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5552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docx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基础练习题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过程除去AlCl3溶液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AlCl3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用氨水来代替

B.溶液a中含有Al3+、K+、Cl-、Na+、OH-

C.溶液b中只含有NaCl

D.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氨水,则Mg2+、Al3+均转化为沉淀,不能分离,则不能用氨水代替NaOH,A错误;

B.Al3+与过量NaOH反应,溶液a中含AlO2-、K+、Cl-、Na+、OH-,B错误;

C.K+、Cl-、Na+在整个过程中不参加反应,则溶液b中含KCl、NaCl,C错误;

D.因氢氧化铝能溶于盐酸,则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流程中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氢氧化铝的两性。

2.某溶液仅含Fe2+、Na+、Al3+、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72g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

Fe2+、Na+、SO42-、NO3-

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气体只能为NO,为Fe2+、NO3-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由于阴离子种类不变,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又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还含有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即一定含有N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为氧化铁,其质量为:

0.5mol×160g/mol=80g,A选项错误;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氮,NO易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B选项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

Fe2+、Na+、SO42-、NO3-,C选项正确;

D.该溶液中加入硫酸,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显血红色,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3.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Ca2++OH-+HCO3-→CaCO3↓+H2O表示的是

A.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氢氧化钙B.氢氧化钙与足量的碳酸氢钙

C.碳酸氢钙与足量的氢氧化钠D.氢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氢氧化钙反应,

少量:

;故A正确;

B.向碳酸氢钙中加入氢氧化钙,

先和

反应生成碳酸根,再结合钙离子生成沉淀:

,故B正确;

C.碳酸氢钙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氢钙少量,钙离子和

满足1:

2关系:

,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钙反应:

,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根据物质的少量、足量,分析离子的对应系数关系,若少量,需要各组分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

4.下列实验与对应示意图的关系正确的是()

A.向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

C.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

D.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通入CO2至过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AlO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关反应为AlO2-+H++H2O=Al(OH)3↓和Al(OH)3+3H+=Al3++3H2O,逐渐产生沉淀,达到一定量后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图像应为

,A错误;

B.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至过量,沉淀不溶解,图像错误,B错误;

C.向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根据反应式2KAl(SO4)2+3Ba(OH)2=K2SO4+3BaSO4↓+2Al(OH)3↓可知,当加入1.5mol氢氧化钡时生成1.5mol硫酸钡和1mol氢氧化铝。

根据反应式KAl(SO4)2+2Ba(OH)2=KAlO2+2BaSO4↓+2H2O可知,当加入2mol氢氧化钡时,生成的氢氧化铝又溶解生成偏铝酸钠,此时硫酸钡的沉淀达到最大值,因此图像可表示为,

,C正确;

D.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通入CO2至过量,会生成能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沉淀会消失,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

在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通常采用以少定多少为1的方式。

5.天然海水中主要含有Na+、K+、Mg2+、Cl-、SO42-、Br-、CO32-、HCO3-等离子。

火力发电时燃煤排放的含SO2的烟气可利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海水pH≈8的原因是由于海水中的CO32-、HCO3-水解

B.“氧化”是利用氧气将H2SO3、HSO3-、SO32-等氧化生成SO42-

C.“反应、稀释”时加天然海水的目的是中和、稀释经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

D.“排放”出来的海水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进入吸收塔的天然海水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火力发电时燃煤排放的含SO2的烟气通入吸收塔和天然海水,得到溶液通入氧气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加入天然海水中和、稀释经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

【详解】

A.海水中主要含有Na+、K+、Mg2+、Cl-、SO42-、Br-、CO32-、HCO-3等离子,在这些离子中能发生水解的是CO32-、HCO-3离子,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它们水解呈碱性,所以天然海水的pH≈8,呈弱碱性,故A正确;

B.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要用O2进行氧化处理,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被氧化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具有还原性,所以氧气将H2SO3、HSO3-、SO32-等氧化为硫酸,如亚硫酸被氧化的反应为2H2SO3+O2=2H2SO4,故B正确;

C.氧化后的“海水”需要用大量的天然海水与之混合后才能排放,是因中和稀释经氧气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H+),故C正确;

D.从框图可知:

排放”出来的海水,是经过加天然海水中和、稀释经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后排放的,溶液的体积显然比进入吸收塔的天然海水大,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排放出来的海水中浓度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6.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2O3、K2SiO3、K2SO3、K[Al(OH)4]、MgCl2、K2CO3中的若干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一定只是NO

B.由于在溶液A中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因此可以判断溶液甲中含有K2SO3

C.若向固体甲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再加KSCN溶液,没有血红色,则证明原混合物中一定没有Fe2O3

