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马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283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德马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兰德马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兰德马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兰德马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兰德马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德马克.docx

《兰德马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德马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德马克.docx

兰德马克

 

东北石油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

题目长47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7月18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

题目长47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1.工区区域地质概况;

2.井工区、地震工区建立;

3.地震数据、测井曲线、地质分层加载;

4.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5.地震地质层位解释(T2);

6.断层解释;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件,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工区区域地质概况,全面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本流程,能够应用landmark解释软件进行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层位、断层解释。

主要参考资料:

[1]宋延杰,胡玉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R],大庆石油学院,2005.

[2]张明学,胡玉双.层序地层学与油气[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王秀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4]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地质特征研究[R].大庆石油学院,1991.

完成期限:

2012.7.9—2012.7.18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2年7月18日

目录

第1章区域地质概况1

1.1实验区位置及勘探概况1

1.2松辽盆地地层特征1

第2章地震资料、井数据加载6

2.1启动LandMark6

2.2建立投影系统6

2.3建立OpenWorks数据库6

2.4加载钻井数据6

第3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11

3.1制作合成地震的任务及原理11

3.2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步骤11

3.3实验感想16

第4章层位解释17

4.1解释层位的方法及操作步骤17

4.2建立连井剖面17

4.3层位追踪解释18

4.4实验感想19

第5章断层解释20

5.1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20

5.2断层组合的一般规律20

5.3解释断层的步骤及方法20

5.4断裂特征22

5.5实验感想22

参考文献24

第1章区域地质概况

1.1实验区位置及勘探概况

肇源南地区处于松辽盆地东南部黑龙江省肇源县境内,跨越一级构造单元中央坳陷区和东南隆起区,横跨二级构造单元三肇凹陷、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带(图1.1),区内实现三维地震满覆盖,工区面积547km2。

目前肇源南地区主要开发层位为泉三四段扶余油层,已探明储量和控制储量区集中分布在西部裕民鼻状构造和东部薄荷台鼻状构造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内,区内已钻探井、评价井125口,其中获工业油气流井49口、低产油气流井16口,展示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本次地震解释实验工区为肇源南东南部的长47井区(图1.1),面积约30km2。

图1.1实验区地理位置

1.2松辽盆地地层特征

1.2.1盆地构造-地层充填关系

松辽盆地地层系指变质岩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组合,底界绝对年龄为135Ma。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结合地震反射构造特点,可将中、新生代地层划分为五个基本构造单元层(图1.2):

深部构造单元层是夹于T5和T4反射界面之间的地层。

T5波组为中生代沉积或火山岩与基底的区域不整合面,在全区普遍存在削截或上超的接触关系。

T4波组在全区普遍呈现为不整合接触。

在T4之上,具不同时代的地层,如登一段、泉一段和泉三段,分别由盆地东部向西部逐渐超覆于营城组地层之上,即在盆地内呈明显的上超、削截等地层接触关系。

深部构造单元层处于松辽盆地伸展的初期阶段,由30多个相互分割的断陷式盆地组成。

在这些分割的盆地中充填了基性、中性、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与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深部构造单元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等三套地层,总厚约3000米左右,个别断陷盆地中可达5000米。

下部构造单元层(T4-T2)由白垩系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地层组成。

登娄库组地层夹于T4和T3反射界面之间,T3为登娄库组与泉头组接触的界面,在地震剖面上T3界面没有明显的波组特征,在全区都是弱反射。

在长岭、乾安和古龙地区,T3界面之上发育地层上超现象。

但是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T3界面上、下地层呈平行整合接触关系。

T2波组是全区稳定的强反射层,为泉头组和青山口组界线,在全盆地内可以追踪。

中部构造单元(T2-T03)包括早白垩世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为松辽盆地主要生油、储油层位,最大厚度达3000米。

姚家组与青山口组之间为区域性不整合,在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T11界面,界面下的青山口组地层,中北部地区存在削截现象,而上面的姚家组地层有上超的接触关系。

青山口组晚期沉积显示出湖水后退,水面下降的特征。

T1为姚家组与嫩江组界线为一全区稳定的强反射层,在盆地内部表现为平行接触关系,在盆地边缘局部地区嫩江组地层与青山口组地层直接接触,中间缺姚家组地层。

上部构造单元层是夹于T03和T01反射界面之间的地层,其分布范围主要在盆地中西部。

T03在地震反射上表现为明显的不整合,是嫩江组与四方台组的分界面,为一区域不整合面。

在T03之下的嫩江组沉积晚期,地层遭受强烈削截,在盆地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T03之上见四方台组地层向嫩江组地层上超现象。

