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概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49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恋理论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依恋理论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依恋理论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依恋理论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依恋理论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恋理论概述.docx

《依恋理论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恋理论概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依恋理论概述.docx

依恋理论概述

依恋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依恋理论从孩子的角度看亲子联系:

孩子如何感觉安全、可靠?

他对外界的信任程度?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世界观。

相应的领域研究表明,依恋领域的研究认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对于情感和社会福祉、实际的人身安全福祉是一样重要的。

本文由6个部分组成,这个系列探索了依恋的模式,以及贯穿孩子一生的依恋的意义,以及依恋的各种影响。

1、关系的舞蹈

2、依恋模式

3、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

4、照顾者和儿童对依恋的影响

5、在逆境中依恋

6、依恋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关系的舞蹈

这是依恋概念系列的第一部分,由已故的SusanGoldberg撰写。

虽然发表的时间是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这个由6部分组成的系列已由DianeBenoit和她的同事SheriMadigan更新和重新审阅,DianeBenoit也是国际公认的依恋领域的研究员。

作为父母,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伤害。

我们作为孩子的保护者,很容易想到的往往是提供食物,保暖,和保护我们的孩子免受疾病和危险。

但是,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安全,会是怎样的情景?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一个真正的危险意识往往是一些对成年人无害的情况。

当儿童对感知到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感到不安的婴儿/孩子会自然地表达他/她对于舒适和安全的需要。

照顾者对此信号的响应方式,能够教育孩子体会他/她的世界的可预见性和安全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学会是否可以依靠一个照顾者提供的舒适和安全。

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期待,这个世界到底将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

依恋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对情感和社会意义来说的重要程度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

保护意识的发展与婴儿-照顾者的关系直接相关。

过去40年的试验性研究已经证实,我们对早期关系(至关重要)的直觉,以及照顾者的作为依恋对象的作用,可能成为儿童未来的社会福利和情感健康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1.1依恋与联结

人们往往更熟悉联结的概念,但对依恋的概念就没有那么熟悉。

事实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联结一词主要是指在照顾者和他/她的孩子之间形成的情感纽带,最初出现在出生和分娩的时候。

相比之下,依恋理论则侧重于孩子对照顾者的感情。

何为依恋?

婴儿需要一个称作“依恋对象”的特殊的人,依恋对象让他们感觉安全、有保障。

这对他们将来形成与人相处的方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依恋包括婴儿-照顾者关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

婴儿的保护和舒适需要,以及照顾者及时提供适当的照顾,以此作为应对这些需要的反应。

婴儿的情绪受到困扰、身体受到伤害,或者患病时,就会出现依恋行为。

当婴儿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停止活动,并寻求与照顾者的密切接触。

依恋行为还包括婴儿努力和身边的照顾者保持接触。

例如,依偎在照顾者的身边,或坐在他们的腿上,以及任何其他需要安慰的信号,如啼哭。

我们可以把依恋的过程想象成一种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舞蹈。

换句话说,依恋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照顾者对于婴儿的行为,而且,婴儿如何发出信号、如何对照顾者做出响应,也是这个依恋舞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照顾者以其特定的方式对婴儿的信号做出响应,继而,婴儿的响应又解释了照顾者的响应。

婴儿会根据照顾者的响应性质修改他们的行为。

这样,婴儿很早就学会了如何管理忧伤,或者根据照顾者的反应调节他/她的情绪。

因此,在这个复杂的舞蹈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的依恋模式。

婴儿会根据自己和照顾者长期建立的反应模式,习得了从他们的照顾者那里得到某些答复的期待。

到了满岁的时候,婴儿的期望与照顾者之间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就建立起来了,并可能难以改变。

1.2依恋理论的起源

依恋理论有几个的起源。

20世纪40年代发现,孤儿院养大的儿童表现出不寻常的社会和情感行为。

以及其他的研究人员观察到的,大自然中和实验室里的动物的行为。

许多动物对在其出生后不久的关键时期所接触的人或物表现出了依恋的行为。

由代理母亲抚养的婴儿猴子,用瓶子提供牛奶,盖上毛圈织物使自己舒适,如果与毛圈织物的代用品一起的时间多,那么,显示出愉快的触觉和喜爱超过了对食物的喜爱。

尽管所有的猴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都显示了不正常的社会行为,那些使用铁丝网代用品的猴子的状况每况愈下。

