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226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 统计.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单元统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6单元统计

《众数》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2~1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

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用具:

课件。

(课件出自农远工程网络)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情境引入。

请学生观看一则新闻“李叔叔求职记”。

2.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算一算,想一想,经理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3.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数来反映工资水平比较合适呢?

二、学习新知

1.提问:

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

2.揭示:

这里的“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并请学生猜猜是哪个“zhong”字。

3.小练习:

找出下面两组数据的众数。

4.请学生试着说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板书。

三、解决问题

(一)完成例1

1.出示例题:

(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

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

米)

1.41 1.41 1.41 1.44 1.45 1.47 1.48 1.49

1.51 1.51 1.51 1.51 1.52 1.54 1.54

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6名队员。

3.根据学生汇报,老师课件随机演示选择结果。

4.小结:

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

(二)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

1.根据提供的工资表,帮助李叔叔做决策。

2.根据射击队员的成绩,帮助射击队选择合适的参赛队员。

3.生活中的数学。

四、全课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了解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3、制作本节课课件。

(课件出自农远工程网络)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

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2000年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

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

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

有什么特点?

二、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入新课

  1、教师叙述:

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

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这幅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

(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问:

怎样连线?

(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问:

从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相邻两个月之间,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

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归纳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请你说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指出: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

特点:

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

小明为了表示2000年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

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

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

(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

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

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

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指导学生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

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

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

请你根据图帮我预测一下十月份我该进多少支钢笔比较合适?

  

(1)学生先独立分析。

分析完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指出:

这要用到更为复杂的统计,比如市场调查等等。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开展讨论研究,组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一次数学课外活动。

如果活动开展得好,我将给你加薪——给平时成绩加分。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要求把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2:

能根据复式统计图直观、有效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经历用复式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从而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与功能。

难点:

通过实践真正发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件出自农远工程网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演示:

五(7)班武昭德和彭超跳绳比赛训练的场景。

2.出示训练测试成绩表如图:

3.提问:

从表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你认为谁在运动会上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

我们必须要根据这两位同学跳绳个数变化的具体情况来科学的分析,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她们跳绳个数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选择方法:

折线统计图(板书)

提问: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

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4.出示第一张单式统计图

学生回忆: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先依次描准点再依次连线!

师生共同完成第一张折线统计图。

师:

通过这张统计图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武昭德在这6天训练成绩的增减变化了!

5.再出示第二张折线统计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彭超在这6天训练成绩的增减变化了!

师问:

如果想请你同时比较这两位同学跳绳成绩的变化情况,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

把两个折线图合并在一起!

二: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

1.多媒体出示:

其中一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

现在我们要把两个折线图合并起来,统计图的标题应该为什么?

2.继续观察:

图中只有武昭德的跳绳变化情况的折线,怎样将另一人的折线图画出来?

(方法同单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

3.多媒体演示颜色相同的折线,设疑:

这两根折线图颜色一样,它们各表示哪个?

为了区分不同的统计对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也可以用实线和虚线表示!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颜色!

师:

为了避免弄错,我们要用不同的颜色区分统计对象,还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注出来(多媒体演示)。

4.解释图例:

是专门用来告诉看图人它所表示的对象的!

5.师:

好了经过大家一翻周密的思考,我们已经把表示两人跳绳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合并好了,谁来给这种新的折线统计图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学生:

合并、重合、复式……

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6.师: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学生:

A:

只能看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B:

可以较容易的发现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7.分析、预测

问题一:

武昭德和彭超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

第6天呢?

学生:

2个、5个。

问题二:

武昭德和彭超的跳绳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学生讨论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成绩都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

武昭德是稳步上升,彭超是忽低忽高;武昭德最后三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彭超好。

问题三:

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学生:

预测武昭德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彭超。

(多媒体演示比赛的结果)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从同学们的机智分析中,我能感受到咱们班的同学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们愿意用自己的能力来继续解决问题吗?

作业:

1.完成书本P127的统计图,并分析、解决问题。

2.请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金牌获奖的情况做一个预测!

板书设计:

复试折线统计图

优势:

较容易的发现两组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制图方法:

1.描点2.标数据3.依次连线

《打电话》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学会打电话。

2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3渗透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打电话,练习打电话。

三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学生通过说,演,练的学习过程,在情境中各抒己见,做到会说,会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话机2部。

(课件出自农远工程网络)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传话”。

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打电话的教学作一个铺垫,也是为了让学习气氛放松放松。

(一)直观展示,吸引学生注意。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玩了一个“传话”的游戏,老师这有一个传话的工具,你们认识吗?

(导出电话机)

师:

啊,都认识啊!

那么你们会打电话吗?

(学生兴致高昂地回答:

“会。

”)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师:

都有经验啊,那你能用你的经验帮助一个小伙伴吗?

(渗透互帮互助思想,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识图说。

师:

小明生病了,不能上学,他该怎么向班主任李老师请假呢?

(大家出谋划策,练习说话。

师: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方便快捷?

(打电话)

(三)指导练习,培养良好习惯。

师:

假如你就是小明,请假时该怎么说?

打电话请假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加入学生讨论,适时帮扶。

师:

大家讨论得真热烈!

那么假如你是小明,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该怎么说?

(让学生试说,多肯定少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打电话要注意的内容,教师再小结方法。

师:

大家分析得真清楚。

为了帮小明把事情办得圆满,咱们再来演演打电话的过程。

同桌两人先练习,一个人当老师。

一个人当小明。

师:

大家分析得真清楚。

为了帮小明把事情办得圆满,咱们再来演演打电话的过程。

同桌两人先练习,一个人当老师。

一个人当小明。

师:

谁想给大家表演表演?

(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评价,适时奖励。

师:

你们表演得真好!

现在有一个和老师直接对话的机会,谁想把握?

(添加忙音,加大难度,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四)扩展练习,丰富交际内容。

师:

如果现在真的给你一个打电话的机会,你最想打给谁?

(引导学生说话,老师配合练习。

(五)布置作业,交际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会了打电话,还帮助了小明,收获真不小!

回家以后,给你最想打电话联系的人打个电话,说说你的心里话。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教案首页:

(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____________内容。

(此节的位置意义)

本节内容的学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且对×××课有弄哈偶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程度。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难点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方式

1、情景导入法

2、自学导入法

3、任务驱动法

4、探究式学习法

5、小组协作讨论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设备用具:

××机房或××实验室、教材、事先准备的材料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有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过程(解决重难点、目标实现、学习活动)

3、归纳

4、作业

1.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2.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3.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5.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八、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

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

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