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13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地球和地表教学设计

11、地球引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地球引力,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进行猜想、根据实验材料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2.能够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推理物体落地原因,并能用科学语言表述现象与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合作与交流,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充满兴趣。

2.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克服地球引力。

2.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记录单。

教师准备:

毽子、球、课件。

[PPT2出示]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磁铁、剪刀、毽子、球图片,及课前活动要求:

思考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潺潺的溪水会流向低处……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PPT3出示]教师准备纸飞机、球、毽子,找3个学生到黑板前玩一玩。

2.教师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放飞纸飞机、踢毽子、抛球,最终纸飞机、球、毽子都落向哪里?

引导学生交流。

3.[PPT4出示]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落地的现象?

出示落叶飘落、运动员跳高、瀑布飞泻、苹果落地图片,引导学生交流。

4.[PPT5出示]学生猜测原因:

这些物体最后也都落向地面,这是为什么呢?

5.教师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二、活动过程

[PPT6出示]活动一:

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交流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

1.从正面交流:

刚才我们已经交流了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并猜测了原因。

2.[PPT7、8出示]下面我们从反面交流: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及原因。

教师相机出示“风筝、飞机、孔明灯、热气球、火箭”等图片,提出问题:

这些物体是借助什么升空的?

假如没有这种力量会怎样?

2.[PPT9出示]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来自地球的吸引力,若想克服这种引力,就得需要强大的外力来帮忙。

3.过渡:

地球引力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对地球上的物体施加引力,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它的存在。

[PPT10出示]活动二:

探究物体落地的原因。

1.[PPT11出示]实验探究“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验证地球引力的存在。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磁铁、曲别针、细线、透明胶带,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设计一个“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PPT12出示]实验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总结实验方法:

a.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

b.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

c.提出猜想:

如果移走磁铁,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

d.移走磁铁,观察曲别针向哪个方向移动。

(4)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a.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

b.磁铁吸引曲别针后要让曲别针悬浮于空中。

(5)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PPT13出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曲别针向下运动,落向地面。

说明地球具有像磁铁一样的吸引力,可以吸引物体落向地面。

2.[PPT14出示]实验探究“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

(1)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新增实验材料剪刀,提出实验要求:

设计“剪断细线,曲别针如何运动”的实验。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PPT15出示]实验记录单,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总结实验方法:

a.将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栓曲别针。

b.用磁铁慢慢接近曲别针,带动曲别针竖立并悬空于地面之上。

c.猜想:

如果剪掉细线,曲别针向哪个方向运动?

d.剪掉细线,观察曲别针的运动方向。

(4)师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a.线的一端要用透明胶布牢牢固定在地面。

b.磁铁吸引曲别针悬浮于空中,磁铁要与曲别针相隔一定的距离。

c.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5)学生实验,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6)[PPT16出示]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磁铁向上运动,被磁铁吸住。

得出结论:

磁铁隔空也能吸住曲别针,不会落向其他方向。

(7)[PPT17出示]根据两次实验探究,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像磁铁隔空能吸住曲别针一样,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

3.[PPT18出示]出示“地球引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确。

4.[PPT19出示]出示资料卡,认识“上、下”概念。

(1)课件出示资料卡:

地球像一个大圆球,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居住在地球上各个方向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

(2)科学描述上与下的方位概念:

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

[PPT20出示]活动三:

了解地球引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PPT21出示]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2.学生交流。

3.[PPT22出示]地球引力对人类生活又有哪些有利的一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4.[PPT23出示]视频展示假如失去地球引力的后果。

5.师生总结:

地球引力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假如没有地球引力,世界将陷入混乱不堪,人类也无法生存。

三、拓展活动——展示知识链接资料,布置作业,继续激发学生对太空研究的兴趣

1.[PPT24出示]介绍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地球引力,播放地球引力是如何被发现的视频。

2.[PPT25出示]视频播放地球引力如何产生的相关知识。

3.[PPT26出示]布置拓展性作业:

(1)课后继续查阅“人类是怎样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的”相关资料。

(2)周末观看“太空课堂”相关视频。

【板书设计】

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力

12、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内部有什么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重难点】通过探究实践操作类比,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熟鸡蛋、搜集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2出示]地球表面的图片。

2.谈话: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有不同的地貌,高低起伏、形态万千,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呢?

