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416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docx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语文模考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考试题

2010年5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语段,把文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框内。

(2分)

我在原野上摇yè,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yù。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查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níng视。

——纪伯伦《花之歌》

2、默写(6分)

(1),志在千里。

(2)白头搔更短,。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陋室铭》中表现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

(5)赏桃花、挑马兰、放风筝……农家有乐,乡村有美,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乡村优美景色的,请写出其中两句(连续两句)。

3、名著阅读,下列关于《水浒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高衙内一心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助纣为虐,用陆谦奸计,引诱林冲携宝刀进入白虎堂,然后以擅闯军机重地、图谋行刺为由,将林冲发配沧州。

B、鲁智深因三次酒后闹事不容于僧众,携智真长老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路上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后又与武松重逢,火烧瓦罐寺,杀死了生铁佛。

C、宋江知道北京大名府的玉麒麟卢俊义武艺超群,棍棒天下无双,想请他上山入伙。

于是派军师智多星吴用去京都,扮作算命先生给卢俊义算命,将卢俊义骗至梁山泊,被浪里白条张顺擒拿上山。

D、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孟州。

在那结识了金眼彪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后辗转投奔二龙山安身。

(二)运用(4分)

4、改错(以下语段在标点与语法上有多处语病,请找出4处并加以修改。

列车飞驰,车厢里闹烘烘的。

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读着一本书。

她读得那么专心,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

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致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有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

如今我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憧憬已经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三)综合性学习(6分)

5月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黄浦江畔。

一时间“世博”话题家喻户晓。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答题。

材料一:

从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

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

六场试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由于国内参观者自身素养不齐,排队拥挤、哄买食品、乱扔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

5、请从材料一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4分)

6、假如你是志愿者,面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请拟写一条标语进行劝导。

(2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8题。

(共4分)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

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

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它诸行星都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

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微不足道,她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做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

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

全球的环境还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

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

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角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抵消其它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间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大大缩小。

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7、文中“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一句中,“其间”是指()(2分)

A、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

B、各行星和月球之间

C、太阳、月球、其他诸行星和地球之间

D、月球和地球之间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火星上无生命存在完全是因为火星的自转轴的倾角比地球大。

B、地球黄赤交角不稳定,会破坏地球的环境。

C、地球黄赤交角1.3度的变化对全球的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D、月球能控制地球的方向,黄赤交角越小,生物进化越快。

(二)阅读选文《空山鸟语》完成9—11题。

(共10分)

空山鸟语郭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

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真是太傻!

名字有什么用?

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

不是么?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

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

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

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

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么?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

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

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

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

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

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9、文章第④段说“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请归纳出作者感到“怅然”的原因。

(3分)

10、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请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11、“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4分)

(三)阅读选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完成12—16题。

(共13分)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

“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

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

总而言之你要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

我上第一堂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

“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

“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一下他的无边眼镜:

“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

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

“概括一下来讲,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

“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

“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

我看着他的脸。

那张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

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的飘着。

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的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

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我说。

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阵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

“您走遍了中国吗?

”“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生。

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先生。

”“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着我,“您认为在台湾省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

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

“依您知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

”“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

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

”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权利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

“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

您是否知道他是如何想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开来:

“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

“我实在愿意请教下去:

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

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一字一句地对他说:

“最起码的一条是:

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轻轻说:

“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

”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

“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

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

“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2、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分)

13、有人认为第

(2)自然段插入对教授的介绍与全文的中心关联不大,应该删去,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谈谈你的理由。

(3分)

1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抓住加点的字词进行赏析。

(2分)

(1)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

(2)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主要以对话展开情节,在睿智的课堂问答和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尽显人物的性格。

B、文中“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运用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台湾同学对课堂对话不感兴趣,懒得回答。

C、“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一面旗子展了开来,向上升起。

”这里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他微妙的变化。

D、“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表达了教授对“我”不卑不亢、机敏应对的表现的由衷钦佩。

16、结尾对于文章而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结尾耐人寻味。

试从内容和表达的角度,谈谈本文的结尾“味”在哪里。

(4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7—21题。

(共13分)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

“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

”平原君曰: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

“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

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

从,同“纵”。

②备员:

凑数,充数。

③废:

当作“发”,发声。

④九鼎大吕:

极贵重的宝物。

17、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2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9、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0、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3分)

21、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

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补充后不少于七言)(2分)

有,方显;无,岂有。

三、作文(共60分)

22、题目:

我可以选择________吗?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考试题答题卷

班级姓名得分

 

…………………………………………………………………装……………订……………线…………………………………………………………………

班级姓名得分

…………………………………………………………………装……………订……………线…………………………………………………………………

2010年5月

一、积累运用

1、(2分)

汉字

拼音

2、默写(6分)

(1)

(2)

(3)(4)

(5)。

3、名著阅读 (  )

4、改错(4分)

列车飞驰,车厢里闹烘烘的。

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读着一本书。

她读得那么专心,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

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致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有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

如今我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憧憬已经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5、信息一、

信息二、

6                             

二、阅读理解

7、()

8、()

9、答:

10、答:

11、答:

12、答:

13、答:

14、答:

15、()

16、

17、

(1)

(2)(3)

(4)(5)

18、

(1)

(2)

19、()

20、答:

21、答:

有,方显;

无,岂有。

 

班级姓名得分

…………………………………………………………………装……………订……………线…………………………………………………………………

班级姓名得分

…………………………………………………………………装……………订……………线…………………………………………………………………

作文(60分)

我可以选择吗?

100

200

300

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