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89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docx

历史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

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

因此,有必要先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课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后期三百多年历史的简要脉络;一是各个时期内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简要脉络大约由三个时期构成:

第一个时期是西晋兴亡,讲述的主要事件是司马氏代魏和西晋的皇族纷争,连带简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第二个时期是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在简略说明朝代的兴替之外,对十六国政权仅仅涉及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而着重讲述淝水之战。

第三个时期是南朝,突出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

江南开发问题之所以成为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提问:

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让学生依据自己听说的传闻或者教材的叙述来回答问题。

应该注意纠正学生回答中出现的不符合史实的传闻。

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讲述。

2.西晋统治集团的腐朽、皇族的纷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等问题可以教师讲述的方式来处理。

讲述内迁问题时,应注意使用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迁的形势。

然后,要求学生概括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予以小结,指出其短暂而亡的原因,应包括西晋统治集团自身的腐朽、统治集团的内乱、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三个方面。

3.教师可以通过自制地图或者在现有的图上作标识的方式,介绍东晋和十六国的格局,以及前秦统一北方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的成语,引入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内容。

也可以鼓励学生从教材中自己找出这两个成语的含义和出处。

4.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一定要做到生动有趣,以调节课堂的气氛,培养或保护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采用想象图、地图、多媒体课件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教学。

最重要的是,在分析造成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占优势而失败的原因时,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5.关于江南开发的问题,可以从本课的引导框进入教学,让学生先说明汉朝江南的情况,再说明南朝时江南的情况。

然后提问: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巨大的变化?

”要求学生掌握江南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因为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动脑筋和进行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忽略了必要的讲述和引导。

6.最后,教师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结,参照“重点和难点”中分析的本课基本脉络和相应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对本课形成总体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1.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

对于“淝水之战”应着重认识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

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清楚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2.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

四、问题探究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氏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

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练一练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这是因为: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

“在右边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流动趋向:

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

重要意义: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思考与判断:

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这些战争双方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的意义?

为什么?

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来看,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某些相似。

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就不会改变。

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借鉴的意义。

如《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各国将帅所重视,成为他们经常学习的著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兴亡

西晋建立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内迁的各族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人。

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西晋短暂而亡

西晋灭亡的原因:

(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2)统治集团的内乱

(3)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

灭亡时间: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东晋建立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

前秦统一北方

时间:

4世纪后期。

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重用王猛为丞相,国力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时间:

383年

背景:

前秦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

交战双方实力:

前秦八十多万兵力,东晋八万多人

结果:

东晋大败前秦

影响:

(1)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2)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因和条件

(1)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

(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徙到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

(1)兴修水利,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2)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粪肥也得到推广

(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6.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可从课文第100页的小字材料中分析得出)。

(2)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使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3)内迁的各族受西晋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民族矛盾尖锐(可从课文第101页的小字材料分析得出)。

(4)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来反晋,匈奴人攻占西晋都城长安,俘虏西晋皇帝,直接导致西晋灭亡。

总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晋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7.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对当时局势有何影响?

失败的原因:

(1)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

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想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

(2)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3)东晋方面将领指挥得当,足智多谋,且有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部队士气高昂。

8.释说概念:

何处是“江南”“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

广义指长江以南。

狭义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

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魏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课文里所指的应为广义的江南。

9.江南经济开发的条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1)条件: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原因:

A.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

北方人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

B.那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在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你知道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

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

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新建立的王朝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吗?

从西晋的统一到灭亡只有36年的历史。

你知道西晋为什么如此“短命”吗?

结合“晋墓壁画”,你能谈谈西晋灭亡的原因吗?

西晋灭亡之后,它的皇族在南方重建了晋朝,历史上叫东晋。

而北方则较长时期处于战乱之中。

后来北方曾一度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这一局面的是哪个政权呢?

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呢?

后来这一政权以号称百万的军队进攻东晋,却惨败于东晋八万军队的手中。

你知道历史上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吗?

在课文里,你还会发现“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就来源于此。

人们总是以“鱼米之乡”来形容江南地区,今天这一地区经济仍然非常发达。

但是,在三国之前,这里却是一片荒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得到了怎样的开发?

又是哪些原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呢?

你能从政治、地理角度分析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条件吗?

江南地区的开发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它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呢?

这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需要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探明。

 

2.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到黄河流域。

这些少数民族今天还存在吗?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一、选择题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被哪一个政权最后结束的?