这些研究和观察形成了后来的依恋理论的基础。

JohnBowlby,一名英国儿童精神病学家,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依恋理论的人。

MaryAinsworth扩展和证实了Bowlby在这一领域对现场的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婴儿-照顾者之间互动的观察的想法。

1.3依恋模式

Ainsworth开发的“陌生情景模式”,是实验室采用的方法,用来衡量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依恋质量。

这个程序涉及婴儿或幼儿与其照顾者或友好的陌生人之间的几次分离和团聚。

婴儿在与照顾者团聚时的行为方式是依恋质量的主要指标。

从这个简单但功能强大的自然实验中,Ainsworth确定了三种一般的依恋模式:

安全型包括在与照顾者团聚时,婴儿的积极的响应。

大多数的婴儿属于这一类。

与此相反,有不安全-回避型依恋关系的婴儿,似乎没有对照顾者的缺席感到不安,在与照顾者团聚时,往往会冷落他们。

反抗型依恋模式的特点是,婴儿在与照顾者分开时感到不安,婴儿不愿探索他或她的环境,即使父母在场。

有不安全-反抗型依恋模式的婴儿,对照顾者尝试安慰他们的行为没有响应。

第四类是后来增加的,是指婴儿似乎对分开或团聚均没有应对策略。

这些婴儿被认为与其照顾者有紊乱型的依恋关系。

一个总在孩子身边、对他们的婴儿的信号敏感、有反应,并接受婴儿的不安的照顾者,通常有安全依恋的孩子。

有不安全依恋的照顾者,对孩子的痛苦以及需要安慰和保护的迹象往往响应不够。

这些照顾者不能在身体、心理方面或在情绪上给予孩子支持,或往往存在不够敏感、或不可预测的养育风格。

响应婴儿的小窍门

当婴儿受伤、生病或不安时,您可以对他做出多种响应。

如果您现在以使婴儿感觉安全保险的方式对他做出响应,将会使他相信有人在支持他。

当一名照顾者未能对需要安慰的婴儿做出适当的响应时,这并不一定是照顾者的过错。

在有些情况下,因为照顾者有自己的悲伤或需要,而没有能力对他/她的婴儿的需要显示出敏感性,其他的照顾者则根本无法懂得他们的婴儿的信号,从而出现应对不当。

现已证明这四个主要的婴儿-照顾者依恋模式,是独立于婴儿的气质而存在的。

换句话说,依恋模式关注的是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任何一方的性格。

1.4建立健康依恋的步骤

研究已经表明,许多照顾者似乎本能的知道——经常在孩子的身边、敏感和接受婴儿的信号有助于促进健康的依恋。

以下是照顾者要考虑的一般性策略。

当照顾者回应婴儿发出的不安感、或需要安慰和保护的信号时:

1、注意迹象:

首先要了解和识别婴儿不安的迹象。

2、做出响应:

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知晓他/她的痛苦,并做出妥善的反应。

3、保持一致:

对孩子的被安慰的需要做出一致的和可预见的回应,能使让儿童建立安全感。

4、接受:

接受、而不是判断,或者降低孩子的情感不安和不适。

5、提供安慰:

宽抚和安慰你的孩子,以此回应孩子的不安。

在婴儿—照顾者关系中发展出来的依恋模式,可以满足婴儿的非常强大的和基本的舒适和安全的需要。

照顾者如何对他们的婴儿的不安做出回应,将对他或她的情感和社会发展、未来的关系,甚至未来的养育方式产生持久的影响。

作为婴儿的父母和照顾者,非常重要的是: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在这个复杂的舞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起他们面对社会和情感时的健康的安全感。

2、依恋模式

在依恋系列的第一部分:

关系的舞蹈里,我们看到了依恋模式在婴儿-照顾者的关系中的发展,以满足婴儿对舒适和安全的强大需求。

在第二部分里,Goldberg博士详细描述了对婴儿期的各种依恋模式。

MaryAinsworth在自然环境中对母亲-婴儿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她注意到,婴儿离开母亲进行探索,然后再返回来寻求安慰和爱抚,有着不同的方式。

