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472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水火箭制作与研究教案设计.doc

《飞向太空》教案

【课题、课时】《飞向太空》(1课时)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理解人类航天的主要成就和探索精神。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后编排的,学生已经从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中,领会了理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可以成为现实,这个时候很需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在航天领域的开拓精神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材的编写思路:

本节从近地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到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图片,由近及远的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想冲出地球、飞向太空,需要火箭来提供巨大的速度;人类进入太空中将面临失重的环境,那么如何在失重的环境中生存和工作立即摆在了人类面前;在深空探测中,人类取得了哪些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太空、热爱科学、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精神。

4.教材的特点:

第一,重视火箭升空原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第二,注意从实验观察的现象引入课题;第三,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四,通过互联网搜索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第五、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5.教材处理:

(1)对于火箭升空的原理,从充气气球飞出、古代起火的发射、水火箭的制作,让学生认识到反冲运动发挥的作用;

(2)对火箭的结构和火箭发射的过程采用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及“神州六号”的发射进行教学,增强知识的爱国主义教育性;(3)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上网学习在太空失重环境下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情况。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在思维方式上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他们不仅渴望新知识的学习,也希望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学过的知识,通过水火箭的制作,更加认识到人类飞向太空梦并遥不可及。

2.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进行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对在轨运行物体的失重现象也能够进行分析,本节涉及的反冲作用和太空中的失重,学生是可以理解的。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上得以提升,特别是对我国在实际航天探索中的努力和成就需要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

(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2)认识火箭的演变过程;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互联网搜索图片和录像,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2)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3)认识太空探险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4)通过观看录像,激发爱国之情和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教学重点】

1.火箭发射的原理;

2.太空中的失重现象。

【教学难点】

对火箭发射原理的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气球、互联网、学生电脑

【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

由近及远观察地球照片

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

学生归纳

观察实验

形象感知

气球飞出

水火箭发射

古代火箭“起火”

反冲原理

火箭速度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推进新课

多级火箭结构

火箭发射过程

进入太空

失重下的生活

失重下的科研

火星探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的互联网信息

[观察思考,引入新课]

通过观察图片,教师提问,让学生积极感受空间的由近及远,想象自己飞向宇宙。

一、飞向太空的桥梁---火箭

[课堂实验,形象感知]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充气气球释放后往前飞出。

对气球进行受力分析,当释放进气口,部分气体飞出,联系牛顿第三定律,剩余气体和气球得到一个相反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气球往前飞出。

归纳得出气球利用这种反冲作用得到向前飞行的速度。

[认识水火箭、起火,类比学习]

通过观察学生制作的水火箭,进一步认识反冲原理: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火箭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结构]

通过前面的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出火箭升空是利用燃料燃烧后向后急速喷出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射出的。

单级火箭的速度只能达到5km/s,要想使火箭获得第一宇宙速度,只有采用多级火箭的方式。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表现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

主要介绍长征二号F型火箭结构。

[二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通过观看视频:

神州六号发射,举例对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火箭的发射过程。

并让学生复述火箭的发射过程,加深理解。

二、梦想成真---遨游太空

通过观看视频: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让学生理解在人类进入太后空,要面临太空中的失重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带来的挑战。

同学们对此问题都有一些了解,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详细资料,了解人类克服了哪些困难才能够在失重的太空中生活和进行科学研究。

[课堂反馈]

例1、国际空间站在预定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该飞船的密封舱内,下列实验能够进行的是( C )

例2、假象小实验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六分之一。

如果在月球表面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一个铅球、一片羽毛,将会看到它们同时落地。

三、探索宇宙奥秘的先锋---空间探测器

通过对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介绍,让同学们理解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一直在孜孜以求,克服各种困难,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课堂小结]

(1)火箭发射利用反冲原理: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火箭的主要构成:

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逃逸塔。

(3)火箭发射过程。

(4)太空失重环境下的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

问:

人类探索太空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跟从图片由近及远展开想象,进而联想人类为什么花费很大代价开发太空空。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问:

充气后的气球扎好进气口放在桌面上,气球的受力情况如何?

问:

当释放进气口,气球的受力情况又如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气球利用反冲作用得到向前飞行的速度。

问:

我们学生制作的水火箭可以飞行30米的距离,那么水火箭飞行的原理是什么?

问:

古代的起火能够升空利用的又是什么原理?

问:

水火箭、起火起飞的速度很小,要想飞出地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运载工具?

学生分析:

如果要飞出地球,发射速度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只有火箭才能获得这样的速度。

问:

单级火箭的速度还达不到第一宇宙速度,怎么办?

问:

同学们对火箭都比较陌生,除了老师所介绍的五个主要构成外,同学们还想知道关于火箭的哪些知识呢?

鼓励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话题提问。

问:

请同学们自己复述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发射过程。

讨论:

进入太空后,人类要面对什么困难?

问:

失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问:

太空中为什么会产生失重现象?

展示太空人的奇妙生活,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让学生打开电脑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探究太空人是如何生活的。

问:

国际空间站中也存在失重现象,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开展实验研究的,在太空都能够进行哪些实验?

问:

问什么在太空中A、B、D描述的实验不能够进行呢?

问:

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铅球和羽毛,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探测器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本节知识回顾,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为航天科学家。

思考

举例

回答

分析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归纳

总结

思考

回答

学生

提问

观察

总结

回答

观察

思考

回答

回答

回答

上网查找

详细资料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回答

上网

查找

资料

总结

归纳

【搜搜问问】

【中国知网】

【百度百科】

【太空旅程】

http:

//intranet.chw.edu.hk/~06SCI_2DGP06/rocket/rocket2.htm

【百度百科】

【新浪视频】

【酷六视频】

【搜狐求知】

【周末画报】

【优酷视频】

【板书设计】

火箭结构

失重

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反冲作用

火箭升空

助推器、芯(一、二)级火箭、整流罩、逃逸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地球由近及远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从地球飞向太空的过程,追寻人类探索宇宙的的步伐。

课堂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释放充气气球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反冲作用的效果,由直观现象归纳火箭升空原理,在思维上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学会归纳分析。

通过展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结构及发射原理,不但使学生了解人类飞向太空需借助的交通工具,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国家、为社会负责的态度。

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知识这一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这堂课达到了预设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