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250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docx

江西省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

工程建设培训材料

 

江西省林业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八月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1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6

平原林业树种选择、培育及效益分析19

杨树病虫害防治41

泡桐病虫害防治48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

曹志远

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

一、“一大四小”主要内容。

“一大”:

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四小”:

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

二、“一大四小”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由谁提出来的。

2008年5月8日,省委书记苏荣出席了泰豪论坛,发表了以“深化省情认识、加快江西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在谈到保护江西生态环境时,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三、“一大四小”提出的时代背景。

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江西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护好江西生态的指示基础上提出的。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我们党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加以强调,要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是多么紧迫和重要。

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时,曾专门就江西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象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通过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作出了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江西崛起带动区。

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环境承载能力最强的地区,经济的发展会给生态环境施加很大的压力。

近年来,江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鄱阳湖“一湖清水”和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高鄱阳湖区国土绿化水平,构建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发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加森林固碳能力,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提高鄱阳湖区环境承载能力,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确保实现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使江西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三是充分了解我省林情情况下提出来的。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工作,连续组织实施了“山江湖工程”“造林灭荒”、“山上再造”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通过近20年艰苦努力,全省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36%提高到现在的60.05%,从而使江西的青山绿水成为江西的最大优势和江西叫得响的品牌。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多年来森林资源培育和国土绿化的重心,一直放在山上,对山下造林绿化重视不够,形成了“重山上、轻山下”的国土绿化格局。

农田林网建设、交通干线以及县城和市府所在地、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基础设施、工业园区裸露地绿化严重滞后,导致国土绿化体系不完整,生态体系不完备,难以满足保护全省青山绿水的需要。

通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高绿化整体水平,构建功能完备的国土绿化体系,是保护全省青山绿水的现实要求。

四是在我省林改取得重大成果,主体改革大获全胜,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004年,我省开展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彻底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保护生态、发展林业的热情,还极大地激活了林业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

为了使林改的经验和成果能得到最大的、最快的、最有效的发挥,此时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恰逢其时,必将赢得全省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有利于将“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变计划,计划变实践,从而使“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任务、目标和意义。

(一)建设任务。

采取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阔叶树补植补造、封山育林等综合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受灾森林恢复,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到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1500万亩,其中新增造林1000万亩,补植补造和更新造林500万亩;到2012年,“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成果基本得到巩固,受灾森林基本得到恢复。

(二)建设目标。

1、到2010年目标。

到201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比重达到30%以上,林分亩平蓄积提高到4.2立方米/亩。

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35%,绿地率分别达到36%和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建成城市公园400个,其中城市森林公园30个、湿地公园20个。

全省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15%,绿地率达到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

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交通干线沿线可视范围内乡村全面绿化,已实施土地整理和园田化改造的农田全面完成林网建设。

已建和新建高速公路、铁路绿化率达到85%以上,国省道干线绿化率达到80%,县乡公路绿化率达到70%,江河堤防、灌区渠道绿化率达到70%,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重要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和设市以上城市可视范围内矿山全面实现复垦复绿。

2、到2012年目标。

到201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左右,林分亩平蓄积提高到5.0立方米/亩,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比重达到35%以上。

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化质量稳步提高,初步建立多树种合理搭配、多层次绿化美化、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

全省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20%,绿地率达到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

全省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农田林网建设与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等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农田林网体系。

已建和新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全面绿化,绿化档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国省道干线绿化率达到100%,县乡公路绿化率达到80%,江河堤防、灌区渠道绿化率达到80%,初步形成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廊道。

全面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50%以上和30%以上。

(三)建设意义。

1、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目的是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增加木材等林产品供给,促进林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2、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青山绿水是江西最大的优势和品牌。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给我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损失。

必须从全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入手,加快灾后恢复、保护和建设青山绿水步伐,加强平原造林绿化,切实做到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不断巩固我省生态优势,提升江西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3、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贯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我省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业经营机制进一步放活,全社会造林积极性充分调动,但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尤其是城镇绿化档次和品位不高,村庄绿化率低,高速公路两侧林相不整齐,县乡村道路大部分尚未绿化,鄱阳湖周边沙化土地面积比较大,与我省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很不相称,与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必须突出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抓好平原绿化,使我省的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创造全国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省绿色发展进程。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

