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综述与评估李茁新.docx
《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综述与评估李茁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综述与评估李茁新.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综述与评估李茁新
科研管理2010年
selection)、数据来源和收集(datasourcesanddata
collection)、数据分析方式(dataanalysis)和成果
导出。
另外,我们试图在几个维度衡量并讨论当
前国内管理学案例研究的规范性,包括建构效度
(constructvalidity)、内在效度(internalvalidity)、
外在效度(externalvalidity)和可靠度(reliability)。
这些内容涵盖了案例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步骤
和原则,是决定案例研究严谨性和可信度的关键
因素。
2本文的一些重要变量和概念
下面对本文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做简单的说
明,并指出它们如何影响案例研究的规范性。
(1)案例研究的分类。
按照研究目的的不
同,案例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解释性案例研究
(explanatorycasestudy);描述性案例研究(de-
scriptivecasestudy);探索性案例研究(exploratory
casestudy)。
解释性案例研究通常用于因果关系
的探索,通过案例的多维信息来阐明某个问题的
逻辑关系;描述性案例研究则在研究前就形成一
个明确的理论导向,以此作为案例描述和分析的
理论框架;探索型案例研究往往会超越已有的理
论体系,运用新的视角、假设和方法来探索某种复
杂现象,形成关于该现象的新知识和新理论
[2]
。
(2)单案例研究与多案例研究。
单案例(sin-
glecase)研究是对一个案例进行深入详尽的描
述、探索和分析;多案例(multiplecase)研究则是
遵循“理论抽样(theoreticalsampling)”的复制法
则(replicationlogic)
[2]
,选择多个案例进行案例
内分析(within-caseanalysis)和跨案例分析
(cross-caseanalysis)。
从多个案例中推导出的
结论往往被认为更具说服力,整个研究也常常被
认为更经得起推敲
[6]
。
但是,单案例研究在特定
的条件下有其独到的价值,而且许多适用进行单
案例研究的场合并不适合进行多案例研究
[2]
。
(3)数据来源。
案例研究中最常用的六种数
据来源包括:
文献(literature)、档案记录(ar-
chives)、访谈(interview)、直接观察(observation)、
参与性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和实物证据。
每种数据来源各有优缺点,不同种类的证据来源
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形成“测量三角形”(triangu-
lation)类似的效果,从而提高案例研究结论的有
效性或正当性(validi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
(4)局内人(insider)和局外人(outsider)。
当
研究者对所要探索的情景知之甚少,而这些细节又
非常重要时,参与性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
常被作为重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有时候,研
究者可能首先作为目标公司的雇员,从事数据收集
活动,随后作为研究者从事数据分析和理论构建等
活动。
这类研究者被称为行动型研究者(actionre-
searcher),他们介入目标公司事务的程度比参与性
观察者(participantobserver)更加频繁和深入。
(5)研究者双重角色的利与弊。
研究者担当
目标公司雇员和理论构建者的双重角色对开展案
例研究有利也有弊
[2]
。
一方面,丰富的知识、第
一手的经验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使得数据的收集和
分析更加深入、有效。
另一方面,研究者可能由于
自身的职位和经历而导致“先入为主”和“我行我
知”等理论性的偏见(bias)。
研究者必须尽量采
取各种方法降低这种偏见对研究成果的影响。
被
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包括:
严格遵循案例研究的
程序,进行透彻的、全面的文献综述,明确界定行
动者和研究者的不同功能,充分尊重其他合作者
以及评审的纠偏和修正,等等。
在极端的情况下,
“顽固”的实践者或行动型研究者,应被取消分析
数据的资格;另外,如果一篇论文没有清楚说明如
何排除了实践者的主观影响,那么该论文不应该
被接受。
(6)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案例研究方
法构建新理论的关键环节,也一直是案例研究中
发展最慢、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
[2]
。
它是一个多
样化、没有固定范式(paradigm)的过程,很多判断
取决于研究者。
Miles和Huberman(1994)把数据
分析的过程概括为三项主要活动:
数据提炼(data
reduction)、数据展示(datadisplay)和结论推导/
验证(conclusiondrawing/verification)
[7]
。
数据提
炼是将数据加以筛选、聚焦、简化、抽取,包括将现
场记录加以整理;数据展示是一个将数据加以适
当组织、压缩、集成,以便进行归纳的过程;数据推-03;修回日期:
2010-01-06.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产品开发和实现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模式研究”(批准号:
70872027,起始
时间为2009.1至2011.12)资助。
作者简介:
李茁新(1983-),男(汉),广东揭西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运营管理和技术管理。
陆强(1963-),男(汉),辽宁鞍山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运营管理和技术管理。
