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34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docx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

年级高二科目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_

第20课西学东渐

主备人:

魏丽萍审核人:

魏丽萍

【课标要求】

1.知识能力

从唯物史观角度,解释西学东渐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主张;理解体用之争并说出和评价洋务派的思想、主张;说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其主张。

2.过程与方法

以时间为线索整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辩证的评价其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不屈不挠向西方探索历程的学习,是学生树立危机意识、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林则徐思想及其评价;“中体西用”及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地位;维新思想的发展及评价

难点:

“中体西用”;康有为思想及评价

【学法指导】

备注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3.书面完成练习题目。

  

第一课时

预习案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本节内容重点讲述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及西方的科技、思想逐步影响中国的过程。

1、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①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一方面打开了中国社会妄自尊大的,另一方面传播了西方近代的。

②阶级的先进分子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陈腐思想,希望在新形势下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良方”。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林则徐:

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是中国近代“”。

②魏源: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依据《四洲志》,编写《海国图志》,提出“”的思想主张。

3.意义:

冲破了战前陈腐、盲目的思想状况,开创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解放道路。

二.体用之争——地主阶级洋务派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含义: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清王朝。

2.背景:

19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动了     ,国内经历着     运动。

内忧外患使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      

的重要性。

3.洋务派与顽固派

①洋务派:

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②顽固派:

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__________格局。

4.评价:

积极:

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_______环境。

消极:

①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仍局限于对西方层面的学习,并未触及到封建制度本身且洋务派最终的目的仍是要维护封建制度。

 

探究案

探究一: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

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

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1)这段材料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为什么会这样?

 

(2)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情况的变化?

 

探究二: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结合上述材料,比较抵抗派、洋务派与顽固派主张的异同。

训练案:

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这一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

出来的?

()

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浙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

2.在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表现在()

A.军事技术方面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D.思想文化方面

3.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

A.他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B.他能深刻认识鸦片的危害

C.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注目世界,探索新知

D.鸦片战争中,他在广东戒备森严,坚持抵抗

4.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以传统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学习西方现技术和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5.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核心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B.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6.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7.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但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

A.机器生产B.议会制度C.军事技术D.科技教育

8.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①主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②有抵抗外来侵略的要求

③有内在一致性和继承性④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②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D.《变法通议》

1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

12.新编历史剧《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编剧写了下面四个场景,其中违背史实的是

A.林则徐上书朝廷请求查禁鸦片,于是皇帝派他到广州主持禁烟

B.林则徐重视法律,亲自编写了《各国律例》

C.林则徐精通谋略,通过派人翻译澳门的外国报刊掌握敌情

D.林则徐把《四洲志》送给好友魏源,魏源随后写成《海国图志》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1).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

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清大学士倭仁说:

“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止。

”――《筹办夷务始末》

(2).指出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材料三:

李鸿章说:

“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

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以数百年……”――《筹办夷务始末》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活动?

 

年级高二科目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_

第20课西学东渐

主备人:

魏丽萍审核人:

魏丽萍

备注

第二课时

预习案

3.维新思潮

——资产阶级改良派

(1).早期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

2.思想主张:

根据材料概括维新派思想主张:

政治上:

改良,实行

经济上:

主张发展

文化上:

学习西方的

3.原因:

①经济:

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政治: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历史教训:

19世纪80年代,中法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暴露出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4.评价:

积极:

①对西方认识上:

突破了物质文化层面,深入到政治制度。

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对维新思想的发展上:

为维新思想的成熟及康梁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

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也不可能付诸政治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成熟

1.背景:

①经济:

19世纪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④外部: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代表人物及思想:

(1).康有为

①主要著作:

《新学伪经考》、《》

②思想特点:

“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把西学中的与相融合

③影响:

为变法运动提供了合乎传统价值的理论依据,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和维新变法的发展。

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2).梁启超

思想主张:

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

必然性。

(3).谭嗣同

①.主要著作:

《仁学》。

②.主要思想:

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4)严复

①.主要著作:

编译《天演论》

②.主要思想:

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就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的道理。

③.地位:

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①双方: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包括洋务

派)。

②内容:

要不要;

要不要;

要不要。

③实质:

同的思想斗争。

④影响:

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总结:

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第一阶段是以、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开始了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为主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新的阶段。

前两阶段:

主张器物变革

第三阶段是以、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政治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

第三阶段:

主张政治制度变革

强调:

鸦片战争前后至90年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

技术(器物)——制度两个层次的变化。

探究案

探究三: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探究四:

如何认识康有为新思想的特点。

训练案:

1.洋务派和早期的维新派开始持共同的主张,但最终走上了分道扬镳的地步,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存在着种种弊端B.阶级立场不同C.顽固派的反对D.洋务运动的破产

2.康有为借孔子权威宣传变法思想,严复通过介绍“进化论”宣传维新,两人()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改革的目的存在差异

C.都是要动摇封建信条D.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

3.(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4.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雪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讲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5.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危机

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时,双方论战的焦点是()

A.是否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B.是否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C.是否推翻中国的君主政体D.是否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7.(2009高考天津文综)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8.(2010福建文综卷,16)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

9.(2010江苏历史卷,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10.(2009高考广东单科)梁启超说:

“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

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

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

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

……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曰: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

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四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

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埃及高丽等国皆是。

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越南缅甸等国皆是。

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

……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

夫非犹是人类也欤!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

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

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

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

为什么?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的观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1、鸦片战争、思想心态、物质文明:

地主阶级

2、《四洲志》“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2、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科学技术

3、中学为体政治文化格局

4、舆论环境物质文化

探究一

(1)、清朝统治集团的妄自尊大,愚昧无知;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①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②中西方之间的联系逐渐扩大。

探究二同:

阶级性目的

异:

对西方态度(维护统治的手段)

顽固派排斥外洋事物;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训练案:

1——5AACCB6——10CBDAA11、B12、B

13、

(1)、主要是军事技术;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2)、观点:

不学习外国技术.(1分)理由:

中国人才多,科技先进;学习西方会影响清朝统治

(3)、变化: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评价:

认识到引进西方技术能增强国力,巩固统治;但未能看出在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学制度.

(4)、局限性:

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

②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

③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学习层次浅.

进步性:

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第20课西学东渐导学案答案

第二课时:

预习案:

三、

(一)1、王韬郑观应

2、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科技、教育

(二)2

(1)、《孔子改制考》政治学说儒家思想

(2)、君主立宪代替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思想那解放运动

总结:

林则徐魏源洋务派康有为梁启超

探究案探究四:

此法是在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情况下,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争取光绪帝支持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既表明维新派要求改革中国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又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政治上不成熟。

训练案:

1——5BCBBC6——10BDDCB

11、

(1)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在于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其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掀起了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3)不对。

郑观应的思想虽然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封建势力还很强大,更没有付诸行动。

(4)材料四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