D.溶液甲中一定含有K2SiO3,可能含有K[Al(OH)4]、MgCl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固体粉末X中Fe、Fe2O3不溶于水,加入浓硝酸,产生有色气体二氧化氮,则一定含有金属铁,得到的溶液B中含有硝酸铁,遇到硫氰化钾显示血红色,K2SiO3、K2SO3、K[Al(OH)4]、MgCl2、K2CO3能溶于水,向其中过量的稀硝酸,硅酸钾和H+反应得到硅酸沉淀,则原物质中一定含有K2SiO3,则一定不含有MgCl2,K2SO3被氧化为硫酸钾,会产生NO气体,K[Al(OH)4]和稀硝酸反应,先析出沉淀随后溶解,MgCl2不和硝酸反应,K2CO3可以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A中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则原物质中一定含有K2SO3,可能含有K[Al(OH)4]、K2CO3,则一定不含有MgCl2,据此回答判断。

【详解】

固体粉末X中Fe、Fe2O3不溶于水,加入浓硝酸,产生有色气体二氧化氮,则一定含有金属铁,得到的溶液B中含有硝酸铁,遇到硫氰化钾显示血红色,K2SiO3、K2SO3、K[Al(OH)4]、MgCl2、K2CO3能溶于水,向其中过量的稀硝酸,硅酸钾和H+反应得到硅酸沉淀,则原物质中一定含有K2SiO3,则一定不含有MgCl2,K2SO3被氧化为硫酸钾,会产生NO气体,K[Al(OH)4]和稀硝酸反应,先析出沉淀随后溶解,MgCl2不和硝酸反应,K2CO3可以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A中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则原物质中一定含有K2SO3,可能含有K[Al(OH)4]、K2CO3,则一定不含有MgCl2;综上可知:

原物质中一定含有:

Fe、K2SiO3、K2SO3,可能含有:

K[Al(OH)4]、K2CO3,Fe2O3;

A.气体A中含有NO,还可能含有CO2,故A错误;

B.溶液A中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则原物质中一定含有K2SO3,故B正确;

C.若向固体甲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再加KSCN溶液,没有血红色,可能是Fe2O3和盐酸反应生成的铁离子和含有的金属铁之间反应转化为亚铁离子了,所以加KSCN溶液,没有血红色,不能证明原混合物中一定没有Fe2O3,故C错误;

D.溶液甲中一定含有K2SiO3,一定不含有MgCl2,可能含有K[Al(OH)4]、K2CO3,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需要注意把握反应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易错点为B和D。

7.在学习中,我们经常应用类推法。

下列左边正确,类推法应用于右边也正确的是(  )

A

向FeCl2溶液中滴入氯水2Fe2++Cl2=2Fe3++2Cl-

向FeCl2溶液中滴入碘水2Fe2++I2=2Fe3++2I-

B

C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CO2+Ca2++2ClO-+H2O=CaCO3↓+2HClO

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SO2+Ca2++2ClO-+H2O=CaSO3↓+2HClO

C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HNO3,CO32-+2H+=CO2↑+H2O

向Na2SO3溶液中滴入稀HNO3,SO32-+2H+=SO2↑+H2O

D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 气体Ca2++2OH-+CO2=CaCO3↓+H2O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 气体Ca2++2OH-+SO2=CaSO3↓+H2O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Cl2溶液与碘水不反应,则前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不反应,与氧化性有关,故A错误;

B.SO2通入漂白粉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SO2+Ca2++ClO-+H2O=CaSO4↓+2H++Cl-,故B错误;

C.Na2SO3溶液中滴入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2NO3-+3SO32-+2H+=3SO42-+2NO↑+H2O,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类推合理,故D正确。

答案选D。

8.向含有1molNH4Al(SO4)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Al3+恰好完全沉淀时,消耗氢氧化钡1.5mol

B.当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铝元素全部以Al(OH)3的形式存在

C.当Al3+恰好完全生成AlO2-时,消耗氢氧化钡2.5mol

D.随加入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沉淀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molNH4Al(SO4)2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反应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2NH4Al(SO4)2+3Ba(OH)2=(NH4)2SO4+2Al(OH)3↓+3BaSO4↓①;

(NH4)2SO4+Ba(OH)2=2BaSO4↓+2NH3+2H2O②;

2Al(OH)3+Ba(OH)2=Ba(AlO2)2-+4H2O③;

第一阶段:

从开始滴入Ba(OH)2到1.5mol时,反应按①进行,溶液中的Al3+、Ba2+、OH-离子均转化成沉淀; 

第二阶段:

当滴入Ba(OH)2从1.5mol到2mol时,Ba2+继续与SO42-反应生成BaSO4,共生成2molBaSO4,同时①反应生成的(NH4)2SO4与OH-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第三阶段:

当滴入到Ba(OH)22mol到2.5mol时,按③进行,生成的Al(OH)3全部转化为AlO2-。

【详解】

A.从开始滴入Ba(OH)2到1.5mol时,反应按①反应,即当1molAl3+恰好完全沉淀时,消耗氢氧化钡1.5mol,A项正确;

B.由反应②可知,当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铝元素全部以Al(OH)3的形式存在,B项正确;

C.由反应③可知,当Al3+恰好完全生成AlO2-时,消耗氢氧化钡2.5mol,C项正确;

D.随加入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沉淀开始时物质的量不断增大,当加入到2mol时,Al(OH)3溶解,随后沉淀的物质的量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难点,掌握分析三个过程,随着加入的Ba(OH)2的量不同,反应进行的过程会不一样,看见这中题型,要进行综合分析,详细罗列每一个过程的反应。

9.常温下,pH=1的某溶液A中含NH4+、K+、Na+、Fe3+、Al3+、Fe2+、CO32-、NO3-、Cl-、I-、SO42-中的4种,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有上述离子中的NO3-、Al3+、SO42-、Cl-四种离子

B.实验消耗Cu14.4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L

C.沉淀乙中一定有BaCO3,可能有BaSO4

D.一定没有Fe3+,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I-

【答案】A

【解析】

【分析】

pH=1,说明溶液显强酸性,说明有H+,CO32-一定不存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NH4)2CO3溶液,Fe3+和CO32-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3+,但溶液乙中加入Cu和硫酸,产生气体丙,气体丙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气体丁,因此,丁为NO2,丙为:

NO,说明原溶液中有NO3-,但是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因为Fe2+、I-具有还原性,因此不能大量存在,因此白色沉淀甲为Al(OH)3,原溶液中含有Al3+,根据溶液显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总物质的量浓度为3n(Al3+)+n(H+)=3×0.1+0.1=0.4mol·L-1,而NO3-所带电荷数为0.1mol·L-1,又因为各离子浓度为0.1mol·L-1,因此原溶液中含有SO42-、C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pH=1,说明溶液显强酸性,说明有H+,CO32-一定不存在,

A.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NH4)2CO3溶液,Fe3+和CO32-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3+,但溶液乙中加入Cu和硫酸,产生气体丙,气体丙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气体丁,因此,丁为NO2,丙为:

NO,说明原溶液中有NO3-,但是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因为Fe2+、I-具有还原性,因此不能大量存在,因此白色沉淀甲为Al(OH)3,原溶液中含有Al3+,根据溶液显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总物质的量浓度为3n(Al3+)+n(H+)=3×0.1+0.1=0.4mol·L-1,而NO3-所带电荷数为0.1mol·L-1,又因为各离子浓度为0.1mol·L-1,因此原溶液中含有SO42-、Cl-,故A正确;

B.题目中没有说标准状况,因此无法计算气体体积,故B错误;

C.因为加的是过量的(NH4)2CO3,所以有Ba2++CO32-=BaCO3↓,根据A选项的分析,原溶液中有SO42-,因此也就有Ba2++SO42-=BaSO4↓,因此沉淀乙一定是BaCO3、BaSO4,故C错误;

D.根据A选项的分析,原溶液中一定没有I-,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K+、NH4+、Cu2+、SO42-、SO32-、MnO4-、Cl-、Br-、CO32-等离子,且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浓度都相等。

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某同学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则关于原溶液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SO42-、CO32-、MnO4-,而是否含NH4+另需实验验证;

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32-、Br-,且Na+、K+至少有一种存在;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D.若步骤中Ba(NO3)2和HNO3溶液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无

,加足量氯水,无气体,则无

,溶液加四氯化碳分液,下层橙色,则有Br-,上层加硝酸钡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有

,因

与Cu2+能够发生相互促进的双水解反应,则原溶液中无Cu2+,因Br-、

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原溶液中无

,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且离子浓度都相等,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

、Na+、K+,一定不存在Cl-,滤液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是过程中加氯水时引入的氯离子。

【详解】

A.分析可知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u2+、

、Cl-、

,一定含

,故A错误;

B.肯定存在的离子为:

、Br−,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K+,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一定不存在Cl−,故C错误;

D.加入Ba(NO3)2和HNO3溶液目的是检验硫酸根离子,因之前加入了氯水,氯水具有强氧化性,因此

不会对检验硫酸根离子存在干扰,若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睛】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溶液中含有

