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59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论文.docx

《历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论文.docx

历史论文

 

论1862年美联邦政府的土地法令

【摘要】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在对西部土地实行国有化的过程中,西部移民为争取无偿分配土地而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最终导致了1862年的《宅地法》、《莫里尔土地法》和《太平洋铁路法案》的颁布,这三个法令确定了把西部土地无偿授予移民的方式。

这种处理西部土地的方式,对西进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美国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城市化的进程。

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土地投机现象及对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侵略等问题。

【关键词】西部土地《宅地法》《莫里尔土地法》《太平洋铁路法案》

【Abstract】TheUnitedStatesafterindependence,thefederalgovernmentinwesternlandtopracticenationalizationprocess,westernmigrationtofightforfreedistributionoflandandlaunchedalongstruggle,whicheventuallyledtothe1862ahomesteadlawmolilleandPacificrailwaybillworked,theissuanceofthethreelawstodeterminethewesternlandgrantimmigrantswayfreewiththiswesternlandway,towestmovementisanimportantinfluence,promotetheAmericanagriculture,transportationandurbanizationprocess,butatthesametimeinthisprocesshascausedsomenegativeeffects,suchaslandspeculationphenomenonofnativeAmericansandIndiansaggression

【Keyword】Westernland;Ahomesteadlaw;MoLillemidway;ThePacificrailwaybill

西进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拓殖运动,是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联邦政府颁布的关于处理西部土地的一些法令法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862年政府颁布的《宅地法》、《莫里尔土地法》和《太平洋铁路法案》。

这些土地法令法规对西进运动乃至整个美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1862年美联邦政府的土地法令颁布的背景

在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是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

正是由于联邦政府采取扩张土地的政策以及土地售卖及赠与的政策,才吸引了数以百万的移民来开垦,才得以使西部仅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就变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繁荣地。

西部广大自由地的存在和美国政府处理西部土地的政策是西进运动的前提。

正如有学者指出:

“联邦政府在最后的西部土地分配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几乎所有土地都是公共领地通过战争、购买或者条约的签订取得的。

”[1]

(一)1862年《宅地法》颁布之前美国西部土地法令的不足之处

美国独立后,获得了大片的自由地。

联邦政府为了解决自身财政困难,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及法令。

1784年、1785年、1787年联邦政府连续制定了三个土地法案,将西部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彻底的排除各州争夺西部土地和边民非法占地所产生的纠纷。

同时,根据西北地区人口增长情况逐步建立权力平等的新州,最后再以法定形式逐步将这些土地投入市场,按地段出售国有土地。

这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处理西部土地的三条原则。

这成为日后制定土地法令的依据。

土地如何处理,如何出售这个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一直是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从1785年至1841年,西部土地的处理经历了一个由保守向自由化逐渐转化的过程。

具体情况见下表。

[2]

附表:

1785~1841年土地出售条件的演变

土地法修改年代

出售最低额(英亩)

每英亩(单价)美元

支付办法

1785

640

1

1796

640

2

1∕2为现款,1∕2为一年期的信用贷款

1800

320

2

1∕4为现款,1∕4为40天,1∕4为2年期,1∕4为4年期支付款

1804

160

2

付款期限为1年

1820

80

1.25

现款

1832

40

1.25

现款

1841

160

1.25

凡占有土地不超过320英亩垦殖者,有优先购买权

从各个时期的土地立法可以看出,这些土地法令是有利于土地投机者的法令,这些法令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在人民群众和进步人士的强烈反对下,联邦国会不得不一再颁布新的法令,改动土地的售价和最小面积限额。

1820年的土地法令对土地政策做了较大的调整,取消了赊买制度,把公开拍卖的最小单位面积减至80英亩,最低价格定为1.25美元。

这个法令实施后有不少西部拓荒者买到了土地。

“1800年至1819年间,售出地仅有1600万英亩,而1820到1841年期间,售出的土地达到了7500万英亩。

”[3]国有土地私有化的过程就是土地逐步投入市场的过程,而过高的销售额又堵住了生产者获得小块土地的正常渠道。

小块土地简直是奇货可居,利润之高令人难以置信是投资者趋之若鹜。

于是在争取无偿分配西部土地的过程中,直到《宅地法》颁布以前,土地投机就成为美国土地私有化过程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二)1862年时美国国内形势的巨变

