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519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卫生监督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乡卫生院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

XX县XX乡卫生院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址:

XX县XX乡101省道旁(乡镇府对面)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承办单位:

XX县XX乡卫生院

项目承办负责人:

简崇平

建设期:

10个月

项目总投资:

105万元(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配电、环境等)

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05万元

承办单位概况:

XX县XX乡卫生院地处XX县XX乡XX村1组XX街,XX乡卫生院始建于1992年,占地面积628m2,现有业务用房450m2,卫生院内设门诊(普通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住院部、医技科(放射科、心电图室、检验科、B超室)、妇产科、预防保健科、合医办等6大科室,全院现有病床8张。

全院医务人员编制15人,现在编人员11人。

其中:

医师1名,医护师1名,医护士9名),2010年共诊疗病人1564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50人次,年业务收入60万元。

1.2编制原则、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有关标准、规范和相关规定。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的原则

(3)坚持标准,规范建设,完善功能,满足基本需求,结合本县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经济实用,尽量节省投资。

(4)建筑设计整体做到功能布局全理,配套设施齐全,外观简洁、大方。

(5)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保的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1.2.2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

(2)“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发改办社会(2004)31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3)“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42号;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XX县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6)《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个规划纲要》;

1.2.3项目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程范围包括XX县XX乡卫生院业务用房、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配电工程、环境绿化建设等。

根据国家关知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在XX县XX乡卫生院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分析研究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计划、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

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适应与本项目的建议,为项目的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3项目概况

1.3.1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根据XX县XX乡卫生院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解决卫生院现有医疗用房不足及辅助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达到《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病床位达到18张,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诊疗需求。

1.3.2建设规模:

根据“指导意见”,结合XX乡卫生院实际情况,确定XX乡卫生院应设有病床18张,新建业务用房面积540m2。

重点修建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环境绿化、等附属设施。

(1)规划用地面积:

3082.30m2。

(2)占地面积:

280m2。

(3)建筑面积:

新建业务用房540m2。

(附建设规划表)

XX县XX乡卫生院建设规划表

建设单位

居住

人口

(万人)

覆盖地

覆盖

人口

(万人)

现有床位数(张)

规划病床数(张)

国家标准建设面积(m2)

现有业务用房(m2)

新建建筑面积(m2)

XX县XX乡卫生院

9702

9298

8

18

540

450

540

1.3.3建设内容:

建设业务用房540m2;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垃圾收集工程;配电工程;环境绿化等。

1.3.4主要建设条件

(1)区位条件:

XX乡卫生院位于XX政府所在地,S101省道旁,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

(2)用地条件:

XX乡卫生院建设场址位于XX乡XX村乡政府对面S101省道旁,项目建设场址符合当地规划要求,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基本农田,土地已落实。

(3)资金条件: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政策,项目所需资金通过申请国家专项资金解决。

(4)配套基础条件:

项目建设区域内交通方便,水、电、通讯条件完备,项目建设所用水泥、钢材、砂、石等建筑材料在XX县均可采购,完全能满足项目需要。

1.3.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总投资:

总投资105万元,其中:

工程建设费用90万元;其它工程费用7万元;预备费8万元。

(2)建设资金来源:

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05万元。

1.3.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用地面积

m2

3082.3

2

建设规模

m2

540

4

占地面积

m2

280

5

容积率

0.18

6

建筑密度

%

9.09

7

绿地率

%

32.45

含道路、停车场

8

建成床位数

18

9

每床位投资

元/床

5.8

10

单位面积投资

元/m2

1944

 

1.4研究结论

1.4.1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对健全和完善XX县乡镇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高XX县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2)项目的建设对于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改变农民就医难的现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本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建设条件良好,配套设施完善,建设标准适宜,实施该项目切实可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建设条件具备,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标准适当,建设方案可行,本项目建设是必要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基本情况:

2.1.1XX县概况

XX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东经东经106°23′至107°06′、北纬25°14′至26°18′之间,东邻平塘县,南接罗甸县,西邻长顺县,东北部分别与贵阳市、龙里县和贵定县毗连,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全县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县城北距省城贵阳48公里,东距州府都匀126公里。

