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修经典记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278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修经典记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口修经典记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口修经典记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口修经典记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口修经典记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修经典记忆.docx

《口修经典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修经典记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修经典记忆.docx

口修经典记忆

1.固定桥修复的适宜年龄一般为20~60岁.

2.常用的固定桥类型

  1)双端固定桥:

又称完全固定桥。

3.  2)半固定桥:

半固定桥桥体一端的固位体为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固位体为活动连接。

活动连接体在桥体的部分制成栓体,在固位体的部分制成栓道。

  3)单端固定桥:

又称悬臂固定桥。

4.  4)复合固定桥: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固定桥组合成复合固定桥。

如在双端固定桥的一端再连接一个半固定桥或单端固定桥。

复合固定桥一般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牙单位

5.临床冠根比例以1:

2至2:

3较为理想;1:

1是选择基牙的最低限度。

6.牙齿仍为Ⅰ度松动,有时也可作为基牙,但应在同侧增加基牙数目。

7.Ante曾提出固定桥基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应等于或大于缺失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即Ante法则。

8.固位体的类型

  1)冠内固位体;以嵌体为主,包括两面嵌体、三面嵌体、多面嵌体及针型固位高嵌体等。

  2)冠外固位体:

包括部分冠和全冠。

  3)根内固位体:

即桩核冠。

9.按桥体龈端与牙槽嵴黏膜接触关系分类

  ①接触式桥体:

桥体的龈端与牙槽嵴黏膜接触,便于恢复缺失牙的颈部边缘外形,也有利于恢复发音功能,为临床常采用的一种桥体形式。

当固定桥行使咀嚼功能时,桥体随基牙的生理性动度对牙槽嵴黏膜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黏膜组织健康;部分(牙合)力经桥体龈端传递于牙槽嵴,减缓牙槽嵴吸收。

  a.盖嵴式桥体:

桥体龈端与牙槽嵴唇颊侧黏膜的一小部分呈线性接触。

与牙槽嵴接触面积小,自洁作用好,适用于上前牙牙槽嵴吸收较多者。

  b.改良盖嵴式桥体:

将盖嵴式桥体龈端向舌侧延伸,使唇颊侧接触区扩展至牙槽嵴顶。

可防止食物进入龈端,自洁作用好,患者感觉舒适,上下颌固定桥均可使用。

  c.鞍式桥体:

桥体龈端骑跨在牙槽嵴顶上,与牙槽嵴接触面积大,自洁作用差。

  d.改良鞍式桥体:

桥体唇颊侧龈端与牙槽嵴顶接触,颈缘线位置与邻牙协调一致,符合美观要求。

桥体龈端舌侧部分缩窄,尽量扩大舌侧邻间隙,减小龈端舌侧与牙槽嵴顶的接触面积。

外形近似天然牙,美观,舒适,自洁作用好。

是一种应用较多的较理想的桥体形式。

  e.船底式桥体:

桥体龈端呈船底式与牙槽嵴顶接触,接触面积最小,容易清洁。

但桥体下部唇颊舌侧与牙槽嵴间的三角间隙很容易滞留食物。

只用于下颌牙槽嵴狭窄的病例。

  ②悬空式桥体:

桥体与黏膜不接触,留有至少3mm以上的间隙,此间隙便于食物通过而不积聚,有较好的自洁作用,又称为卫生桥。

但悬空式桥体与天然牙的形态差异大,仅适用于后牙缺失且缺牙区牙槽嵴吸收明显的修复病例。

10.桥体的颊舌径宽度依基牙的情况而定,一般为天然牙宽度的1/2~2/3。

如基牙的情况差,为减轻基牙所承受的(牙合)力,桥体的颊舌径可以减少到原天然牙宽度的1/2。

11.固定桥修复的时间:

拔牙后的3个月左右,

12.固定连接体要求:

固定连接体应位于天然牙的近中或远中面的接触区,即接近切端或(牙合)面1/2的部位,其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

