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710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docx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泉州七中

专题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试题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3年四川文综,7)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第1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解析:

B 林木密集区应是林木生长条件优越的地方。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分和土壤条件制约林木的生长,结合等高线图,山谷的水分和土壤条件优越。

2.(2012年广东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解析:

B 洋流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A项错误;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项正确。

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

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

3.(2011年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

C 由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可判断该地区是石灰岩地区,且该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故不可能是受单一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应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2010年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5.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

4.D 5.C 第4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淀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故D正确。

第5题,具体分析如表所示:

选项

内容分析

A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B

喀斯特地貌形成于石灰岩广布地区

C

石灰岩岩性特点是疏松多空隙,利于地表水下渗和侵蚀,故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

石灰岩岩性特点是疏松多空隙,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故地下水丰富,地表水贫乏

6.(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解析:

(1)题,根据图a,该地区植被覆盖程度高,降水时,地表植被减缓径流速度,增强下渗,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地势较低的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补给。

(2)题,对比a图,可判知b图中速生桉种植区及附近地下水位下降,山区及沼泽地区植被减少,再结合材料中桉树的生长特点分析即可。

第(3)题,结合材料,速生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为当地造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发展造纸业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4)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低于速生桉原产地,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旱季时间长,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

答案:

(1)原因:

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

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

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

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7.[2010年安徽文综,34

(1)

(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解析:

(1)题,应结合图例和流水沉积作用塑造地貌的知识进行解答,回答时要分析出其变化趋势和方向。

该地的泥沙主要来源区是黄土高原。

(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暴雨、洪水会加剧水土流失,使黄河含沙量增大,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增大。

该题渗透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答案:

(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回答第1题:

1.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解析:

C 图示区域位于45°N的大陆西岸,故山脉西坡山麓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排除A、B项;由于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应分布着大片森林而非草原,故C正确,D错误。

  (2013年江苏地理,5)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第2题:

2.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C 结合图中信息,从俄罗斯经坦桑尼亚到南非,经过中纬度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草原带;经过阿拉伯半岛(热带荒漠带);坦桑尼亚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6~8)如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回答3~5题:

3.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4.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5.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解析:

3.C 4.A 5.B 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知,该地区为我国台湾岛中部地区,东侧为台湾山脉,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故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项正确。

第4题,图中③地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最大;①②④地的降水主要受西北季风影响,水汽较少,其中②、④两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量高于①地,故选A项。

第5题,据题意,樟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图中④地位于热带,温度过高,③地位于山的上部,温度过低,均不适合樟树的生长;①地区为平原地区,是台湾主要的粮食产区,不适宜发展林业;只有②地位于亚热带山麓地区,最可能有樟树的集中分布,故选B项。

  (2013年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7.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解析:

6.A 7.D 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第6题,从图中可知我国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植被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图中的贺兰山一线为2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荒漠为主,以东以草原为主,故A项正确。

第7题,森林的分布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和制约,多分布在我国年等降水量线400mm以东以南的季风区。

而季风对北方地区影响较小,南方地区除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南季风影响外,还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向西南地区大大延伸,故D项符合题意。

  (2012年山东文综,1~2)如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8~9题:

8.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9.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

解析:

8.B 9.A 读图可知,沿OF方向,由高山荒漠带→山地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依次递变,主要是热量发生变化,水分变化不明显;沿OE方向,由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依次递变,说明主要是水分发生变化,热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可推出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故B正确。

10.(2012年浙江文综,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

D 从成都→宝鸡→兰州→酒泉,由我国亚热带进入了暖温带地区,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故D项正确。

  (2012年安徽文综,26~27)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如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据此回答11~12题:

1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B.②C.③D.④

1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11.A 12.B 第11题,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图6米以内到近地面以上风速最小,所以防风效果最好,故A正确。

第12题,从地域分异规律看,华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图①、③、④下层植被为针叶林,所以选项A、C、D都错误,图②下层为阔叶密林,适合在华北平原生长,故B项正确。

(2012年江苏地理,1~2)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14.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解析:

13.C 14.A 本题组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中雪线高度的变化。

第13题,直接读图即可,通过雪线高度等值线的走向和数值变化就可判断我国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第14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横断山区的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其雪线高度应较高,而实际雪线却相对较低,故导致梅里雪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为降水。

横断山区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影响,多阴雨天气,降水丰富,导致该山雪线相对较低,故A项正确。

  (2011年江苏地理,13)如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5题:

15.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

A 由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的纬度低、海拔低,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变化幅度大于北坡,因此A项正确;考虑坡向,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相同海拔比北坡温度高,主要影响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故B项错;坡度大小与自然带复杂程度无关,故C项错;同一山体的南坡、北坡海拔应相同,故D项错。

16.[2013年北京文综,40

(2)]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解析:

①地远离赤道地区,但仍然有热带雨林景观,说明其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分析时主要从地形、洋流以及从海洋上吹来信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②地纬度低,基带为热带植被,而安第斯山脉海拔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答案:

