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602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鉴赏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诗歌阅读及答案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是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3、请描述一下词的上片所呈现的画面。

4、词的下片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6、“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

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7、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从登楼写起,感物起兴,愁思充溢于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既统摄诗题之魂,又为下文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颔联写出惊风密雨中芙蓉和薜荔使人心灵颤悸的情状。

“飐”、“侵”二字在描写上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

C.诗歌颈联对仗工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

仰观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

D.诗歌中间两联写诗人目之所及,既写近景,也写远景,既涉动景,又涉静景,既有实景,又有虚景,可谓工微入画,令人称叹。

E.“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再度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使全诗结构严谨,照应自然。

9、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5分)

10、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

(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11、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苦恨”与本诗“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愁思”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

请阐明理由。

(3分)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注]摐:

撞击。

金:

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

敲击。

榆关:

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

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B.“摐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接写出征阵容。

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

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C.“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断杀,突出将土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D.“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

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13.本诗序言说“感征戍之事”而和之,本诗节选部分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甘草子·秋暮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4、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4分)

15、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4分)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

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①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注]①五亭,在浙江的湖州,西江水是流不到这里来的。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景起笔,写到夜霜满地,明月悬天,月破云影,月影朦胧,栏杆影子纵横如画。

渲染了凄冷的氛围,透着词人淡淡的伤感。

B.“人情纵似长情月”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的离合与月的圆缺进行对比。

一年之中,月能有几次圆满,人又能有几次团圆呢?

由此,词人悲从中来。

C.“欲寄西江题叶字”,写词人想将无限心事写到书信之中,但交给谁呢?

交付西江,可惜流不到五亭之前。

词人欲解心事而不可得,伤感更进一层。

D.词人见到东池中的荷叶才刚刚泛绿,就想到荷花生长的过程,最终总要“结藕开花”的,于是心中又有些许安慰,与思念之人的见面,总会到来的。

17、本词与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都描绘了“荷”这一意象,两词所写之荷有何不同?

词人借荷分别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全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完篇。

B.颖师的琴声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能够让儿女呢喃,战士英勇,诗人泪水滂沱。

C.形象刻画为效果描写提供了根据,而效果描写又反证了形象刻画的真实可信。

D.韩愈是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巨匠,为读者展示了两大境界:

曲中境界和曲外境界。

1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颖师弹琴的琴声之妙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诗歌前十句中颖师的演奏有什么样的变化?

请结合诗句简析。

21、“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分析其妙处。

扬州慢

[南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2、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眼前荒凉的景象。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2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此诗作于作者出川途中。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标题之中,“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颈联是诗人的愤激之语,诗人抱负远大,却因年老多病而壮志难酬。

C.诗人以天地间飘飞的沙鸥喻己,有自伤漂泊之感,更显孤独和凄凉。

D.整首诗内容深刻,结构谨严,景中有情,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25、首联颔联写景,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6、结合作品简析《旅夜抒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和“应”使用的妙处。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出巡所辖各县,自富阳赴新城途中,满心欢喜,写下了这首诗。

2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着一“知”字,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东风”的善解人意。

B.首联下句意谓“东风”吹停了积雨,吹散了阴云,是“知”的进一步展开。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野桃已结果,柳枝在摇摆,盎然生机跃然纸上。

D.在尾联中,作者想象西山地区农家全民总动员忙于春耕的欢乐景象。

2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新城①道中二首

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②。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

②耦耕,是指二人并耕。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

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

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

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中“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

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

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C.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

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诗人以此喻已厌恶俗物,羡慕归隐之意。

D.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30、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达的?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3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感受到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对比,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写得画意盎然。

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D.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32、王维的诗讲究“炼字”,“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很有意味,请简要赏析它的作用。

33、苏轼曾评说“味摩诘(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赏析这首诗的“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34、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②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④。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