内战前,关于西部广大公有土地如何处理的问题,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部奴隶主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资产阶级要求限制奴隶制的扩张。

由于不断攫取新的土地是奴隶种植园经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因此奴隶主力图在西部公有土地上不断扩张奴隶制。

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农民和黑人,不仅反对奴隶制的扩张,而且坚决主张取消奴隶制,要求把西部公有土地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

正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低下,才导致利益受损,促使他们为自身利益而斗争,西部拓荒者们曾提出“无代价分配国有土地”等立法口号,并且在后来的选举中运用自己的选票为自己争取土地权益,在这上百年的自觉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美国式的民主。

同时,联邦政府也意识到利益倾向于少数集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在每次的土地法案中做了不同程度的向底层民众的利益倾斜。

随着西部在国会内政治权力的增长,西部移民要求得到更多的土地。

1820年—1841年间,先占地权成了敏感的政治问题。

所谓先占地权即是拥有以最低价格优先购买自己占有土地的权利。

至此,美国的土地处理原则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立法由保守向自由的演变,满足了移民的部分要求,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部的开发。

但是,这是在有利于富有者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的。

在争夺西部土地的斗争中,移民既要反对政府的限制,又要反对土地投机者的剥削,经常使用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

1848年,由于自由土地党宣布支持自由宅地而使这些土地运动更加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后来新成立的共和党在1860年的竞争纲领中提出了实行宅地法。

这使得共和党在大选中取得对民主党的胜利,终于为宅地法的通过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南部奴隶主的政治代表退出国会后,林肯政府得以实现共和党提出的宅地纲领,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于1862年2月28日和5月6日先后通过了宅地法,5月20日林肯颁布此项法令。

二、《宅地法》、《莫里尔土地法》和《太平洋铁路法案》的颁布及实施

19世纪60年代以后,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是以销售为主转向赠与为主。

1862年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颁布了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无偿分配西部土地,并摆脱一切封建束缚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列宁称之为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一)《宅地法》的颁布及实施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规定:

“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慢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

”[4]《宅地法》还规定一项折偿条款,即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

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利用。

据统计,“1868年—1900年,约有60万农户分到宅地总面积达到8000万英亩。

”[5]《宅地法》的实施,使广大劳动人民终于获得了土地,为农业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资本主义农业在美国发展的“美国式”道路的重要路标。

《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

《宅地法》影响最深的是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刺激了移民向西部的迁入。

《宅地法》实施以后的40年间,“共颁布了60万份宅地证书,宅地总面积为8000万英亩,估计宅地农民人数和宅地面积大约各占西部农民人数和耕地面积的1∕6。

”[6]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在美国西部开发中起了重大作用。

1815年到1860年进入美国的移民比美国1790年的全国人口都多,而这些移民并不停留在东部,他们“只要能够赚的一笔钱,便都立刻购买西部土地。

”[7]正是他们构成了西进大军的主力,改变了美国人口的分布状况,促使农业中心向西部移动。

这些都对西部的开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莫里尔土地法》的颁布及实施

在美国,公共土地立法过程中,议案与议案之间存在制衡关系,一个激进的土地法预案颁布后,马上会跟进一个保守议案进行补充,以抵消激进集团对利益的独占。

1862年5月通过《宅地法》后,又于7月国会通过了当时有利于东部的《莫里尔土地法》,全称是《对设立学院以促进农业和机械工艺的各州和准州授与公有土地的法案》。

该法规定:

“按照1860年人口调查为依据而确定的国会参议员和众议员的名额计算,每有一名参议员和众议员即授予3万英亩,并将这些赠地所得的收益在每州至少资助开办一所农工学院(又称“赠地学院”),主要讲授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知识,为工农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专门人才。

东部赠地从西部拨付。

联邦政府共拨地1743万英亩用以赠地学院的建设。

”[8]