宋法生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一、规划目的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是进一步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总体规划;是制定年度造林计划,落实苗木和资金,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进程的重要文件;是明确国土绿化任务和绿化责任,考核、评价各级政府和部门造林绿化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规划任务

1、确定区域国土绿化目标;

2、通过全面调查,摸清待绿化土地资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3、确定山上、山下造林绿化类型及任务;

4、制定年度造林绿化计划和苗木、资金安排;

5、提出具体的造林绿化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

三、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和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总体要求,围绕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目标,以灾后森林资源恢复和矿山植被恢复为支撑,以平原造林绿化为重点,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构筑功能比较完备、结构比较合理、效益比较显著的国土绿化体系,推动山区平原和城市乡村美化绿化协同发展,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3、坚持巩固山体绿化,突出平原造林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造、封、补、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务实高效的原则。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3年

六、规划区域

规划区域为县(市区)行政辖区,涵盖山上、山下可绿化国土。

七、规划目标

1、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设区市、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赣府厅字[2006]95号文中明确的森林覆盖率。

2、山上绿化成效巩固提高,山下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通道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村庄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工业园区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

●加大矿区综合治理力度

●山上绿化成效巩固提高

八、规划对象

山上(林地)部分:

雨雪冰冻受灾严重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部分稀疏林地,矿区等。

山下(非林地)部分:

公路、铁路、河流、大型渠道两侧,村级公路及农田区域的路沟渠,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工业园区的建成区,乡政府所在地,自然村庄,荒滩荒地和沙化土地等。

九、造林绿化类型

1、山上造林型2、山上补植型3、矿区植被恢复型4、城镇绿化型5、园区绿化型6、乡驻地绿化型7、村庄绿化型8、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型9、通道绿化型10、荒滩荒地绿化型

十、规划范围

1、山上造林型

受雨雪冰冻灾害危害需清理并重新造林的林地,现有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宜林地,纳入山上造林型规划范畴。

规划期内潜在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也可纳入规划范畴,规模按多年平均水平测算,具体造林地点在更新造林前确定。

2、山上补植型

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郁闭度严重下降,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的稀疏林地,纳入山上补植型规划范畴。

3、矿区植被恢复型

已停产、关闭矿山,因采矿场(采空区)破坏土地,因排土场破坏土地,因尾砂库破坏土地,因采矿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和其他因采矿破坏的土地,纳入矿山植被恢复型规划范畴。

4、城镇绿化型

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建成区的街道、公园、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及建成区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城镇绿化型规划范畴。

5、园区型绿化型

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广场、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等可绿化地段,纳入园区绿化型规划范畴。

6、乡驻地绿化型

乡政府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外围可绿化地段纳入规划范畴。

7、村庄绿化型

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可造林地段,纳入村庄绿化型规划范畴

8、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型

村级公路两侧边缘,农田区域的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适宜栽树地段纳入规划范畴。

9、通道绿化型

山下:

铁路两侧边沟以外10~20米,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10~20米,国道、省道两侧边沟以外5~10米,县、乡公路两侧边沟以外3~5米,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两侧20-30米,五河支流两侧10米,大型灌溉渠两侧10米范围内,纳入通道绿化型规划范畴。

10、荒滩荒地绿化型

河流、湖泊内的滩涂(地),荒地和沙化土地纳入荒滩荒地绿化型规划范畴。

滩涂规划造林以不影响水利设施安全、不违背湿地保护规定为前提。

十一、造林绿化规模计量

1、山上造林规模

山上造林按面积计量造林规模,面积以“亩”为单位,精确到0.1亩。

植苗造林连续面积达到或超过1亩,按“片林”计算造林面积,根据林木覆盖范围内的水平面积确定造林面积。

补植造林根据补植范围内的林地水平面积确定补植造林面积。

山上造林采用1:

1万地形图勾绘或罗盘仪绕测确定造林面积。

2、山下造林规模

山下造林分别按面积和株数计量造林规模。

面积单位为“亩”,精确到0.1亩,株数单位为“株”。

山下造林连续面积达到或超过1亩,按“片林”计算造林面积;连续造林面积不到1亩,按“四旁造林”计算造林面积,根据造林株数折算造林面积。

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林带行距≤4米,连续面积在1亩以上的,按“片林”计算造林面积。

否则按“四旁造林”计算面积。

林带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林带,视为一条林带,否则视为两条林带。

两行以上林带按“片林”计算面积的公式为:

林带面积=[(林带行数-1)×行距+4]×林带长度(扣除缺口长度)

