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873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抓住契机 迎难而上 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docx

抓住契机迎难而上努力促进基层组织蓬勃发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让红十字旗帜在灾区高高飘扬

——四川省绵阳市红十字会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绵阳市红十字会自2008年4月理顺管理体制、独立运行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红十字会干部职工充分发挥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绵阳红十字事业,战胜和克服了初创阶段的种种困难,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带来的巨大困难和影响,扎实推进红十字各项工作,市、县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全部理顺,救灾救助能力大幅提升,卫生救护工作全面进步,红十字会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全市红十字系统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目前,全市红十字会专职干部达到50余名,红十字基层组织达到233个,志愿者队伍13个、1595人,红十字紧急救援队16支、319人。

特别是通过灾后重建,由红十字会援建的106个博爱新农村、102个博爱学校、76个博爱卫生院、388个博爱卫生站、13个博爱敬老院、福利院、村民活动室及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成为当地灾后重建的标杆,成为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主阵地”,红十字旗帜已在地震灾区高高飘扬。

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始终将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加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红十字事业长足发展的第一位任务。

我会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将基层组织建设提上重要议程、放在突出位置,未雨绸缪、周密部署,奠定了加快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良好基础。

一是抢抓机遇,谋划基层。

在5.12特大地震抢险救援中,我会面临的困难异常艰巨,资金缺乏、人员缺乏、物资缺乏,但最深切的体会、最大的困难是,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不健全,红十字基层组织不完善,在关键时刻没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红十字会队伍和能够由红十字会直接组织和使用的专业抢险救援和志愿者队伍,在关键地点没有一个让能够迅速服务灾民、有效协助救援的红十字基层阵地。

抢险救援中,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聚集起红十字志愿者车队、绵阳义工联等志愿者队伍,发挥出了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

在推动红十字援建项目的过程中,我会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积极谋划怎样加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怎样在地震灾区建立一个又一个红十字阵地,让一面又一面红十字旗帜在灾区高高飘扬。

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我会认真按照省红十字会的要求,采取措施,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发展的新路子,本着“六个一”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项目实施,一手抓组织发展,通过项目实施促进组织发展,全面加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理顺体制,强化基层。

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配齐配强县级红十字会干部队伍,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

2008年6月中旬(地震发生后一月),我会及时召开全市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县市区紧紧抓住抗震救灾的契机,争取实现县市区红十字会单列。

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通知》(绵红会[2008]39号),明确提出各县市区红十字会要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和经费,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

同时,在灾后重建项目考察中,把理顺管理体制工作与项目投入挂钩,督促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尽快理顺管理体制。

12月,绵阳市编办发文《关于县市区设置红十字会有关问题的通知》(绵编发[2008]58号),要求各县在规定时间内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

目前,9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已全部建立,经过多方协调争取,我会还为每个县级红十字会配备了工作用车。

600多个项目在各地顺利实施,一支拥有50余名专职红十字干部,热爱红十字工作、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正在成长。

三是抓好重建,打牢基层。

红十字会在灾区援建的学校、医院、福利院等设施,是一把双刃剑。

建设得好,将成为“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最好宣传品;建设得不好,势必影响红十字在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灾后重建中,我会共有灾后重建项目686个。

其中,学校项目102个、乡镇卫生院项目76个、村卫生站项目387个、博爱新村项目106个、敬老院、福利院等其它项目15个。

灾后重建中,我们结合绵阳工作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构建起“一个定位,两个建立,三个加强,四个沟通”的绵阳项目工作模式,特别是加强项目监管、资金和施工安全,努力将援建项目建成红十字标志性工程、品牌性工程。

在援建协议中,明确提出在受援项目单位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

目前,我会援建项目进展正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开工率达100%,完工率达98%,为全面加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牢固阵地。

二、创新方法,丰富载体,全面推动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以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在基层群众中传播红十字文化、弘扬红十字精神,加快推动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以先行先试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2009年12月,我会与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团市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红十字灾后重建项目单位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通知》(绵红会2009[241]号),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按照基层组织“六个一”的要求,即有一个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一支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一套规范管理制度,有一个稳定的服务平台,有一个宣传红十字运动的阵地,开展一系列具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

各县市区红十字会与教育、卫生、团委等有关部门联合转发该文件至部门、乡镇等,积极开展基层组织筹建。

多次组织召开基层组织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对县市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以及专职干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专题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技巧。

建立完善《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会员管理办法》、《志愿者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管理制度,指导县市区红十字会及基层组织,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规章,规范基层组织管理工作。

二是扩大宣传为手段,大力宣扬红十字文化和精神。

我会高度重视红十字博爱文化和精神的传播,在援建学校、卫生院、新村等项目竣工后,利用各种媒介,普及红十字知识、传播红十字文化,为基层组织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安县、平武、江油等县市区教育局、卫生局主动将博爱文化纳入学校、卫生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楼道、墙壁悬挂和张贴博爱名言、感恩标语以及健康知识,设立固定的红十字宣传栏,定期刊出红十字运动知识、红十字会法律法规、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卫生救护以及卫生健康等有关知识。

利用学校班会、晨会等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红十字运动等有关知识讲座、问答或竞赛,三台县、游仙区、盐亭县、平武县、江油市等红十字会联合教育部门在辖区内所有学校,开展以“感恩有你”“红十字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三台县东塔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们宣传红十字有关知识,进一步扩大红十字知晓率。