13.胶连式义齿:

义齿主要由甲基丙烯酸树脂制作

14.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按义齿的支持组织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牙支持式义齿:

义齿承受的(牙合)力,主要通过位于缺隙两端基牙上的(牙合)支托,传递至基牙,主要由天然牙承担。

适用于少数牙缺失,或缺牙间隙小,缺隙两端均有基牙,且基牙稳固者。

义齿的支持、固位和稳定均好,修复效果最佳。

  

(2)牙与黏膜混合支持式义齿:

义齿承受的咬合力一部分通过基牙上的(牙合)支托传递至基牙,另一部分通过义齿基托传递至承托区黏膜和牙槽骨,由基牙和黏膜(牙槽骨)共同承担(牙合)力。

适用于缺失牙数目多,缺隙长,尤其是有游离端缺失者。

混合支持式义齿易出现义齿的翘动等不稳定现象,末端基牙易受扭力。

  (3)黏膜支持式义齿:

仅由基托和人工牙及无(牙合)支托的卡环组成。

(牙合)力通过基托直接传递到黏膜和牙槽骨上。

适用于多数牙缺失,余留牙松动,或因咬合过紧无法磨出(牙合)支托位置者。

黏膜支持式义齿的支持作用差,修复效果不佳。

15.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

  Kennedy(1925)根据牙列缺损者缺牙间隙所在部位,结合可摘局部义齿鞍基与余留天然牙的关系,将牙列缺损分为四类。

  第一类:

双侧缺隙位于余留牙的远中,即双侧远中游离缺失。

  第二类:

单侧缺隙位于一侧余留牙的远中,即单侧远中游离缺失。

  第三类:

缺隙位于牙弓一侧,缺隙前后均有余留牙,即单侧非游离缺失。

  第四类:

单个越过中线的缺隙,位于所有余留牙的近中。

应用Kennedy分类的Applegate法则:

  1.分类应该在拔牙后进行,以免因拔牙改变分类。

  2.如果第三磨牙缺失而不修复,则分类时不考虑。

  3.如果第三磨牙存在并作为基牙,则分类时应考虑。

  4.如果第二磨牙缺失而不修复(如对(牙合)第二磨牙同时缺失),则分类时不考虑。

  5.以最后部缺隙作为主要缺隙决定分类。

  6.决定分类的主要缺隙以外的其他缺隙以其数目命名为亚类。

  7.只计数亚类缺隙的数目,不考虑缺隙的长度。

  8.第四类无亚类。

如果存在位于单个跨中线的前方缺隙之后的缺隙,该缺隙将决定分类(法则5)。

Kennedy分类简单、直观,易于区分叉齿的支持方式是牙支持式还是混合支持式,有利于指导义齿设计,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普遍的牙列缺损分类法。

16.观测线又称为导线

17.使义齿就位道与脱位力方向不一致,利用基牙邻面倒凹获得制锁固位作用。

18.确定就位道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平均倒凹(均凹法):

对于缺牙间隙多、倒凹大的病例,应采用平均各基牙倒凹的垂直向就位道。

义齿的就位道方向,基本是缺隙前后两端基牙及牙弓两侧基牙牙长轴交角的角平分线方向。

如果各基牙长轴相互平行,则就位道方向与基牙长轴方向一致。

  2)调节倒凹(调凹法):

调凹就是使缺隙两端基牙的倒凹适当地集中在一端基牙,产生有利的倒凹。

前牙缺失多采用模型向后倾斜,义齿从前向后斜向就位,既可消除牙槽嵴唇侧组织倒凹,缩小人工前牙与远中邻牙间的间隙以利美观,又可以将固位倒凹集中于后方基牙的远中,有利于固位卡环的放置。

后牙游离缺失者一般采取模型向前倾斜,义齿由后向前斜向就位。

19.可摘局部义齿一般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四个部件组成。

20.金属舌(牙合)面牙:

适用于咬合紧,(牙合)力大的情况,如前牙深覆(牙合)、闭锁(牙合),对颌牙伸长或因邻牙向缺牙区倾斜、移位,使缺隙(牙合)龈距、近远中距减小者。

21.按人工牙的(牙合)面形态分类

  ①解剖式牙:

人工牙的(牙合)面形态与初萌出的天然牙(牙合)面相似,牙尖斜度为33°或30°。

正中(牙合)时,上、下颌牙齿的尖凹锁结关系好,咀嚼效率高,但侧向(牙合)力大。

  ②半解剖式牙:

人工牙的牙尖斜度约为20°,上、下颌牙间有一定的锁结关系。

侧向(牙合)力较解剖式牙小。

  ③非解剖式牙:

人工牙的颊、舌轴面与解剖式牙类似,但(牙合)面仅有溢出沟,而没有牙尖,或者说牙尖斜度为0°,又称无尖牙。

无尖牙咀嚼效率较低,但侧向(牙合)力小,有利于义齿稳定,对牙槽骨的损害小。

22.基托  基托是可摘局部义齿覆盖在缺牙区牙槽嵴顶及其唇颊舌侧,以及上颌硬腭区的板状结构,是连接义齿各部分,传递和分散(牙合)力的基础结构,故称基托。

位于缺隙牙槽嵴部位的基托又称为鞍基。

23.塑料基托:

材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24.塑料基托一般厚约2mm。

铸造金属基托的厚度约0.5mm,边缘可厚至1mm,并圆钝。

25.上颌后牙游离端义齿基托后缘应伸展到翼上颌切迹,远中颊侧应盖过上颌结节,后缘中部应到硬软腭交界处稍后的软腭上。

下颌远中游离端基托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的1/3~1/2,舌侧远中进入下颌舌骨后窝。

26.基托磨光面外形:

上下颌前部基托相当于牙根的位置,形成隐约可见的牙根长度和突度。

后部的颊、腭和舌侧由牙至基托边缘应形成浅凹面,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27.以三臂卡环为例,由卡环臂、卡环体、(牙合)支托三部分组成。

28.A.卡环臂:

为卡环的游离部分,富有弹性,环绕基牙。

卡环臂尖位于倒凹区,是卡环产生固位作用的部分,可防止义齿(牙合)向脱位。

卡环臂起始部分较坚硬,放置在观测线上或非倒凹区,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

  B.卡环体:

为连接卡环臂、(牙合)支托及小连接体的坚硬部分,位于基牙轴面角的非倒凹区,有稳定和支持义齿的作用,可防止义齿侧向和(牙合)向移动。

  C.(牙合)支托:

是卡环伸向基牙(牙合)面而产生支持作用的部分,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可保持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

如果余留牙间有间隙,(牙合)支托安放其间可以防止食物嵌塞。

如果基牙倾斜移位,与对颌牙接触不良或无(牙合)接触,还可加大(牙合)支托以恢复咬合关系。

29.(牙合)支托的位置:

(牙合)支托应在基牙的近远中边缘嵴上。

如果因咬合过紧而不易获得支托位置时,可放在上颌磨牙的颊沟处,或放在下颌磨牙的舌沟处。

尖牙的舌隆突上也可放(牙合)支托,如尖牙无明显舌隆突或有龋坏,可先用3/4冠或全冠修复尖牙外形,并留出(牙合)支托凹,然后在凹内放置(牙合)支托。

也可放在基牙的切缘上(切支托)。

(牙合)支托的大小、形状:

根据(牙合)支托的材料决定。

铸造(牙合)支托应薄而宽,圆三角形,近(牙合)缘较宽,向(牙合)面中心变窄;底面与支托凹呈球凹接触关系;(牙合)轴线角应圆钝,以防止支托在该区折断。

颊舌宽度约为磨牙颊舌径的1/3或前磨牙的颊舌径的1/2。

其长度约为磨牙近远中径的1/4或前磨牙近远中径的1/3,厚度为1~1.5mm。

若无铸造条件,也可用扁的18号不锈钢丝做支托,宽1.5mm,厚1mm,长2mm。

30.一型观测线:

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此线在基牙的近缺隙侧距(牙合)面远,远缺隙侧距(牙合)面近,近缺隙侧的倒凹区小,而远缺隙侧的倒凹区大。

  二型观测线:

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此线在近缺隙侧距(牙合)面近,而远缺隙侧距(牙合)面远,说明近缺隙侧的倒凹大,远缺隙侧的倒凹小。

  三型观测线:

基牙的远、近缺隙侧均有明显的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观测线,观测线在近缺隙侧和远缺隙侧距(牙合)面都近,倒凹区都较大,非倒凹区小。

根据不同类型观测线选择相应的卡环,能充分发挥卡环的固位作用。

31.圆环卡环常包绕基牙的3个轴面和4个轴面角,即包绕基牙牙冠的3/4以上,好似圆圈,故名圆环卡环,这种卡环为Aker(1936)首先应用,故又称Aker卡环。

此类卡环适用于健康的、牙冠外形好的基牙上,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最常用,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均好。

32..三臂卡环:

多用于牙冠外形好,无明显倾斜的基牙,应用最为广泛,卡环的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均好。

33.圈形卡环:

多用于远中孤立的磨牙上,上颌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下颌磨牙向近中舌侧倾斜者。

卡环臂的尖端在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磨牙的舌侧。

34.回力卡环:

常用于后牙游离端缺失,基牙为前磨牙或尖牙,牙冠较短或为锥形牙,(牙合)力则通过人工牙和基托传到黏膜和颌骨上,减轻基牙的负荷,起应力中断的作用。

35.对半卡环用于前后有缺隙、孤立的前磨牙或磨牙上。

临床上常用舌侧基托代替舌侧卡环臂,起到对抗臂的作用。

36..联合卡环适用于非缺隙侧,基牙牙冠短而稳固,或相邻两牙之间有间隙者,联合卡环还可用于防止食物嵌塞。

37.延伸卡环:

用于松动或牙冠外形差的基牙,将卡环臂延伸到邻近牙齿的倒凹区以获得固位和夹板固定作用。

38.连续卡环:

多用于牙周夹板,放置在两个以上的余留牙上。

39.倒钩卡环:

常用于倒凹区在支托的同侧下方的二型观测线基牙。

当有组织倒凹区无法使用杆形卡环时,更为常用。

40.RPI卡环组是一种组合式的铸造卡环,由近中(牙合)支托、邻面板、Ⅰ杆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41.近中(牙合)支托:

用近中(牙合)支托可消除或减少基牙所受的扭力。

同时近中支托的小连接体,还有对抗义齿向远中脱位的作用。

42.邻面板:

基牙的远中面预备导平面,使与义齿的就位道平行。

邻面板的作用是防止义齿脱位,增强义齿的固位力。

邻面板在水平方向的稳定作用很强,可使倒凹区减到最小,并可防止食物积存,有利于美观,同时还与卡环臂有拮抗作用。

43. RPI卡环组的优点:

①义齿受力后,Ⅰ杆离开牙面,邻面板也移向倒凹区,可以减小对基牙的扭力;②近中支托的小连接体和邻面板,可保证必须的对抗作用,因此不需舌侧对抗臂,患者感觉舒适,舌面龈组织没有基托覆盖,可受到生理性刺激;③Ⅰ形卡环臂与牙的接触面小,美观,产生龋病和牙周病的机会少;④义齿受力时,近中支托对基牙的扭力比远中支托小,对基牙的远中龈组织不产生挤压作用。

44.间接固位体:

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的固位体,称为间接固位体。

间接固位体具有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和增强义齿稳定的作用。

45. 前腭杆:

位于上颌硬区之前,腭皱襞之后,薄而宽,与黏膜组织密合但无压力,应离开龈缘至少6mm。

46.后腭杆:

位于上颌硬区之后,颤动线之前,两端微弯向前至第一、第二磨牙之间。

游离端义齿应根据游离端鞍基下沉幅度确定后腭杆与黏膜轻轻接触,或在杆和黏膜之间可留少许间隙,以免义齿下沉时,压迫黏膜而造成创伤和疼痛。

47.侧腭杆:

位于上颌硬区的两侧,离开龈缘应有4~6mm,

48.腭杆通常宽度为6~8mm;厚度1mm。

宽度在8~10mm以上者称为宽腭杆或腭带,可更薄,增加舒适度,且能增加支持作用。

49.舌杆:

位于下颌舌侧龈缘与舌系带或口底黏膜皱襞之间。

舌杆纵剖面呈半梨形,边缘圆滑,上缘薄(1mm)而下缘厚(2mm),上缘离开牙龈缘至少3~4mm。

舌杆适用于口底有一定深度,舌侧无明显倒凹者。

禁忌证是口底浅,前牙向舌侧倾斜,或有明显舌隆突但外科手术不能去除者。

舌杆与黏膜的接触关系,根据下颌舌侧牙槽骨形态而定。

一般有三型,垂直型者舌杆与黏膜平行接触;倒凹型者舌杆在倒凹区之上,或在倒凹区,但要留出空隙;斜坡型者舌杆应离开黏膜0.3~0.4mm,与牙槽嵴平行。

舌杆的位置要适宜,既不影响舌的运动,也不妨碍口底的功能活动。

如在前牙舌隆突上放置连续舌支托则称隆突杆,与舌杆合并使用则称双舌杆,对前牙可起支持作用,亦有增加游离端基托稳定的作用。

50.舌板:

舌板是金属铸成的舌基托,为舌杆上缘向上延伸,覆盖至下前牙的舌隆突区。

用于口底浅,舌侧软组织附着高(口底到龈缘的距离在7mm以下)。

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

前牙松动需用夹板固定者;舌系带附着过高或舌面间隙不能容纳舌杆者;舌侧倒凹过大不宜用舌杆者。

51.一般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铸造卡环臂要求的倒凹深度偏小,不宜超过0.5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

52.通常情况下2~4个固位体可以达到固位要求,

53.义齿稳定的设计原则

  ①应用对角线二等分原理在支点线的二等分处,作垂直于支点线的垂线,在该垂直线所通过的牙上增加放置间接固位体。

  ②应用三角形原理,按三角形放置固位体。

  ③应用四边形原理,按四边形放置固位体。

  ④尽量使义齿固位体连线形成的平面的中心与整个义齿的中心一致或接近,当支点线呈纵线式时,支点线的中心应与义齿中心基本一致。

54.模型的厚度应不小于10mm

55.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为向上向内。

下颌牙槽嵴吸收的方向为向下向外,结果上颌弓的外形逐渐缩小,下牙弓外形逐渐变大。

56.切牙乳突:

通常上中切牙唇面位于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两侧上颌尖牙牙尖顶的连线通过切牙乳突的中点。

57.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

58.磨牙后垫:

磨牙后垫位于下颌牙槽嵴远端的黏膜软垫,呈圆形或卵圆形,上皮无角化,黏膜下层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含有唾液腺。

翼下颌韧带止于磨牙后垫上缘的内侧。

下颌总义齿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或全部。

磨牙后垫非常柔软,取印模时应避免发生变形。

磨牙后垫位置稳定,是确定(牙合)平面和排列人工后牙的重要参考标志。

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可决定下颌(牙合)平面的位置。

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从前后向看,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前缘。

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59.在全口义齿行使功能时所起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区。

60.主承托区:

包括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区域,以及除上颌硬区之外的硬腭水平部分。

下颌后部牙槽嵴颊侧的颊棚区趋于水平,由于其表面骨质致密,能承受较大的垂直向压力,可作为下颌义齿的主承托区。

61.副承托区:

指上下颌牙槽嵴的唇颊和舌腭侧斜面。

62.边缘封闭区:

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包括上下颌口腔前庭沟底、唇颊舌系带附着部、下颌舌侧口底黏膜反折处、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

63.缓冲区:

无牙颌的骨性隆突部位,如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表面被覆黏膜较薄,切牙乳突内有神经和血管。

64.义齿表面

  1)组织面:

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其覆盖下的牙槽嵴和上腭等组织密切接触的表面。

基托覆盖下的组织区域称为义齿承托区,义齿在功能时承受的负荷通过组织面传递至支持组织。

组织面也是义齿获得固位的主要部位。

  2)(牙合)面:

是上下颌牙齿咬合接触的面。

咬合时,咀嚼肌所产生的咬合力量通过人工牙(牙合)面传递到基托组织面所接触的口腔支持组织上。

义齿人工牙的咬合接触应广泛而且平衡,以利于咬合压力在支持组织上均匀分布,利于义齿的稳定。

  3)磨光面:

磨光面是义齿与唇、颊、舌侧软组织和肌肉接触的表面。

磨光面的外形是由不同的斜面构成的,磨光面的倾斜度、义齿周围边缘的宽度和人工牙颊舌位置正常时,舌和颊侧组织有帮助义齿固位和抵抗侧向压力的作用。

65. 全口义齿的固位是指义齿抵抗垂直向脱位的能力,即抵抗重力、黏性食物和开闭口运动时使义齿脱落的作用力一脱位力而不脱位。

全口义齿的稳定是指义齿能抵抗水平和转动作用力,避免翘动、旋转和水平移动,从而使义齿在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运动中保持其与无牙颌支持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固不变。

66.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全口义齿的固定力包括吸附力、表面张力、大气压力、肌肉作用力。

67.上下颌弓的水平关系

  正常关系:

上、下颌颌弓的前后位置关系正常,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

侧面观上下颌弓的唇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或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稍前方。

又称为Ⅰ类关系,即中性颌关系。

  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关系:

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和侧方,上颌弓大,下颌弓小。

又称为Ⅱ类关系,即远中颌关系。

  下颌前突(或上颌后缩)关系:

下颌弓位于上颌弓的前方和侧方,上颌弓小,下颌弓大。

又称为Ⅲ类关系,即近中颌关系。

68.在取印模前的一段时间内,每天用手指或牙刷有规律地按摩承托区黏膜,使黏膜受到功能性刺激。

对于旧义齿承托区黏膜存在红肿、溃疡,无法通过旧义齿调改和重衬等方法使之恢复者,也可以让患者停戴旧义齿1周左右的时间,以使黏膜恢复正常。

69.上颌托盘的宽度应比上颌牙槽嵴宽2~3mm,周围边缘高度应离开黏膜皱襞约2mm,唇颊系带处应呈切迹,托盘长度需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后缘应超过颤动线3~4mm。

下颌托盘的高度和宽度与上颌的托盘相同,其长度应盖过磨牙后垫。

70.工作模型的要求:

模型完整,清晰、准确,充分反映出无牙颌组织面的细微纹路,边缘上显露出肌功能修整的痕迹。

模型边缘侧面厚度3mm,模型基底最薄处不能少于10mm。

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4mm,下颌模型在磨牙后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10mm。

71.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1)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表现为面部下1/3距离增大,上下唇张开、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颏唇沟变浅,颏部皮肤呈皱缩状,肌肉张力增加,容易出现肌肉疲劳感。

可使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状态,久之可使牙槽嵴因受压而加速吸收。

在说话和进食时可出现后牙相撞声,义齿容易出现脱位。

  2)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表现为面部下1/3的距离减小,唇红部显窄,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颏部前突。

全口义齿戴入口中,看上去患者像没戴义齿似的,息止间隙偏大,咀嚼时用力较大,而咀嚼效能较低。

72.水平颌位关系确定  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正中关系位指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中,而不受限的生理后位。

只有在这个位置,患者才觉得颞下颌关节不紧张、舒适、咀嚼肌力大,咀嚼效能也高。

  

(1)哥特式弓(Gothicarch)描记法

73.  

