

(2)规范交易行为;(3)形成稳定的预期;(4)激励;(5)优化资源配置。

7、有关理论---科斯定律、弗里德曼黄金定律、外部性理论、搭便车

第二节全民所有制中教学涉及以下问题:

一、全民所有制资产应不局限于国企资产。

全民或国有资产包含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两类。

1、关于非经营性资产,可以把它理解为生产公共品的资产。

大家有必要对这一部分国有资产的规模、分布、效率要有一个实证性的;-理解。

比如“吃饭财政”是怎么一回事;官员的职务消费是否合理;为什么中国政府部门的楼堂馆所越来越多等等。

2、关于经营性资产就是国企资产,请大家关注目前社会上的一些讨论。

一种是受意识形态的约束会有什么看法,一是从效率角度看国企存在什么问题。

二、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

1、国有制。

2、课文上所列原因有三: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家来承担指挥协调职能;从可操作性角度来看也只能由国家来行使全民所有权;国家作为人民利益的根本代表理论上具有行使所有权的正当性。

3、局限性也是三点:

其一是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相比;其二是劳动者之间利益差别的客观存在;其三是两权分离背景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客观存在

三、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1、理解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产权统一形式;产权分离形式。

2、传统的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机制缺陷。

3、如何进行改革—建立高效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

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

1、现有布局的不合理性—摊子大、战线长、布局错位、效率低,由此导致---控制力与竞争力,公共品供给,监督成本,财政包袱等问题。

2、调整原则---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3、退出方式—相对、部分、整体。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

重点是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讨论。

一、传统农村集体所有制。

1、三大支柱—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国家垄断的统购统销制度,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治理结构。

2、特点(见课文)3、弊端—威胁粮食安全,个体私营力量丧失了发展空间,城张交换关系受到破坏,剩余劳动力的固化。

二、家庭联产承包制。

1、含义特征。

2、绩效—家庭经营的内在机制与产出效率,制度创新成本,生产要素组合,为进一步改革提供条件。

3、弊端与改革

第三节个体私营经济主要讨论这两个问题。

一是制约因素,二是发展对策。

这一节要通过案例分析进行。

请关注民营经济栏目。

第四节自学。

参考文献:

南街村资不抵债“红色神话”或终结

张五常谈产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