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655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docx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和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与融合

【摘  要】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也为学科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实质的空间。

本文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  渗透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一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内涵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在授予学生一定学科知识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提升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必要性

        1.受教学活动内在本质所决定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者,而学生在求知和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的所有学科文化知识,只有在学生的筛选、内化的前提下,才能被学生吸收和利用,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

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还必须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要应对各种考试,这就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挫败感,甚至心理障碍。

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教师在学习方面的指导,更需要教师在心理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2.受教学活动目标所要求

        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和道德品质、促进其人格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品质。

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活动,还应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活动,只有当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而,教学活动在完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品德培养的同时,还要完成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三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策略

        1.针对教学活动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1)教学设计的制定侧重学科渗透。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目标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当前的教学目标,还应考虑情意和行为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挖掘教学资源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学科的具体内容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但也不忽略难点;教学方法则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时间都能够渗透。

        

(2)教学活动的开展注重心理辅导。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空间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的优劣表现会影响其情绪、行为以及人格的形成,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从而带动课堂良好活跃的气氛。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使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教学效果评估的标准实施人性化。

考试和考查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题海战术、频繁考试以及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为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

2.针对学生发展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1)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正确归因。

归因理论及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的行为可以归纳为许多种可能的因素,在众多因素当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则会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能激发他们保持高度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以改变失败的情况;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因素,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缺乏努力的动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归因是非常必要的。

        

(2)缓解学生学习焦虑。

适度的焦虑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过强或过弱的焦虑则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部分学生是属于学习焦虑过度类型。

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纠正片面的思维方式,告诉他们暂时的失败不能说明问题,要重新树立自信心,切勿对前途悲观失望。

其次,要帮助他们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关键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

最后,帮助他们提高对失败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除此以外,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共同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既轻松适宜,又严肃认真的学习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超负荷的学习负担。

        四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局限性

        1.授课人数的局限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发挥更好的作用,需要开展各种活动来辅助教学,这就对班级人数有了限制。

如果人数太多,教师势必没有充足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课堂时间的局限

        由于在学科教学中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必然会挤占学科教学的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时不够用,便导致了教学进度跟不上教学计划。

        3.客观条件的局限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心理建康教育方面的教学资料和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因此,学科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运用到教学之中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慧莲.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价值与操作策略[J].教育探索,2008

[2]杨巧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教育科学研究,2001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在初步的研究过程中也逐渐领会到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由于各种学科资源的不同,学生在各类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各种不同心理品质的支持。

如科学课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数学课中的法则、定理、抽象的概念以及运用这些法则、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的过程。

音乐课、美术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音乐对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影响生理,促进认知,改善情绪状态,调整行为方式,而且不同音乐的不同节奏、速度、音调还能产生不同的心理调控效果,音乐疗法也正被人们所接受。

除了学科课程本身的资源外,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种种隐性资源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

如在课堂互动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上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老师对学生课堂行这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和评价方式等。

面对这样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我们该怎么进行学科心理教育渗透呢?

以下我们就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悦纳教与学的心理基础。

好比到一个商场买东西,消费者希望获得舒心的、有价值的服务,而服务员则想方设法营造某种氛围以打动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能愉悦地接受消费。

如果这种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成功的,消费者就乐于接受并享受消费,如果是不成功的,消费者可能就不消费或即使消费他也不会有好心情。

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尔特(walter)所指出的:

“教师工作本质上就是推销工作。

因为教师想方设法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教师所教授的这一学科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学习的。

”而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环境,应首先注意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要学会心理调试,保持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

所罗门教授说:

“在个体人格之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

相反……”所以教师对学生人格之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更迫切地期待每一个教师心理是健康的,精神是愉快的。

这对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协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生活和工作中,教师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上不适应现象,例如紧张感、焦虑感和受挫感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心理调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教师要面向全体,民主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杜绝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和居高临下式的说教,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坚持积极暗示、正面教育为主,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即使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违纪现象,也是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加以暗示、制止。

例如:

上课迟到,作业没完成等,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弄清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处境,理解学生的感受。

切不可一味地埋怨批评。

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教师都应当使学生感受到没有被排斥和拒绝,教师仍然接纳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

