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4141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9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月球。

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这一课就是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材上的聚焦环节首先告诉学生月相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这节课要研究的月相的本质。

“过去一周,你看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提示需要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的月相。

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描述月相”,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描述月相来对月相的形态变化有一个具象的认识。

探索环节的第二个活动是“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这个活动实际上是在课堂上整理课前的月相观察记录。

教材提供了两种整理记录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使用,但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这个整理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月相是如何变化的反思过程。

在研讨环节,“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和“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月相的变化规律。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生坚持记录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参与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2.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观察记录。

【教学重难点】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月相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在课前至少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并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讲解教材上记录月相的两种方法。

二、导入

1.(PPT展示几幅不同地方拍摄的含有不同月相的景观照)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呢?

(学生会发现都有月球)

2.这几幅图里的月球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形状不同)

3.教师小结:

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就是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

设计意图:

展示不同地区月相的照片,让学生通过找月相的相同点,自然地引出对月相的关注。

再通过找月相的不同点,初步建立“月相是变化的”认识,为后面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三、探究活动

1.我们先来看一组月相的图片(PPT展示图片),请你们先观察这些月相并思考一下如何描述这些月相。

2.全班交流。

(学生描述月相)

3.教师小结。

4.现在,请你们整理小结之前在家观察的月相记录,思考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描述月相不仅可以再次强化学生对于“月相是变化的”的认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对月相形成具象的认识,为后面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奠定一定的词汇基础。

整理课前在家观察月相的记录,可以为学生自主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四、总结与反思

1.同学们都已经整理好记录了,老师请同学到投影前展示交流。

在展示交流时需要说明两个问题:

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②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并就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可以补充一个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

4.教师小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球是由最初的看不见,到慢慢看到半圆的月球,接着可以看见一个圆盘形的月球,慢慢地圆盘形的月球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慢慢地月球的亮面变得越来越小。

设计意图:

学生整理课前观察记录并自主交流展示,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师补充一个完整的月相观察记录是为了弥补学生由于观察的天数不够以及天气不佳等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

四、拓展

如果课上的时间足够,可以给学生补充月相变化图,讲解特定形状的月相的名称,如“新月”“蛾眉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等。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持续观察,对月相的变化形成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总结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活动手册说明:

活动手册上的圆圈代表的是月球,每个圆圈下的横线是让学生填写观察日期的位置。

一共有30个圆圈,所以最好能够让学生连续做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建议是农历的一整月)。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涂黑圆圈的注意事项:

首先,告诉学生需要将观察到的月相用涂黑的方式表示;其次,月相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果遇到天气不佳看不见月相的情况,可以不记录月相,但需要把日期填上去;最后,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技巧,先用线条将月相的轮廓画出来,然后用斜线画阴影。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大概念: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了解到“人类利用地球上许多士的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壤等;太阳和月球有规律地出现在天空中;天气在不断地变化。

”本课在课标中所对应的概念是“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月相”,能描述月相变化,并通过观察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在课标中关于月相的知识的活动建议是课外活动:

持续观察、记录一段时间内(上半月)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月相变化,学习长期观测的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月亮圆缺的变化并不陌生,从幼儿到二年级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零碎地学习到有关月亮的信息,知道月亮有时像圆盘,有时像小船。

只是从“圆盘”到“小船”的“逐渐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并不完全清楚。

教师可以借助至少一周的连续观察,帮助学生建立“逐渐变化”的直观认识。

有了对月相观察得到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有可能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而获取月相的事实材料并不容易。

因此,调动学生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正是教师要想办法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同。

2.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2.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3.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变化”这一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坚持及客观及时的记录。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到月球是有规律地出现在天空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描述月相的变化。

难点: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记录,愿意为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记录单、粘土。

为教师准备:

课件、月相板贴。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聚焦:

《月亮姑娘做衣裳》

1、观看视频:

《月亮姑娘做衣裳》。

提问:

月亮姑娘为什么总是穿不上衣服?

(生:

变胖了)

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探索:

描述月相,观察月相照片,体会月相变化。

1、描述月相。

(1)画回忆中的月亮。

1)你看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画出你记忆中的月亮——记录单1

2)选择几张记录单投影展示,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画的月亮。

(板贴)

(2)解释月相概念

1)月球跟地球一样只有一个,我们看到的同一个月球怎么不一样呢?

月球在天上本身看上去应该是一个圆圆的形状,但我们看不到月球暗的部分,看到的是月球发亮的部分,有时候像小船、有时候像圆盘……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贴演示)

2)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观察月相(板书)

2、活动:

捏月相,体会月相变化。

(1)疑问引入:

不同夜晚的月相变化

1)各种各样的月相,是在同一个晚上出现的吗?

(不是)

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不同)

2)你观察过连续2天晚上的月亮吗?

有变化吗?

能确定吗?

如果不能确定怎么办?