第5期李茁新,陆强:
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
综述与评估·37·
导是指确认数据中隐含的模式、规则和逻辑关系
的过程。
Yin(2003)
[2]
强调了分析策略(analysis
strategy)的重要性,描述了三种主要策略:
第一个
策略是使用研究者已经形成的理论主张(理论假
设)来指导研究,这些理论主张(理论假设)(theo-
reticalproposition)有助于研究者聚焦到相关的数
据,并组织案例研究;第二个策略是确定并检验竞
争性(备选)(rival,oralternative)解释。
如果数
据不支持竞争性(备选)假设,那么原解释的可信
度就提高了。
第三个策略是形成组织案例研究的
描述性框架。
这一策略无需理论主张(理论假
设)作指导,描述性框架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的
各个维度或各个方面的。
Yin还提出了五种具体
分析技术,包括:
模式匹配(patternmatching)、建
构性解释(explanationbuilding)、时序分析(time
seriesanalysis)、使用逻辑模型(logicmodels)和跨
案例分析(cross-caseanalysis)
[2]
。
灵活适当地
使用分析策略和分析技术可以提高研究的规
范性。
(7)数据分析过程分类。
Gall和Borg(1996)
从分析过程的总体特征出发,将数据分析过程归
纳为三类
[8]
:
①解释性分析(interpretationalanalysis)。
解
释性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深入考察,找出其中的
构造主题和模式。
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的
编码(coding)技术(Strauss&Corbin,1990)
[9]
是
一种典型的解释性分析。
编码过程包括三个阶
段。
在开放编码(opencoding)阶段,研究者对数
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细分。
比如:
一个问题和一个
回答都可以成为一个数据细分,然后设计出一系
列的类目(categories)对数据进行合并,每一个数
据类目都代表一种现象(phenomena)。
在轴向编
码(axialcoding)阶段,依据类目与子类目间的因
果关系、类目与类目间的连接关系和模式,数据被
重新归类整合。
在选择编码(selectivecoding)阶
段,核心类目被选择或者创建,数据的内在逻辑以
一种统一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使模式和命题的
发现变得容易。
②结构性分析(structuralanalysis)。
结构性
分析是通过对数据的考察,确认隐含在文字信息、
事件或其它现象背后的模式。
结构性分析不同于
解释性分析,它不需要理解每一个数据的意思并
做出推断。
作为一种常规的分析,结构性分析只
需要考察文字或叙述上的数据。
③反射性分析(reflectiveanalysis)。
反射性
分析是一种主观的分析方法,它依赖于研究者的
直觉和判断对数据进行描述,比较适合于探索性
研究。
当研究者需要深入探索某一种现象,并需
要对此做出大量的描述时,反射性分析是最理想
的分析方法。
与在解释性分析中建立数据类目的
过程不同,在反射性分析中研究者对对现象的解
释和评价是不受约束的;因此,反射性分析最好是
由经验丰富的研究者进行。
(8)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的成果可能包括:
①验证了某一领域现有知识、理论或模型的正确
性。
通过在新的情况下检验这些理论和模型,进
一步提高其正确性和通用性(generalizability)。
②细化(refine)或者丰富(enrich)了某一领域的
现有知识、理论或模型,使其更准确、更完整地反
映某种情况。
③驳斥了某一领域现有知识、理论
或模型的正确性。
通过案例研究证明现有理论无
法解释某种情况,甚至存在背离。
④构建新的理
论框架。
(9)案例研究规范性的判定标准。
在评定实
证性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性时,常常要用到四种
检验:
构建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和可靠度。
由于案例研究是实证性社会研究的一种,所以这
四种检验同样也适用于案例研究
[2]
。
这四种检
验的定义及其详细的评定方案在下面给出。
3数据收集
本文对国内案例研究现状的考察实际上也是
一个案例研究,遵循系统的程序和步骤对国内最
近发表的案例研究文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归纳。
案例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案例研究方案(propos-
al)设计、资料收集、证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报告的
撰写。
基于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样本是
在国内一流管理学期刊发表的案例研究论文;对第5期李茁新,陆强:
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
综述与评估·39·
6篇。
2005年至2007年样本期刊发表的案例研究论文如表2所示。
表22005年~2007年样本期刊发表的案例研究论文
Table2Caseresearchpaperspublishedinsamplejournalsfrom2005to2007
期刊论文标题作者
管
理
世
界
(1)长期“双高”现象之谜:
债务融资、制度环境与大股东特征的影响
*
戴璐、汤谷良(2007)
(2)“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率吗?
———基于鸿仪系的案例研究
**
邵军、刘志远(2007)
(3)“天生全球化”企业持续成长驱动力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差异性跨案例分析
**
杨忠、张骁、陈扬、廖文彦(2007)
(4)战略规划如何成为竞争优势:
联想的实践及其启示
*
武亚军(2007)
(5)集团财务战略执行力:
纵向价值链的优化与信息集成策略———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为例
*
张瑞君,朱以明,夏坤(2007)
(6)“泛家族化”,还是“家长制”?
