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78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docx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一

包世臣的货币思想研究

(一)

摘要

18世纪中国商品生产技术及生产量方面,仍受西方国家的欢迎,因而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到了19世纪前期,形势已大不如前,欧洲各国在这一百年的时间,经过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特飞猛进,而中国则相对落后。

于是西方商品渐打入中国市场,同时又因国力日弱,无法阻止鸦片输入而导致白银外流,冲击了中国的货币制度。

包世臣生于这时代的巨变,而且他长时间担任地方官员幕僚,他的经验对于社会经济有实际的了解。

特别是在货币方面,据他独到的观察,针对时弊,提出深刻的见解。

关键词:

清代中叶、包世臣、货币、行钞

Abstract

During18-century,Chinawerestillenjoyedhersovereigntyoverseveralvassalstatesintheeasternhemisphere.ChineseproductswerestillwelcomeinthewesternworldandtherewasaninfluxofsilverlaunchintoChina.Beside,aftertheindustrialRevolution,EuropeancountrieshadmadegreatimprovementsinproductiontechniquesleadingChinaasafardistinctduring19-century.Thisinflowofwesterncommodities,particularlythatofopium,wasaccompaniedbyanoutflowofsilver.

PaoShil-ch’enwaslivinginthiseraofdrasticchange.Inmostofhislifetime,heworkforlocalofficialsasaprivatesecretary,suchworkingexperienceenablehimtohave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socialandeconomicproblemsandhegivealotofadvised,especiallyishismonetarythought.

KeyWords:

MiddleQing,PaoShil-ch’en,Monetary,banknote

前言

1750至1850,这大约一百多年的时间,也就是中国清朝自乾隆(1736-1795)中、后期经过嘉庆(1795-1820)、道光(1821-1850)直到咸丰(1851-1861)初年,这一个时期,中国无论在政治、社会经济、国际地位等方,都相当大的变化。

该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捩点,国力由强转弱,吏治由清明转为腐败,经济则由繁荣转入衰退,人口的空前膨胀,1]社会民生衰敝之象日趋严重。

再加上欧洲国家的商品倾销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遂爆发太平天国之乱。

2]

包世臣(1775-1855),刚生于这一时代。

他天资聪敏,感受力强,对社会民生问题,比一般人了解深切。

且他大部份时间都没有当官,以布衣身分,观察、评论政事,尤见客观独到。

3]所以,他颇能道出中国社会在这一个关键时期所遭遇的问题。

4]我们透过研究包氏的思想,以包氏的经历了解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的社会现象,本文将就其的货币思想,作专门的讨论。

一、包世臣货币思想的背景

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号称安吴先生,着有《说储》及《安吴四种》等传世文章。

包氏的货币思想,是因为清朝到了道光年间(1821-1850),货币制度因为银贵、钱贱的问题而遭遇困难,亟须变通。

不少官员、学者,都就货币制度提出改革的意见,5]而包氏对此事亦极为关注,并有多篇专文提出意见。

所以,要了解包世臣的货币思想,必须先对清朝的货币制度有所了解。

第一节海外白银输入与明、清货币制度

清朝货币制度,是属于银、钱并行的制度。

其特点是银两与制钱并用,而且两者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资格,即王业键所谓的“银铜复本位制”。

6]清代社会和明代大抵相近,大数交贸一般用银,小数额则用铜钱,白银在清朝货币制度中的有相当的重要性。

7]

中国自秦、汉以迄唐、宋,均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尽管唐代有飞钱,宋代有交子,元代有中统钞等名目主义货币一度通行,但铜钱长期仍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及后,明政府一度禁用铜钱,企图以“大明宝钞”作为单一通货,终没有成功,而宝钞亦被市场抛弃。

8]明中叶以后,银成为与铜并行的通货,据全汉升研究,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西班牙人便在美洲秘鲁及墨西哥各地所开发的大量白银,便经菲律宾为中途站来到中国,初时每年约为数十万西班牙银元(peso),十六世纪末期已激增至每年一百多万西元,到了十七世纪前期,每年更增加到二百多万西元。

1571至1821年间,西班牙人在西属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约有四亿西元,其中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都流入中国。

9]

与之同时,尚有其他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当中最重要是英国。

英国将大量白银输入中国,而英对华贸易的极端不平衡,令白银大量流入。

10]自1708年至1757年的五十年,英国白银输入中国的数量约为6,485,3227.35镑。

11]1776年1791年的十五年,英国白银输入的数量为3,676,010镑。

12]前者的五十年,每年输入的数量为13万镑,后者的十五年每年输入数量为18万镑。

另方面,明中叶后,大量的日本白银,透过葡萄牙人及荷兰人,输入中国,减轻了晚明因美洲白银输入减少所带来的影响。

简言之,明中叶至清干、嘉年间,社会上能够维持银、钱并行的制度,实以此为重要条件。

清顺治十八年(1661),实施海禁,白银内流之路受到阻碍,引起社会经济衰退,乃造成所谓的“康熙萧条”。

13]其情形可从时人慕天颜《请开海禁疏》窥见。

该疏大约作于康熙二十年左右,即实施海禁的二十年后。

疏文如下:

自迁海既严,而片帆不许出洋矣。

生银……之途并绝。

则今直省之所流转者,止有现在之银两。

凡官司所支计,商贾所贸市,人民所恃以变通,总不出此。

……银日用而亏,别无补益之路,用既亏而愈急,终无生息之期。

如是求财之裕,求用之舒,何异塞水之源,而望其流之溢也。

……于此思穷变通之道,不必求之于天降地出,惟一破目前之成例,曰开海禁而已矣。

盖矿砾之开,事繁而难成,工费而不可必,所取有限,所伤必多,其事未可骤论也。

惟番舶之往来,以吾岁出之货,而易其岁之财。

……14]

由此看出社会对外来白银的依赖程度。

幸而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开放,海外白银又复源源而来,清朝盛世的繁荣,在社会的物产丰盈,银、钱充足的情况下,得以重现。

由于在清中叶前,中国对欧洲贸易每年都有显著的出超,即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银入口。

银元的不断增加,故发生了“钱贵”的问题,即是制钱的价值比法定的比价为高。

按清朝初年规定,制钱一千文值银一两,但自从清朝初年到乾隆中叶,银每两所能够换到的制钱数目,仅为数百文。

在乾隆初年,政府对社会上银贱、钱贵的问题深感头痛。

15]于是希望藉政府的力量促使官民多用银而少用钱,达到平抑钱价的效果。

16]直到乾隆中后期,情况才略为转变,据陈昭南研究,乾隆三十五年前是属于‘钱贵’的阶段,而乾隆五十年之后,形势一转,反成了‘钱贱’之局,陈氏又谓:

“(乾隆四十年后)钱贱的原因包括铜供应量相对于需求而增加、私钱的流通量激增、新货币(钱庄的银票及国外银圆等)出现,以及整个社会对于制钱的需要,对于银两来说,很可能也在逐渐降低。

”17]由此了解到包世臣所遇见社会现象的前缘,有助下面继续讨论问题。

第二节包世臣所见白银外流及银贵钱贱之背景

清嘉、道年间及道光年间(1821-1850),银贵、钱贱的问题又再困扰着中国社会。

其主要的原因之一,鸦片输入,改变了中外贸易的形势。

嘉庆二十五年(1820),包世臣作《庚辰杂着二》一文,提到鸦片输入中国的情况,其谓:

鸦片产于外夷,其害人不异酖毒。

故贩卖者死,买食者刑,例禁最严。

近年转禁转盛……即以苏州一城计之,吃鸦片者不下十数万人。

鸦片之价,转银四倍,牵算每人每日至少需银一钱,则苏城每日至少即费银万余两。

每岁即费三四百万两。

统各省城大镇,每年所费,不下万万……每年国家正供,并盐关各课,不过四千余万;而鸦片一项,散银于外夷者,且倍善于正赋。

18]

十九世纪后,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银流出,故道光年间(1821)后,银贵钱贱的问题愈趋严重。

故包氏又云:

夫银币周流,矿产不息。

何以近来银价日高,市银日少。

究厥漏卮,实由于此。

况外夷以泥来,内地以银往,虚中实外,所关匪细。

所谓鸦片耗银于外夷者,其弊于此。

19]

由于清代的货币制度是钱、银并行,银贵、钱贱对一般平民百姓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故包世臣说:

小民计工受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用银。

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数。

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

又民户完赋亦以钱折银,银价高则折钱多,小民重困。

20]

由上引一段,可以看出包氏认为银贵、钱贱,对小民有极之的不利的影响,其主要有二:

第一、在社会交易方面:

因为一般平民百姓,出卖劳力,佣工受值,所以入的是钱。

而商人贩卖百货,都是用银计值。

银价高等于货价高,一般平民百姓所处的地位日渐不利。

第二、政府征收赋税方面:

即是指以银计数,然后折合钱数,向小民收缴。

银价高则所折合的钱数日渐增多,也使小民遭受不利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包氏认为银价高则使商贾有利,使官府有利,而使小民不利。

清代社会,一般而言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小民的收入多为小数,故多用钱,而富人多用银。

银日贵、钱日贱,等于将社会财富实行再分配,富人有利,而穷人日愈穷苦。

故包氏又说:

天下苦银荒久矣。

本年五月(道光十九年,1839),江西省城银价长至制钱一千,兑库纹六钱一分,是银每两值钱一千六百三十余文。

下邑不通商处,民间完粮皆以钱折,新喻(县名,江西省,即包世臣曾短期做官的地方)现行事例,每钱粮一两,柜收花户钱一千八百八十五文。

除归外抵饭辛劳钱五十八文,实归官钱一千,准库纹一两,老幼皆知,今花户完正银一两,连耗至用钱一千八百八十五文,不为不多。

况两年之内,年谷顺成,刈获时谷一石仅值钱五百上下,现当青黄不接,而谷价仍不过七百数十文。

是小民完银一两,非粜谷二三石不可,民何以堪。

21]

