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18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

      考试必胜小法宝!

    环境工程微生物期末总结  名词解释  1.微生物:

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2.芽孢:

部分杆菌和极少数球菌体内产生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3.菌胶团:

共同荚膜包裹的细菌的集合体。

  4.荚膜:

某些细菌细胞外壁存在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5.菌落:

将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经过迅速繁殖而形成的很多菌体凝聚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合体。

  6.培养基:

按照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选择培养基:

利用微生物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种化学物质。

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8.复合培养基:

又称半合成培养基,它是一类既有已知化学组成物质,同时还加入某些天然成分而配制成的培养基。

  9.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有能与某一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种相区分的培养基。

10.基础培养基:

用于培养大多数一样细菌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称其为基础培养基。

  11.质粒:

独立于核物质之外的独立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12.拮抗关系:

是指一种微生物再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其他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现象。

13.共生关系:

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在形态上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工,甚至相互依存,当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种生物时便难以独立生存。

  14.降解性质粒:

携带有分解或降解难降解化合物为简单化合物或无机物的酶系基因的质粒,叫降解性质粒。

其可赋予宿主细胞降解难降解化合物的能力。

15.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16.温和噬菌体:

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宿主细胞的生长而世代传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7.溶源细胞:

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成为溶源细胞。

  18.溶源性现象: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同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而后同步复制分裂的现象。

  19.噬菌斑: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胞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省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程度适当的噬菌体悬浮液后引起斑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反复进行感染过程,宿主细胞的菌落就一个个的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做噬菌斑。

  20.空斑:

原代或传代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噬空所形成的斑。

21.基团转位:

通过被转运到细胞内的分子进行共价修饰,使其在细胞中始终维持较低的浓度从而保证这种物质不断沿浓度梯度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

22.生长曲线:

将少量细菌纯种接种到一种新鲜的,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分批培养,定时取样计数。

以细菌的个数或细菌数的对数或细菌的干重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连接坐标上各点成一条曲线,即生长曲线。

  1    考试必胜小法宝!

    23.分批培养;是将一定量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装有一定量液体培养基的  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使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24.菌种退化:

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占一定数量后表现出的菌种数量下降的现象。

25.底物水平磷酸化:

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产生含有高自能的中间体,这一中间体将高能键交给ADP,使ADP磷酸化而生成ATP.  26.氧化磷酸化:

好氧微生物在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的过程。

27.光合磷酸化:

光引起菌绿素或叶绿素逐出电子,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偶合ATP的过程。

  28.好氧呼吸:

是指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存在时,对底物的氧化过程。

它是一类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其特点是底物按照常规方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氢,同时底物氧化释放出的电子也经呼吸链传递给氧气,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与脱下的氢结合和成水,并释放能量。

  29.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30.氨化作用:

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31.硝化作用:

是在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32.反硝化作用:

是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氨或气态氨的过程被称为反硝化作用。

  33.硫化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硫细菌将硫化氢氧化为硫元素,再进而氧化成硫酸,这个过程称为硫化作用。

  34.水体富营养化:

富含硫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营养使水中水藻过量生长,藻类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氧,使水变质的现象。

35.BOD:

生化需氧两。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36.水体自净:

天然水体受到污染之后,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可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得到净化。

这种现象叫做水体自净。

  37.可生物降解性:

是指化合物被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及其难易程度。

  38.共代谢作用:

一些难降解的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他可利用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叫共代谢。

  39.生物降解;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

  40.生物转化:

是生物通过多代谢导致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某种改变,生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41.好样活性污泥:

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和有机和无机的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絮状体。

  42.土地处理系统:

是将一定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排放至土壤,灌溉农田草地和森林,并凭借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是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43.驯化:

利用代污水处理对微生物种群进行自然筛选并使微生物对物质逐步适  2    考试必胜小法宝!