———基于雅戈尔和茉织华案例的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与经
济后果分析
*
朱红军,喻立勇,汪辉(2007)
(7)要约收购下的股东权益保护———中国石化收购下属子公司案例研究
*
王怀芳,袁国良(2007)
(8)并购式内创业中人力资源整合风险的控制策略:
案例研究
*
颜士梅、王重鸣(2006)
(9)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中国路明集团为案例
**
韵江、刘立(2006)
(10)控股溢价、流通溢价与上市公司要约收购:
南钢股份案例研究
**
张人骥,刘春江(2006)
(11)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布和竞争策略———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产业的案例研究
**
谢伟(2006)
(12)全流通条件下的股东分散持股结构与公司控制权市场失灵———基于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
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
崔宏、夏冬林(2006)
(13)民营上市公司所有权安排与掏空行为———基于阳光集团的案例研究
**
吕长江,肖成民(2006)
(14)超级竞争条件下企业整体管理的基本维度与共生型控制模式-一个描述性案例研究
*
肖海林、闻学(2006)
(15)大股东的支撑行为与隧道行为-基于托普软件的案例研究
**
张光荣、曾勇(2006)
(16)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
**
冯飞、张永生、张定胜(2006)
(17)投资群体差异与我国可转债价值低估———基于云化转债的案例分析*
**
唐国正(2005)
(18)中国企业ERP实施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多案例研究
*
张喆、黄沛,张良(2005)
(19)以股抵债:
大股东动了谁的奶酪?
———电广传媒大股东以股抵债案例研究
**
薛爽(2005)
科
研
管
理
(20)技术标准中的企业专利战略:
一个案例分析
*
任声策、宣国良(2007)
(21)如何向知识中心型组织转型———以美国海军部知识管理为例
*
周宏、王芳、易法敏(2007)
(22)先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途径与案例分析
**
肖高、刘景江(2007)
(23)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
*
范松林、李国平,吕坚(2006)
(24)复杂产品和系统的开发过程———地铁综合监控自动化系统案例研究
*
童亮、陈劲(2006)
(25)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与后发企业成长研究———中兴通讯的案例研究
*
江积海(2006)
(26)基于模块化开发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案例研究
*
陈劲、桂彬旺、陈钰芬(2006)
(27)创新、品牌和销售网络———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成长的案例研究
*
虞镇国、何敏(2005)
(28)关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运作管理的案例分析
*
于惊涛、武春友(2005)
(29)学术型创业家特质要素、人力资本作用路径与创业环境分析———中国的案例发现
*
陈劲、陈风华、朱学彦(2005)
(30)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探讨区域创新发展———海淀区区域核心能力案例研究
*
温珂、林则夫(2005)
中
国
软
科
学
(31)中国IC设计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NSBIC技术战略演变的案例分析
***
王敏、银路(2007)
(32)20世纪后期我国电话交换机技术创新过程模式研究
*
张炜、杨选良、张宏涛(2007)
(33)持续创新构筑动态竞争优势———对瑞泰公司的实例考察
*
罗来君、冬梅、朱艳、王翠玲(2007)
(34)奇瑞的创新模式
**
封凯栋、尹同耀、王彦敏(2007)
(35)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企业自主创新路径探析———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
经验为例
*
王乃静(2007)
(36)在物流中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RFID技术应用案例研究
*
刘韧、鞠颂东、衣春光(2007)
(37)基于本土资源的重大创新———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案例研究
*
柳卸林(2006)
(38)美日欧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
谭力文、田毕飞(2006)
(39)香港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
张陶、李汉铃、方淑芬(2005)
(40)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济南二机床自主创新的分析
*
王乃静、张炳清、张华胜(2005)·40·科研管理2010年
续表
期刊论文标题作者
科
学
学
研
究
(41)产业创新的价值结构研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分析
*
杜义飞、陈新有、刘兴贵、邵云
飞(2007)
(42)学习成本与技术学习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学习的经济学考察
*
吴贵生、刘洪伟、王彦(2007)
(43)组织学习的跨文化效应:
中国和荷兰的比较
*
戴万稳、赵曙明、蒋建武、Beatrice
I.J.M.vanderHeijden(2006)
(44)创业机会的特征与新创企业的战略选择———基于中国创业企业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
林嵩、张帏、姜彦福(2006)
(45)基于知识管理的制造业复杂产品研发团队研究
*
陈占夺(2006)
(46)师徒模式下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约束分析
*
赵雪松、杜荣、焦函(2006)
(47)跃迁模型:
制定新兴技术战略的一种理论方法
*