T01以上为盆地浅部构造单元,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其中第三系为一套胶结程度较差的杂色泥岩、粉砂岩、砂砾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

图1.2松辽盆地地层划分与含油气组合(据任延广,1995)

1.2.2盆地地层发育特征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各主要地层单元的岩性组合特征如下:

1.2.2.1火石岭组(T5-T42)

以火山岩系为主,间夹正常沉积岩。

其底部和中部为灰绿色、紫色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灰白色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在西北部小断陷盆地中见有玄武岩和安山岩。

下部和上部以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等为主,夹凝灰岩和薄煤层。

以火山岩相为主,局部发育冲积扇相和沼泽相沉积。

1.2.2.2沙河子组(T42-T41)

属早白垩世,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部和中部断陷中,以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灰色砂岩和砂砾岩,底部夹有薄层酸性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凝灰角砾岩,中部含五层具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

在盆地西部齐齐哈尔和白城一带的钻井中钻到的本组地层是以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粗砂岩为主,间夹少量凝灰质砂岩。

以湖泊相滨浅湖亚相为主,在地层中段出现松辽盆地第一次湖侵。

1.2.2.3营城组(T41-T4)

属早白垩世,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和中部断陷中,西部缺失。

全组可分二段,下段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泥岩夹中基性火山熔岩、凝灰岩和煤层;上段以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灰绿色砂岩、泥岩和薄煤层。

本组从盆地东缘向盆地中部火山岩明显减少,逐渐过渡。

以灰白、灰黑、灰绿色砂砾岩、砂质泥岩为主的正常沉积岩,夹薄煤层。

1.2.2.4登娄库组(T4-T3)

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地区,由灰绿、灰褐、杂色砂岩、砂砾岩、泥质粉砂岩间夹紫色、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厚煤层或煤线。

根据岩性可划分为四段,各段地层分布情况和发育程度有较大差别。

登一段分布局限,主要分布在古中央隆起以西的中央坳陷附近,以杂色砂砾岩、灰黑色泥岩、灰白色砂岩为主;登二段除主要分布于古中央隆起以西地区外,沉积范围也波及古隆起以东地区,由灰黑、灰褐、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互层组成;登三、登四段的沉积范围明显扩大,而且覆盖了古中央隆起,以灰绿色砂岩与褐棕色、深灰色、黑色泥岩互层组成。

本组地层在断陷中与下覆地层为连续沉积,在断陷以外呈不整合接触。

从登娄库组开始,松辽盆地东西分区、各凹陷间孤立分割的局部被打破,松辽盆地形成统一的古湖泊,故从盆地中心向外环形分布有半深湖亚相、滨浅湖亚相、三角洲亚相及河流泛滥平原亚相。

1.2.2.5泉头组(T3-T2)

在区内大部分地区,泉头组与青山口是连续沉积,粒度向上突然变细,反映出湖水快速上升的特点。

泉头组为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由棕红、紫红、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绿、灰白、紫灰色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

在盆地边缘地区,底部的砂岩、砾岩较发育;在盆地中心,顶部层位中夹有灰黑色泥岩。

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划分为四段,组成两个半粗→细→粗的沉积旋回。

平面上由盆地边缘向中心厚度增大,粒度变细,颜色由紫红向灰绿、灰黑色变化。

本组地层沉积范围要比登娄库组明显扩大,但由于气候干燥,冲积扇相和河流河流泛滥平原亚相占有很大比例。

1.2.2.6青山口组(T2-T11)

为一套灰黑、深灰色页岩为主,夹油页岩和灰色砂岩和粉砂岩的层位。

按岩性本组可划分为三段。

青一段在盆地中部以灰黑、深灰色页岩夹油页岩为主;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灰色砂岩、粉砂岩间夹灰黑色、灰绿、棕红色泥岩。

青二、三段粒度明显变粗,在盆地中部为灰黑色泥岩夹粉砂岩、介形虫岩;在盆地东部则为杂色泥岩;盆地西部和西北部为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夹杂色泥岩和介形虫岩;在盆地边缘地区可见有砂砾岩。

