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450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docx

高三理综考前热身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模拟试题

本试题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5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118分)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病毒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小单位,

德国的魏尔肖对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的补充内容是: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具有生命的结构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只能自己合成,不能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还原性唐和DNA的鉴定试验,都需要在沸水中水浴加热处理,

观察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实验和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都用到酒精,其作用是不一样的

A

B

C

D

2、曲线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借助于曲线图可以使许多生物学规律更加直观,下列关于生物学规律的曲线图表述,最不合理的是()

A.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可用曲线①④表示,x代表时间,y代表生物量

B.若曲线②表示密闭的酵母菌培养液中酒精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则a点以后酵母菌以无氧呼吸的方式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植物根系吸收无机盐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用

曲线①表示

D.曲线④可以表示人体从被病毒感染到自愈的一段时间内抗体数量变化

D.树突细胞能激发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其中的杀手细胞是指效应T细胞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B.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会患遗传病

C.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受到环境条件影响

D.近亲结婚将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4.对下列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不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B.图乙中①的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与④的碱基序列相同,②有64种

C.图丙中曲线A可以代表某稳定生态瓶中分解者有机物的消耗量,曲线B可以代表其中的生产者吸收或放出CO2量

D.图丁中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5.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若M代表基因多样性,a-d代表4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a

B.若M代表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营养级有可能最高

C.若M代表物种丰富度,a-d代表4种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到森林的顺序依次是a→c→d→b

D.若M代表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6.不需要通过细胞分裂过程来实现所要观察生命活动现象的实验是:

A.低温对多倍体诱导作用

B.花生子叶切片脂肪颗粒染色观察

c.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情况

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微粒直径约为×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B.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C.地沟油对身体有害不能用作食用油,但可以在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

D.塑化剂的基本结构为,因此可以水解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8.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00mL2mol·L-1葡萄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NA

B.·L-1Na2CO3溶液中的阴离子总数大于

C.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g,则外电路导线上不一定通过2NA个电子

D.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吸收足量的SO2气体:

OH-+SO2=HSO3-

B.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Fe+4H++NO

=Fe3++NO↑+2H2O

C.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氮氧化物:

NO+NO2+OH—=NO2-+H2O

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HCO3-+Ca2++OH-=CaCO3↓+H2O

10.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N02(g)

2N0(g)+02(g);ΔH>0,达到平衡。

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0的物质的量

B.当X表示N0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N0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D.当X表示N0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02的物质的量

11.用Na2SO3溶液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

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为直流电源的负极,Y为直流电源的正极

B.阳极区pH增大

C.图中的b>a

D.该过程中的产品主要为H2SO4和H2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浓、稀HNO3分别与Cu反应

比较浓、稀HNO3的氧化性强弱

B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

测定等浓度的HCl、HNO3两溶液的pH

比较Cl、N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3.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发展历程的是()

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C.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当两分子间距离的增大时,分子引力增大,分子斥力减小

D.热量不会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15.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都遵循平方反比律,因此引力场和电场之间有许多相似的性质,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可以将它们进行类比。

例如电场中反映各点电场强弱的物理量是电场强度,其定义式为E=F/q,在引力场中可以有一个类似的物理量来反映各点引力场的强弱,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如果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位于距离地心2R处的某点,则下列表达式中能反映该点引力场强弱的是()

A.

B.

C.

D.

16.劳伦斯和利文斯设计的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形金属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忽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高频交流电频率为f,加速电压为U。

若A处粒子源产生的质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在加速器中被加速,且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不可能超过2πRf

B.质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的最大动能与加速电压U成正比

C.质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的最大动能与交流电频率f成正比

D.质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为

∶1

二、双选题:

(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给6分,选对一个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7.

具有放射性,发生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则()

A.

核内有30个中子B.

核内有14个质子

C.X粒子是质子D.X粒子是正电子

18.下图中标出了磁场B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9.如图,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交变电流,以下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在甲、丙图所示位置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B.线圈在乙、丁图所示位置时,产生的电流最大

C.线圈平面经过甲、丙图所示位置时,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

D.线圈每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一次

20.某新型节能环保电动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时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Oa段为直线,ab段为曲线,bc段是水平直线。

设整个过程中电动车所受的阻力不变,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电动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t2~t3时间内电动车的牵引力为零

C.t1~t2时间内电动车的平均速度为

D.t1~t2时间内合外力对电动车做的功为

2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滑动变阻器电阻为R,开关闭合。

两平行金属极板a、b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正电粒子正好以速度v匀速穿过两板。

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开关闭合,将滑片p向上滑动一点,电源总功率将变大

B.保持开关闭合,将滑片p向下滑动一点粒子将可能从下极板边缘射出

C.保持开关闭合,将a极板向下移动一点,粒子将继续沿直线穿出

D.如果将开关断开,粒子将继续沿直线穿出

 