①地: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模拟试题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3天津滨海新区五校联考)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③B.④C.⑦D.⑩

2.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形成因素是(  )

A.水文B.地貌

C.植被D.气候

解析:

1.A 2.D 第1题,西北内陆地区的绿洲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降水补给,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水源,故A项正确。

第2题,题干中描述的景观差异是气候因素造成的,南方地区气候湿润,而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沙尘天气。

(2012徐州模拟)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能量。

图甲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乙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D.最大值在25℃

4.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

A.温带沼泽湿地B.针叶林

C.中纬度草地D.荒漠

解析:

3.C 4.A 第3题,根据净初级生产量的定义,结合图甲,净初级生产量在图上的显示为光合作用曲线和呼吸作用曲线之间的部分,其变化趋势是随气温上升先增后减,C项正确。

第4题,由图乙可知,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四选项中的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由小到大排列为:

荒漠、中纬度草地、针叶林、温带沼泽湿地。

5.(2012北京丰台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流域内的地势特征及AB河段河流水文特征。

据青海省气象部门监测,青海湖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2011年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

而2004年之前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面积曾不断萎缩。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2004年之前青海湖湖面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推断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

解析:

(1)题,由图中河流可以看出该流域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该河位于青藏高原,河流径流量小,有冰期,流量季节变化大。

(2)题,青海湖湖面萎缩会导致周围地区气候更加干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第(3)题,青海湖湖面增大与径流量增大有关:

自然原因有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等;人为原因有生态保护、退耕还林等。

答案:

(1)地势特征:

四周高、中部低(地势自四周向中部降低)。

水文特征:

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有夏汛;有冰期(流速较快,含沙量较大)。

(2)导致局地气候更趋干旱;植被退化,风沙危害加剧,荒漠化扩展;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自然:

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水量增加,导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增加;人类活动:

政府支持下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3淄博模拟)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及海域,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

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永兴岛。

据此回答1~2题:

1.永兴岛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热带季雨林B.热带稀树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2.随着三沙市的建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海南省计划在永兴岛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

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滨海湿地消失B.淡水资源短缺

C.海水污染加剧D.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

1.A 2.C 第1题,永兴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

第2题,发展旅游业会产生垃圾等废弃物污染,海水养殖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海洋污染。

(2013南昌调研)如图是某山地植被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3~4题:

3.该山地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D.南半球中纬度

4.与北坡相比,南坡的自然特征表现为(  )

A.水土流失较重B.自然带数量较多

C.年降水量较少D.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大

解析:

3.B 4.A 第3题,该山地除冰川外,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故位于北半球;根据基带判断该山地位于中纬度。

第4题,南坡雪线低于北坡,因为地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

根据自然带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小。

5.(2012南通调研)如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    带,其成因主要是  

 。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 

 ,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    、    。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              、            、            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解析:

(1)题,丙地区自然带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形成热带荒漠带。

(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

第(3)题,甲地纬度较丁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带、自然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等方面的不同。

答案:

(1)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背风坡;寒流影响

(2)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 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 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 纬度位置

提升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3威海期末)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连结起来,称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的一侧,与山脉平行。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点地面风力最大的是(  )

A.AB.BC.CD.D

2.如果图中山脉是我国阴山,那么其山麓的植被类型是(  )

A.阔叶林B.针叶林

C.荒漠D.草原

解析:

1.C 2.D 第1题,C点位于高压中心区,且等压线最为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

第2题,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阴山山麓地带的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植被为草原。

(2012安徽名校一模)据报道,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会使得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千米的高纬度地区的冻土融化,从而将原来冻结在冻土中的甲烷气体释放到大气之中。

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过程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B.差异性

C.过渡性D.非地带性

4.冻土中的甲烷气体如果全部释放到大气之中,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全球气温迅速下降B.全球变暖速度加快

C.大气逆辐射减弱D.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弱

解析:

3.A 4.B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极冰与冻土融化→大气中甲烷气体浓度上升→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这反映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具有整体性,即A项正确。

第4题,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并且比二氧化碳更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

(2013湖南十校联考)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回答第5题:

5.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含水量增大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作用增强

④植被覆盖率提高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解析:

C 一方面,修建水库会增大库区的下渗量,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大,进而使得库区植被覆盖率提高,蒸腾作用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另一方面,修建水库使得水面面积增大,库区蒸发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导致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2013湖南十校联考)如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

据此回答6~8题:

6.甲、乙、丙三地按气温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乙、甲D.丙、甲、乙

7.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背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

8.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坡,可能是由于北坡(  )

A.降水丰富B.热量充足

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解析:

6.D 7.A 8.C 第6题,根据“甲、丁两地气温相同”和丁地海拔高于甲地,则可以判断丁地纬度低于甲地,即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甲地和丙地海拔相同,乙地和丁地海拔相同,但是丁地和丙地位于南坡(阳坡),其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则可以判断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丙、甲、乙。

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南坡为阳坡。

从图中积雪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雪线高度低于北坡,由此可知南坡降水多,为迎风坡。

第8题,结合上面两题的分析可以判断该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