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444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级下)

第一章人的由来

1、人类和类人猿(黑猩猩、长臂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2、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古人类化石

3、森林古猿进化成古人类的外因——森林大量消失

4、森林古猿进化成古人类的内因——森林古猿身体的变化(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5、人类的进化过程:

①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②从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③从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

6、人的生殖

(1)生殖的概念:

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②输精管:

输送精子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②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③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④阴道:

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6、受精: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7、受精场所:

输卵管

8、胚胎的发育:

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9、胚胎营养: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10、青春期:

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从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

10~20岁

1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

12、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的关键)、优生(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人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以及损伤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蛋白质。

(瘦肉、奶、蛋、大豆)

(2)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米饭、馒头、土豆、地瓜)

(3)脂肪:

供能的重要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肥肉、油脂、大豆、花生)

(4)维生素:

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①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

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

②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食物来源:

动物肾脏,稻麦等谷物的外皮,胚芽等。

③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食物来源: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④维生素D:

促进小肠对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等。

(5)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人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6)无机盐: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人体内含量不多,但作用却很大。

占体重的4%

①钙:

儿童缺钙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患骨质疏松症。

奶类、蔬菜豆类虾皮含钙较多

②磷: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瘦肉、鱼、奶、蛋、大豆含磷比较多

③铁: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血液、肝脏、瘦肉、奶、蛋、鱼含铁比较多

④碘:

成人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缺碘患呆小症(智力和身体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虾、碘盐含碘比较多。

⑤锌:

小孩子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

肉类、鱼、蛋含锌比较多。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讨论和交流

1、你们测定的数据与第38—-39页附表中的数据有差别吗?

原因是什么?

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

1)操作不规范、2)测量、读数不准确、3)计算不准确、4)没有设置重复组、5)燃烧不充分、6)实验装置不完善、7)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8)燃烧的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

2、你们测定的数据与其他全小组的数据相同吗?

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

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

1)操作不规范、2)测量、读数不准确、3)计算不准确、4)没有设置重复组、5)燃烧不充分、6)实验装置不完善、7)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8)燃烧的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

3、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

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才可靠?

为什么?

探究实验只做一次,可能有误差出现,所以结果不可靠。

应该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做3次,并取这3次的平均值,以便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道的功能: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道中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咽、食道、肛门

消化道中只有消化功能而无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口腔

消化道中只有吸收功能而无消化功能的器官是:

大肠

消化道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是:

胃和小肠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参与脂肪消化(乳化脂肪)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很长,约5-6米。

营养物质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长;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④小肠内含多种消化液:

胆汁、肠液(内含消化酶)、胰液(内含消化酶)。

4、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

通过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胆汁不含消化酶

5、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血液流经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6、消化道中既无消化功能也无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咽、食道、肛门。

既有消化功能也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胃和小肠。

只有消化功能而无吸收功能的器官是口腔。

只有吸收功能而无消化功能的是大肠。

6、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合理营养:

①按时进餐②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③均衡摄入五类食物

食品安全:

①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②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

③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④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七、27页探究实验

1、对照实验与变量:

(1)与

(2)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唾液.

(1)与(3)也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

是否搅拌(馒头是否变碎并与唾液混合)

2、37℃温水: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

口腔内的温度大约为37℃,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适宜温度为37℃。

3、实验时间:

5—10分钟,让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消化,实验效果明显.

4、滴加碘液:

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是否被消化,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5、实验现象: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

原因:

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②号试管变深蓝色。

原因:

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③号试管变浅蓝色。

原因:

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部分变蓝。

6、实验结论: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由骨和软骨做支架,使管腔敞开,气流畅通。

鼻毛、鼻粘膜、粘液、毛细血管使外界寒冷而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暖、清洁湿润。

2、痰:

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向咽的方向不停的摆动,把外来的灰尘、细菌和黏液等一起送到咽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3、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呼吸系统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痰液进行传播。

4、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

症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呼吸困难。

5、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

6、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

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7、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埃的吸入。

在一些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甚至要佩带防毒面具。

8、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左右支气管通向左右肺,越分越细,末端形成肺泡)

9、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说笑?

