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407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3年福州中考化学学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共36分)

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真丝围巾B.纯棉袜子C.不锈钢锅D.塑料水桶

【答案】D

【解析】

A

×

真丝围巾由蚕丝制成,蚕丝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B

×

纯棉袜子用棉花制成,棉花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

×

不锈钢锅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

塑料水桶用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知识回顾】

纯金属

金属材料

合金

材无机非金属材料:

如水泥、陶瓷、大理石、光纤等

料天然高分子材料:

如天然橡胶、棉花、麻、羊毛、蚕丝等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

复合材料合成橡胶

2.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

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答案】D

【解析】钠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设硅酸钠中硅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2×(+1)+X+3×(-2)=0,解得X=+4。

【知识回顾】化合价原则

(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同一种元素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3)氢元素的化合价常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常为-2。

(4)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常显负价。

3.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的病症是(  )

A.贫血B.甲状腺肿大C.佝偻病D.夜盲症

【答案】B

【解析】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铁会引起贫血,缺少钙会引起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易引起夜盲症。

【知识回顾】1.重要营养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

营养物质

生理功能

食物来源

蛋白质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组织修复和机体生长的主要原料

动物肌肉、皮肤、蹄、角、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糖类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谷类(米、面)、蔗糖(甘蔗、甜菜、冰糖、红糖、白糖)、马铃薯、洋芋、植物的种子或块茎等

油脂

是重的储能物质

植物油脂:

油,动物油脂:

脂肪

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水果、蔬菜

2.元素或营养素缺乏时易患的疾病

缺铁易导致贫血,缺少钙青少年吻患佝偻病,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氟易患龋齿,缺锌影响智力发展,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O2—2个氧原子B.Ca2+—钙离子C.P2O5—五氧化二磷D.2H2O—2个水分子

【答案】A

【解析】

A

×

“O2”表示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

“Ca2+”表示钙离子,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

“2H2O”表示2个水分子

【规律总结】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数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数目,离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数目)。

如“2N”表示2个氮原子,“3H2O”表示3个水分子,“4K+”表示4个钾离子。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或离子)中原子的数目。

如“NO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CO

”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需特别注意的是,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意义与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无关,如“3H2O”中的“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量。

如“CO

”中的“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注意:

一是离子所带电荷电量为1时,“1”常省略,二是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的意义与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无关,如“3CO

”中的“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如“

O”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K

O3”表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来水是纯净物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C.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D.硬水通过蒸馏可转化为软水

【答案】D

【解析】

A

×

自来水是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B

×

水污染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很多水体污染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C

×

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蒸馏可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及可溶性杂质都除去,获得蒸馏水属于软水

【名师点拨】根据物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物质把物质的变化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一般是指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

6.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C

【解析】

A

用倾倒法取用液体,瓶塞倒入,标签向着手心

B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凹处最低点相平

C

×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D

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到细口瓶中,可用玻璃棒引流

7.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  )

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B.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氨分子的体积变大D.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

【教你“读”题】“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只发生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大小也不变化

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打开浓氨水的试剂瓶,由于氨分子从氨水中逸出,运动队到人的鼻孔中,使人闻到刺激性气味,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8.根据图2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答案】C

【解析】根据氯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所以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结构图中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核外17个电子分三层排布,即氯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如果X等于8,该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2+8+8=18,比核内质子数更多,所以该微粒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图解】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是不能准确从元素周期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不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间存在的关系。

需按图解部分对元素周期表中每部分的信息进行准确理解,掌握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信息,掌握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9.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氧气与氮气—闻气味B.氯化钠与碳酸钠—用稀盐酸

C.铝与铝合金—比较硬度D.氯化钾与氯化铵—用熟石灰

【答案】A

【解析】

A

×

氮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无法通过闻气味将他们区分开来

B

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

C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大,可能通过比较硬度将铝和铝合金区分开来

D

氯化钾不与熟石灰反应,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名师点拨】物质的鉴别是利用物质性质上的差异(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法选择上,能用物理方法的尽量用物理方法,操作尽可能简单,现象明显,结论可靠。

