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747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docx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提纲

一、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2.特点:

(1地域性。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所致。

(2季节性和周期性。

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

3.投入与产出:

(1投入:

①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②生产资料:

动植物、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化肥、农药(促进产出等。

③劳动力。

④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2产出:

农产品。

①食用:

粮食、果蔬、肉蛋等。

②工业原料:

棉花、皮毛等。

4.农业生产对象:

动、植物。

5.农业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

①种植业:

以植物为生产对象。

②畜牧业:

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③混合农业。

(2按投入程度分为:

①粗放农业: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低。

②密集农业: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高。

(3按产品用途为分类:

①自给农业:

以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供应为目的。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②商品农业:

以销售产品为目的。

主要分布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

二、农业区位选择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

高度:

平原适宜耕作业;山地适宜畜牧业。

坡度:

大于25°不适合种植业。

坡向:

②气候:

光照、热量(温差、水分。

③土壤:

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④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

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③国家政策:

国家对农业的干预手段。

④劳动力:

价格、素质

⑤工业和农业协作:

工业——机械化,土地价格。

⑥生活习惯、历史因素

⑦“三废”、化肥、农药:

产量及销售,如绿色生态农业

⑧农业技术、科技

2.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2自然条件可以利用、改造。

①通过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某种作物区位范围。

②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但有一定限度(考虑经济技术、投入产出比、环境。

如:

玻璃温室、喷灌、梯田等。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区位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疑难突破:

1.农业的区位选择:

本课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决定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太阳辐射能、适当的温度和水分是自然界生物生长的三大要素。

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②地形:

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坡度因素,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易于发展种植业。

地形的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操作和技术改造,影响农业机械

化、水利化的实现。

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

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及坡向的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生产。

③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不同的土壤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及其产量。

世界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的地区。

④水源:

水源因素是对天然降水的补充,对一般地区而言,它仅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

但对于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却是作物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2社会经济条件

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促进条件,主要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效率和水平。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

对于自给农业,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①国家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起着决定作用。

②市场需要量:

国内外市场需要量是国家制定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类型、产量、规模和发展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需要量。

③交通:

方便快捷的交通是农业尤其是易烂的农产品更需要的。

④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

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会增加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刺激农产品品种及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乳肉禽蛋为重点的副食品生产基地。

但在交通运输业高度发达和冷藏设备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减弱。

农业生产│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

河西走廊的│棉粮祁连山冰雪融水;充足的光热条件;农业历史悠久黑龙江省的大豆│东北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气候适宜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水热条件好,水网稠密,洼地众多;居民有食鱼习惯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鲜奶不宜长途运输

古巴的甘蔗│水热条件配合好,土壤肥沃:

国家政策的影响

⑤科技:

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是科技因素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

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科技因素。

现代化农业就是科学化的农业。

3.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有很大的影响,但是,

这些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的目的,但是,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宁夏平原气候干旱,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需通过排水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需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以改造土壤条件。

4.市场和交通运输的变化:

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抑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如科学的市场预测对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的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1分布的地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③单产高,可以缓解该地区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土地压力。

④有悠久种植历史,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特点:

①小农经营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2.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2区位条件: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3放牧牲畜:

牧牛:

美国、阿根廷。

养羊: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①分布:

潘帕斯草原。

②区位条件: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3>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4>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牧牛业发展。

③发展牧牛业做的工作:

<1>培育良种牛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3>开辟水源

<4>种植饲料。

④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

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差异:

我国靠天养畜,超载过牧,草场退化、沙化,生态恶化

借鉴:

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商品农业

3.商品谷物农业。

(1含义:

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种植的作物:

小麦、玉米。

(4分布: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经营方式:

一般是家庭经营。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①地位:

世界上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②分布:

中部大平原。

③优越区位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夏季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便利的交通运输。

<3>地广人稀。

<4>高度发达的工业。

<5>先进的科技。

④与中国的比较:

相似:

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差异:

美国——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我国——劳动生产率低、单产低;成本高。

但可耕荒地多

借鉴:

扩大规模和机械化降低成本;加强科技;加强农业一体化,延长生产链,提高效益

4.混合农业:

(1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①分布: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②生产对象:

<1>种植作物。

小麦、玉米、牧草、饲料作物。

<2>饲养牲畜。

牛、猪、羊。

③特点:

将饲养牲畜与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2)新颖的混合农业:

①分布:

我国珠江三角洲。

②特点:

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①地位。

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重要小麦出口国。

②分布:

小麦、羊毛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是最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③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

<1>家庭农场为主。

<2>规模大<3>机械化程度高<4>农产品多供出口。

出口对象:

英国。

④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

<1>农场成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2>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3>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⑤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区位:

自然条件(地形较平坦,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距海近、靠近公路,市场稳固,机械化程度高,政府支持)⑥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地处大分水岭雨影区、降水少。

⑦解决途径:

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区调水。

⑧与中国的比较:

差异:

我国南方丘陵生产结构单一,没有发挥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借鉴:

生态农业体系——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性经营——南方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市场灵活性——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