教师还应该注意以班级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的心理体验,使学生更加相信教师,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各种帮助。

   二、分层定标,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每个人都具有被别人尊重和接纳、肯定和赞扬等心理需要。

成长中的学生对这些心理需要表现得尤为强烈和情绪化。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心理需要,加强目标激励作用,应当实行分层定标,甚至是因人定标。

分层定标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由高到低将全体学生划分成为若干组别(学生分在哪一组别,教师还应征求每个学生的意见),组别不同,目标不同。

每一组别的目标应该是该组别学生通过努力比较容易实现的。

目标恰当明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达标的学生不论成绩高低,都应全部给予表扬和肯定。

教师应淡化学生成绩名次观念,强化进步鼓励观念。

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提高情况,与学生商议,对于所在组别做到及时合理地调整。

例如:

学习了加、减法以后为了避免形成枯燥的口算训练,我选择了具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学生喜欢的比赛形式。

具体做法是:

将班内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编成8组,以小组为单位,按1—6号的顺序,每位学生自编5道已学过的口算题,一道一道的出示,其它学生抢答,每次最先答出得数的同学记上1分,最后选出每组得分最高的学生评为“口算小能手”。

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这一原则分组进行口算练习,学生的口算积极性非常高,因为组内6位同学的水平大致处于同一层次,这就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每个同学都有可能取胜,既保护了低质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防止优质组学生的骄傲、自满,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地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影响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密切关系。

一般说来,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和科学利用。

我们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和提高;高度重视学生的用脑卫生,创造宽松而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如作息时间和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用,都符合学生心理;注意让学生劳逸结合,根据大脑的疲劳规律,要求并监督学生适时休息、学习、运动相交替,同学习内容相交替,真正维护学生身心的健康。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听听你唱的歌或录音机里播放的歌,让孩子们通过专心听,然后说一说歌词的大意。

如果年龄稍大的孩子,就可以在一张纸上写几行数字,让他们认真地看一遍,然后把纸拿开,询问他们“你记下了几个数字?

”“你知道上面共写了几个数字吗?

”借此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四、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自我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心理方法,才能对自己实施正确的心理教育。

为了主学生掌握方法,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心理方法外,还要提供演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方法实质,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学科学法指导是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

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指导学生掌握定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等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忆、思维。

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还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学生时代的经验教训以及教育、心理规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科学地利用时间;不仅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法介绍,也结合个别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因人指导,特别是已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以及不能适应现在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和适应。

我们特别注重三个时期的学法指导,一是新开课的学法指导,二是在每一个新阶段的学法指导,三是在讲授一些新内容时进行学法介绍。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任何为渗透而渗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虽然学科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并非任何内容、任何时候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是语文学科也不是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部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内部渗透贵在自然、贴切,它与整个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有机融合的,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就应该“顺其自然”。

与此同时还要防止“死板渗透”法,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在该节课的前几分钟或课结束之前的那几分钟,显然这样的渗透方式“痕迹”太重。

在不同取向指导下,各种不同渗透形式和渗透方法的灵活运用这一策略是不可少的。

此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把握好“适度渗透”,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花在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时间为佳。

如果一节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20分钟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就该叫心理健康教育课了,因此,我们一定得把握好这个“度”,尽力把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的更好。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心理咨询就是指借助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来询者的心理、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对心理咨询,要:

“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可见,心理咨询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

具体来说,心理咨询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

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

因为心理咨询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特定的操作过程和手段,解决问题需要应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职业行为,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般社会交往,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的职业。

它要求咨询员必需具备一定的特殊品质,如心理反应敏感、能认真倾听,富有爱心和合作、亲和能力,相信人具有成长的可能性,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稳定的情绪等等。

当前人们常接触到的心理门诊、热线电话等大多数是由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使人们误以为心理咨询不过是邻里大妈式的苦口婆心,或者教条主义式的空洞说教,影响了心理咨询的信誉。

二.心理咨询要有一定的目标。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来询者行为的变化。

咨询者要通过咨询活动,使来询者从挫折中反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改进应付技能,提高做出决定的水平,改善人际关系,发展自身潜能,以更好地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快经历。