( )A.魏  B.吴  C.蜀  D.西晋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最有关系?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劳动者素质高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3.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发生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末年  C.汉武帝时期  D.西晋后期

二、填空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比较突出的时期。

这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内迁到了黄河流域一带,_______迁到了江南地区。

三、讲故事请给大家讲讲淝水之战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要用到下面三个成语。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思维拓展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你认为自己的家乡在发展经济方面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借鉴?

七年级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教学说明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难点之一,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本课的教学。

一、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容标准”,总体把握教材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民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

按传统的教学思路,以上四个内容中的前三个内容应该更重要一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则为次要内容。

新课标在第8页的“内容标准”中这样要求: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而对于本课的其他内容则没有明确要求。

于是我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认为本课可以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主题来把握。

前两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与淝水之战”,可以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原因。

教材介绍了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的原因和史实。

第三目讲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结果和表现。

因此,本课教学时要紧扣课标明确要求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内容进行,排除了按朝代的更替或分裂对峙等主线把握教材的思路,把看似散乱的三目、四个内容,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结果来处理和把握,使历史线索更简单,本课教学主题也更明确。

在此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二、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出发,调整教材的顺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对学生的各项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因素除去实用性差之外,一项重要因素是历史教师喜欢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讲课。

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所以,教学中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历史的因果关系等思维方式讲述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好,可是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挑战。

从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具有挑战性思维的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人类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将教材的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将前两目调整到后面来学习,即先讲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果”,后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将因果关系的惯性思维方式,改变为逆向推理思维方式,由结果探究原因,挑战学生的思维,力求让学生在挑战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本课内容三、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本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提倡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这两种转变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两个转变上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

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

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为此,我安排了两大教学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带着“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这两个问题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我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会不会迁移到南方”这个问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强调学生在读图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当时北方的战乱情况,然后迁移知识,解决问题。

四、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为目的,安排学生的讨论活动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为此,我由“开发”一词引入,让学生将当今的各种开发活动与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联系起来,拉近距离,贴近学生生活。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安排了学生的讨论活动。

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1.历史上的这次人口南迁在本地留下了哪些痕迹?

2.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对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

设计的思路是:

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

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

“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

”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

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

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

(一)课前导学了解本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的痕迹?

(二)教学渗透点1.学生分小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几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并关注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经济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师生互致问候。

“开发”是一个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用的词语。

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个带“开发”的词语或短语?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开发”一词的含义。

大家说了这么多含“开发”的词语和短语,可什么是“开发”呢?

“开发”就是发掘、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发展的行动。

因此开发的重点在发展,开发意味着发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1500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的开发行动──“江南地区的开发”。

板书: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开发”一词的含义。

江南地区的开发1.历史上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如何?

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的第24页。

以4人小组为单位一起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两个问题:

(1)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2)本次开发取得了哪些成果?

学生分小组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共同解决相关

的问题,或发现疑问。

2.小组之间交流研读成果。

关于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图例来分析本课所指的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在指导学生看图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全面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并指导学生归类整理。

归纳并板书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兴修水利2.  农业发展3.手工业发展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

让学生在反复读图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准确把握江南地区的概念。

让学生在图上获取江南地区开发的成果,即表现在:

兴修水利、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手工业有了发展等信息。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并归纳。

3.引用史料,对比感受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

本次开发成效显著吗?

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记载?

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司马迁关于江南地区落后状况的描述,及教材所引《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开发后的状况描述。

请同学们继续读图,看看我们的家乡是否经历过本次开发?

本次开发发生在历史上的什么时期呢?

转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历史史料,学习用史料证实历史观点或结论的方法。

指导学生进一步熟悉根据方位读图的方法。

学生发表观点时,教师要关注他们观点形成的依据。

分析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时间。

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时间概念,便于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学生明确本次开发的时间:

三国时期开始。

2.讨论: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

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为什么不早不晚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

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是指导学生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为本课其他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铺垫。

师生讨论、归纳整理并板书:

人口大量南迁:

1.      大量的劳动力2.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自然条件好,人民勤劳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由发言,让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明确:

江南地区的发展是因为三国以后北方汉族人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发展的关键是劳动力的增加、先进的生产技术。

学习“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等内容,了解北方战乱的情况,深刻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据史书记载,这次南迁人口近百万,占当时在籍人口的1/6。

俗话说:

故土难离。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到并不富裕的江南地区去了。

密切关注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回答的问题,设计连环问,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学习了解第一目、第二目。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学生此时可能只会回答

到北方战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地

抛出如:

北方有战乱,难道南方就没有吗?

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应用“问题解

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教材中

“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少数民族”以及淝水

之战等内容,然后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