这些观察形成了安全基地的概念。

2.1安全基地

安全基地的概念是依恋理论的基础。

一个婴儿自然地把他或她的主要照顾者作为一种提供安慰和保护的来源。

在理想的情况下,照顾者代表了从安全基地,婴儿可以自信地探索。

婴儿在其第一年里形成了对照顾者的信心,这些信心是基于当婴儿生病,受伤或情绪低落时照顾者的反应而建立起来的。

如果婴儿得知他或她的安全基地没有反应或不可靠,其探索过程将受到不利的影响,婴儿对需求的表达也随之受到影响。

1963年,MaryAinsworth设计出来'陌生情境法',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婴幼儿的依恋行为。

使用这一创新性的技术,Ainsworth能够系统地观察在陌生的环境中,婴儿与主要照顾者分离时的反应。

陌生情境法是一个20分钟的过程,包括两个短暂的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分离和团聚。

对婴儿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

婴儿对分离和团聚的反应,在照顾者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他或她的探索行为的质量,以及婴儿被安慰的能力,都是受到密切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被赋予代码,以确定婴儿在一个具体的婴儿-照顾者关系中的依恋模式。

虽然所有这些行为都与依恋模式有关,但团聚行为最能显示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的婴儿-照顾者依恋关系之间的区别。

2.2依恋模式

Ainsworth的研究导致了三种依恋模式的鉴定。

一般地说,她把婴儿-照顾者关系描述为或安全或不安全。

根据婴儿所显示出来的行为的特定模式,不安全依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回避型或反抗型。

对于每一种依恋模式,都有与其相应的照顾风格。

2.2.1安全依恋

大部分(55-65%)婴儿显示出安全依恋模式,一般认为,安全型依恋是最佳的依恋的模式。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在照顾者在场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探索其周围的世界,不时地检查照顾者是否一直在场,并在照顾者不在场的情况下,限制其探索行为。

和其照顾者之间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当照顾者不在场时,会显示出不同水平的不安,但是,当这些婴儿和照顾者团聚时,会有积极的回应。

安全型的婴儿在受到困扰时,会寻求和照顾者的接触,在得到接触和安慰之后,马上会安顿下来。

能够促成安全型依恋的照顾者对他或她的婴儿的信号是敏感的、接受的,他们接受婴儿的不安,并以一致的方式积极养育。

2.2.2不安全依恋

不安全依恋分为回避型或反抗型。

一般来说,与不安全依恋的婴儿的照顾者往往不太响应他们的婴儿不安的迹象。

这些照顾者没有用身体,心理,或情绪做出响应,往往不够敏感,或对他们对依恋需要的反应缺乏预见性。

2.2.2.1回避型依恋

约20%-25%的婴儿对他们的照顾者表现出回避型依恋模式。

有回避型依恋关系的孩子似乎不关心照顾者是否在场或不在场。

在照顾者在场的情况下,回避型的孩子也会探索周围环境,但是对于照顾者在哪里并没有兴趣。

在照顾者离开的情况下,回避型依恋的婴儿显示出来的不安的程度最低。

在团聚时,他们不会主动走向照顾者,或者尝试亲密的接触。

事实上,他们常常忽略或回避其照顾者。

尽管看上去回避型依恋儿童缺乏关注,但是他们会显示出较多的生理兴奋,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学会控制自己的不安,但是,他们的这种兴奋的确比其他婴儿更多。

