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240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ocx

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剪纸是融造型、构图和工艺等各种造型艺术基本知识与能力的一种工艺制作性美术样式,具有剪、刻并用;简洁、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特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可充分发扬民族传统,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剪纸这一艺术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达到眼、脑、手协调运作,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而且剪纸的工具、材料比较简单,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剪纸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学科,若学生对其缺少兴趣,他就会漠然置之,学起来也会无精打采,应付了事,为了上好剪纸课,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广泛搜集、认真整理了较多的具有不同地方特色剪纸作品。

在教学中,我先从欣赏作品结合教材图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既熟悉有陌生的艺术天地,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剪纸团花说起。

剪纸艺术在民间流行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从未中断过,而且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是民间艺术中最为普遍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由于剪纸艺术流行与民间,扎根与民间;其作品生活气息最为浓厚,内容最为朴实,它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活情感以及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至此,我向学生展示出他们最为熟悉的五彩门笺,这在本地春节期间它几乎是民间传统艺术一年一度的盛大展览会,千家万户门楣上五彩纷呈,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气氛。

此时,学生们喜形于色,好象又回到了欢快的节日氛围之中。

以此为契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除了门笺之外,你们还了解哪几种形式的剪纸?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气氛热烈。

“喜花、窗花、鞋花、顶棚花……”由此可见,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剪纸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准备好的范图逐一在板前展示,在各种形式、内容的剪纸造型面前,学生情绪激动,兴趣高涨,那种求知的欲望恰似一堆干柴,一点就着。

我随机取出折好的纸进行示范,象是漫不经心的、随意剪出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当学生面对教师手中并不美观的一小部分纹样表示猜疑时,我把折叠的纸展现出来,出现在同学面前则是一幅美观的剪纸团花,在同学们的惊讶之余,我强调了剪纸过程中包含着形式美的规律,关键就在于反复折叠了四次,开始你们见到的仅是这个纹样的1/16,当逐一展开时,16个单位的纹样连成一体,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对称的整体纹样,剪纸团花符合图案造型形式规律,所以我们就轻易地获得了纹样了。

就这样学生较容易地了解了纹样的组成和掌握了构成规律,对纹样的认识能够结合以前学过的基础图案知识,联系剪纸实践做到心中有数。

紧接着我要求每人剪出一件纹样作品。

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很快,有的同学把剪好的纹样作品送上讲台,其中有团花、有动物造型,有别致的花卉,形态各异。

我就利用投影仪将学生的作品投到屏幕上,使全体同学都能直接观赏。

放大后的剪纸,虽为剪影,但疏密相间的纹样,对比分明,单纯、朴实,很具美感。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送上作品,都觉得自己的作品能在全班展示是一种荣耀,也为自己满意的艺术创作而深感自豪。

   当同学们沉浸在对艺术形象成功的塑造而带来的心理愉悦之中时,我则要求学生思考,团花是利用了形式美的造型规律下意识地创造了美,我们还要有意识的创造形象,如民间传统剪纸中的《五幅(蝠)祝寿》、《喜上眉(梅)梢》等,它们都带有深刻的寓意和艺术内涵,并通过纹样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人们心中的一种完美的艺术语言和美好的愿望,是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剪纸作品。

我们学习剪纸艺术,首先要向传统学习,吸取传统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技巧,创造出多形式,多内容的剪纸作品来,使我们的剪纸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为把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送交的剪纸中我又选出部分作品,在学校画廊中陈列展出。

举办这样一个学生作品展,学生无须耗费过大的精力和材料,在轻松愉快地创作练习中就可完成,但它所带来的效果是积极的、向上的。

首先它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又突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

 

 

个人简历:

管勇,男,1966年9月出生,美术本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曾获得连云港市美术十佳教师、连云港市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连云港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连云港市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等等

 

