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516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题

《礼记二则》同步检测试卷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

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

因此..D.是谓大同大同:

大家一样..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D.故外户而不闭C.是故谋闭而不兴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

1.D

2.A

3.C

【解析】

1.D.“是谓大同”的“大同”解释为:

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故选D。

..2.A.与:

同“举”。

BCD三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A。

3.C.有误。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故选C。

【点睛】

参考例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

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阅读《虽有嘉肴》,回答下列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旨:

主旨.B.虽有至道至:

最好的.C.然后能自反也反:

反思.D.教学相长也长:

推动,促进.5.下面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弗学,不知其善也B.教然后知困

D.其此之谓乎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嘉肴”“至道”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B.选文第一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C.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D.选文告诉我们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是主要的。

【答案】

4.A

5.D

6.D

【解析】.

4.A.“不知其旨也”的“旨”解释为:

味美。

故选A。

.5.D.其此之谓乎。

是宾语前置倒装。

“之”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ABC三项不是倒装句。

故选D。

6.D.“学是主要的”有误。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分主次。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虽有嘉肴》运用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__________,弗学,__________”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

过渡自然,生动形象。

【答案】类比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知其善也自反

自强教学相长

【解析】

【详解】

文章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做好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品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是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由“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知第五空和第六空分别填“自反”“自强”。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

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田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②鞣(róu):

通“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

通“曝”,晒干。

④参:

通“叁”,多次。

8.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3)学不可以已(_________)(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9.翻译句子。

(1)《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

11.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

8.

(1)味美

(2)勉励

(3)停止

(4)所以,因此

9.

(1)《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10.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1.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

【解析】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

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旨:

甘美。

②句意:

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

强,勉励。

③句意:

学习不可以停止。

已:

停止。

④句意:

所以木材.

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

困:

所以,因此。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

曰:

说;学:

第一个为“教”,第二个为“学习”。

其:

大概,表示推测。

句子翻译为:

《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

为:

变成,凝成;于:

比。

句子翻译为: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10.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以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了:

类比;观点是教学相长;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接着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

“学不可以已”。

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感悟启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凡事都要实践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1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男有分,女有归。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8).

(9)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答案】

(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5)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6)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7)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8)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9)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大道”“与能”“傍”“雄雌”“亲”“子”“分”归”“是故”“盗窃乱贼”“作”等字词的翻译。

13.(题文)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_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____(人名)编纂的,是_______汉(时期)间_______(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

【答案】

(1)西汉戴圣战国至秦汉儒家

(2)教学相长也。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要求学生。

每学一课,必须牢记文学常识,这样做此类型的题目,才能得心应手。

做此题需注意作者(戴圣)及年代(战国至秦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不独子其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是谓大同。

15.从选文中找出一组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16.①本语段可分为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

_______。

17.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

19.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答案】

14.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

②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③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④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15.排比句: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对偶句: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

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16.①三一层:

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

二层:

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

三层:

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②总—分—总

1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1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9.不能,在孔子时代,无论他的理想多么美好,多么完整,终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两千多年来,这个理想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努力追求、不懈奋斗。

到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正向着构建和谐社会,共奔小康,为最终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句关键词:

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2)句关键词:

归,古今异义,这里“女子出嫁”。

(3)句关键词:

乱,古今异义,这里是“造反”;贼,古今异义,这里是“害人”。

(4)关键词:

是,古今异义,这里是,代词“这”。

点睛:

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句顺。

(2)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排比句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3)①根据内容层次划分为: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②结构上总分总。

(4)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大同”社会纲领性的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间加以阐释,最后总结出理想社会,即“是谓大同”。

(5)从三方面来描绘大同社会的景象,满足生存需求:

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满足发展需求: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由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物资条件的极大丰富,再加上统治者的皇权至上的思想,这种理想化的社会,那只是孔子的一个梦想。

今天,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向着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为最终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20.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案】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文中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是一样的。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方面来对比作答。

“世外桃源”中的人们过着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安定的生活,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美满。

这些与“大同”社会里的“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些是一致的。

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男有分.

(2)不独子其子.22.翻译下列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

21.

(1)职分,职守。

(2)以……为子。

22.

(1)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2)盗窃财物、造反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解析】

2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子”是意动用法,“以……为子”;“分”是古今异义词,“职务,职守”的意思。

2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恶、于、身、为”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本句为倒装句;

(2)句中的“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以直译为主”意译相结合,直译、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点睛:

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①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同平章事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

“韩休知否?

”言甚允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上叹曰: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①门下侍郎:

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

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③允:

符合。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常临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翻译下列语句。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25.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答案】

23.

(1)以……为亲。

(2)面对。

24.

(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25.提示:

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解析】

23.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亲”是意动用法,“以……为亲”;“临”是古今异义词,“面对”的意思。

2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故、独、亲其亲、子其子”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用、为、身”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2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论主观认知,一般没有固定答案。

本题作答时,可围绕着[甲]文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乙]文的“知人善用”“心系国家”等方面来谈。

可以选择一点分析,也可以多点结合。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唐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