回避型依恋和照顾者在婴儿情绪低落、生病,或受伤害时没有提供足够的安慰有关,即,这些照顾方式和回避型依恋有关。

2.2.2.2反抗型/矛盾型依恋

约10%-15%的婴儿对他们的照顾者显示出反抗型依恋模式。

反抗型依恋关系的特点是过分地表达依恋的需要。

当照顾者在场的情况下,这些婴儿不愿意探索周围环境,并专注于得到他们的照顾者的关注。

当照顾者离开时,反抗型依恋婴儿会变得非常不安。

当照顾者的回来时,他们寻求接触,同时也抵制接触。

他们寻求接触时,往往不容易被安慰。

当照顾者尝试着抚慰他们时,婴儿的反应不是很好。

反抗型依恋与照顾者对他或她的婴儿的不安信号的响应不一致的照顾模式有关。

2.2.2.3紊乱型/混乱型依恋

还有15%-20%的婴儿不属于Ainsworth的最初的3类划分。

MaryMain,另一位有影响力的依恋研究者,增加了第四类,把这些婴儿包括进来。

前3种依恋模式的婴儿,已经有了一套应对兴奋的策略,而紊乱型依恋的婴儿缺乏有组织的行为模式,或者,他们的策略一再被打破。

当有压力时,照顾者在场的时候,这些婴儿显得紊乱而又迷失,显示出不寻常的行为,例如,在接近他们的照顾者时把头转过去,恍惚,或摆出奇怪的姿势。

MaryMain认为这些行为是婴儿和照顾者之间存在恐惧或混乱的证据。

通常认为,紊乱型依恋是不安全感的极端形式。

很多有紊乱型依恋的婴儿经历过一些形式的虐待,或者其照顾者经历过遭受严重损失或虐待而产生的创伤。

其他的环境压力因素和家庭重组有关,例如搬家,或另一个孩子的出生也可能暂时地让婴儿-照顾者的依恋关系模式出现紊乱。

2.3依恋行为的意义

一个婴儿的依恋模式,来自于他们对(作为舒适和安全来源的)照顾者是否可靠的理解,并且受到了这种理解策略的制约。

在婴儿心智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想要明白(作为安全基地的)照顾者的可靠性。

2.3.1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婴儿的照顾者始终敏感,感知并接受婴儿的不安的信号。

因此,有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婴儿明白,而且相信自己可以获得保护。

他们在陌生情境中的行为体现了这一自信,他们自由地探索周围环境,公开地表达他们的需要,并且接受他们的照顾者所给予的安慰。

与此相反,有不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缺乏信心,不会把照顾者看作是一个安全基地。

这种不安全感显著地影响着一个婴儿的行为,以及情感表达的质量。

2.3.2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婴儿明显的独立性和早熟。

这样的婴儿其实并不在意照顾者是否在场或不在场,并很有可能在团聚后怠慢照顾者。

但是,其实每个婴儿的人身安全都是本能的和至关重要的。

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婴儿,在其生病,受伤或不安的时候,已经多次地感受到主要照顾者的拒绝。

因此,这些婴儿知道,他们不能指望照顾者来满足其依恋需要。

为了避免被进一步拒绝,回避型依恋婴儿会限制他们的情感表达。

这就可以解释回避型依恋关系中的婴儿所表现出来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它是一个有效的与照顾者维持接触的策略,照顾者不能提供安慰,但确实提供了其他种类的照顾和保护。

2.3.3对抗型依恋

对抗型依恋的婴儿的照顾者,在回应婴儿的依恋需要时,他们的反应往往不一致。

婴儿在面对反应不一致的父母时,最好的策略就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争取帮助。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婴儿在陌生情景中,会对长时间、夸张的表达他们的需要,以及为什么他们专注于吸引照顾者的注意。

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婴儿形成了有组织的应对策略,这说明婴儿对感知中的安全威胁有适应性的反应。

当受到保护的信心发生动摇时,行为和情感表达出现变化,试图争取到与照顾者的接触。

2.3.4紊乱型依恋

紊乱型依恋婴儿的行为往往不同寻常,即使从婴儿的角度来考虑,也是难于理解的。

许多紊乱型模式的婴儿很容易受高度紧张、混乱,对环境的影响感到害怕。

有时候,紊乱型依恋会发生在照顾者本人经历极端损失,或创伤之后。

研究人员推测,照顾者无法从悲痛的丧失中恢复——例如,照顾者自己的父母死亡,或照顾者被其父母虐待,那么,他们就会传达出一种焦虑感,恐惧感,和/或对他们自己婴儿的敌意。