“团花”的寓意与传统

谈及吉祥图案的传承性特点,“团花”则是又一个颇为典型的例证。

近些年来,各式“唐装”或一般意义上的“中式”服装,从流行一时的“时装”已经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都市服饰民俗,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唐装”和一些中式服装上,除了以图案化的汉字作为装饰的传统得以复活和延续之外,寓意吉祥的“团花”图案也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有的装饰效果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根据中国服饰史专业的定义,所谓“团花”,主要是指以各种植物、动物或吉祥文字等组合而成的圆形图案,它常见于中式服装尤其是袍服和上装的胸背和肩部等部位。

以圆形为基本构图的吉祥图案,在中国也是自古就有本土的起源,这一点我们仅从商周铜器、秦汉瓦当和汉唐铜镜上的某些吉祥图案或纹样来看,也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实际上,对于唐宋的一些铜镜图案,也曾有人用“团花镜”或“宝相花镜”来命名的(周世荣编,1986:

69、117)。

显然,要追溯团花图案的起源,就需要把视野放得更为开阔一些。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利用圆形、方格或菱形组成几何骨格,然后在其中填充动物或花叶纹的手法,这在构图上显然是已经很容易形成团花图案了。

有一种意见认为,典型形态的“团花”图案,大概出现在隋唐时期,其形成也可能多少受到了西域艺术的一些影响,例如唐代很多图案中就有波斯文化的要素,所谓的“联珠团花”便是这方面的例子。

实际上,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原墓地,已经出土了5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剪纸团花,它们分别是对鹿团花、对猴团花(和平元年,551)、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延昌七年,567年)、菊花形团花。

这类团花造型的剪纸艺术品种,一直延续到很晚,例如,在故宫坤宁宫帝后婚房的顶棚中心,就曾贴着一幅龙凤呈祥剪纸团花(徐艺乙,1998:

27-30,43)。

而且,在民间,当人们用剪纸美化居室时,除了墙花、炕花,往往也会使用顶棚团花(邢莉主编,1995:

70)。

尽管圆形的团花图案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和器具装饰以及其它各种素材之上,但在后世的各个朝代,它却越来越多地是作为织物和服装上的图案而著称的。

团花,又被称作“团窠”,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唐宋时代的服饰上往往就有团花图案存在。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片断,便可得到很多此类信息。

唐人欧阳炯“春光好”诗,曾有“叠雪罗袍接武,团花骏马娇行”的诗句。

宋代时有“团窠锦”,为锦缎之一种,所谓团窠锦,也就是团花锦。

陆游“剑南诗稿•斋中杂题”中,曾有“闲将西蜀团窠锦,自背南唐落墨花”的文句。

《宋史•舆服志》里也有关于“团窠”、“斜窠”、“杂花”等服饰图案的记载。

服饰上的团花图案,在早期往往是和其它要素(诸如色彩、质地、式样等)一起组合,从而构成了阶级和官僚等级之“舆服”制度的重要一环。

也就是说,团花曾经是上层阶级的标志性图案之一,在古代的阶级舆服制中,团花大小原本是有明确区分的。

例如,在唐代时,唐高宗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花”(亦即“大团花”)绫罗制作;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花”(亦即“小团花”)绫罗制作。

宋代时,皇帝往往在一些节令庆典之时,赏赐“时服”给文武大臣以为恩宠,据说当时的时服面料上,往往就有“乐晕锦”(亦即“灯笼纹锦”)、“簇四盘雕”(将圆形以十字中分,然后填充对称式盘旋飞翔之雕纹的团花)、“狮子”、“宜男”、“云雁”、“宝照大锦”(以团花为基础,填充其它几何纹)、“宝照中锦”等吉祥图案。

金世宗时,曾按照官职尊卑确定过服饰上花朵图案的大小,三品以上的花大五寸,六品以上的花大三寸。

后来,在元代的官员品级中,一品紫罗服,有直径五寸的“大独科花”(即“大团花”),二品紫罗服则有直径三寸的“小独科花”(即小团花),三品以下则为更小的散排花纹或杂花(朱和平,2001:

261)。

明代官员的“公服”,从总体来看,袍服上的团花纹饰,是官品越高,直径越大,反之,则越小。

一品“大独科花”(团花)直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小团花),直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散排的写生形摘枝花),直径二寸;四、五品小杂花,直径一寸五。

可见从唐至明,以团花作为品级标志的做法,似乎已成为一个传统。

尽管团龙和团凤等纹样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但大约是从元朝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团龙、团凤、团鹤、团寿之类图案才极大地繁荣了起来,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团花图案的一种亚型。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代红地龟背团龙凤纹纳石矢佛衣披肩,其上的团龙凤图案就很值得注意。

元代织锦上的“团花云纹”,已有“寿”字图案,而当时的织金锦上的纹饰还有写生宝相花、团龙、团花(张道一主编,1993[4]:

391)、龟背纹和如意纹等。

从苏州张士诚母曹氏墓中出土的绸裙和缎裙上,也有团龙戏珠和双凤牡丹的纹样。

特别是团龙和团凤图案,在明清时逐渐成了皇室帝后们的专擅。

所谓丝凤盘曲作圆形,为团凤;丝龙盘曲作圆形,为团龙,它们多用于皇亲贵戚们的器物和服饰之上(卢翰明编辑,1990:

78)。

现存明清时代的帝后服饰,几乎是必有团龙、团凤之类(王智敏,1994)[4]。

北京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的吉祥四团龙緙丝袍和十二团龙衮服,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清代除了皇室的团龙、团凤图案之外,文武官员的品级主要是通过官服上的“补子”来标志的,团花在界定官职阶级方面的作用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但实际上,清代贵族乃至一般富绅的服饰上,团花图案反倒更为常见了。

晚清蟒袍上的团花种类很多,有“二龙团花”、“团鹤”、“二龙戏珠”、“江山万代”、“岁寒三友”、“团寿”、“凤凰牡丹”团花等等,其各自的吉祥寓意自不待言。

从现存的清代服饰或丝织品的实物上,我们不难发现,团花图案的种类和形态均是十分丰富的(张道一主编,1993[5]:

266-285)。

例如,织锦纹饰有“双凤团寿纹”、“几何形团花纹”;彩绣有“麟吐玉书团花”、“石青缎地彩绣芙蓉团花纹”、“石青缎地彩绣灵仙富贵纹团花”。

此外,还有“四季花卉团花”、“牡丹纹团花”、“九寿纹团花”、“荷花纹团花”、“花蝶纹团花”、“三秋纹团花”、“海棠纹团花”等等,团花图案可以说达到了空前多样化的程度,一方面它为服饰带来了高贵、豪华的印象,同时,又表现出独特的富足生活气息。

至于团花图案究竟是如何逐渐地普及到民间的,目前还是谜团重重,不得详知。

有一种可能性是,与中国的龙凤图案同时在宫廷和民间发展的情形相类似,团花图案甚至早自唐宋时起,可能就已出现在民间了。

研究者从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木俑上,曾发现有身着“团窠对禽纹锦”服饰的迹象。

唐代织锦上除了联珠团花纹,经常还有团凤纹、牡丹团花纹、瑞鹿团花纹和宝相花纹。

据说,在新疆阿拉尔还曾出土过“重莲团花锦”的遗存(吴淑生、田自秉,1986,图版35)。

不仅如此,团花还每每被用于当时的建筑装饰,如敦煌藻井图案中的团花纹和团龙纹。

此外,在家用器皿如金银器和瓷器上,也往往施以此类纹饰,如陕西蓝田县杨家沟和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的金银器,以及故宫所藏唐代银器上,就有“折枝团花纹”和“团花纹”等(张道一主编,1993[3]:

448-496)。

在浙江省的临安板桥五代墓,还曾出土了鎏金团花银唾盂,其盘口錾以引颈展翅的云中飞鹤团花、腹壁錾缠枝牡丹团花(范珮玲,2000)。

隋唐以降及至明清,团花图案在民间日益普及。

明代织锦上往往有缠枝牡丹纹和几何形团花纹。

在明代的吉祥图案中,还曾颇为盛行所谓的“散点团花”。

明清的瓷器装饰上,更是经常使用团龙、团凤、团鹤以及各种团花图案(李祥仁,2000)。

和明清时代的团花图案一般形体较大(李廷芝主编,1992:

133)形成对比的是,大约从明代的时候起,民间还兴起了一种所谓的“皮球花”,它形体较小,直径一般约一寸左右,尤其多见于瓷器、漆器、丝绸、刺绣和民间的蓝印花布上(江苏,2004)。

虽然这类“皮球花”和上述贵族社会常用的团花图案有何关系尚不清楚,但把它看作团花的又一个亚型,亦未尝不可。

  包括团花主题在内,近代的吉祥图案实际上受到明清时代传统的直接影响。

从现存资料来看,在中国各地的特色织物或女工刺绣传统里,都有大量的团花图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诸如苏绣里的团花图案就种类颇多,如锦鸡牡丹团花、云凤团花、孔雀玉兰牡丹团花、孔雀开屏团花、丹凤团花、龙凤团花、丹凤牡丹团花、月季团花、珍珠兰团花、荷花团花、博古团花、花篮团花、双燕紫藤团花等等。

此外,在浙江、四川、山东和江苏南通等地的印花蓝布上,也有动物团花、八角花团花、团菊等,实在堪称琳琅满目(张道一主编,1993[6]:

9-14,42-91)。

讨论团花,似乎也必须涉及到宝相花。

由于宝相花的纹样多为平面团花状(乔继堂,1990:

301-302),所以,两者很容易被混淆。

团花和宝相花的形态虽然颇为相似,甚至将其归为同一分类也未尝不可,但它们在氛围、风格、构图和寓意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宝相花的特点是端庄、对称,多少有些呆板,团花则显得较为活泼,和宝相花图案具有宗教的寓意相对比,团花的寓意基本上是世俗的。

团花的基本寓意是和谐、团圆、圆满和大福大贵。

大体上,可以使用一句中国俗语来为团花寓意进行解释:

“花好月圆”。

团花中蕴含的此类民俗观念,一定程度上是超越阶级而为全社会所共享的,因此,除了一个时期内团龙、团凤之类图案曾被皇族专擅之外,一般的团寿和其他团花图案则同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旧时那些殷实的乡绅和社区老者,只要条件容许,几乎都会拥有几套绸缎并饰以团花图案的服装。

至于寄托着来世的想象和期许,在给亡者最后穿上的礼服上更是必有团花图案。

实际上,基于广大的市场需求,产自苏杭一带的绸缎织物,总是会以团花等吉祥图案作为其最基本的卖点。

正因为如此,直至现代在一项有关调查中,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于“唐装”和团花的印象,主要还是“富贵”、“喜庆”、“非日常”和体现了中国民族服饰的特点等。

  团花图案在其漫长的演化发展中,尤其是通过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流史,它还反复和大量地出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图案里。

实际上,汉族和少数民族共享的吉祥图案或吉祥物也不在少数(祁庆富,1999:

22-27)。

虽然被称为“团花”的少数民族吉祥图案未必都是由汉族社区传播而来,也并不是所有以圆形构图的少数民族吉祥图案均适合称为“团花”,(例如,西南少数民族中就有一种独特的“太阳花”图案,不宜称之为团花),但团花图案大量和反复地出现在少数民族服饰和装饰艺术中这一基本事实,依然是意味深长的。

见诸记录的少数民族团花图案主要有:

贵州苗族和仡佬族的蜡染团花图案、云南彝族的团花图案、甘肃藏族织毯的团花图案、内蒙古蒙古族的地毯图案团花和服饰上的团花、北京满族服饰的大团花、四川羌族织物上的团花图案等等(何燕明主编,1990:

58-198)。

其中,北京满族的大团花图案,和传统汉族士绅服饰上的团花图案及一般所谓“中式服装”上的团花图案可谓是如出一辙。

根据笔者有限的调查,在部分纳西族、苗族和壮族社区,妇女们往往坚持穿着民族服饰,而男子尤其是家境殷实的中老年男子,则往往会添置一或若干件中式丝绸长衫,上面通常都会有团寿之类的团花图案。

这些汉式服装主要是在社区礼仪等非常之际才被穿出来,很多时候,这也是他们死去时最后的礼服。

第一课 剪纸团花、花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初步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2、学习剪团花、花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用针、剪刀等工具制作团花、花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各式团花、花边作品,相关的电教课件和设备。

2、学生准备:

剪刀、小刀、彩色纸(已提供)、针、直尺、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各式团花、花边作品

2、介绍中国剪纸艺术: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剪纸从形式上分有对称图案剪纸和不对称图案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

这里要学习的剪纸是单色对称图案的团花和花边。

团花可以横竖对折,也可斜折,外框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折叠后,要在最上面一层画出纹样,再切挖去多余部分.展开后便成了团花。

花边是将彩纸条左右对称反复折叠后,在最上面一层上设计图案,剪去多余部分,然后展开,便成了花边。

比较团花和花边,它们有相同之处:

都需要折叠、自行设计图案、挖去多余部分,而且都是对称的。

不同之处在于:

团花是用方形纸折叠,而花边是用细长形纸多次折叠,因而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二、学习教材:

1、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2、观察并思考:

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做什么用?

曾经在哪里见过?

3、补充介绍:

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头上作为装饰的习俗,以后应用更为广泛,如春节窗花、元宵灯花、生肖纪岁、婚俗喜花、丧俗祭纸、服饰纹样、宅居装饰及其他民俗喜事等。

在形象处理上,多用寓意象征性手法来表现富足、吉祥、长寿等内容。

如:

用鲤鱼、荷花表现“连年有余”;用仙鹤、青松、鹿表现长寿;喜鹊传喜讯,燕子迎春天,凤凰表现吉庆祥瑞等。

中国民间剪纸以强烈的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和丰富的图案著称于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出口工艺品之一。

现代剪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在书籍装帧、贺卡设计、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应用。

三、学习制作方法:

1、播放vcd,观察制作方法。

2、讲解重点:

剪团花、花边,设计图案。

1)剪团花,彩纸的对折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案,小组讨论。

(学生会发现可以横竖对折,也可以斜折。

)每个学生可多准备几张彩纸,折叠好后,先设计外框(如果沿彩纸的边画一弧线,外框呈圆形;画一条直线,就呈多边形),然后在外框内设计图案。

2)剪花边,也是先折叠,折叠的方法是一左一右多次折叠,每折一次都要注意平整、对齐,否则图案就不对称了。

3)设计图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醒学生画图时要留有挖空的部分,线条要富有变化,设计的图案才精美。

4)图案设计好之后,就是剪贴团花和花边了。

剪时,手要捏紧,否则图案不容易完全对称,并且必须注意,不要剪断周边连接处。

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剪,如果要挖去中间的一部分,可以用剪刀尖在中间轻轻穿一个小孔,然后插进剪刀尖沿图案轮廓剪。

确实难剪的部分也可以用刻刀刻。

剪完之后,轻轻地按顺序展开,平整地粘贴在底板上,作品就成功了。

四、根据讲解和操作示范,学生4人小组开始制作。

教师巡视。

五、交流展示:

1、交流制作感受:

哪一部分你们组完成得最好?

哪一部分最难?