10.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

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

【教你“读”题】化合物

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

排除AD,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排除C。

【答案】B

【解析】A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B中只含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化合物,C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D中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解题思路】对微观模拟图,首先应该明确图示的意义,如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据此可判断判断微粒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可判断该物质的种类(如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如果属于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有些选项可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如本题中的A、C两个选项,确定化学反应中微粒数目之比,一是注意反应物是否过量(即反应前后是否存在相同的分子),需将过量的部分除开,二是注意图示是否表示已配来的化学反应,如果没配平,应该先进行配平,再确定。

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也可以结合图例(每种圆圈表示的原子),将微粒用化学式表示,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涉及反应,转化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判断。

【概念显微镜】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概念剥离:

(1)纯净物;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物质就是化合物。

11.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A

×

回收锈蚀的铁可以节约金属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B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C

×

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不但不能阻止铁进一步锈蚀,反而会吸水,加快铁生锈

D

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一起发生的复杂的缓慢氧化反应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是对铁锈形成后对铁生锈的影响及对铁生锈变化的认识。

为此最后采用对比方法予以突破。

铁锈和氧化铝相比,铝表被氧化后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制品不易锈蚀,但铁锈却是疏松多孔,具有吸水性的物质,不但不能阻止铁继续生锈,反而会加快铁生锈,因此铁生锈后应该及时除锈,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铁锈的成分复杂,所以铁生锈也是一个得杂的变化。

12.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类别上看:

甲醛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

甲醛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

宏观上看: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A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

B

×

甲醛完全燃烧时,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元素转化为水

C

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一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化学式意义全解】

物质分类:

有机物

元素种类: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1+2+1=4

CH2O原子数目比:

碳∶氢∶氧=1∶2∶1

相对分子质量:

12×1+1×2+1×16=30

各元素质量比:

碳∶氢∶氧

=12×1∶1×4∶1×16=3∶1∶4

元素的质量分数(以碳元素为例):

(12×1)/30×100%=40%

【名师点拨】有关大分子化学式意义的考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1.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3.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注意: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

二、填空与简答(共33分)

13.(16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表1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征

表1

(2)液态二氧化碳灭

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

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化石燃料有煤、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6)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7)从表2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kJ

甲烷

2.75

56

3.67

32

【答案】⑴①硬度大②导电性③吸附性⑵AB⑶节约用纸(答案补充:

节约用电、推广技术和使用节能产品、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⑷CO2+2NH3

CO(NH2)2+H2O⑸石油不可再生⑹CH4+2O2

CO2+2H2O⑺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解析】

(1)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的,金刚石切割玻璃,说明金刚石的硬度大,石墨用作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活性炭净水主要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破坏燃烧的条件,由于二氧化碳是气体,不会留在档案资料上,对档案资料不造成损害,所以扑灭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时,常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从二个角度考虑,一是节约能源,如双面使用纸张,人走关灯、节约用水和用电,推广使用节能技术,研制节能器具等,二是改变能源结构,尽量使用不含碳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等;(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是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从题给信息分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物是尿素和水,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碳物质完全燃烧时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氢元素转化为水,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表2数据比较的目的是比较相同质量甲烷和碳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及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题思路】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常有两种考查形式:

教材已知的化学方程式;

明确指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陌生化学方程式,解题思路如下:

(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2)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线;

(3)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答题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到化学式的书写规范、配平以及反应条件的标注。

14、(10分)如图4所示,物质王国的“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做游戏。

甲为酸,丁为碱,戊为酸碱指示剂,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按物质组成分类)。

游戏规则:

只要相邻的物质能反应,游戏就能进行下去。

(1)写出能代表甲与丁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2)根据游戏规则,乙可以是(填物质类别),写出能代表乙与丙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参照游戏规则,从图5中选择三种物质,将其标号填在图6短线上。

【答案】⑴HCl+NaOH=NaCl+H2O(答案补充:

2HCl+Ca(OH)2====CaCl2+2H2O、3HCl+Al(OH)3====AlCl3+3H2O、H2SO4+2NaOH====Na2SO4+2H2O等)复分解⑵金属(答案补充:

单质)、Fe+CuS

O4=FeSO4+Cu[答案补充:

Zn+CuSO4===ZnSO4+Cu、Cu+Hg(NO3)2===Cu(NO3)2+Hg、Cu+2AgNO3===Cu(NO3)2+2Ag、2Al+3CuSO4===Al2(SO4)3+3Cu等]⑶ACE(顺序不限)

【题眼定位】第一步根据题意“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物质(按物质组成分类)”、“甲为酸,丁为碱”,可确定乙、丙分别是单质、盐和氧化物中的一类;

第二步根据碱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盐反应、与酸反应)、酸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反应、与盐反应、与碱反应、与金属单质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盐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与金属单质反应)可确定乙只能是金属单质,丙为盐;

第三步,用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乙与丙之间的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前面的金属可将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需注意的是钾、钙、钠三种金属与水剧烈反应,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写铁与硫酸铜、硝酸银反应,或铜与硝酸银反应、铝与硫酸铜、硝酸银反应等的化学方程式;

第四步(3)中选出三种物质填空,仅从物质类别上无法判断,应该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由于银的活动性很弱,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难与其它盐溶液反应,故可排除,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但不与碱及盐反应,也可排除,即本题可选择的物质是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和稀硫酸,由于这三种物质两两间都能发生反应,所以填入空格时,无固定的顺序。

【易划分析】本题在确定乙和丙时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是对酸、碱的一些通性混淆,对物质分类认识不清楚,突破的方法是对酸、碱、盐这部分知识,根据组成上的特点,不仅要掌握一些具体物质的性质,还需掌握一类物质的性质,如从复分解反应条件入手,掌握酸、碱、盐的一些通性。

15、(7分)图7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7回答问题: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4)t2℃时,分

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答案】⑴t1⑵乙⑶降温结晶(答案补充:

蒸发结晶)⑷大于⑸①B②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解析】

(1)由图可知,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1℃时相交,说明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在t1℃相等;

(2)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上升,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升高而往下,说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由于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故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也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甲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4)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降温过程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过程中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甲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乙t2℃时的溶解度,所以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即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的大于乙;

(5)①t1℃时甲的溶解度为65g,所以B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t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C对应的混合物中有50g水,50g甲,所以甲不能完全溶解,D对应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②本空是本题的难点所在,应该抓住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影响甲的溶解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所以“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是由于甲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所致。

【技巧点拨】

(1)判断溶液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应该抓住该过程中溶质和溶剂质量的变化,然后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2)解释“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时,应该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温度考虑。

三、实验与探究(26分)

16、(15分)结合图9、10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

(3)装置B与C组合,可以制取的一

种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用装置C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10所示,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分,

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⑴AC(或AE)2KMnO4

K2MnO4+MnO2+O2↑⑵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再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后,观察液面是否变化(答案补充:

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在导管上,将注射器的活塞管往外拉,观察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出现,或将注射器的活塞往里推一段,观察长颈漏斗中能否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或先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然后观察液面能否保持稳定的液柱;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再关闭止水夹,然后用手捂住锥形瓶中上部,观察长颈漏斗中的液面能否上升)⑶氧气(或二氧化碳)2H2O2

2H2O+O2↑

(或CaCO3+2HCl===CaCl2+H2O+CO2↑,注意与前一空对应)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无毒⑷a⑸CO2+Ca(OH)2=CaCO3↓+H2O

【解析】

(1)高锰酸钾制氧气需加热,应该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以选择的仪器组合有两种:

AC或AE;

(2)装置B有两个出口,检查气气密性时需封闭一个出口,然后用微热法、注射器法或液柱法进行检查

液柱法:

①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再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后,观察液面是否变化;②或先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液面,然后观察液面能否保持稳定的液柱。

微热法:

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再关闭止水夹,然后用手捂住锥形瓶中上部,观察长颈漏斗中的液面能否上升(如果气温较高,可考虑用毛巾沾热水,再包着锥形瓶中上部)。

注射器法:

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在导管上,将注射器的活塞管往外拉,观察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出现,或将注射器的活塞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