因此,咨询要有一定的目标。

心理咨询的目标,有长远的总体目标,也有根据来询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的、近期的、具体的目标。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总的目标是为了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咨询或辅导,以达到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要根据来询者的具体问题、情况而定。

例如:

来询者的心理压力来自学习问题,则咨询的目标就应当定位于有关学习目的、动机、方法等方面的调整。

三.咨询者与来询者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是咨询者通过与来访者的职业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发挥其最大潜能的。

因此心理咨询强调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咨询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咨询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成效。

正如美国心理咨询专家拉斯所说的:

“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坦率、信任的关系,是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效咨询的前提条件。

”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来询者才肯开怀坦述自己的问题,接受咨询者的帮助。

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对来询者进行启发和帮助,使来询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认识、情感和态度上的变化,从而找出其心理问题的根源,弄清心理问题的性质,使其找到摆脱心理困惑的对策与方法,从而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咨询者要得到来询者的信任和理解,必须以平等的身份看待来询者,不能将自己看作是高人一等的专家,高高在上。

要及时向来询者表明身份,消除来询者的顾虑和不安情绪,从而使其产生信任感,这样咨询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四.咨询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很多,如引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时间限定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自愿原则、重大决定延期原则等。

其中保密性原则是咨询者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因为来询者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涉及到个人的隐私或起码是不愿让他人知道的秘密。

如若泄露出去,会使来询者身心受到伤害。

只有为来询者保密,才能使其敞开心扉,消除顾虑。

因此,在咨询中坚持保密性原则,是对来访者隐私权的最大尊重,是来访者畅所欲言的基础,也是咨询成功与否的关键。

咨询者在咨询关系中获得的任何信息都必须无条件地为来询者保密。

咨询者在初次会谈中就应向来访者讲清保密问题,对来访者的资料和隐私权保密并作出肯定性的承诺,借此消除来询者的戒备心理。

但当来访者的状态或行为对咨询者或他人有危害性的时候,则可以打破保密性原则,通知有关机构或人员。

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根据其主要的理论模式,大致可分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交互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森田疗法等。

其中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是心理咨询最常用的经典方法。

作为咨询员,起码应较熟练掌握其中的一至二个具体咨询方法,才能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地为来询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之摆脱困惑。

五、咨询者在咨询中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咨询者的态度对中学生心理咨询至关重要。

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加上对老师等成人的习惯性的敬畏和防范心理,学生可能在咨询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自已的真实想法有所隐瞒,这对老师或咨询人员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咨询者只有在咨询过程中坚持理解、真诚、尊重的态度,才能使来访者打消顾虑,畅所欲言。

所以咨询者对来访者要热情而有爱心,用真诚、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使来访者感到温暖、舒服,引起其情感上的认同。

咨询者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思考,用来访者的眼去看,用来访者的耳去听,从他的内心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来询者所表达和尚未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情感,使来询者感受到咨询人员是真诚地关心他、尊重他,从而愉快地接纳咨询人员的帮助和引导。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

2.张明刘晓明主编: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3.方晓义:

《如何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年第六期)

一、保密的原则

保密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既是咨询双方确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前提,

也是咨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这一原则要求在没有得到双方同意的时候,不得将在咨询场合下对方的言行随意泄露给任何人或机关。

在公开案例研究或发表有关文章必须使用特定来访者的有关个人资料时,必须充分保护来访者的利益和

隐私,并使其不至于被其他人对号入座。

二、时间限定的原则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时间可以延长)

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三、“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

心理咨询的大门向永远人永远是敞开的。

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没有咨询愿望的

人,咨询者不会去主动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

那么,既然是自愿来也可以自愿离去。

四、情感限定的原则

心理咨询的场面设定时,原则上禁止与来访者除咨询室以外的任何接触和交往,也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

进咨询过程,不对来访者在情感上产生爱憎与依恋。

五、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

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不稳和动摇,原则上应该劝其不要轻易作出如退休、挑换工作、退学、

转学、离婚等重大决定。

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的情绪得以安定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

就此,应在咨询开始时给予告之。

六、伦理原则

心理咨询的开展必须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

主要表现为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人员,团体的

伦理要求。

目前,对咨询人员的道德准则与伦理规范,我国虽尚未制定,但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