魏平、高建(2006)
(48)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合作的机制、动因和意义———以清华-BP中心为例
**
苏俊斌、杨舰(2005)
(49)技术规则经营:
美国战略与中方选择
*
张军、吴贵生(2005)
(50)美国的高技术产业竞争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陈峰(2005)
(51)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分析及优化创新环境的对策———以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青岛试
点为例
*
韩立民、赵新华(2005)
外
国
经
济
与
管
理
(52)Intel公司战略演化与持久竞争优势动力机制探析
**
梁运文、曹平(2007)
(53)索尼公司的公司治理变革与启示
*
王志平(2006)
(54)壳牌公司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探析
*
唐更华、吴剑辉(2006)
(55)中美日三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比较
**
贾生华、邬爱其(2006)
(56)IBM公司的独特"软功夫"及其启示
*
王志平(2006)
(57)韩国三星集团的后来居上及其启示
*
王志平(2005)
下面,我们对表2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统
计分析,如有必要,我们将分析结果与Eisenhardt
(1989)
[1]
中列举的7篇案例研究文章作对比。
(一)研究类型。
在57篇文章中,探索性的
占了15篇,描述性的占了39篇,解释性的占了3
篇。
这说明国内的研究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目
的在于探索某一研究领域的问题、知识和理论,或
者对某一研究领域的问题、知识和理论进行检验。
相反,很少用于解释某种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数据来源。
从数据来源上看,57篇论文
中有31篇引用了文献/档案记录,8篇采用访谈
方式获得数据,2篇使用观察法获得数据,2篇通
过专家咨询/政府部门信息等方法获得数据。
这
说明文献/档案记录是国内案例研究的主要数据
来源,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领域的文献/档案数据相
对容易获得。
相比之下,西方案例研究的数据采
集形式更为多样化,访谈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学
者
[15]
。
57篇案例研究论文中,单个数据来源的占了
23篇,多个数据来源的占了9篇,没有说明数据
来源的占了25篇。
与此不同的是,Eisenhardt
(1989)
[1]
中列举的7篇案例研究全部采用了多
个数据来源。
Yin(2003)指出了有助于确保案例
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三大资料收集原
则,第一条就是:
使用多种证据来源。
如果把案例
研究建立在几个不同但相互印证的证据来源上,研
究结果或结论就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和解释力
[2]
。
访谈是案例研究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
由
于访谈法与调查法之间通常有联系,但目前还没
有完善、规范的访谈方法指南(与此不同的是,调
查法有严格的规范),因而访谈法常被质疑
[2]
。
有8篇文章采用了访谈方法,但是,尽管颜士梅和
王重鸣(2006)提到了受访者身份和访谈持续时
间,其他文章都没有对访谈的整体情况做概要的
描述,例如受访者身份、发问线索、访谈次数、每次
持续时间、访谈内容的开放性(open-ended)程
度、录音设备使用情况等等(注:
没有使用引用数
字标号的文章均来自表2)。
对访谈过程作详细
说明是保证案例研究结果有说服力的有效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有25篇文章没有说明数据来
源,占了文章总数的44%。
说明数据来源是科学
研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其他研究者藉此对论文
中的理论和观点进行适当的验证和推测。
没有说第5期李茁新,陆强:
中国管理学案例研究:
综述与评估·41·
明数据来源,从数据中推导出的结论的建构效度和
可靠度势必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引用了数据而不
注明来源还可能侵犯了数据所有者的著作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四个案例研究的作者
也是被研究公司的雇员,使得他们可能成为行动
型研究者或参与性观察者。
这四个案例是张瑞
君、朱以明和夏坤(2007)开展的关于中国电子信
息产业集团财务战略执行力的研究;范松林等
(2006)开展的关于宝钢精益成本管理的研究;杜
义飞等(2007)开展的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产业
创新分析;以及封凯栋等(2007)关于奇瑞的创新
模式的研究。
但是,在这四篇文章中没有描述这
些公司雇员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时的作用,也未能
明确指出采用了何种方法来避免研究者由于担当
公司雇员和理论构建者的双重角色而可能带来的
弊端和偏见。
(三)案例数目。
43篇文章是单案例研究,14
篇文章是多案例研究。
Eisenhardt(1989)
[1]
中列举的
7篇案例研究中有6篇是多案例研究。
单案例研究
得出的结论的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可能受到质
疑,如果条件和资源允许,应该选择多案例研究,增
强说服力
[2]
。
对43篇单案例研究文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发现,这些文章都类似“X理论+Y公司的案例研
究”的形式,从研究的问题和背景来看,它们都适
合做多案例研究。
为数不少的研究,是起源于对
某种现象(或某个事件)所发生的突然和强烈的
兴趣,这本无可非议;但常常这种兴趣导致研究者
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坚守,比如忽略了对适当的案
例数目的评估。
(四)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dataan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