这种情况对于婴儿来说是非常紊乱的,因为,此时的照顾者,既是一个安慰者、安全的源泉,也是一种威胁或恐惧的来源。

当面对这种不可能的局面时,婴儿试图瓦解结构化的组织战略。

2.3.5小结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婴儿的安全意识看成是一个连续体。

有了较强的安全感,一个婴儿就觉得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尝试其周围的世界。

如果被保护的信心发生了动摇,那么,婴儿的世界就开始坍塌,其自由探索世界就会因怀疑和恐惧感而蒙上阴影。

一个婴儿的基本依恋模式在婴儿生命的第一年里发展形成。

虽然形成的依恋模式会比较抗拒变化,但是,随着婴儿的发展和成熟,生活环境的变化能够改变今后的依恋模式。

在第三部分,我们将着眼于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

将对较大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依恋予以讨论,依恋模式对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将一并予以讨论。

3、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

Ainsworth的陌生情境范例显示,大多数婴儿在和照顾者的分离时,会出现一种或几种反应方式;这是依恋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

但这项发现更广泛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在依恋系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里,看到了不同的依恋模式是如何在婴儿期出现的。

在第三部分,Goldberg医生探讨在婴儿期以外以及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依恋模式的发展。

对于依恋理论的创始人鲍尔比而言,依恋涉及的东西不仅仅是婴儿对分离的反应。

婴儿在分离和团聚情景中的行为只是预演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只是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潜在期望模式的一个迹象,而且,这种迹象的演化将持续到整个成年期。

在过去,Bowlby的思想颇具革命性,并且引起了争议,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

早期依恋安全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如果有的话,我们最早的依恋关系能够告诉我们,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么?

而且,我们与我们的父母的依恋历史会对我们与我们的孩子的安全和幸福产生影响吗?

延续至今的依恋研究提供了这些基本问题的答案。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安全的依恋感受会以深刻和持久的方式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许多方面,而这些结果反过来又可以传递给子孙后代。

3.1婴儿期之后

1974年,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开始了一项跨越30年的纵向研究,这项研究成为了依恋研究的里程碑。

267名孕妇的原始样本,得出了大量项研究成果,指出早期关系的至关重要。

在当时,这些还只是一些猜测,而现在得到了试验结果的支持。

有一年,研究人员使用陌生情境范例,对婴儿-照顾者这一整体进行了评估。

其中一种儿童在他们4到5岁之间又接受了重新评估。

几个月的密集观察表明,大多数1岁时被划分为安全型的孩子和不安全型依恋儿童相比,他们的自尊得分较高,能够更积极地响应其他儿童,而且具有较好的社交技能。

3.2依恋的新衡量标准

为了评估依恋在时间线上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新的衡量标准,该方法可以用来评估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的依恋模式,并对其进行分类:

7岁以下的儿童通过观察程序进行评估。

当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后,研究人员观察,并评估婴儿在团聚时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会话交流,以及微妙的肢体语言。

成人依恋访谈(AAI)相当于针对成年人和青少年的陌生情境范例。

成人依恋采访最近已做调整,适合年仅7岁的儿童使用。

参与者需要回答他们与其依恋对象的早期经验。

依恋的安全性反应在受访者在讨论童年依恋经验的连贯程度上。

研究人员需要评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以及他们在表达过程中的举止。

利用AAI和各种观察性的衡量措施,心理学家已经制定了与四种婴儿-照顾者依恋模式相对应的分类方案。

3.3学龄前和学龄期的依恋

3.3.1安全型依恋

明尼苏达州的研究和随后的许多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在婴儿期与其主要照顾者有着安全依恋关系的儿童而言,大多数带来了有希望的成果。

在1岁时处于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儿童,在学前班里往往受同龄人的欢迎,具有弹性,足智多谋,并且与他人合作。

在6岁时,他们比那些婴儿期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更懂规矩,反应灵敏,易合作,自力更生,更具共情能力。

一般来说,安全型依恋似乎是儿童和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

3.3.2回避型依恋(avoidantattachment)

在1岁时,在陌生情境范例试验中显示出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在学龄前出现防御型或回避型依恋模式的风险更大,特别是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时候。

那些在婴儿期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儿童,情感更脆弱,容易变成感情的绝缘体、敌对或反社会,从事例如偷窃,说谎,甚至欺骗的行为。