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2、展示交流小组作品。

六、欣赏彩色剪纸图片,思考、探究美化剪纸的方法,鼓励创作出更美观、更具有实用价值的剪纸作品。

七、板书设计:

 剪纸团花、花边

折叠彩纸――画出纹样――沿纹样剪切――展开,完成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第三册(二年)第六课

教材分析:

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简单易学,装饰性艺术性都很强。

此课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和团花的基本特点,掌握剪纸团花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通过欣赏、感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尝试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通过接触和制作团花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重点:

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纹样的设计及扣减的方法。

学习材料:

彩纸(三张大小不等)、剪刀

教师准备:

剪刀、彩纸、剪纸作品九个,影响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出示团花剪纸作品,学生欣赏。

启发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作品,好看吗?

这幅作品的表现方法是什么?

(剪纸)你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制作的?

(想)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百变团花》(点击课件)

(意图:

通过欣赏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启发谈话: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灵巧手剪出美丽的团花,来美化他们的生活。

“团花”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点击课件)

欣赏:

《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

问:

这两幅图你看到了哪些图案?

(马、猴子)

(意图:

了解团花有哪些图案,加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启发谈话:

团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说说这两个团花的图案是什么内容?

(课件)《福禄寿喜》和《喜字团花》

幅团花通常用在什么地方?

(生日、结婚)

小结:

不同的团花使用的场合也不一样,《福禄寿喜》用于(生日祝寿),《喜字团花》用于(婚嫁)。

(意图:

了解不同的团花可用在不同场合,提高学生对团花的艺术价值的了解)

2、观察思考

启发谈话:

团花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呢,说一说这个团花用在了什么地方?

(点击课件)(邮票上)这些团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点击课件)(水杯、罐头盒上)你还向把团花贴在什么地方?

(窗上、门上、礼品盒上……)

小结:

贴在窗上叫窗花,贴在门上叫门花,贴在礼品盒上叫礼花……

(意图:

提高欣赏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观察讨论

启发谈话:

那么制作团花有哪些纹样呢?

(点击课件)――团花的基本纹样(柳叶纹、飞燕纹、圆点、瓜子点、月牙纹、羽毛纹、三角、毛毛纹)

4、分小组进行讨论

题示:

这些剪纸作品有哪些纹样?

(每组发给一个作品)(有毛毛纹、柳叶纹、三角……)

启发谈话:

打开后花纹会变成什么样的?

(双的)

小结:

原来这些小纹样打开后都变成了连续的图形。

(意图: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能力和探究精神。

5、体验与实践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点击课件)――团花的基本步骤(折纸、花纹样、扣减)

题示:

(1)折三遍,找中心点。

(2)画弧线、剪成圆。

(3)画纹样,注意左右不能画对头。

(4)扣减。

(意图:

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三、实践与创作

作业提示:

用同样的方法、大小不同的彩纸剪出不同纹样的团花。

启发谈话:

老师也用剪纸的方法剪了两个花瓶,(把花瓶贴在黑板上)看谁的团花剪得漂亮,被老师选中,贴在花瓶上。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花瓶的团花最漂亮。

(分两组,选出较好的作品)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意图: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四、作品展评

学生观赏,教师点评。

(具体说明都用了哪些纹样)

(意图:

扩展思路,加深理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剪纸团花的基本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步骤?

(折、画、剪)

六、拓展

新年快到了,看谁会用今天学过的剪纸团花,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漂亮。

(意图:

激起学生继续再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思想)

“百变团花”教学反思

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尝试用折剪的方法探究团花设计、制作的奥妙,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引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课前我从多方面搜集资料,并仔细阅读,分析与课题有关的作品,然后进行试制范画,努力把教材理解深透。

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在备课的时候,设计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方法、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启发联想、怎样解决具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努力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这节课我利用范图欣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演示讲解折、剪纸团花的制作过程,学生都能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展示不同纹样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喜好设计纹样。

在设计剪纸时,给同学们放音乐欣赏,活跃课堂气氛。

在学生折、剪团花完成作业时,将团花作品展示在准备好的剪纸花瓶上,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分组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