本组在盆地中心与泉头组为连续过渡沉积,而且自上而下构成一个粒度由细变粗的反旋回。

1.2.2.7姚家组(T11-T1)

姚家组根据岩性可三分,姚一段在盆地中部为灰白、灰绿色砂岩与灰绿、棕红、紫红色泥岩互层;在盆地边缘出现了厚层砂砾岩夹砖红色泥岩。

姚二、三段在盆地中部为灰黑色泥岩、薄层油页岩夹灰绿色泥岩和粉砂岩;在盆地西部和西北为灰绿、灰白色砂岩夹灰绿色泥岩和粉砂岩;在盆地南部和东部则以棕红色泥岩为主,间夹灰绿色泥岩和薄层介形虫岩。

本组总的沉积特点是构成粒度向上变细的正旋回,颜色向上变暗。

1.2.2.8嫩江组(T1-T03)

岩性上,由姚家组到嫩江组,粒度骤然变细,颜色也出现突变,表现出湖水面快速上升的特点。

按岩性可划分为五个段。

嫩一、二段的岩性以灰黑、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油页岩、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是主要生油层。

其分布面积很广,沉积边界已超出现今盆地边界。

嫩三、四、五段在盆地东部地区遭受剥蚀,岩性以灰绿、深灰、灰、棕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

1.2.2.9四方台组和明水组(T03-T02)

四方台组由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砂砾岩、灰绿色砂质泥岩组成。

明水组分为两段:

明一段为棕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砂岩、砂砾岩互层,间夹两层灰黑色泥岩;明二段为棕红、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

1.2.2.10第三系和第四系

第三系为一套胶结程度较差的杂色泥岩、粉砂岩、砂砾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

第四系由松散的黄灰色砂层、砂砾层组成,遍布整个盆地,尤以中西部地区较发育,在盆地北部有玄武岩出露。

第2章地震资料、井数据加载

2.1启动LandMark

进入LandMark用户后即刻出现OpenWorks工作平台,LandMark软件各种功能的模块(SynTool、SeisWorks、TDQ、ZmapPlus、PostStack/PAL等)都在Applications子菜单下。

加载钻井数据的工作流程分三步:

建立投影系统、建立OpenWorks数据库和加载钻井数据。

2.2建立投影系统

定义投影系统一般需要三种参数:

投影系统的坐标类型、地质坐标系统的类型和对应地质坐标系统的参数。

以建立TM投影系统为例,其建立过程如下所述。

1、进入“建立投影系统”的菜单OpenWorks->Project->MapProjectionEditor

建立TM投影系统

(1)选择投影系统的类型

(2)选择地质坐标系统

(3)定义地质坐标系统的参数

2.3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LandMark地质、测井、地震和绘图等软件的解释成果均储存在OpenWorks数据库内。

它是各种软件解释成果互相通讯的媒介。

在应用LandMark软件做任何工作之前,必须首先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1、进入菜单OpenWorks->Project->ProjectCreate

2、定义参数

(1)定义数据库名

(2)选择投影系统(3)选择测量系统

(4)定义探区的经纬度坐标(5)定义数据库的空间大小

3、设置解释员OpenWorks->Project->Interpreters

2.4加载钻井数据

1、建立地震工区

(1)建立一个Survey(工区的地理位置)

OW->Data->Management->SeimicDataManager

(2)建立地震工区

OW->Data->Management->SeimicProjectManager->Project->SeismicProjectCreate

(3)加载工区:

在OW->Applications->PostStack/PAL中进行

2、加载钻井数据的准备工作

(1)钻井数据的加载总是执行“三步曲”,只要掌握这三步,加载钻井数据很容易。

“三步曲”是编制ASCII钻井数据文件、编辑格式文件和加载钻井数据。

关键是格式文件的定义。

(2)对于地震数据解释,我们至少需要加载下述几种钻井数据类型:

钻进平面位置、地质分层、时深表、钻井的垂直位置、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

(3)加载钻井数据时,首先加载钻井平面位置,然后加载其他钻井数据,加载结束存入当前的Oracle数据库,即我们设置的OpenWorks数据库。

此外,加载钻井数据之前,可以打开OW->Data->Management->WellCurveViewer和OW->Data->Management->WellDataManager窗口,这是加载钻井数据正确与否的两个监控窗,在WellCurveView窗内将显示钻井名和测井曲线。