你想知道吗?

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

3.[PPT3出示]板书课题:

地球内部有什么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地球内部有什么?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2.[PPT4出示]火山喷发、泉水喷涌、煤矿开采、石油钻探等图片。

3.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地球内部有什么。

学生有可能说:

从地下可以挖掘出石油、煤炭,我猜测地球内部可能有丰富的矿藏,我想还应该有许多矿物,如:

铁、铝等;从喷涌的泉水,我猜想地球内部可能还有许多水。

……

4.[PPT5出示]教师小结。

5.[PPT6出示]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没法看到。

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内部秘密的呢?

6.学生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资料。

7.全班汇报交流。

8.[PPT7出示]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呢?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但目前,钻得最深的钻探机,也只有20千米而已,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9.[PPT8出示]如果把地球比做一个苹果的话,那就相当于连表皮也没有钻透。

怎么才能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10.[PPT9出示]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的。

11.[PPT10出示]科学家还可以利用磁力来探知地球内部情况的。

12.[PPT11出示]小结:

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活动二:

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PPT12出示]科学家通过探索知道地球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提问:

那你们知道地球的结构与我们生活中什么物品很相似吗?

学生自由猜想。

(有可能说到说鸡蛋或荔枝)你想不想亲眼看看?

3.[PPT13出示].学生剖开熟鸡蛋,观察熟鸡蛋的结构:

蛋壳、蛋白和蛋黄。

做好温馨提示。

4.[PPT14出示]出示地球结构图与熟鸡蛋结构图类比图。

5.[PPT15出示]出示教科书资料卡,学生阅读、理解。

6.小结:

地球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地幔厚约2900千米,温度为1000℃—3000℃。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00多千米,温度约为4700℃。

活动三:

地壳是由什么岩石组成的

1.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那你知道地壳是由什么岩石组成的吗?

2.学生猜想交流,有可能说到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等。

3.[PPT16出示]出示课本40页资料卡,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PPT17出示]师生小结:

根据岩石形成的原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

三、拓展活动

1.[PPT18出示]总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地球内部的构造。

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并且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因为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2.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12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球内部有什么:

石油、煤、岩浆、水、各种各样的矿产

地壳

地球内部结构地幔

地核

地壳的组成: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3、地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

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的实验。

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防震知识。

【重难点】

1.了解地震现象。

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毛巾、干树枝、搜集地震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PPT2出示]图片导入,感知地震。

谈话:

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PPT3出示]教师播放汶川地震图片。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仔细观察,交流发现。

1.谈话:

在视频中,地震发生时,你都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2.[PPT4-8出示]出示地震后的图片:

仔细观察,又发现什么?

3.[PPT9出示]出示文字资料: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爆发了里氏7.8级大地震,共造成约24.2万人死亡。

4.[PPT10出示]出示日本熊本地震图片

5.交流:

由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三、自主质疑,大胆猜想。

1.谈话:

地震的破坏性很大。

关于地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学生提出问题,交流。

2.[PPT11出示]猜测:

猜想一下,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四、设计方案,模拟实验。

观察实验器材有哪些?

2.[PPT12-13出示]设计实验方案:

你能设计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吗?

小组讨论、交流。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1)向中间挤压毛巾,会发现什么现象?

(2)折断树枝时,听到什么声音?

手有什么感觉?

(3)由此推想:

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发生什么变化?

变化时会伴随什么现象发生?

4.[PPT14出示]提示注意事项:

在实验操作中,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5.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交流,总结成因。

1.谈话: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交流。

师生交流。

2.[PPT15-18出示]播放地震的成因视频。

3.总结:

岩石层在地下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变形、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的成因。

4.[PPT19出示]出示地震的种类视频:

地震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天然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三类。

六、地震的影响与预测。

1.[PPT20-21出示]谈话:

地震有哪些危害?

只有危害吗?

地震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师生交流。

2.地震危害这么大,我们可以预报吗?