    应的过程。

  44.酶:

是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45.酶的活性中心:

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部位。

  46.营养:

是指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与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47.新陈代新:

是活细胞中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48.生长因子:

生物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小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必须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

  49.生物吸附:

微生物细胞表面通常有-SH.-COOH,-OH,能与金以络合,配位的方式结合,使金属吸附到细胞表面,这种现象叫生物吸附。

1、微生物:

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2、芽孢:

部分杆菌和极少数球菌体内产生的圆形或椭圆型的抗逆性休眠体。

3、菌胶团:

共同荚膜包裹的细菌的集合体。

  4、荚膜:

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5、菌落:

将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经过迅速生长繁殖而形成的很多菌体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细菌的集合体。

  6、培养基:

按照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选择培养基:

利用微生物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种化学物质,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得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8、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有能与某一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9、复合培养基:

又称半合成培养基,它是一类既有已知的化学组成物质,同时还加入某些天然成分而配制成的培养基。

  10、基础培养基:

用于培养大多数异养细菌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称其为基础培养基。

  11、质粒:

独立于核物质之外的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12、拮抗关系:

是指一种微生物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物或改变其它条件,从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

13、共生关系:

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在形态上形成了特殊共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工,甚至互相依存,当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种生物时便难  3    考试必胜小法宝!

    以独立生存。

  14、降解性质粒:

携带有分解或降解某种难降解化合物为简单化合物或无机物的酶系基因的质粒,叫降解性质粒。

其可赋予宿主细胞降解难降解化合物的能力。

15、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16、温和噬菌体:

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宿主细胞的生长而传代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7、溶源细胞:

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称作溶源细胞。

  18、溶源性现象: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同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而后同步复制分裂的现象。

  19、噬菌斑: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胞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再感染点上进行反复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20、空斑:

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蚀空所形成的斑。

  21、基团转位:

通过对被转运到细胞内的分子进行共价修饰,时起在细胞中始终维持较低的浓度从而保证这种物质不断沿浓度梯度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

22、生长曲线:

将少量的细菌纯种接种到一种新鲜的、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分批培养,定时取样计数。

以细菌的个数或细菌数的对数或细菌的干重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连接坐标系上各点成一条曲线,即生长曲线。

23、分批培养:

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量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使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24、菌种退化:

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占一定数量后表现出菌种数量下降的现象。

25、底物水平磷酸化:

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基质氧化过程中,产生含  有高自能的中间体,这一中间体将高能键交给ADP,使ADP磷酸化而生成ATP。

  26、氧化磷酸化:

好氧微生物在呼吸时,通过电子传递体系产生ATP的过程。

27、光合磷酸化:

光引起菌绿素或叶绿素逐出电子,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偶合ATP的过程。

  4    考试必胜小法宝!

    28、好氧呼吸:

是指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存在时,对底物的氧化过程。

它是一类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传递氢,同时底物氧化释放出的电子也经呼吸链传递给O2,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与脱下的H结合合成H2O,并释放能量。

  29、发酵:

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30、氨化作用:

是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31、硝化作用:

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32、反硝化作用:

是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氨或气态氮的过程被称为反硝化作用。

  33、硫化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硫细菌的作用将硫化氢氧化为元素硫,再进而氧化为硫酸,这个过程称为硫化作用。

  34、水体富营养化:

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营养的水使藻类过量生长,藻类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氧,使水变质的现象。

35、BOD:

生化需氧量。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36、水体自净:

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干预条件下,可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得到净化。

这种现象叫水体自净。

    37、可生物降解性:

是指化合物被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及其难易程度。

  38、共代谢作用:

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它可利用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叫共代谢。

    39、生物降解:

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

  40、生物转化:

是生物通过代谢导致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某种改变,生成新化合物的过程叫生物转化。

  41、好氧活性污泥:

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和有机和无机的固体物混凝  5  

  

      考试必胜小法宝!

    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

  42、土地处理系统:

是将一定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排放至土壤,灌溉农田、草地和森林,并凭借土壤中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

43、驯化:

利用代处理污水对微生物种群进行自然筛选并使微生物对物质逐步适应的过程。

  44、酶: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45、酶的活性中心:

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46、营养:

是指生物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47、新陈代谢:

是活细胞中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48、生长因子:

生物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小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必需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

  49、生物吸附:

微生物细胞表面通常有-SH、-COOH、-OH,能与金属以络合、配位的方式结合,使金属吸附到细胞表面,这种现象叫生物吸附。

问答题  1、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机制。

答:

步骤:

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机制:

与细菌的等点电有关。

  已知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为2-3,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为4-5。

可见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比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低。

说明革兰氏阳性菌带的负电荷比革兰氏阴性菌多。

它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力大,媒染后,两者的等点电均得到降低,但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降低得多,故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得更牢固,对乙醇脱色的抵抗力更强。

它的菌体与草酸铵结晶紫、碘化钾的复合物不被乙醇提取,呈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力弱,其菌体与草酸铵结晶紫、碘化钾的复合物很容易被乙醇提取,呈无色。

与细胞壁有关  G—的脂类含量高,肽聚糖含量低,因此,用乙醇脱色时,G—的脂类被溶解,增加细胞壁孔径的通透性,从而乙醇很容易将草酸铵结晶紫提取出来,使菌体呈  6    考试必胜小法宝!