全县辖8镇17乡,共有12个居委会,201个行政村,2010年全县总人口44.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5‰,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8.99亿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4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2元。

2.1.2XX县现有卫生状况:

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3个。

其中,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机构30个(综合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25个,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机构各1个);民营医院3个、民办门诊部及个体诊所15个、村级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165个。

全县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72人,占在职人员91.1%,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87人,初级职称498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数1.3人。

另有村级卫生技术人员222人。

全县共开放住院床位634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49张,乡镇卫生院200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4张。

2.1.3XX县XX乡卫生院现状

XX县XX乡卫生院始建于1992年,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现为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450m2,床位8张,XX乡卫生院是一所以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农村卫生管理及疾病救治的非营利性中心乡(镇)卫生院,肩负着全乡9702人、覆盖相邻乡镇片区人口达1.9万余人的疾病防控、医疗、妇幼保健、农村合作医疗、卫生管理和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业务指导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保定点机构。

现有职工1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人(主治医师1名,医护师1名,医护士9名,);现有编制床位8张。

2010年参合率达97.1%。

2010年共诊治病人1564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50人次,治愈好转率达85%,年业务收入60万元。

卫生院卫生院内设普通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住院部、放射科、心电图室、检验科、B超室、妇产科、均等化办公室、预防保健科、合医办等。

目前能开展一般下腹部手术、无痛引流术等外妇科手术,以及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危重病人抢救等。

目前,由于该院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卫技人才匮乏,补偿机制不健全,极大地制约了卫生院的发展。

2.2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农村卫生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是县(市)、乡(镇)、村三级医疗防疫保健网。

乡镇卫生院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就是做好农村群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工作,为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保健网的枢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着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基本卫生服务。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都非常重视,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就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据统计,1965年,我国农村医疗机构病床数只占到全国总数的40%,到1975年这个比重提高到了60%。

这种根本性的改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

改革开放后,由于大批的专业医疗人员从农村返回城市,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流失严重,加之乡镇财政实力十分有限,乡镇卫生的生存面临严重危机。

与1980年相比,无论是卫生院的数量还是床位数,都没有增加,有些地方病床数量还在减少。

全国乡镇卫生院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卫生技术人员流失严重,难以提供老百姓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医院的卫生资源匮乏,医疗设施落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乡镇卫生院面临重重危机。

病人少导致卫生院收入少,收入少导致服务水平低,水平低导致就医人数更少,其结果就使很大一部分乡镇卫生院陷入了恶性循环。

而在我国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却因为缺医少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党和政府对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

为此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因此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建设本项目是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乡镇卫生院优势,使农村广大农民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从根本上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乡卫生院的建设能使国家的医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传到千家万户。

(2)建设本项目是促进XX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疾病的防治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XX县XX乡卫生院现有设施和业务用房已难以满足区域内各种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设本项目,不仅可以改善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扩大业务用房,增加科室人员,而且可拓展卫生预防服务范围,促进疾病防治专业性及规范性,以适应和推动XX县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3)本项目建设是满足当地群众就医的需要

XX县XX乡卫生院是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卫生院的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能满足当地群众就近诊治的需要,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缓解农民“因病致贫”的矛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3)本项目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较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由于没有规范的诊疗场所及相关设备,患者由于得不到规范、有效治疗,医患矛盾较深,人民群众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导致对卫生部门的不满甚至是对政府的不满。

因此,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卫生院疾病防治救治能力,确保病患者得到及时、高效治疗是维护地方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3.1需求分析

3.1.1XX县XX乡卫生院服务范围与服务人口

(1)XX乡:

全乡总人口9702人。

(2)覆盖人口:

9298人。

3.1.2新建XX县XX乡卫生院业务量预测

截止2010年底,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45155人,参合率95.71%(其中XX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1.4张(2009年全国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93张),其中XX乡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为0.53张,若考虑XX乡工业园区0.8万人,则每千人拥有床位仅0.34张,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考虑XX县XX乡卫生院人员及业务技术状况和近三年来乡镇卫生院床位使用情况,(近三年来XX乡卫生院床位使用率28.6%)XX乡卫生院建设项目初拟床位数按18床确定。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1张,暂不考虑工业园区人数。