②洛城,即洛阳。

创作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

③裛,通“浥”,沾湿。

④嚬,通“颦”,皱眉意。

3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接着以“忆”字统领后三句,结构井然,讲究章法。

B.“寻桂”“看潮”都运用实虚结合的手法来写,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起笔便以春光的流逝渲染气氛,然后引出远行人感谢前来送别的人的无限深情。

D.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E.两首词同一词调,但并非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具体内容与情感不尽相同。

36、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37、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的典故。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38、《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①违渔父问②,从此更③南征④。

 [注]①敢:

怎敢。

②引自《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

③更:

更改。

④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3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所见之景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

B.诗人虽四处漂泊,流落岳阳,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陈蕃对待徐孺子这样的古代贤士一样盛情礼待于他。

C.“诗接”一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借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

情感基调低沉舒缓,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40、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与友人夏十二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尽”“迥”“开”的渺远辽阔之景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B.颔联“山衔好月来”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这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C.颈联写在楼上休息、喝酒有如在云间、在天上一样,用自己恍若神仙的感受衬托岳阳楼的高耸。

D.本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角度形容岳阳楼之高,自然浑成。

42、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二联哪两字最有表现力?

请作简要分析。

43、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梦 天

李 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柱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4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月宫仙境的神往和对仙人生活的羡慕。

B.这首诗的前三句是诗人梦里漫游月宫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

C.颈联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尾联写诗人回望人间所见的景色。

D.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比喻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45、李贺的《梦天》前四句是怎样写梦中漫游月宫所见的?

46、下列对诗作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与诗人的另一首作品《李凭箜篌引》在体裁上一样,都是古体诗。

B.本诗写诗人梦中上天游历月宫的情景,前四句主要写漫游天空进入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

C.全诗通过对月宫亮丽多姿、绚烂多彩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神往月宫仙境的主旨。

D.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虽是梦,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以幻写真,启发人们这样的道理:

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47、《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

“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

九州二句妙有千古。

”请说说最后两句妙在何处。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①下,归来且闭关②。

【注】①嵩高:

嵩山别称嵩高山。

②闭关:

佛家闭门静修。

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

4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变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B.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所写的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

C.颈联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宏大明丽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

D.“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这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

49、试将王维《归嵩山作》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闷十二首·其六

     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注:

①中圣:

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做贤人。

中圣即喝醉了。

②耆旧:

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5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李诗首联即点题,“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爱”字是货串全诗的抒情线索。

B.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收》中“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两句,堪称李诗“白首卧松云”一句的生动注解。

C.从体裁来看,两首诗分别是律诗和绝句:

从情感来看,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仰慕和思念之情。

D.两位伟大诗人不约而同都用了“清”字来概括孟浩然诗歌“清新白然”的风格,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E.两首诗都给予了孟浩然以高度评价,代诗仙和一代诗圣都为孟浩然作诗,可见作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实至名归。

51、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

根据以上两首诗简要分析。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52、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

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

D.“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比突出,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

53、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义有所不同。

试作具体说明。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5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四句气势恢弘,以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了光明廓大的夜空景象。

B.“冷”字表面上写的是枕席寒冷冰凉,实际上是写诗人心境的凄凉。

C.七、八两句总括前面的写景,并引出后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直率地抒写诗人情怀,情感真挚,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5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杂诗十二首(其一)

【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6、诗歌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7、诗歌最后四句流传很广,大多数人认为其是励志惜时之意,而诗人却是在提醒人们要及时行乐。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5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言近旨远,作为阮籍《咏怀诗》的第一篇,如同序诗,刻画出一个在深夜弹琴的孤独寂寞、高洁不群的作者形象。

B.“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运用了虚实结合,以静写动的表现手法,写出寂寞凄清的环境,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C.本诗中“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句,并没有直接写明自己如何孤独,而是以此来营造凄清的氛围。

这样写,比直接写人如何孤独惆怅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D.“孤鸿”“翔鸟”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政权的高压下迅速瓦解,诗人孤独压抑空前,感慨无处诉说。

59、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ng):

悲伤。

60、“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61、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