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244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doc

道岔精调施工方案

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道岔方向和高程粗调

道岔一次精调

道岔静态检测

不合格

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工电联调

拆除道岔转换设备

道床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

道岔二次精调

道床混凝土浇筑

道岔几何状态检测

道岔精调作业流程图

1.1道岔一次精调

1、所有安装工作完成后,开始做道岔精调工作。

2、道岔一次精调测量工作采用安博格GRP1000轨检小车、徕卡1201+全站仪完成。

采用6~8个CPⅢ点和经铁道部认可轨道检测小车进行全面检查整修(精调),设站坐标分量中误差不应大于0.7mm,定向中误差不应大于1.4".

3、调整方法

(1)调整顺序

道岔组装完成后,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道岔的调整:

道岔轨向高低调整-----道岔水平与轨距调整-----道岔各部密贴与间隔调整。

(2)道岔轨向与高低调整

根据轨检小车检测数据确定精调数值调整定位螺栓丝杆高度,精调起平道岔。

道岔钢轨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不应大于0.7mm,超高偏差不应大于0.5mm;相邻两根轨枕钢轨平面和高程偏差之差不应大于0.5mm,超高偏差之差不应大于0.5mm。

不同测站的重复测量应不少于8根轨枕,重复测量偏差应小于2mm,平顺度搭接长度应不大于1mm/10m的变化率,并在下一站测量区间顺接。

以直股为基准调整道岔轨向。

直线尖轨工作边的直线度,密贴段每米不大于0.2mm,全长不大于2mm。

曲线尖轨圆顺平滑无硬弯。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为0.2mm/1m,全长(可动心轨尖端前500mm至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直线度为2mm,心轨尖端前后各1m范围内不允许抗线。

可动心轨辙叉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不允许出现硬弯。

道岔的高低通过起道、落道来调整,使道岔高低差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3)轨距与水平调整

调整时应以直及基本轨一侧为基准,按照先调支距再调轨距的步骤进行,使尖轨跟端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尖轨跟端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轨检小车对道岔轨面逐点测量,确定道岔标高调整数值,精调起平道岔。

轨面标高精调确定后,道岔高低、水平不超过设计限值。

滑床台板坐实坐平,垫板与台板的间隙不超标。

(4)道岔各部密贴、间隔调整

通过增减顶铁调整片,调整尖轨、心轨顶铁间隙,并同时调整轨距、支距相结合,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可动心轨在轨头切削范围内应分别与两翼轨密贴,开通侧股时,叉

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密贴。

结合道岔高低、水平的调整,使尖轨或可动心轨轨底与台板间隙不超标。

调整限位器位置使两侧的间隙值对称均匀并满足技术要求。

轨撑的顶面应与翼轨轨头下颚密贴。

通过调整扣件使尖轨跟端支距、趾跟端开口、护轨轮缘槽宽度、查照间隔满足要求。

(5)弹性夹安装与调整

施维格弹性夹安装时应使轨底与轨下橡胶垫板接触,弹性夹的安装及拆卸方法如下:

①用手将弹性夹成一定角度,从滑床台板开口上方放入。

②按下弹性夹跟端并沿钢轨方向推入,确保弹性跟端位于台板止退凸台前面。

③将安装工具的一边插入一边的安装口。

④用安装工具的水平面拉起弹性夹的一个跟端,并扳动安装工具,将弹性夹的跟端置于安装台上。

⑤将安装工具放在相对的另一边开口处,抬起处于预备位置状态的弹性夹跟端,将安装工具下压,就会使弹性夹外移至凸台根部。

⑥用安装工具的头部放在弹性夹中间,将弹性夹向里推,确保弹性夹处于正确的位置。

⑦弹性夹的拆卸:

将弹性夹的拆卸边插入滑床台板的安装口,沿两弹性夹跟端内侧方向扳动安装工具,即可将弹性夹撬开,另一侧重复同样动作,可使弹性夹处于防松状态,即可取出弹性夹。

(6)辊轮的安装与调整

①为了更好的对辊轮进行防护,辊轮的安装在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后进行安装。

②辊轮的调试应在尖轨密贴状态进行,此时要求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面接触。

③松动辊轮支架上的定位螺钉,可使辊轮系统沿滑床垫板方向移动,调整辊轮位置。

④通过扳手转动辊轮轴,可调节辊轮最高点与滑床台板上面的高度差。

一般情况下,靠近尖轨轨底的辊轮(里侧辊轮)应高出滑床台板表面2-3mm,外侧辊轮高出3-4mm。

侧辊轮与尖轨轨底应留1mm的间隔,并用1mm的塞尺定位。

⑤预紧支架螺栓后,要重新测定辊轮高度和内侧辊轮与轨底间隙,确认后以70N·m的扭矩紧定支架螺栓。

⑥单辊轮系统的调整方式与双辊轮系统类似,与尖轨轨底的间隔相同,单辊轮高度应高出滑床台面3-4mm。

⑦进行转辙器部位的轨距、密贴、高低、方向等各项调整,均需对辊轮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实或调整。

⑧综合状态:

尖轨拆离状态下,两辊轮间尖轨与滑床垫板滑动表面的间隙。

1.5mm-2.5mm,特殊情况下应保证尖轨轨底与台板不接触。

4、精细调整完毕,安装道岔尖轨、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构,进行工电联调。

5、道岔精细调整到位后,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道岔精调允许偏差表

编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特性分类

一、转辙器区域

1

道岔始端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B

2

尖轨尖端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A

3

直尖轨轨头切削起点处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A

4

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

缝隙≤0.2

塞尺

A

6

直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0.8

塞尺

B

7

直尖轨工作边直线度

密贴段0.2,全长1.5

弦线,轨检小车

A

4

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缝隙≤0.5

塞尺

C

13

直尖轨各牵引点前后各一块台板

缝隙≤0.5

塞尺

B

9

直尖轨轨底与滑床台

缝隙≤1mm,不得连续出现缝隙

塞尺

C

10

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

缝隙≤0.2

塞尺

A

6

曲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缝隙≤0.8

塞尺

B

12

曲尖轨与直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缝隙≤0.5

塞尺

C

13

曲尖轨各牵引点前后各一块台板

缝隙≤0.5

塞尺

B

14

曲尖轨轨底与其余滑床台

缝隙≤1mm,不得连续出现缝隙

塞尺

C

15

转辙器部分最小轮缘槽65mm

≥0

尺量

A

16

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偏差

±0.5

尺量

B

17

直尖轨固定端支距

±1

支距尺

B

18

曲尖轨固定端支距

±1

支距尺

B

19

直尖轨跟端支距

±1

支距尺

B

20

曲尖轨跟端支距

±1

支距尺

B

21

尖轨跟端直股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B

22

尖轨跟端曲股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C

二、辙叉区域

1

可动心轨辙叉趾端开口距

±1

尺量

C

2

可动心轨辙咽喉宽

±1

尺量

B

3

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密贴(直)

缝隙≤0.2

塞尺

A

4

其余部位心轨与翼轨密贴(直)

缝隙≤0.8

塞尺

B

5

心轨尖端至第一个牵引点处密贴(曲)

缝隙≤0.2

塞尺

A

6

其余部位心轨与翼轨密贴(曲)

缝隙≤0.8

塞尺

B

7

叉跟尖轨尖端(100mm)与短心轨密贴

缝隙≤0.5

塞尺

B

8

叉跟尖轨其余部分与短心轨密贴

缝隙≤1

塞尺

C

9

心轨牵引点处轨底与台板缝隙

缝隙≤0.5

塞尺

B

10

心轨轨底与其余台板缝隙

缝隙≤1mm,不得连续出现缝隙

塞尺

C

11

心轨直股工作边直线度

0.3mm/m,全长(心轨尖端前500至可弯中心后500)2.0,不允许抗线

弦线,轨检小车

B

12

长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0.5

塞尺

C

13

短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0.5

塞尺

C

14

叉跟尖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0.5

塞尺

C

16

心轨实际尖端与直股翼轨趾端的距离

+4,0

尺量

B

17

可动心轨尖端前1m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C

18

可动心轨可弯中心后500m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C

19

护轨轮缘槽宽度

+1,-0.5

尺量

B

20

查照间隔1391mm

≥0

道尺

A

可动心轨跟端开口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C

21

导曲线部分轨距(尖轨跟端至导曲线终点或辙叉趾端总长的1/4、1/2、3/4共3处

±1

道尺、轨检小车

C

22

辙叉跟端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B

23

辙叉趾端轨距

±1

道尺、轨检小车

B

24

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

±2

尺量

B

25

可动心轨辙叉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

±1

尺量

B

26

道岔全长

±10

卷尺

C

项点分类判定规则:

A类项点合格率100%;B类项点合格率90%;C类项点合格率80%。

1.2转换设备预安装与调试

道岔道床板混凝土浇注前,应对转换设备进行预安装及调试,满足设备设计性能指标后,方可拆除转换设备,进行道岔道床板混凝土浇注,浇注后再次安装转换设备。

1、转辙器外锁闭装置安装

(1)锁闭杆连接后两锁闭杆应保持平直,与绝缘垫板、夹板配合良好,各螺栓、螺母、垫圈紧固连接。

(2)尖轨连接铁与尖轨间应预置3mm调整片,当尖轨开口出现偏差时可进行增减以调整尖轨开口。

锁钩销轴螺纹端应远离尖端铁位置。

(3)锁闭框安装后,同一牵引点处左右侧两锁闭框方孔中心应同轴,允许偏差±3mm。

(4)安装时锁闭铁与锁闭框之间预置5mm调整片,并根据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进行增减。

锁闭铁与锁闭框紧固后,应保证锁闭铁内侧上面顶面与锁闭框方孔面接触。

(5)外锁闭安装后,转换过程中,锁闭杆、锁钩应动作平稳,准确到位。

转换到位后,尖轨与基本轨应密贴良好。

2、辙叉外锁闭装置安装

(1)锁闭框与翼轨连接后,锁闭框应与翼轨的轨头和轨底侧面贴靠,同时保证锁闭框与锁闭杆的接触面水平。

(2)安装时锁闭铁与锁闭框之间预置5mm调整片,调整片可根据心轨与翼轨的密贴进行增减。

锁闭铁与锁闭框紧固后,应保证锁闭铁内侧上顶面与锁闭框方孔面接触。

(3)外锁闭安装后,转换过程中,锁闭杆、锁钩应动作平稳,准确到位。

转换到位后,尖轨与基本轨应密贴良好。

3、转辙机安装

(1)转辙机安装在底座转辙机平台上,安装时根据实际电缆走线安装。

(2)转辙机基础弯板与岔枕固定后,基础弯板组件方正,保持弯板与道岔基本轨垂直。

转辙机垫板应与弯板垂直并安装牢固。

(3)转辙机及其垫板安装后保持水平。

当基本轨与岔枕进行高低调整时,基础弯板应做同样调整,以满足转辙机与外锁闭装置高低变化的需要。

(4)连接杆应平顺,无别卡,连接销应易于置入或退出,不应强行敲击。

(5)调整动作连接杆使尖轨开口、外锁闭锁闭量应符合指标要求。

(6)调整表示连接杆长度,在道岔定、反位时,转辙机的检测柱落入表示(锁闭)杆缺口,并使缺口内两侧间隙相等。

(7)转辙机安装后,转辙机动作杆应与道岔直基本轨垂直。

4、密贴检查器安装

(1)密贴检查器安装后,应保证两侧调整连接杆件在同一轴线。

(2)调整连接杆件,检查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状态,满足5mm无表示,4mm有表示要求。

5、转辙机通电后,检测各牵引点动程和牵引力,检查转换机构工作状态,检查锁闭装置锁闭到位和表示状态,分别调试到位。

6、电务转换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工务和电务技术人员相互配合进行道岔工电联调及定位。

7、转换设备安装及调试注意事项:

(1)配合电务转换设备调试,进行道岔调整。

局部细调轨距、支距及轨向调整,重点对尖轨和可动心轨密贴段检查调整,使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2)密贴调整与电务转换设备调整同步进行,确保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