游仙区柏林镇洛水博爱新村利用农闲时间和节假日,举行“感恩大爱,快乐运动”的村级运动会,开展“庆国庆喜迎中秋,红歌唱响博爱村”等活动,广大农民会员积极踊跃参加,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游仙区太平乡芦桥村通过建设“博爱文化墙”和“博爱健身广场”,将博爱文化与群众健身有机结合,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博爱文化风景线。

平武、江油、北川、安县、游仙等县市区红十字会充分利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配备的“红十字书库”,在学校、博爱新村建立了20余个“红十字书屋”,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学生在学习文化、农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红十字会有关知识。

安县人民医院、游仙区魏城卫生院、江油市大康卫生院等红十字基层组织,在门诊大厅设立电子显示屏幕,滚动播出红十字会相关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以会员和志愿者为主体,开展人道主义救助活动。

抓好在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我们要求各县市区红会通过社会募集和收缴会费等方式,以县为单位建立红十字救助基金,开展以大病救助、助学等为主的人道主义救助工作。

近两年来,我市各级各类红十字基层组织,充分调动会员、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

市红十字会“完美春天”、“义工联”志愿者大队,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志愿者队伍,迅速赶往灾区,协助当地开展救灾和心理援助工作,受到青海、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表扬。

“爱心家园”志愿者大队,积极开展募捐,购置书包、图书、文具以及食品,深入阿坝州偏远小学,慰问贫困儿童。

三台县断石乡等学校红十字会,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关爱行动,为他们提供补习功课和家政服务,发放慰问品,给他们送去了红十字会的温暖。

平武县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进行心理援助培训,不定期深入灾区学校开展心理援助,深受学校的欢迎。

各级医疗机构红十字基层组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特点,组织会员和志愿者深入农村、街道、社区开展巡诊,为低保户、“三孤”人员、残疾人体检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向群众宣传饮用水消毒、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等卫生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

与此同时,各级医疗机构红十字基层组织,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困难群众,专门制定了帮困救助计划和措施,开展“五免十减半”救助活动,对低保户、“三孤人员”等弱势人群,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实行诊疗费用全免。

今年,仅盐亭县博爱卫生院减免药品及诊疗手术费用达56万元,受益群众达3.7万人。

市红十字医院、涪城区红十字医院,开展“呵护蓓蕾行动”“胡大一爱心工程”、“天使阳光计划”“温暖中国行动”等活动,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及肿瘤病患者562人,减免医疗费用达558万元。

四是以卫生救护培训为推手,普及现场急救和紧急避险知识。

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始终将卫生救护和紧急避险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把学校、博爱新村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卫生救护知识普及工作。

对学校及博爱新村的骨干进行系统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骨干对本单位全员进行卫生救护知识的普及。

邀请当地卫生院急诊急救医务人员,承担培训工作。

安县桑枣中学充分利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卫生救护培训项目,由总会训练中心定期开展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使全校师生员工现场急救和紧急避险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北川擂鼓小学、游仙育红小学,通过省红十字会组织的紧急避险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避险意识。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市建立红十字紧急救援志愿者队16支,卫生救护知识普及人数达到2万人次。

五是以筹资为龙头,逐步提升自身的救助实力。

近年来,各县市区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会员和志愿者,开展社会募捐,救灾救助能力明显增强。

开展“莫拉克”台湾风灾、“智利地震”“玉树地震”“西南五省旱灾”、“舟曲特大泥石流”等大型专项募捐活动,共募集救灾物资和资金达3千多万元,创造了我会有史以来募集资金最新记录,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开展对贫困白血病、尿毒症、烧伤病人、肿瘤病等重大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募集资金100多万元。

今年6月,三台县红十字会联合教育、民政、总工会、妇联、惠民帮扶中心等八个部门向全县发出倡议,开展贫困大学生爱心助学活动,募集资金30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00名。

加大会费收缴力度,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和建立救助金提供经费保障。

各级红十字会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会员认真学习《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章程》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会费收缴管理办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缴纳会费是红十字会会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红十字会在收取会费的过程中,采取印发《给家长同志的一封信》以及开家长会的方式,向家长宣传缴纳会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要求各基层组织每年要向会员公开会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学校、卫生院、博爱新村、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红十字基层组织233个,其中,学校红十字会84个,卫生院红十字会94个,博爱新村红十字会45个,乡镇红十字会10个。

发展红十字会员37662人,其中成人会员13722人,青少年会员23940人,发展红十字志愿者1596人,较地震前显著提高,红十字会队伍得到空前壮大,红十字事业迅速从城市向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延伸,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全市红十字事业的实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由于部分项目还未竣工,基层组织建设还在进行之中,预计2011年“5.12”之前,全市所有受援单位都将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各项措施,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机制,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并逐步由受援单位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街道、社区延伸,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去谱写绵阳红十字事业发展新的宏伟篇章。

名词解释:

基层组织建设“六个一”:

有一个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一支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一套规范管理制度,有一个稳定的服务平台,有一个宣传红十字运动的阵地,开展一系列具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

灾后重建项目工作模式“一个定位,两个建立,三个加强,四个沟通”:

一个定位,即政府主导实施,红会参与监管;两个建立,即建立台账和制度,规范项目管理;三个加强,即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为项目工作提供保障;四个沟通,即积极与上级红十字会的沟通、与港澳红十字会的沟通、与资金捐赠方的沟通和与各级项目地政府的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