    现无色。

而G—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既是脱色剂又是脱水剂。

使肽聚糖脱水缩小细胞壁的孔径,降低细胞壁的通透性,阻止乙醇分子进入细胞。

草酸铵结晶紫被截留在细胞内不被脱色。

  2、在pH为6的溶液中细菌带什么电荷?

在pH为的溶液中细菌带什么电荷?

为什么?

  答:

在pH为6的溶液中细菌带负电荷,在pH为的溶液中细菌带正电荷。

(2分)  原因:

等点电使指在某一定pH溶液中,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时的pH。

于细胞表面含有表面蛋白,表面蛋白氨基酸组成,所以细菌也有等点电。

  一般而言,细菌的等电点为pI=2-5。

  在pH为6的溶液中,氨基酸游离的氨基受到抑制,游离的羧基电离,因此细菌带负电荷。

在pH为的溶液中,氨基酸游离的羧基受到抑制,游离的氨基电离,因此细菌带正电荷。

  3、试图示G+和G-细胞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答:

结构组成:

G+的细胞壁厚,其厚度为20-80nm,结构简单。

G-的细胞比较薄,厚度为10nm。

其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有分为三层:

最外层是脂多糖层,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层。

  化学组成:

G+含有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G-含极少肽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两者的不同还表现在各成分的含量不同。

尤其是脂肪的含量最明显,G含脂肪量为1%—4%,G-含脂肪量为11%—22%细胞壁结构。

  4、可用什么技术判断细菌的呼吸型和能否运动?

如何判断?

答:

可用穿刺接种技术将细菌接种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型和鞭毛有无。

  7    +  考试必胜小法宝!

    可依据如下生长状况判断细菌的呼吸型:

  如果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及穿刺线的上部生长,则为好氧菌。

沿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则为兼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

只在穿刺线的下部生长,则为厌氧菌。

依据如下生长状况判断细菌能否运动:

  若只沿穿刺线生长,则为无鞭毛不运动的细菌。

  若不但沿穿刺线生长而且穿透培养基扩散生长,为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

  5、介绍古细菌的特点并列举代表类群名称。

  答:

古细菌的特点:

形态:

细胞很薄,扁平。

细胞结构:

细胞壁不含胞壁酸,细胞膜含醚键及分支烃,许多古细菌含有内含子。

代谢:

古菌在代谢过程中有许多特殊的辅酶参与。

呼吸类型:

多为严格厌氧、兼性厌氧。

繁殖速度较慢。

生境:

大多数生活在极端环境里。

  类群:

产甲烷古细菌群、还原硫酸盐古细菌群、极端嗜盐古细菌群、无细胞壁古细菌群、极端嗜热和超嗜热古细菌群。

  6、试列表比较藻类光合作用和细菌光合作用。

答:

比较项目微生物叶绿素类型光合磷酸化类型产生氧气供氢体    7、何谓原生动物的包囊?

他是如何形成的?

  8    藻类光合作用蓝细菌、真核藻类叶绿素a、b、c、d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有H2O细菌光合作用紫硫细菌、绿硫杆菌、紫色非硫细菌细菌叶绿素环式光合磷酸化无H2S、H2、有机物考试必胜小法宝!

    答:

原生动物的包囊是原生动物抵抗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一种休眠体。

  形成过程是:

先是虫体变圆,鞭毛、纤毛或伪足等细胞器缩入体内或消失,细胞水分陆续伸缩跑排出,虫体缩小,最后伸缩泡消失,分泌一种胶状物质于体表,而后凝固成胞壳。

  8、介绍微生物保藏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答:

基本原理: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定期移植法、干燥法、隔绝空气法、蒸馏水悬浮法与综合法。

    9、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用图表表示。

  答:

影响酶活力的主要因素有: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

    10、水体中微生物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

  答:

水平分布特点:

沿岸水域有机物较多,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多,离岸越远的水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

  垂直分布特点:

在上层水体中,含氧量高,主要是好氧细菌、真菌和藻类;中层水体中主要是光合细菌以及厌氧细菌和放线菌;底层水体中主要是脱硫弧菌属、甲烷杆菌属和甲烷球菌属。

微生物的数量以5—10m最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少,直到底泥而突然增多。

  (3)季节分布特点:

湖泊中的微生物夏季、冬季数量较少,春季、秋季出现两次高峰。

  11、试述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一般途径。

  9    考试必胜小法宝!