师生交流。

3.[PPT22出示]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请看地震前的预兆影片。

4.谈话:

现在的科学技术不能提前预报地震,但是可以检测到地震。

学生交流关于地震的检测知识。

[PPT23出示]课件播放:

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七、[PPT24-25出示]地震来了,怎么办?

1.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2.交流:

如果一旦遇到地震,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学生汇报。

3.总结:

当地震发生时,首选的想办法离开高楼大厦,到相对空旷的地方逃生。

第二,如果被困在房子里,出不去,要拉掉电闸、关好煤气以防起火,躲藏到卫生间或有一定支撑力的物体如桌子、床的下面,保护头部不受伤。

八、[PPT26出示]布置作业,课后探究。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避震方法。

【板书设计】

地震

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

地震的种类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14、火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火山的实验。

2.会查阅资料,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火山的成因。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现象作合理解释。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

2.知道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重难点】

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两面性;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和合理应变的能力。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铁盘、土豆泥、番茄酱、记录单

教师准备:

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PT2-10出示]谈话:

同学们,你见过火山喷发吗?

你对火山喷发有哪些了解?

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想看吗?

出示火山喷发的图片、视频资料。

2.提问:

关于火山喷发,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3.师生梳理关于火山喷发的问题,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师生交流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火山喷发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

1.[PPT12出示]出示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小组交流。

(火山喷发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推测一下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

2.小组汇报。

3.师生交流。

活动二:

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1.猜想火山喷发的成因。

2.设计实验方案。

(1)谈话:

实验桌上有铁盘、土豆泥、番茄酱、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小苏打等,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吗?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PPT13-14出示]小组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师生交流,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番茄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相当地球构造中的地壳。

把番茄酱包在薄薄的土豆泥中,加入一点小苏打,把土豆泥的边缘压实,不要漏气,放在铁盘上,将铁盘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出示实验提示。

5.[PPT15出示]小组实验探究,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经过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由此推想,火山喷发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7.[PPT16出示]师生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活动三:

了解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学生汇报。

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知道它都造成过哪些危害吗?

[PPT17出示]小结:

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岩浆可毁坏树木、房屋,途径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水资源污染、气候恶化、干扰航班等。

2.师生交流。

除了坏处,它有好处吗?

[PPT18-19出示]小结:

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珍贵矿石、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

三、拓展活动

[PPT20出示]现在,许多火山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火山旅游手抄报》吧!

【板书设计】

火山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锥形山就是火山

15、地表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喜欢大胆想象,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意识到要保护环境,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重难点】

知道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喷壶、搜集地表变化的原因的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3-5出示]谈话: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黄土高原的视频,想看看吗?

认真看。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通过这段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将来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咱们就来探究地表的变化。

引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水流对地表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PPT10出示]出示河流入海口和瀑布下岩石的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水流对地表变化产生影响?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猜测是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

2.[PPT11出示]分组实验——让水从土堆的顶部落下,观察。

思维导航:

1.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根据实验推想自然界中的水流对地表有什么影响?

[PPT12出示]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3.谈话:

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有风力的作用、火山爆发等引起地表变化。

[PPT13-17出示]出示图片,直观展示。

[PPT18出示]播放视频:

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总结:

水、风、火山、地震等自然力量都能引起地表的变化。

4.[PPT19-20出示]出示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化石。

根据这段资料你能推测出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

在远古时代,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海洋。

5.[PPT21出示]出示大陆板块现在的图片和约6500万年前的图片,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发现现在的大陆板块之间距离比以前远了,说明板块移动可以改变地表形态。

6.总结:

由此可见,风力作用、火山爆发、大陆板块移动等都能引起地表形态变化。

活动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

1.谈话: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资料,你能根据资料说一说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有哪些影响吗?

2.[PPT22-25出示]学生讨论,汇报人类开采矿石、修筑大型水坝、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活动引起地表变化。

3.[PPT26出示]播放视频,总结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三、自由活动:

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

1.[PPT27-28出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环境呢?

2.学生交流:

该植树造林种草、停止乱砍滥伐、停止围湖造林等。

3.汇报总结。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五、拓展活动

[PPT29出示]你想知道自己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吗?

课下自己搜集资料或者调查,了解自己家乡地表的变化。

【板书设计】

15地表的变化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