、Ag+时,溶液中会生成白色沉淀,同时还需要注意,若溶液中含有

时,

会被硝酸氧化而生成

与Ba2+会发生反应而生成白色沉淀,但同时也有气体产生。

11.M、N两种溶液各含有下列十种离子中的五种:

Al3+,Na+、Mg2+,H+、Cl-、NO3-、OH-、SO32-、SO42-、CO32-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M呈强酸性,则N中可能向时含有NO3-、SO42-、CO32-

B.如果M呈强碱性,则N中可能同时含有Al3+、SO42-、Cl-

C.如果M具有强还原性,则N中一定同时含有H+、Mg2+、Cl-

D.如果M具有强氧化性,则N中一定同时含有Na+、OH-、SO32-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M呈强酸性,则M中含有H+,则N中一定含有OH−、SO32-、CO32-,由溶液为电中性,则N中不可能再同时存在NO3-、SO42-,故A错误;

B.溶液M呈强碱性,则M中含有OH-,则N中一定含有H+、Al3+、Mg2+,H+、Al3+、Mg2+可以与SO42-、Cl-大量共存,故B正确;

C.如果M具有强还原性,则M中含有SO32-,则N中一定含有H+、Mg2+、Al3+,可推出M中还有Na+、OH-、CO32-,不能确定Cl-存在于哪种溶液中,故C错误;

D.如果M具有强氧化性,则M中含有H+、NO3-,则N中一定含有OH−、SO32-、CO32-,可推出M中还有Al3+、Mg2+,由溶液为电中性,则N中一定含有Na+,故D正确;

故答案选BD。

【点睛】

本题把握题目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要联系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问题。

12.Ba(HS)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

A.Ba2++HS-+Cu2++SO42-=BaSO4↓+CuS↓+H+

B.Ba2++2HS-+2Cu2++SO42-=BaSO4↓+2CuS↓+2H+

C.2Ba2++2HS-+Cu2++2SO42-=2BaSO4↓+CuS↓+H2S↑

D.Ba2++2HS-+Cu2++SO42-=BaSO4↓+CuS↓+H2S↑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1molBa2+一定含有2molHS-,因为铜离子和硫离子结合会生成难溶于酸的硫化铜沉淀,A项错误;

B.硫酸铜过量时,HS-离子全部电离生成硫化铜,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S-+2Cu2++SO42-=BaSO4↓+2CuS↓+2H+,B项正确;

C.2molBa2+提供4molHS-,依据2molSO42-溶液中含有2molCu2+,铜离子全部沉淀后剩余HS-会和氢离子形成2molH2S,C项错误;

D.1molBa2+一定含有2molHS-,1molCu2+ 和1molHS-反应生成1molCuS沉淀,电离出的氢离子和剩余的1molHS-结合生成硫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2HS-+Cu2++SO42-=BaSO4↓+CuS↓+H2S↑,D项正确;

答案选BD。

13.氯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颜料、电镀和有机合成等方面。

它不溶于H2SO4和醇,微溶于水,可溶于浓盐酸和氨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且被氧化成绿色的碱式氯化铜[Cu(OH)C1]。

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还含少量CuO)为原料,采用硝酸铵氧化分解技术生产CuCl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溶解”速率,工业生产中宜采用的措施有__(答两条即可)。

(2)写出“溶解”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

(3)“过滤2”所得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获得一种化学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__(填化学式)。

(4)工业生产中,用pH=2的硫酸洗涤“产品”,其目的是__。

(5)氯化亚铜产率与温度、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流程化生产氯化亚铜的过程中,温度过低会影响CuCl产率的原因是__;温度过高、pH过大也会影响CuCl产率的原因是__。

(6)目前利用膜电解再生氨性含铜蚀刻废液制备氯化亚铜的技术获得突破。

首先在电解槽中电解氨性含铜蚀刻废液,电解后向阴极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倒入蒸馏水稀释得到氯化亚铜沉淀。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阴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阳极区溶液的pH将__(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适当加热,适当增大硫酸浓度3Cu+2NO3-+8H+=3Cu2++2NO↑+4H2O(NH4)2SO4抑制CuCl的水解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Cu2+容易向CuO和Cu2O转化[或铵盐(如氯化铵、亚硫酸铵)受热易分解]Cu(NH3)42++e-+2H2O=Cu(NH3)2++2NH3·H2O变小

【解析】

【分析】

海绵铜加入硫酸和硝酸铵溶解得到溶液主要是硫酸铜,硫酸铵等,加入亚硫酸铵还原硫酸铜、加入氯化铵,生成氯化亚铜,发生反应2CuSO4+(NH4)2SO3+2NH4Cl+H2O=2CuCl↓+2(NH4)2SO4+H2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