截止到1922年,美国共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

法案实施后其中有28个州单独设置了农工学院,其余的州将土地拨给已有的州立学院成立州大学或在州立大学内添设农工学院。

众多的农家子弟开始涌入大学校门,为美国工农业的现代化储备了充足的“软件”。

在这个法案的规定下,约有一千三百万英亩公有土地授与各州,对于创建州立大学运动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就美国高等院校的数量来看“1870年,高等院校不过563所,到19l0年已接近1000所;1935年,高等院校增至1500所左右,学生超过100万名;到1960年又增至2000所,学生超过300万名;到1970年高等院校数目接近2500所,学生总数超过700万名。

”[9]和1785年的土地法一样,这个法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资助教育事业的土地法令。

该法案的颁布和赠地学院的创建促使美国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变化;赠地学院的建立主要是为工业、农业建设培养人才。

最终确立并强化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时也促进了美国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

因此,赠地学院对美国乃至世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赠地学院建立发展起来后,美国高等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样以神学、古典学科为重点,而开始面向现实。

赠地学院适应当时美国兴业富国的大政方针,对美国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使美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三)《太平洋铁路法案》的颁布及实施

1862年国会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开始了美国横贯大陆的铁路修建。

该法案规定:

“太平洋联合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沿线,每建一英里铁路就可以获得20平方英里或10万平方英里(在各州境内)土地。

”[10]这项法案共向铁路公司提供了1.3亿亩的土地。

铁路公司还可以向政府领取补助金,“在平原地区每哩由政府津貼建筑费用一万六千元,在山区每哩津貼四万八千元,在山脉中部地区每哩津貼三万两千元。

”[11]

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私人资本投入到建设通往西部的交通体系中。

“铁路与土地相结合产生的各种效应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两者相加之和。

”[12]西部的地价随着铁路的铺设而增高,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同时,铁路的铺设又带动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西部大规模的开发,成为19世纪美国腾飞的支撑力量。

当然,这一土地政策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后果,“这种慷慨的土地赠予使铁路部门转瞬成为一个空前庞大的土地帝国。

”[13]当时的西部正处于开发阶段,缺乏资金。

修建铁路主要依靠政府的资助,政府资助主要有两种形式:

赠予土地和给予贷款“从1850—1871年,联邦政府赠与铁路公司的自由土地高达1.3亿英亩。

贷款为每一英里铁路,在平原地区为1.6万美元,丘陵地区为3.3万美元,山地为4.8万美元,以保障铁路线的均匀分布。

”[14]这样铁路公司就成了仅次于联邦政府的最大土地占有者。

这两个“制衡措施”使西部平民从《宅地法》中获得的利益大打折扣。

三、《宅地法》、《莫里尔土地法》和《太平洋铁路法案》的影响

美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刺激了移民向西部的涌入,加快了美国西进运动的步伐。

《宅地法》的实施,为南北战争中北部的最终战胜南部做出了贡献。

这些土地政策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了重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土地政策的积极影响

1、加速了美国内战的进程

在美国内战爆发以前,奴隶主首先不愿意放弃任意占领西部土地的机会,是《宅地法》的顽固反对者。

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也企图在土地投机中捞取好处,对《宅地法》十分冷淡。

但当内战爆发后,严酷的现实才迫使林肯政府采取了通过《宅地法》的断然措施。

1862年5月,林肯政府签订了《宅地法》。

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

在《宅地法》颁布时,美国内战正处于胶着状态,而该法令适应了西部小农对土地的要求,使政府得到了小农的支持,同时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鼓舞了西部农民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

为南北战争中北部的最终战胜南部做出了贡献。

2、加快了西部地区及农业的开发

到19世纪40和50年代,大约经过了20年,美国西部地区随着西进人流,扩展到密苏里,明尼苏达,艾奥瓦,堪萨斯和布拉斯加一带。

到1860年“阿列根尼山以西地区先后建立17各新州,土地面积约为103多万平方英里。

在1862年《宅地法》颁布以后,西部土地开垦面积达到50万英亩。

在70代,开垦面积一下增长到1.9亿英亩,相当于英法两国总面积的总和。

在1880年到1900年的20年间,有增加了3亿零3百万英亩耕地。

”[15]“耕地面积从2亿9千3百万亩增加到8亿3千8百万亩,农场数目从1850年的144万9千所增加到573万7千所。

”[1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些农场沾着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形成了农业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宅地法》将土地免费赠送给了土地开发者,同时也是最终需求者的广大劳动者。