单行林带按“四旁造林”计算面积。

“四旁造林”按每亩110株折算造林面积

十二、树种选择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生态学原则);

2、市场需求原则(经济学原则);

3、种苗充足原则(林学原则)。

十三、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根据《造林技术规程》(国家标准GB/T15776-2006),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长江上中游区造林初植密度区间,确定造林密度。

杨树:

商品林为200~800株/公顷(13~53株/亩)

公益林为400~1000株/公顷(27~67株/亩)

泡桐:

商品林为400~800株/公顷(27~53株/亩)

公益林为500~900株/公顷(33~60株/亩)

湿地松:

商品林为900~1500株/公顷(60~100株/亩)

公益林为1050~2250株/公顷(70~150株/亩)

杉木:

商品林为1500~3600株/公顷(100~240株/亩)

公益林为1650~4500株/公顷(110~300株/亩)

十四、种苗要求

从正规渠道调运苗木,不使用来源不清楚的苗木造林,提高良种使用率;

使用Ⅰ、Ⅱ级合格苗木造林,提高Ⅰ级苗使用率;

使用检疫合格的苗木造林。

十五、投资单价构成

造林投资单价中包含苗木费、劳务费、肥料农药费及规划设计费、检查验收费、管理费等。

造林绿化投资单价:

山上造林投资单价

山上造林:

360元/亩;

山上补植:

160元/亩;

矿区植被恢复:

8000元/亩。

山下造林投资单价

城镇绿化、乡驻地绿化、工业园区绿化:

625元/亩;

村庄绿化、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

440元/亩;

通道绿化:

765元/亩;

荒滩荒地绿化:

350元/亩。

十六、绿化地段编码规则

行政区代码+地势代码+绿化类型代码+绿化地段号

行政区代码=省代码+设区市代码+县代码+村代码+组代码

地势代码:

山上为S,山下为X

绿化类型:

山上造林为A,山上补植为B,矿区恢复造林为C,县城及建制镇绿化为D,乡驻地绿化为E,工业园区绿化为F,村庄绿化为G,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为H,铁路两侧绿化为I,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为J,国道两侧绿化为K,省道两侧绿化为L,县道两侧绿化为M,乡道两侧绿化为N,荒滩荒地沙化土地绿化为P。

十七、规划技术路线

1、制定规划工作方案;2、收集资料;3、外业调查;4、内业处理;5、分析评估待绿化土地资源;6、确定造林绿化任务及进度安排;7、投资估算;8、规划成果编制;9、规划审查上报。

十八、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1、成立“一大四小”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领导担任,林业、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

2、组建跨部门“一大四小”规划组,根据造林绿化责任分工,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林业、建设(城管)、国土、交通、公路等部门规划小组。

(二)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一大四小”规划要求,结合行政辖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规划人员、规划任务、规划分工、规划时间、规划责任、工作经费等内容,保证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三)资料收集

1、图面资料

准备规划工作用图,如1:

10000的地形图、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图、最新交通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等。

2、档案资料

◇最新统计年鉴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相关部门规划。

◇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报告、图、表)

◇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资料

◇农田林网建设现状,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资料

◇城镇村庄分布及绿化现状资料

◇通道分布、里程及绿化现状资料

◇荒滩荒地、沙化土地分布绿化现状资料

◇矿山分布及治理情况

(四)技术培训与调查用具

1、对规划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

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标准、外业调查方法、内业处理与统计分析、规划图绘制等。

2、印制调查表格,购置罗盘仪、皮尺、普通铅笔和彩色铅笔、GPS等调查用具。

十九、山上造林绿化调查

1、根据宜林荒山分布、灾后森林资源损失调查、灾害木清理、林木采伐审批及森林火灾情况,调查规划人员携带万分之一地形图前往适宜造林(补植)区域,现场勾绘落实造林(补植)地块,调查记载林地权属和立地条件,现场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

2、位于通道两侧的需造林绿化地块单独区划调查,与通道绿化调查接轨。

二十、矿区植被恢复调查

调查规划人员前往采矿场、排土场、尾砂库等废弃土地,在地形图上调绘需综合治理和恢复植被范围,确定植被恢复的相关措施。

如因地表变化无法使用地形图,可利用罗盘仪或GPS确定面积。

二十一、城镇绿化调查

1、实地了解城市、乡镇驻地建成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布局,道路布局,绿化现状。