)基本能满足XX乡及覆盖区域内人口的诊治需求。

3.2建设规模

按照“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结合XX乡卫生院服务人口和发展规划,确定XX乡卫生院建设规模为:

(1)设计病床数:

18张(新增10张)。

(2)建筑占地面积280m2。

(3)新建业务用房540m2;修建污水处理、垃圾收集、配电工程,环境绿化等附属设施;

第四章项目选址方案

4.1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

(1)方便群众,靠近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置醒目、交通方便

(2)选择地势较高、基地稳固、地形规整的地段,并有必要的防洪排涝设施。

(3)便于利用当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4)环境安静优雅、远离污染源,并处于靠近居住集中区的下风位置,与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学校)应有一定距离。

(5)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4.2场址基本情况: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XX县XX乡101省道旁(乡政府对面),本项目建设征地3082.3m2,土地取得方式为划拨,土地使用权属XX乡卫生院,土地性质为公共用地。

该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无附属物,土石方开挖量小,场区地下无文物及矿产压覆,根据相邻地质资料,场区内无不良地质,在现状条件下,地耐力和承载力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

4.3场址条件:

4.3.1地形、地貌

XX县地势特点为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高度1690.7米,最低海拔高度为666米,地质构造以褶曲构造为主,向斜背斜相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隔档式平行排列,具有背斜成山,向斜为谷地的规律。

地貌发育除受上述构造的控制外,还受到岩性差异和岩石产状不同的影响,在风化剥蚀、流水侵蚀、搬运和堆积以及地下水的溶蚀作用等外力的影响下,发育形成峰丛石山为主的岩溶地貌,受剥蚀、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常态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以及松散沉积物发育形成的堆积地貌。

4.3.2气象、水文

XX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条件对于本项目的建设运营十分理想。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34.30℃

累年平均气温15.8℃

累年极端最低气温-5.80℃

年平均降雨量1194mm

年累计日照数1318.3小时

年最大风速:

19m/s

年平均风速:

2.3m/s

年静风频率;25%

年均无霜期:

280天

XX县河流属珠江水系,全县地表水径流资源比较丰富,河流众多,共有河流259条,总长968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条,天然落差4870米,主要河流有涟江河,霸王河及槽渡支流,县境内有大小地下河32条,分别流入涟江河和霸王河。

XX县水资源较丰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16.119亿m3,地下水3.65亿m3,岩溶水7.986亿亿m3,共计27.755亿m3。

4.3.2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场址所在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场址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

本项目按《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第五章建筑标准第三十一条,建筑抗震烈度在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本项目按7度设防。

4.3.4交通条件

项目建设选址地点位于S101省道旁,交通工具可直达场区,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4.3.5公共设施条件

供电:

项目建设场址附近有10KVA高压线路,可就近接入。

供水:

本项目用水水源由XX乡水厂提供,XX乡供水管网已铺设至场区附近,且供水量、水压、水质完全能够本项目用水需要。

场区内地势较为平坦,不易积水,排水方便。

通讯:

XX乡已实现通讯条件良好,程控电话、因特网已接至项目场址区附近,移动、联通信号覆盖项目场址全区。

4.3.5社会环境条件

本项目建设将改善XX乡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项目建设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受到群众拥护。

4.3.6施工条件

项目建设在XX乡政府所在地,S101省道旁,院内地势平坦、为材料运输、施工、设备进场创造极便利的条件。

XX县域内有多个符合本项目施工资质要求的施工队伍,施工用水、用电可就地解决,本项目建设所需钢材、水泥、墙体材料可在XX县城购买。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设计指导思想与依据

5.1.1设计指导思想:

(1)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先进、实用、经济、美观,便于管理的设计思想。

(2)建筑布局应考虑场址周边环境,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力求布局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结合XX县XX乡卫生院业务现状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创造与环境有机相融的建筑形象。

5.1.2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9)《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0)《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水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