它给西进移民提供了精神上的强大推动力,给美国农业带来了新的繁荣和高涨。

加速了西部地区的开发。

“1860年到1913年,美国农场总数由200万个增加到640多万个,耕地面积由4.07亿英亩增加到9.02亿英亩。

”[17]

3、促进了交通运输和铁路事业的大发展

西进运动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和铁路事业的大发展。

在19世纪的最后20几年里,美国铺设了五条横贯大陆的铁路,总长达9021英里,成为世界上铁路线最长的国家,支线深入西部腹地,为西部开发起到了难以估计的作用,当时的美国,东部还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缺乏资金和劳力,而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完成西部如此浩大工程,这与美国联邦政府实施的土地政策是分不开的。

美国联邦政府对铁路的赞助形式主要有两种:

赠送土地和给予贷款。

各铁路公司获得土地后,纷纷成立土地公司抛售土地,每英亩平均价格高达4至5美元。

各铁路公司因此获得巨额收入,以此作为建筑费用的主要来源。

在赠与土地的同时,联邦政府还给与各铁路公司以巨额贷款。

1862年国会通过立法,授权联邦太平洋铁路公司“在平原地带每英里获得贷款16000美元,高原地带每英里32000美元,山区48000美元。

1865年到1890年,联邦政府的赞助总数(包括政府赠与土地的价值在内)达15至20亿美元,占这一时期铁路全部投资的10%或15%左右。

”[18]铁路的铺设又带动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西部大规模的开发,成为19世纪美国腾飞的支撑力量。

当然,这一土地政策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后果,这种慷慨的土地赠予使铁路部门转瞬成为一个空前庞大的土地帝国。

4、加速了美国西部的城市化进程

西部的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土地投机集团对西部城市的建设。

因为土地投机集团占有大片土地,又有雄厚基金,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规划设计城镇。

其中,最典型的是洛杉矶。

地产业兴隆的同时,大量中小城镇拔地而起,1887—1889年共建了60多个新镇,从国外来的移民数众多。

“纽约和俄亥俄那些州比较之下收留人数不多,而南达科他的人则由1.1万人飞跃至9.8万人;内布拉斯加从12.3万人增45.2万人;科罗拉多由4万人增至19.4万人。

”[19]还有是铁路城镇的大量出现。

铁路城镇中的地价远远高于一般土地,铁路公司获利翻倍,与此同时城镇的新兴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铁路的客运输量随之增加,利益收获更大。

5、扶持促进了美国的教育发展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发展,特别重视学校教育。

1862年的《莫里尔土地法》,决定由政府把至少3万英亩公地永久赠予每个州的有关院校,当时依阿华州农学院就是接受这种土地赠予建立起来的。

在19世纪60年代,根据《莫里尔土地法》,美国建立一批农学院和工学院,如著名的伊利诺斯大学、马塞里工学院,康奈尔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为美国西部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据统计,“1882年由联邦政府资助的赠地学院在校生仅为2432人,到1885年已增加到2.5万人,到1916年约为13.5万人,至1926年此类院校的学生则接近40万人。

”[20]“从1870年~1900年,小学人数增加了810万,中学人数至1900年超过了100万,大学人数从1870~1910年累计达81.5万多人,其中增量很大的一部分在西部地区。

”[21]19世纪后半期,美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级学校培养了各种经济建设人才,提高了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壮大了科学技术队伍,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工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消极影响

1、大规模的土地投机

美政府的土地政策造成了大规模的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使大多数农民遭受到沉重的剥削。

1862年的《宅地法》,虽然免费向移民提供160英亩的土地,调动了农民西进的积极性,但却仍为土地投机者所利用,这些土地落到了私家公司、个人和外资企业手中,据统计:

“29个外资辛迪加和个人就拥有土地20747000英亩,另加还有11个木材场拥有1200万英亩土地。

”[22]除此外,无偿赠予铁路公司的土地面积就“超过18300万英亩,约相当于28600平方英里,面积超过德克萨斯州,等于联邦领土的1∕10。

”[23]铁路、私家公司和个人手中掌握的大面积土地,一般是以高价转售给移民。

结果使大量财富集中在了土地投机者手中,同时加重了移民的负担。

2、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西部有的是广阔无垠的处女地。

在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从而使森林、土壤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在美国西部开发之初,野蛮的掠夺式开发占据主导地位。

拓荒者对“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根本不屑保护。

这种野蛮的掠夺式开发,使森林面积锐减,使原本一些肥沃的土地开始退化、沙化,使当地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同时,野生动物资源也遭到严重破坏。

“1934年5月11日晨,几百万吨的尘土被大平原的狂风刮进了大西洋,在2800公里的上空形成了一个浑浊昏黄的天幕,持久不散。

大平原的水井、溪流被沙土填塞,完全干涸,牲畜成群死亡,成千上万的农户逃离家园,流落他乡。

这场大风使全国1/6的土地受灾。

大平原又回到无人居住的状况。

”[24]此次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黑风暴”。

自这一事件后美国政府才真正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使印第安人遭受到严重摧残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文明与野蛮、开发与破坏交织在一起。

美国的西部开发运动既留下了移民西进的辉煌业绩,也充满了血腥屠杀驱赶印第安人的罪恶。

西部的开发,对世世代代居住在西部的印地安人来说,却是一场噩梦。

他们的财物被掠夺,土地被霸占,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剩下的也被强行赶到更为荒凉的“保留地”,80年代以后,印第安人的土地保留地由部落转为个人所有,土地化整为零,“按每户160英亩分配给印第安人。

实际上这是对印第安人土地的又一次掠夺,政府共没收保留地内840万公顷的最佳土地。

”[25]印第安人的被迫迁徙之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血泪之路”。

蒙大拿领地的国会代表詹姆斯·卡瓦诺说:

“我一生中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好的印第安人,除了死的印第安人之外。

”[26]

 

结语

美联邦政府的土地政策,通过出售和赠与手段将西部国有土地逐步私有化,以引导西部开发。

这一处理土地的方式,对美国西部开发产生了重要作用,加速了西部农业发展,奠定了农业资本主义道路的基础;促成了横贯西北大陆铁路的铺设,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加速了西部城市化和教育科技的发展。

当然,这一过程也有土地投机者对移民的剥削和移民对印第安人的侵略和屠杀等问题。

还有就是对西部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

西进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血腥的种族灭绝暴行。

几乎每一次向西挺进的人流都是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的。

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

对美国的印第安人而言,美利坚之梦只是一场大噩梦。

“从第一批英国移民在十七世纪初登上大陆以来,一直到19世纪末最后的边疆宣告消失为止,印第安人始终是几乎是无可救药的灾难和牺牲品”。

[27]

 

注释:

[1]李蓉:

《美国西部开发的土地政策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1期。

[2]刘绪贻、杨生茂:

《美国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281页。

[3]刘绪贻、杨生茂:

《美国通史》(第二卷),第282页。

[4]刘宗绪:

《世界近代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28页。

[5]马莉:

《美国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倾斜》,载《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第11期。

[6][美]弗雷德·A·香农:

《农场主最后的边疆》,纽约1945,第209页,转引自周刚、李军:

《西部“牧羊帝国”的崛起》,《世界历史》1999年第4期。

[7]刘绪贻、杨生茂:

《美国通史》(第二卷),第291页。

[8]洪朝辉:

《经济转型期的政治冲突与妥协:

关于“宅地法”立法过程中的历史思考》,《世界历史》,1990年第6期。

[9]杨光富,张宏菊:

《赠地学院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10]张友伦:

《孔见集》,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242页。

[11][美]福克纳:

《美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54页。

[12]王旭:

《美国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