以上一段,是包世臣用事实为例,说明银贵、钱贱对小民的影响。

由此可见,银贵、钱贱对小民的不利的情形。

包氏又认为国家因为实行两种货币,即银、钱并用,正给与商人以投机的机会。

商人利用二者市价涨落的机会,乘机赚钱。

于是上困官,下困民。

他说:

查各省上供,年额四千万两。

除去民欠,报拨之数,每年不过千七八百万两。

是外省存留,与起运几相半也……至如本省公项,坛庙祭品,文武廉俸,兵饷役食;私用则延请幕友,捐摊抵饭,衙门漏规,漕务兑费。

斯不受者,仍旨以银易锵应用,故出入之利,皆归钱店。

使市侩操利权,以上困官而下困民。

22]

上引一段,包氏提及到全国各省每年实际收到约有三千六百万两,每年由各省“起运”到中央约有一千八百万两,其余一半,约有一千八百万两,则“留存”各省供各项支用。

包氏又指出,无论是私项、公项,都要先将银两兑换成铜钱然后支用。

这样,平民百姓都先要用铜钱兑成银两交税,而税收的用家又需再将银两兑成铜钱来作各项开支。

一出一入,则造成钱店争利的机会。

故包氏又说:

查向来省城(指江西,南昌)银价,总以五月奏限,及岁底兑军之时为极高,以各州县皆运钱来省兑银故也。

23]

由于每年的五月及年底,各州县都运钱来省城兑换银两,故银价也以这两个时期特别高,此后银价又会回降。

故则出现钱店操纵钱价,投机图利的机会。

这种情形,除了对钱店商人有利外,对政府及人民均属不利。

这种“上困官。

下困民”的情形,都是因为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引起。

而这种情形,又因白银外流、银价日高而严重起来。

所以,包氏认为这种货币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4]

值得注意,嘉、道以来货币与经济的关系错综复杂,包氏所了解不过是问题的表面而已,其对货币理论的知识,实属有限。

然而,身处当时当地的他,受到货币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启发到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包氏的货币思想,就是在此等背景下产生。

二、包世臣的货币改革方案──行钞

包世臣提出他的货币主张的同时,朝野人仕都提出了改革的意见。

包氏曾对此等主张加以评论。

他说:

……中外大吏,颇亦忧此,条画救弊,其说有三:

一、开矿。

一、铸大钱。

一、行钞。

荧惑阻挠,迄无咸议。

25]

又说:

唯银苗有验,而山脉无准。

开矿之家,常致倾覆。

当此支绌之时,谁敢以常经试巧争?

铸大钱尤为弊薮,古多已事。

且即民间行用,于银价仍无关涉。

惟行钞是救弊良法。

26]

包氏在讨论过当时对改革币制的各项意见之后,认为行钞是挽救当时的货币问题的最好方法。

所以他又说:

是故行钞之外,更有良法,可以减银价、复旧规,则自当从长计议。

鄙人日夜思维,实无他术。

是以持此颇坚。

27]

可见包氏认为行钞非但是解决当时货币问题的最好方法,而且认为是唯一的方法。

所以他非常坚持此种方法。

本节即详细分析探讨包世臣的行钞思想。

第一节、对货币体系的设计

在包世臣的设计中,是将原有的银、钱复本位,改变为钱的单一本位,而以钞作为钱的代用劵,以补钱的繁重之弊。

包氏说:

其要唯在明示以钱为币,使银从钱,以夺银之权归之于钱,而变钱之用操之于钞……法宜先布明文,公私各项,一切以钱起数,钱随市价,以准钱数。

钱质繁重,其总统轻齎之便悉归钞。

钞则重,而民趋之矣。

28]

又说:

欲救此弊,唯有专以钱为币。

一切皆以钱起数,而以钞为总统之用,辅钱之不及。

29]

从以上两段,见到包氏再次说明:

“一切以钱起数”,即是只有一个计价标准,即是钱。

在道光年前,社会上有两个标准,即银与钱,一件商品,可以说它值银多少两,亦可以说它值钱多少文。

两者的价值又因时而变,弊端则因此而生。

包氏提出行钞的主张,即是想将原来的两个标准,也就是将货币的复本位制改变为单一本位制。

上引文“一切以钱起数”,即一切都用钱来作计价标准。

在道光年间,银、钱并行,而一切以银起数,以钱从银,一切弊端,由此而起。

所以包氏说:

“欲救此弊,唯有专以钱为币。

”30]即是把当时的银、钱复本位制,改为钱的单一本位制。

“专以钱为币”,即是只有钱是唯一的货币。

包氏主张行钞,并不是在钱之外更造一种货币,钞只是钱的代用劵,是因为“钱质繁重”,在大多数量的交易及高价值的交易,用钱不方便,所以要用钞。

而钞的面值仍然是用钱作计算标准。

这样,钞既然可以补救了钱的繁重不便的弊端,又不会破坏了钱计算的单一性。

所以包氏说:

钱质繁重,其总统轻齎之便悉归钞。

31]

又说:

一切皆以钱起数,而以钞为总统之用,辅钱之不及。

32]

以上均可以看出行钞的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