与那些在婴儿期处于安全关系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可能向成人和同龄人挑衅、被他人拒绝、更可能成为受害者。

3.3.3反抗型依恋(resistantattachment)

在1岁时表现出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学龄前往往会依赖他人。

依赖型儿童花费过多的时间寻求成年人的注意。

他们可能很容易感到沮丧,或感到被动无助。

和反抗型依恋关系的婴儿一样,依赖型儿童会以牺牲其他活动为代价,过多地依赖他们的照顾者。

3.3.4紊乱型依恋(disorganizedattachment)

在1岁时,在陌生情境范例试验中显示出紊乱型依恋的婴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发生攻击性行为,品行障碍,分离性障碍的风险更大。

分离性行为包括一个人对他或她的周围环境,记忆,身份,或意识的感知崩溃。

6岁时,紊乱型依恋已经变得有组织了,但变成了一种由孩子,而不是照顾者对控制负责的模式。

这些儿童通过羞辱和拒绝照顾者,或者通过关注和保护来控制、胁迫,或支配他们的照顾者。

控制-照顾型儿童,他们或是取悦照顾者,或是安慰照顾者,而照顾者通常对孩子经常出现的夸大的积极情绪表现出有限的回应。

控制-惩罚型儿童对满足其要求的照顾者,通常表现出有敌意的行为。

3.3.5其他不安全型(insecure-other)

最后一个儿童依恋的分类是其他不安全型,包括显示出不安全感,但不属于其他的类型的那一种。

这些儿童往往表现出的策略往往是回避和依赖的混合物。

3.4青少年和成人依恋

3.4.1自主型(Autonomousattachment)

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自主依恋,与婴儿期的婴儿-照顾者安全依恋模式相对应。

这些人能够识别其童年依恋对象的局限性和积极品质。

被划分于自主价值关系的个人,通常会原谅不太理想的照顾者,对自己的和他人的不完美感到平静,而且,他们在描述他们的童年经历时,具有连贯性和客观性。

3.4.2先占型依恋(preoccupiedattachment)

先占型依恋的分类与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类型相对应。

被划分为先占型依恋的个人,会非常专注地纠结在儿童期的细节之中,但是,他们很难对自己的过去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述。

他们往往专注于早期的经历,往往表现出过分地想取悦他们的父母。

被划分为专注型依恋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对自己的和他人的缺陷不能报以平和的态度。

3.4.3拒绝型依恋(Dismissingpatternsofattachment)

拒绝型依恋模式与婴儿期的不安全-回避型依恋最接近。

在回应成人依恋访谈(AAI)时,这些个人往往很少提到童年时的依恋经验,往往只提供简短的,不够翔实的答案,并坚持说记不起来了,同时对童年期的经历给予一个过于积极的评述。

他们还不愿意提及过去的主要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3.4.4未解决型依恋(Unresolvedattachment)

未解决型依恋与婴儿期的紊乱型依恋最相近,其特点是对过去的重大丧失或创伤缺乏决心。

被划分为未解决型依恋的人们,可能会对死亡或创伤感到困惑,对死亡的永久性感到困惑,或对死去的人或施虐者有一种着魔感。

3.5依恋模式的稳定性与改变

依恋理论假设依恋模式会持续贯穿整个一生。

婴儿期的特定依恋策略,通常能够预测一个人一生中的具体发展轨迹。

证实依恋稳定性的确切证据需要密集的终生随访程序。

在目前,有一些不够全面的,通常是混合的,但仍然是有价值的发现。

家庭生活方式项目是一项基于加州大学展开的持续的纵向研究。

该研究从婴儿期到19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

研究发现,婴儿期的依恋是预测青春期依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与这些调查相反,对57名高风险的年轻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的依恋类型和成年依恋类型之间没有显著的连续性。

该研究的样本来自明尼苏达州母亲-儿童项目的参与者,这是一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和儿童不良发展风险结果有关的纵向研究。

依恋的连续性取决于逆境的具体情况。

遭受虐待并与他们的主要照顾者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他们更可能保留不安全感。

处于不安全型依恋关系中的婴儿,在成年早期会变成安全型,这被称为获得性安全,他们在13岁时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家庭功能。

最后,使用陌生情境范式,在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