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排比.docx
《比喻和排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和排比.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喻和排比
比喻
一、修辞作用
(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类比喻时,大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
如: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二)用来说明事理。
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
如:
(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
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二、运用原则
(一)要贴切:
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
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
(1)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
听说采访她,得满脸通红。
(2)机器隆隆响着/含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二)注意创新。
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
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
工人们背后议论:
“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
”王栓说:
“敢是!
这人心里没假。
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
”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
(1)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
(2)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三)要通俗、形象。
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
(1)明净的末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
(2)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
(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区辨]“像”、“仿佛”、“似的”的非比性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的几种情况:
(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
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
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
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排比句的作用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第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
"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妈妈。
”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