(11)《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5.2总平面设计

新建XX卫生院业务楼根据场址地形特点,建筑沿规划红线方向采用一字形的布置方式,主要用于门诊和医技,业务用房西面设出入口连接西南面的停车场,在业务楼东面设污水处理及垃圾收集站;在污水处理池正南面设置配电房,在整个场区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进行环境和绿化建设,让病人和医务人员有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详见平面布置图)

5.3建筑设计

(1)本项目采用砖混结构,主要业务用房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

(2)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净高符合下列规定;

诊查室2.8-3.0m,病房3.0-3.2m;

医技科室应根据设备需要确定;

(3)业务用房的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不小于450mm;

(4)业务用房建筑设计的主要参数:

各类用房建议尺寸表

名称

建议采用尺寸(中-中,m2)

中间走道

病房

2.7

门诊

单侧候诊2.1;双侧候诊2.7

手术室

2.7

六人病房

6.0×6.0

三人病房

3.6×6.0

辅助用房

3.6-4.5

小诊室

3.0×4.2

大诊室

3.3×4.5

大间

6.0×6.0

中间

4.5×6.0

小间

4.2×4.8

X光室

6.0×6.0

化验室

4.5×6.0

(5)建筑装修和防护符合下列规定:

医疗用房的墙面,顶棚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手术间、产房墙面可采用瓷砖或其他便于清洗的材料;

地面用材采用防滑、宜清理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耐腐蚀、宜清洗;部分医疗设备用房按其设备要求防静电;

化验台、操作台等台面均采用洁净、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均采用耐腐蚀的材料;

放射科、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相的防潮、防辐射、绝缘和漏电保护设施;放射科电源有单独进线;

供应、药房、太平间等有防虫、蝇、鸟、鼠及其他动物侵入设施;

5.3.1功能设置

XX乡卫生院基本服务功能:

(1)预防保健:

①开展计划免疫、传染病疫情报告。

②开展孕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

③开展健康教育。

(2)医疗:

①开展院前急救,对急诊病例应急、出诊、抢救前进行初步诊断和组织转诊。

②除开展一般卫生院具备的临床项目外,还可进行一般常见的上腹部手术。

③常见病理产科的处理:

部腹产手术等。

④提供一般性的医疗康复服务。

⑤能开展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细菌检验:

X线胸透、拍片;心电、超声检查等。

(3)计划生育:

开展常见计划生育手术。

(4)管理:

①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一般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医务人员的培训等。

②承担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根据新征用的XX乡卫生院场地条件,拟建一栋二层综合业务用房。

一层:

门诊(含手术室)、化验室、预防接种室、急诊室、X光机室、XX、心电图室、中西药房等;

二层:

病房、重症室、护士配药室、手术室等;内设卫生间。

5.3.2立面设计

本项目立面设计是坚持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的原则,运用简洁大方的现代艺术风格,充分反映出医院建筑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注意细部设计。

本项目结合场址地形条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病房的通风采光问题,平面布置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高,能够与未来规划建筑围合成庭院,并且建筑与出入口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为将来发展创造条件。

5.3.3内外装修

外墙装修:

采用白色釉面砖;

内墙装修:

卫生间采用白磁砖贴面,其它房间采用便于清洗(扫)的材料;

楼(地)面:

大厅、室外台阶、室内楼梯面均为防滑地面砖面层,卫生间为缸砖面层,其它房间均为浅色地砖。

5.3.4竖向设计及消防

本卫生院属于防火等级二级的防火场所。

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平面使用功能,同时满足消防疏散要求消防车可直达建筑入口。

为避免功能流线交叉,各部分功能块基本独立设置。

同时,按消防设计要求进行垂直方向疏散,楼梯间单面径宽满足1650mm,每层设有两个消防楼梯,满足了消防疏散的要求。

5.3.5无障碍设计

医院为特殊的公共场所,为方便残疾人无障碍通行,按《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水平通道在人行道设盲道,在场地高差转换处设残疾人坡道。

5.4结构设计

XX县XX乡卫生院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540m2,为二砖混结构,一层高3.6米,二层层高3.4米,建筑高度7.8米。

基础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楼板、屋面板、梯梯均为现浇C20砼,墙体用M5水泥砂浆MU10砖砌筑,基础和现浇楼板底层设置圈梁。

本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