(2)直接咬合法:

是指利用(牙合)堤及(牙合)间记录材料,嘱患者下颌后退并直接咬合在一起的方法。

无牙颌患者下颌有习惯性前伸,需要采取下述方法帮助患者下颌退回至正中关系位并咬合在一起。

  1)卷舌后舔法:

在上颌暂基托后缘中线处粘固一小蜡球,嘱患者向后卷舌,用舌尖舔住蜡球,同时闭口咬合至合适的垂直距离。

当舌卷向后上方舔蜡球时,舌向后上方牵拉舌骨,舌骨连带颌舌骨肌牵拉下颌后退,使髁突处于其生理后位。

  2)吞咽咬合法:

嘱患者做吞咽动作的同时咬合至合适的垂直距离,也可以在吞咽过程中,医师以手轻推患者颏部向后,帮助下颌退回生理后位。

在吞咽过程中,下颌升肌有固定下颌于正中关系位的作用。

因此,采用吞咽咬合结合下颌受推力回退,较容易达到下颌处于其生理后位。

  3)后牙咬合法:

后牙咬合时,颞肌、咬肌、翼内肌同时收缩,牵引下颌向后上方移动,可使髁突回到正中关系位。

将确定好蜡堤高度的上下(牙合)托就位,医师将双手示指置于(牙合)托蜡堤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嘱患者轻咬几下,直到患者感觉咬合时能用上力量时,医师将示指滑向蜡堤的颊侧,此时上下(牙合)托即咬合在正中关系位。

  4)肌肉疲劳法:

无牙颌患者下颌经常习惯性前伸,不易退回至正中关系位。

此时可让患者反复做下颌前伸动作(如反复发齿音和唇齿音),或保持下颌前伸一定时间,直至下颌前伸肌肉疲劳,此时下颌较容易退回至正中关系位。

  

74.前牙的排列

  1|1其接触点与(牙合)堤中线一致,1|1位于中线的两侧,切缘落在(牙合)平面上,唇面与(牙合)堤唇面弧度和坡度一致(唇舌向接近直立或颈部微向舌侧倾斜),颈部微向远中倾斜,冠的旋转度与(牙合)堤一致。

  2|2:

其近中面接触1|1的远中面,切缘高于(牙合)平面约1mm,唇面与(牙合)堤弧度一致,颈部的舌向和远中向倾斜皆大于1|1,冠的旋转度与(牙合)堤唇面弧度一致。

  3|3:

其近中面接触2|2的远中面,牙尖顶接触(牙合)平面,颈部微突向唇侧且略向远中倾斜,冠的旋转度与(牙合)堤唇面弧度一致。

  

  ———1|1,其近中面接触点与(牙合)堤中线一致,切缘高出(牙合)平面约1mm,与1|1建立正常的覆(牙合)关系,冠部的近远中向近中直立,颈部微向舌侧倾斜,冠的旋转度与(牙合)堤唇面弧度一致。

  ———2|2:

其近中面与———1|1的远中面接触,切缘高出(牙合)平面约1mm,与21|12建立正常覆(牙合)关系,冠部的唇舌向近于直立,颈部微向远中倾斜,冠的旋转度与(牙合)堤唇面弧度一致。

  ———3|3:

其近中面与———2|2的远中面接触,牙尖顶高出(牙合)平面约1mm,与32|23建立正常覆(牙合),颈部向远中和唇侧倾斜,冠的旋转度与(牙合)堤唇面弧度一致。

  

  

(2)后牙的排列

  4|4:

近中邻面与3|3远中邻面接触,近中窝对向下后牙牙槽嵴项连线,舌尖离开(牙合)平面1mm,颊尖与(牙合)平面接触,颈部微向远中和颊侧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