(实践观察)

(2)观察照片记录

先看看老师的实践记录,一张张看,再把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在表格中。

老师的记录有好几天是空白,记录不完整。

可能是什么原因?

(阴雨天)

(3)活动:

推测变化,捏出月相。

中间空白的一天,你觉得这一天的月相会是怎样的?

活动:

推测并用粘土捏出空格中的月相,把月相记录补充完整。

1、四人小组,讨论推测空格中的月相是什么样。

2、每人捏1个月相。

3、观察整张月相记录,讨论:

你有什么发现?

 

 

暴露前概念

 

 

 

 

 

 

 

 

出示月相的概念,揭示课题。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月相“逐渐变化”的直观认识。

 

三、研讨:

描述月相月相变化,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1、展示月相图成品,请同学们观察。

能看出连续的几天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

2、如果一直继续连续观察,月相会怎样变化的?

能确定吗?

如果不能确定怎么办?

(实践观察)

月相连续观察的比较完整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月相可能是逐渐变化的。

并提出到实践观察中去确认。

四、记录:

布置观察任务,学习记录方法。

1、布置观察任务

1)请小朋友们去实践观察。

任务单——亲子活动:

观察月相

活动手册第4页。

2)如果看不到月亮怎么办?

该怎么记?

2、学习记录方法1:

画月相

学习记录月相方法。

(微课)

3、介绍记录方法2:

剪月相

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亲子任务单”的模式——邀请爸妈提醒、参与孩子的实际观察,并提供帮助和建议。

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坚持较长时间观察的办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14《观察月相》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邻居。

月球不包含在地球家园的范畴内,但是月光反射到地球,给夜晚带来明亮,算是地球家园的物体之一了。

本课观察月球,从观察月相变化切入,从月相变化的现象中,学生发现一些变化按规律,提高对观察天体的兴趣。

月相的形成,不要求学生掌握。

教材的要求是那些呢?

一是通过实际观察来确认月相是变化的,二是学会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描述观察到的月相,三是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到的月相,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如月球亮的部分逐渐增加或者减少。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只有获得了月相观察记录这样的第一手事实材料,学生才更容易有所发现。

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持续观察记录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如果有的学生有几天漏记了,可以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供一部分的月相。

指导观察记录的方法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没有观察和记录月相的经验,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相的认识有一点生活经验,知道月亮有时像眉毛,有时像圆盘,有时是半个月亮,也有部分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但是学生基本不知道不管出现什么月相,月球一直是个球体,只不过学生看不见月球的暗部。

大部分学生估计无法确定月相变化的排列顺序,对月球的观察方法和知识有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连续几天持续观察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现月相是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

对观察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能坚持客观及时的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

2.教学难点

组织和督促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观察记录单。

提示:

适合学生观察月相的时间是在农历初三到农历二十,一般在晚上九点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

以2018年9月为例,9月12日(农历初三)到9月29日(农历二十)这个时间段适合学生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学生诵读古诗《古朗月行》,引出对月亮相关的认知,激发兴趣。

2.提问:

关于月亮,你知道什么?

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月相的认识。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欣赏月球图片,提问:

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

这几幅图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自由发表。

2.出示概念:

月亮其实是个球体,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月相》。

三、探索(预设18分钟)

1.观察连续一周的月相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变化。

学生充分表达。

2.实际观察和记录月相。

(1)展示学生提前一周的月相记录照片、图画,师生进行点评。

出示班级记录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记录时发生的小故事。

[建议:

本节课提前一周布置观察月相的任务,最好用照片和画图的方式同时进行记录,并标明每幅照片和画图的日期。

老师也要完成观察任务,有条件的班级或教师可以做一个班级记录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组做好记录。

]

(2)观察方法指导:

记录下观测的时间,观测的地点,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就画什么样子,没有看到或忘记观察了,就不要凭空想象。

(3)记录方法指导:

在前期至少连续一周的观察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

从教科书的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即可。

(“描阴影法”,把月球不亮的部分用画斜线或涂黑的方法表示阴影。

“剪纸法”,根据月相剪白色纸片,把剪好的白色纸片粘贴在黑色纸片上。

农历初三、初四、二十六、二十七时,因为明亮的部分很少,对学生剪纸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4)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单的部分内容,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记录,自己当天没有记录到的,可以根据班级记录单上的进行记录。

四、研讨(预设10分钟)

1.请部分学生在投影上展示活动手册,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分享交流:

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吗?

连续观察几天,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天气晴朗时一整个月的月相图,教师小结月相的变化特点:

月相是由最初的什么都看不见,到慢慢看到半圆形,接着可以看见一个圆盘形,慢慢地圆盘形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慢慢地月相变得越来越小。

五、拓展(预设2分钟)

继续观察月相,完成长时间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看不见→半圆→圆→半圆→看不见

月相:

逐渐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