在WellDataManager窗内将显示加载的各种钻井数据信息,它是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的菜单。

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

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在OW->Data->Import->ASCIILoader中加载。

首先介绍钻井平面位置数据的加载流程。

(1)编制ASCII文件。

在Unix窗口下用Vi等命令编辑钻井平面位置文件。

钻井平面位置文件一般包括钻井名、钻井标识名、X坐标、Y坐标、补心高类型、补心高高程数据、总深度等内容。

(2)进入加载软件,编辑格式文件。

OW->Data->Import->ASCIILoader

a.输入钻井平面位置的ASCII文件

b.编辑格式文件

①进入菜单ASCIILoader->Edit->Format

②输入钻井平面位置的文件名和定义格式文件名

③编辑格式文件WellHeader

(a)建钻井标识名的格式行-Uwi

(b)建钻井名格式行的图片-CommonWellName

(c)建补心高类型KB格式行的图片-ElevType

(d)建补心高高程数据域格式行的图片-Elevation

(e)建X坐标格式行的图片-OrigXorLonSf

(f)建Y坐标格式行的图片-OrigYorLatSf

(g)建钻井总深度格式行的图片-TotalDepth

④储存格式文件

(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

4、加载地质分层

(1)先建立一个Surface

OW->Data->Management->Surface/FaultDataManager

(2)加载地质分层数据

OW->Data->Management->WellDataManager

在Pick下出入地质分层数据。

地质分层数据文件一般包括钻井名、钻井标识名、地质分层名、分层深度、分层顺序号等内容。

注意:

我们仅仅叙述了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的方法,实际上“ASCIILoader”可以加载各种数据,例如:

钻头信息、取心信息、泥浆信息、油气产层分析和钻井测试分析等。

加载完钻井平面位置后,可以建立一个钻井列表OW->Data->Management->ListManagement->WellListManager

活化期望的钻井WellListManager->List->AllWells

存储钻井列表WellListManager->List->SaveSelect

5、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

(1)常见的钻井数据文件

LandMark可加载四种格式的钻井数据,不同类型的数据文件应用不同的格式文件。

四种格式是:

a.LAS格式:

输入有文件头的ASCII钻井数据文件。

b.LIS:

输入二进制的钻井数据文件。

c.BIT:

输入二进制的钻井数据文件。

d.ASCII:

输入ASCII钻井数据文件。

常见的ASCII数据文件有:

单井多曲线-曲线名横向排列;多井多曲线;单井多曲线-曲线名垂直排列;

多井单曲线;单井单曲线-测井曲线值是横向排列。

ASCII文件的一般规律:

①文件内有Marker的有两种情况:

多井多曲线或多井单曲线的ASCII数据文件和曲线值是按行排列的ASCII数据文件。

②文件内没有Marker的两种情况:

单井多曲线或单井单曲线的ASCII数据文件;如果文件内的第一列数据域是钻井名,即使是多井多曲线或单井多曲线,ASCII数据文件也不需要加Marker(钻井名相当Marker)。

由此,加载多井ASCII数据文件,第一列数据域又没有钻井名,格式文件必须设置Marker。

Marker在编制格式文件时是一项重要参数。

(2)编制格式文件的基本概念

a.进入加载钻井数据的菜单OW->Data->Import->CurveLoader

输入钻井数据文件可以是ASCII磁盘文件也可以是磁带。

磁盘文件:

ASCII、LAS、BIT和LIS格式的输入文件;

磁带文件:

BIT和LIS格式的输入文件。

b.编制格式文件的菜单

对LAS、LIS和BIT格式的输入文件不必编制格式文件,LandMark已提供了蕴含格式文件,而ASCII文件需要编制格式文件,并且不同类型的ASCII数据文件需要编制不同的格式文件。

①定义格式参数

(a)RecordIDType定义记录ID(有Marker或没有Marker)类型。

(b)CurveDataRecordType标识一张记录内有一条或多条曲线。

②定义深度单位、水平距离单位和数据为零的标记值。

③DataType加载数据的类型:

WellLogCurves测井曲线;PositionLogs钻井的垂直位置;

AngularDirectionalSurvery以方位角表示钻井的垂直位置;

SyntheticSeismograms合成地震记录;TimeDepthTables时深表。

(3)加载钻井数据时的基本概念

a.加载所有的钻井数据LoadAll

加载正确的钻井数据。

所谓正确的钻井数据有三个条件:

钻井名必须在数据库内已定义;曲线名必须在曲线字典内已定义;ASCII数据文件正确。

另外,可以强迫加载不正确的数据(钻井名在数据库内没有定义或测井曲线名在曲线字典内没有定义),加载后钻井名输入数据库,曲线名将加入曲线字典内。

虽然钻井名已加入数据库,但它的WellHeader是不正常的,需要在WellDataManager菜单中修改。

b.加载选择的钻井数据LoadSelect

该种加载方法,必须首先扫描钻井数据文件,然后选择加载钻井数据。

只有两种情形需要用该选件:

加载ASCII数据文件时,钻井名在数据库内没有定义或曲线名在字典内没有定义;加载LIS或BIT格式数据。

(4)以加载时深表为例,介绍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

a.进入菜单OW->Data->Import->CurveLoader定义数据文件名和路径

b.编辑格式文件

①进入菜单CurveLoader->Edit->ASCIIFormat->Format->New编制新的格式文件,选择时深表数据文件。

②编辑格式文件

(a)定义格式参数

(b)定义深度单位、水平距离单位和数据为零的标记值

(c)加载数据的类型:

TimeDepthTables时深表

(d)编制时深表数据域的格式行:

井名、时深表名、基准面、深度、双程时。

③储存格式文件

c.加载时深表

 

第3章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3.1制作合成地震的任务及原理

根据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原理,合成地震记录近似为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的褶积。

如果用S(t)表示子波,R(t)表示反射系数序列,f(t)表示合成地震记录,则

用声波测井曲线和密度曲线求出地层的反射系数,然后与子波褶积生成一维模型即初始的合成地震记录。

通过调试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参数,使之不仅在波形、频率方面与井旁地震道最佳吻合,而且在反射强度上也应达到最佳匹配。

合成地震记录的记录要在LandMark的Syntool模块中完成。

具体步骤见3.2。

3.2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步骤

3.2.1Syntool模块的启动

1.启动Syntool:

在CommandMenu下选择Applacations目录下的Syntool;

2.新建一个合成记录:

选择file下的new;

3井工区选择:

在弹出的井工区选择窗口中选择allwells并点OK确认。

3.2.2井曲线的选择

图3.1曲线选择第一步

1.在如图3.1左侧弹出的窗口列表中选择所要做合成地震记录的井,如选择t717井后OK确认。

随即弹出3.1右侧深转换关系选择窗口;

2.在此窗口中选择newsurvey、noreferencesurvey,OK确认后进入TimeDatum选择,直接点击OK确认即可。

3.2.3合成纪录的生成

在Startup窗口中:

1.选择时差曲线;

2.密度值的来源一般我们选择FromRCP-WaveSenicTransform――后边选择公式(一般选择GardnerEquation);

3.在Processing中点亮ApplyTVD和ApplyCheckshots,OK确认后合成记录制作完成。

结果如图3.2所示。

 

图3.2初始合成记录

3.2.4合成记录的编辑

1.在合成记录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editprocesslist,在弹出窗口中选1,OK确认;

2.选择Ricker,change。

在弹出窗口中输入合适的主频,例如35HZ,OK确认。

此时合成记录的主频将会变化;

3.将井旁地震道加入编辑区:

单击图3.2中工具栏中的LGC,并在编辑区中的空白区单击,OK确认;

4.单击图3.2左侧工具栏中的ABC按钮,并在空白区域单击。

5.在TVB栏单击鼠标右键,选择Datuminfo,弹出3.3所示窗口。

选择将光标移到弹出窗口蓝色区域后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单击需要调整的波形的中心,单击弹出窗口黄色部分后在井旁地震道点击需要移动到的位置,点击APPLAY后会发现位置发生了变化。

反复几次调整使合成记录道和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达到最佳。

图3.3合成记录编辑第五步

6.调节时间漂移shifttime:

totime,合成记录道将会拉伸或压缩,使之尽量与井旁地震道对应,Ok确认。

经过反复调整,合成记录的编辑完成。

7.将合成记录加入井旁地震道中:

右键单击Seis栏标题选择Addoverlay——Synthetic——ok确认。

结果如图3.4、3.5所示。

3.2.5合成纪录的存储

1.右键单击井旁地震道路标题白色部分,选则SaveSynthetic——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