2、确定待绿化的街道、社区、公园、广场、单位的具体位置、绿化形式、绿化面积,分别编号并在图上标注绿化地块形状,填写调查记录表。

绘制总平面图反映绿化格局。

3、绿化规模要满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要求。

4、充分借鉴、利用近期绿地系统规划材料。

二十二、工业园区绿化调查

1、实地了解工业园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布局,绿化现状;

2、现场确定待绿化的道路、公共用地、厂区、居住区的绿化地块、绿化方式、绿化面积。

在图上标注绿化范围并编号,填写调查记录表。

3、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绿化规划成果,进行补充完善。

4、绿化规模的确定,要满足工业园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指标要求。

二十三、村庄绿化调查

1、实地了解自然村庄内的房屋、道路布局,外围地类,现有绿化情况;

2、逐一确定每块隙地、每个庭院、每户房前屋后可绿化的面积及株数,村内道路的长度、规划林带行数、栽植总株数,围村林带长度、宽度。

绿化面积通过皮尺丈量确定,道路绿化林带长度采用皮尺或GPS确定。

3、对相对集中的栽植地块和林带进行编号,在调查表上分别填写绿化位置、绿化形式、绿化株数、绿化面积及经营主体。

4、在平面示意图上标注绿化范围及格局。

二十四、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调查

1、调查规划人员携带地形图和调查用具深入乡村,实地了解村级公路、机耕道、排水沟、灌溉渠布局及绿化现状,现场确定新建林带的布局、走向、行数,林带布局需考虑最大网格面积限制,不超过200亩。

2、如果地形图上反映了需建林带的路沟渠,直接通过图面长度计算地面林带长度。

如果地形图没有反映需建林带的路沟渠,采用皮尺或GPS确定林带的长度;

3、给每条林带编号,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图上编号与外业调查记录表一致;

4、地形图上无法准确标示林带位置时,绘制局部林带示意图,结合林带起始位置的GPS座标,作为林带定位标志。

5、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路沟渠(农田林网)调查。

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林带布局总平面图(示意图)。

邀请村组干部和群众参加调查,以便确定经营主体。

二十五、通道绿化调查

1、调查规划人员携带地形图,分别沿公路、铁路前行,调查了解两侧土地类型及绿化现状;

2、在图上标注待绿化地段及编号。

通道两侧绿化地段分别标注,分别编号;

3、通道两侧山体需绿化地块(第一层迎面坡或1公里范围)利用地形图勾绘界线,山下绿化带采用GPS或皮尺确定绿化带长度。

如果地形图能准确反映山下绿化带,直接通过地形图确定绿化带长度;

4、填写通道绿化调查表,明确绿化地段土地权属、经营主体和造林面积等。

二十六、内业规划

(一)调查资料整理

1、外业调查记录表完整性、准确性检查;

2、外业调查图清绘,小班(地块)、林带求积;

3、初步确定小班(地块)、林带、造林树种、造林面积、造林株数;

4、不同调查人员调查范围拼图。

(二)统计汇总

1、按“小组——行政村——乡(镇场)——县(市区)”逐级汇总各绿化类型建设规模。

2、县(市区)绿化总规模及各绿化类型规模,应不低于上级下达的“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

3、按规划技术方按要求填写相关规划表格。

(三)造林绿化进度安排和种苗需求测算

1、根据种苗供应能力、资金和劳动力状况,制定年度造林计划,将造林绿化任务按绿化类型分解落实到3年。

2、根据造林绿化总规模,测算各树种种苗需求量。

(四)造林绿化资金估算

根据造林绿化规模和不同绿化类型投资单价,估算造林绿化资金。

提出资金筹措方式。

二十七、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三部分:

规划报告书;规划表格;规划图件。

(一)规划报告书

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基本情况、规划基本思路、造林绿化方案、建设规模与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与评价、保障措施与建议等。

(二)规划表格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国土绿化现状表、分绿化类型土地资源表、山上造林绿化规模表、山下造林绿化规模表、造林年度安排表、种苗需求预测表、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表等14个表

(三)规划图件

1、“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布局示意图

2、规划图集,包括:

①山上造林、补植、矿区植被恢复规划图。

以1:

1万地形图为底图绘制,标准图幅大小成图。

②城镇、乡驻地、工业园区绿化总平面图。

③村庄绿化总平面图、示意图。

④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