22.短周期元素M、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元素的一种核素没有中子,且M、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1、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分别和其它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化合物

B.M分别和W、X、Y、Z形成化合物,均显相同化合价

C.M、X、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D.M、X、Y组成化合物和Y、Z组成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碱性

2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25℃时,pH=4的氯化铵溶液中:

c(NH4+)>c(Cl-)>c(H+)>c(OH-)

B.25℃时,pH=3的氯化铵溶液中:

c(OH-)=×10-11mol·L-1

C.将pH=5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增大

D.向NH4HSO4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形成的溶液中:

c(Na+)=c(SO42-)>c(NH4+)>c(H+)>c(OH-)

24.关于右侧家系图中甲、乙两种遗传病,正确的叙述是

A.Ⅲ3个体不一定携带与乙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B.若乙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若甲、乙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核基因)控制,且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两对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影响很小,且在一个自由婚配的自然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9%,则甲病患者中,杂合子约占18%

25.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h)如下表所示。

假设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

物种

休息

与其他物种竞争

进食

寻找配偶

大鼠

h

h(追逐小鼠)

h(吃植物种子)

h

浣熊

18h

h

h(吃大鼠)

h

北美郊狼

18h

h

h(吃浣熊)

h

小鼠

h

h(被大鼠追逐)

h(吃植物种子)

h

A.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     B.浣熊数量减少

C.大鼠数量增多D.小鼠数量增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82分)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7小题。

按题目要求作答。

26.(16分)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

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与乙组相比,丙组黄瓜幼苗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变化分别是,表明其光合作用强度,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是幼苗叶片中的。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3)为验证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进行以下操作:

①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

②利用法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③观察比较乙、丙两组滤纸条上。

(4)叶绿体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为探究ATP形成的原动力,Jagendorf等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

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

根据实验结果,叶绿体中ATP形成的原动力来自。

27.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共16分)

图9是甲病(白化病)和乙病(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假设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血友病由b基因控制。

1.从变异的角度分析,I-1

白化基因的来源除了基因突变外,可能来源还有      。

Ⅱ-3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的白化基因的数目为           。

如果我们从Ⅳ中获取白化基因,应选用       个体。

2.该系谱图中,属于Ⅱ-4旁系血亲的同性别个体有          。

3.Ⅱ-6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可能的基因型有       。

4.若Ⅲ-7 和Ⅲ-8为正常的同卵孪生兄弟,则这两个孪生子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若Ⅲ-7和Ⅲ-8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则这两个孪生子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 。

5.为了鉴定图中Ⅳ-16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取特殊的鉴定方案,此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6分)以前,某乡镇的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食品厂、造纸厂等企业的工业有机废水都向同一条河流中排放,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

在环保部门配合下,他们对污水进行了相关处理后(如图所示),情况大有改观。

(1)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发黑发臭,鱼虾几乎绝迹。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2)沼气池中沼气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所完成的各种代谢途径。

如s—菌系分解乙醇产H2,H2对它继续分解乙醇有抑制作用,而MOH—菌系可利用H2和CO2合成沼气中的甲烷,以上两种菌系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3)陆地栽培植物在土壤淹水时,根部细胞会进行,产生等物质,对根细胞造成伤害。

(4)水耕蔬菜池中还生活着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类群,实质上,水耕蔬菜池就是一个小型的。

水耕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菱白等的生长,能抑制水中浮游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实现了水体净化,并进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中

多层次的循环利用,其中水耕蔬菜和浮游藻类的生态关系是。

(5)人们在生活中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29.(16分)根据给定各种实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研究发现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

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

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材料二:

学生利用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

下列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

 

(1)甲乙丙丁四种层析结果,最正确的可能是图。

(2)出现甲图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3)出现乙图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4)出现丁图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材料三:

农药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效应,潜在危害大。

致畸主要表现之一是细胞分裂间期的微核现象(如右图),微核与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体积较小。

可通过观测统计微核率的大小,认识和评估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请就农药污染程度对植物细胞微核产生的效应开展研究。

(1)材料用具:

培养皿,5%、10%、15%、20%的磷胺(农药)溶液,……(其他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省略)。

(2)假设:

(3)主要方法步骤:

①对蚕豆种子浸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根。

③一段时间后,取出已生根的种子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再培养一定时间,

(写出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和所有试剂)。

④镜检并记录、统计微核。

(4)请制作微核数据记录表。

(5)最可能的结果是:

30.(16分)绿原酸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酚型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某些食品中可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常用的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⑴在反应①中,绿原酸与水按1∶1发生反应,则绿原酸的分子式为,反应①反应类型为

⑵1mol化合物I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体积为。

⑶写出化合物II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⑷1mol化合物II与足量的试剂X反应得到化合物III(

),则试剂x是。

⑸化合物Ⅳ有如下特点:

①与化合物II互为同分异构体;②遇FeCl3溶液显色;③1mol化合物Ⅳ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olAg;④苯环上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

写出化合物Ⅳ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31.(16分)TiO2俗称钛白粉,用途广泛,现正广泛开发,将来有机会成为新工业。

工业上

利用TiO2制备金属钛的流程如下。

已知:

Ⅰ:

Ti(s)+O2(g)=TiO2(s)△H=-946kJ·mol-1

2C(s)+O2(g)=2CO(g)△H=-221kJ·mol-1

Ti(s)+2Cl2(g)=TiCl4(g)△H=-815kJ·mol-1

Ⅱ:

某温度下各物质的沸点如下:

物质

TiCl4

FeCl3

SiCl4

AlCl3

沸点/℃

136

310

180

回答下列问题:

在氯化工序中发生反应:

TiO2(s)+2Cl2(g)+2C(s)

TiCl4(g)+2CO(g)。

试计算其反应的△H=;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在下图中作出TiCl4达到平衡后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图。

 

氯化过程中带入的副产物有FeCl3、SiCl4和AlCl3,可用方法获得较纯净的TiCl4。

TiO2与Cl2反应:

TiO2(s)+2Cl2(g)

TiCl4(l)+O2(g)△H=+151kJ•mol-1。

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但难以发生,但加入碳后反应能顺利进行,试解析上述原因。

还原工序要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制取Ti的新工艺是用二氧化钛作阴极,以石墨为阳极,以CaCl2熔盐做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电解而得到Ti,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写出电解制备金属钛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32.(16分)工业上设计将VOSO4中的K2SO4、SiO2杂质除去并回收得到V2O5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所得废渣的成分是(写化学式),操作I的名称。

⑵步骤②、③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R表示VO2+,HA表示有机萃取剂):

R2(SO4)n(水层)+2nHA(有机层)

2RAn(有机层)+nH2SO4 (水层) 

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

③中X试剂为。

⑶⑤的离子方程式为。

⑷25℃时,取样进行试验分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关系如下表:

pH

钒沉淀率%

结合上表,在实际生产中,⑤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最佳pH为;

若钒沉淀率为%时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

〖已知:

25℃时,Ksp[Fe(OH)3]=×10-39〗

⑸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和。

3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苯酚、乙酸苯酚酯,实验小组对该废液进行探究,设计如

下方案:

己知熔点:

乙酸16.6℃、苯酚43℃。

沸点:

乙酸118℃、苯酚182℃。

写出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中分离B的操作名称是。

现对物质C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实验小组按要求完成实验过程记录,在

答题卡上填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现象解释。

限选试剂:

蒸馏水、稀HN03、2moL·L-1NaOH、mol-L-1 KSCN、

酸性KMn04溶液、FeCl3溶液、饱和溴水、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现象解释

步骤1:

取少量C放入a试管,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

步骤2:

取少量C的稀溶液分装b、c两支试管,往b试管

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3:

往c试管

C与加入的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称取一定量的C试样,用水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取此溶液,加入KBr03浓度为moL·L-1的KBr03+KBr标准溶液,再加稀盐酸酸化并放置。

待反应完全后,加入过量的KI,再用moL-L-1Na2S203标准溶液滴成的I2,耗去Na2S203标准溶液。

则试样中C物质的量的计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反应离子方程式:

BrO3-+5Br-+6H+=3Br2+3H2O;I2+2S2O32-=2I-+S4O62-)

34.

(1).(6分)如图10-1所示某同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①;②.

(2).(12分)小明用多用表和电阻箱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如图(甲)所示,A、B间接多用电表。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将多用电表的,检查并调节指针指零。

B.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至。

C.红、黑表笔分别与图甲中、表笔相接,逐渐调节R使多用表指针有足够的偏转,记下此时电阻箱示数和多用电表示数I。

D.改变R的阻值测出几组I随R变化的数据,作出

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由图乙可求得电动势E=V,内阻r=

由于多用表不是理想电表,所以测得电源内阻比实际偏(选填“大”或“小”)。

 

35.(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U型金属框

,静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绝缘斜面上,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MM′、NN′边相互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