    答:

第一步,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中的絮凝微粒吸附水中的有机杂质。

第二步,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透过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质膜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细胞分泌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在进入细胞内。

通过为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组成新的微生物体。

另一部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及H2O等简单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微生物生长与生活所需的能量。

  第三步,其他微生物吸附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

  12、好氧活性污泥是哪些微生物组成的?

它们在污水处理中个起什么作用?

答:

好氧活性污泥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组成的。

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菌:

在活性污泥中起主导作用,是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主力军。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大多数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

其主要作用为:

①有机物的吸附或黏附及其分解;②金属离子的吸附;③防止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食;④增强污泥的沉降性,有利于泥水分离。

  污泥中还有一些丝状菌,起作用有:

①成为活性污泥的骨架;②分解有机物;③过度成长引起污泥膨胀。

原生动物的作用:

  ①促进絮凝;②净化作用;③指示作用。

  其他微生物:

主要为真菌中的霉菌。

其过度生长容易引起污泥膨胀。

  13、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为什么要保持在以上?

  答:

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pH值,细菌、放线菌要求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生长;酵母菌和霉菌要求在酸性或偏碱性的环境中生长,原生动物的最适生长pH为,事实上,净化废水的微生物适应pH变化的能力比较强,曝气池中的pH维持在均可。

大多数细菌、藻类、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在这种pH下均能生长繁殖,尤其是形成菌胶团的细菌能相互凝聚形成絮状物,取得良好的净化效果。

  10  

  

      考试必胜小法宝!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pH应维持在以上,是因为以下的酸性环境不利于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的生长,尤其对菌胶团细菌不利。

相反对酵母菌和霉菌有利。

如果活性污泥中有大量霉菌繁殖,于多数霉菌不像细菌那样分泌粘性物质于细胞外,就会降低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其絮凝性能较差,结构松散不易沉降,处理效果下降,甚至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4、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

答:

净化废水的机理为:

  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絮凝性微生物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

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

废水中水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其它的微生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

  15、试述生物脱氮的原理,并通过A/O工艺予以说明。

  答:

生物脱氮原理:

硝态氮在厌氧条件下,可被反硝化微生物利用,逐步还原为分子态的氮而逸出进入大气中。

生物脱氮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去处污水中的硝态氮的一种技术。

NO3-的还原过程为:

NO3-→NO2-→NO→N2O→N2。

  如果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H3,可先经硝化作用使之生成NO3-,NO3-在厌氧条件下经反硝化作用而脱氮。

自养硝化作用分亚硝化和硝化两个阶段:

NH3-→NO2-→NO3-,与其相关的菌分别称之为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总称为硝化细菌。

  A∕O脱氮工艺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污水首先进入缺氧池并与回流液混合,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作为反硝化菌的碳源被利用,同时硝酸根被转化为氨和氮气。

之后,缺氧池的混合液进入氧化池,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的降解,同时氨被氧化为硝酸。

    16、试述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并通过A2/O工艺予以说明。

答:

生物脱氮原理:

硝态氮在厌氧条件下,可被反硝化微生物利用,逐步还原为分子态的氮而逸出进入大气中。

生物脱氮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去处污水中  11    考试必胜小法宝!

    的硝态氮的一种技术。

NO3-的还原过程为:

NO3-→NO2-→NO→N2O→N2。

  如果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H3,可先经硝化作用使之生成NO3-,NO3-在厌氧条件下经反硝化作用而脱氮。

自养硝化作用分亚硝化和硝化两个阶段:

NH3-→NO2-→NO3-,与其相关的菌分别称之为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总称为硝化细菌。

生物除磷原理:

产酸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为三类可快速降解的基质:

A甲酸、乙酸、丙酸等低级脂肪酸;B葡萄糖、甲醇、乙醇等;C丁酸、乳酸、琥珀酸等。

聚磷菌则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