人们吸入的空气和吃进的食物都要经过咽,然后,空气经喉进入气管,食物进入食道。

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二、肺

(1)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2)结构:

肺泡数目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三、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参与呼吸的肌肉是——肋间肌和膈肌。

①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②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缩小,肺内压上升,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③当你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④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肺被动地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吸入;胸廓缩小,肺被动地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呼出。

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缩小导致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的交换:

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很薄,有利于气体交换。

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三)、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空气污染的原因:

煤和石油的燃烧、工业废气,车船尾气,秸秆燃烧,地面扬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心脏(动力器官)血管(血流的管道)血液(结缔组织)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如柠檬酸纳)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会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层深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上下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

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血浆成分:

水(90%)、蛋白质(7%)、葡萄糖(0.1%)、无机盐(0.9%)尿素等血浆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营养物质)和废物(尿素、二氧化碳)

4、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数量多)、白细胞(数量少,个体大)、血小板(个体最小)

①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主要成分是红色含铁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时(低于正常值),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就会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从而出现贫血(面色发白,乏力,心悸、头晕)。

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食物,并改用铁锅做饭。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增加,有利于结合更多的氧气,供各项生命活动需要。

②白细胞: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它具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功能)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明显增多。

阑尾炎的血液报告单中(白细胞)增高。

③血小板:

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人体血小板少则会流血不止。

血管内的血小板凝聚,形成凝血块,形成血栓。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1)为何要用湿棉花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

保持鱼体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为何用低倍镜而不是高倍镜观察小鱼尾鳍?

低倍镜的视野范围大

2、血管的种类:

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①动脉血管:

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动脉不断分支,越分越细,最后变成毛细血管。

动脉管内无瓣膜。

②毛细血管:

联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内径只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③静脉血管:

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

血管中的血流方向: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

②心脏有四个腔: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脏左左通,右右通,左右不通。

心室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厚。

各腔输送血液的远近不同,心壁越厚,收缩力越强,输送血液就越远。

左心室→主动脉(动脉血)右心室→肺动脉(静脉血)

左心房→肺静脉(动脉血)右心房→上、下腔静脉(静脉血)

③心脏内的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血液只能由心房→心室→动脉,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4、动脉血:

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

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

5、血液循环的概念: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①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输来的营养物质供给组织细胞利用,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②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肺泡中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

6、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7、输血与血量

(1)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2)血量:

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300不会影响健康。

(3)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人体内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二、排泄的途径:

1、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2、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3、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三、泌尿系统的组成

①肾脏: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的场所,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②输尿管:

输送尿液

③膀胱:

暂时贮存尿液

④尿道:

排出尿液

四、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互相缠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两端都连动脉,都是动脉血。

肾小囊:

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

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五、尿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的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

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

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

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

(3)排尿的意义:

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4)肾静脉中的静脉血与肾动脉中的动脉血相比较,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氧气少了,二氧化碳多了,营养物质少了,尿素等少了。

六、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

作为农家肥。

特点是:

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

作用:

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温度50~65℃)

第六章、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①角膜:

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②巩膜:

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中膜①虹膜:

中膜的前部棕黑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相当于显微镜和照相机的光圈

②睫状体:

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③脉络膜:

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成像在视网膜上,视觉最清晰。

(2)内容物晶状体:

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

2、附属结构:

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3、视觉的形成: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

戴凹透镜

远视:

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

戴凸透镜

沙眼:

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4、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二)耳和视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①耳郭:

收集声波。

②外耳道:

传导声波

中耳①鼓膜:

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②鼓室:

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③听小骨:

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①半规管: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

②前庭: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③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3、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捂耳朵闭口的好处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乘飞机时嚼口香糖的目的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①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②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4)、神经元的概念、结构、功能:

神经元:

(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1)细胞体:

(灰质)神经中枢在灰质里。

突起(白质)①轴突:

一条,长而分支少,叫神经纤维。

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就叫神经。

②树突:

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2)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2、反射弧的概念:

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3、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4、膝跳反射的过程:

扣击部位:

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

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

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

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

(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5、反射的类型①简单的反射:

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也叫非条件反射。

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反射;

②复杂的反射:

后天性的反射活动,也叫条件反射。

如听口令、谈梅想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黄牛耕地、鹦鹉学舌、猫捉老鼠、老马识途等)

六、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①垂体、②甲状腺、③胸腺、④肾上腺、⑤胰岛、⑥性腺(睾丸、卵巢)

2、激素:

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3、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

4甲状腺激素:

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

实验一:

破坏了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

实验二:

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

实验三:

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变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

5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实验一:

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

实验二:

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部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此实验说明:

胰岛分泌一种能够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转化的物质。

七、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