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2279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docx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四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累计节次:

NO.3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看看你是不是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2、出示: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学生诵读。

  3、植树节就快到了,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

(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

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

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

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

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

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联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

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

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累计节次:

NO.4

课时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3、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

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

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

“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

”“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

”“小兔、小猴你们呢?

”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

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

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

两段能交换吗?

(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

(划出有关词语)(板书: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你读着呢?

“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6、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指导背诵

  1、其实,这一首诗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如果让你把这首诗换成图画的话,你计划分几幅画,分别画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2、边想画面,边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教后记:

 2、只拣儿童多处行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累计节次:

NO.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到儿童的勃勃生机。

  2.能正确认读书后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了解著名作家冰心。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感受儿童的生机勃勃。

教学准备:

《春天在哪里》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

   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根据地点的变换给文章分段。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收集冰心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累计节次:

NO.6

教学目标: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只拣儿童多处行”能找到春天的原因。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明白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只拣儿童多处行”能找到春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述:

春天来到了,人们纷纷到外面踏青游春,我们少年儿童也不例外。

古人眼里,我们儿童是这样找春天的。

  

(1)出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2)齐读,指名说诗意。

(儿童不明白春天到底在哪里,只是看哪儿的游人多就往哪里走。

  2、师述:

62岁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她也留下一句诗。

  

(1)、出示: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2)齐读,指名说诗意。

(游人不明白春天到底在哪里,只是看哪里孩子多就往哪里走。

  3、师述: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你们一下,有兴趣听吗?

这两句诗中的“行”,你们认为是什么意思?

那形容游人和儿童都用“走”,你们认为合适吗?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形容游人用“走”比较恰当,形容儿童用“跑”更好些。

因为儿童走路很快,一溜烟似的;形容儿童可以用“奔”,奔跑,走得快嘛;形容儿童可以用“钻”,像小猴子诗的,钻进人堆里看看是怎么回事;形容儿童还可以用“赶”,看到那么多人围在那里,能不心急如焚吗?

  4、师述:

说得真好,因为你们就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你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可是,你们有没发现,冰心奶奶找春天刚好和我们儿童相个反,她是——(学生齐读课题)此时,我们不禁要问:

冰心奶奶,您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为什么不拣儿童少处行呢?

这也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二、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学要求:

  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为什么不拣儿童少处行呢?

请同学们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语句,并尝试和同桌谈谈彼此的看法。

三、交流讨论(三个板块可以采取并列式教学):

  1、板块一:

体现儿童多、充满朝气的片断教学

  (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朗读感悟一、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读后,让其他学生评价读得好不好?

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相机板书:

儿童充满朝气活力)

  

(2)、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后引导学生谈谈还体会到了什么,以感悟促动朗读)。

  2、板块二:

体现美丽春光的片断教学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习第5自然段(学生初谈感受后,教师有效引导感悟:

a、“喷泉”看到过没有?

你们看到的喷泉是什么样的?

b、在这里,冰心奶奶笔下的喷泉喷出来的不是水,而是——花,说明了什么?

c、课文中把密密层层的海棠花比作“喷花的飞泉”,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满的都要往外喷了。

d、指导朗读:

谁能试着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体现出来?

  

(2)过渡:

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冰心奶奶是怎样赞美的呢?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a、这一段有两句话,后面都是用得——感叹号,说明冰心奶奶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那谁也来发自内心的赞美一下。

b、让我们一起来由衷地赞美一下(齐读)。

  (3)、总结:

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相机板书:

儿童多处春光美)

  3、板块三:

儿童和花儿相似之处的片断教学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课文既写了花儿,又写了儿童,那作者是如何把两者联系起来写的呢?

)。

  

(1)、指名读后提问:

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完善第一条板书:

花儿和一样)

  

(2)、指导朗读:

你们就是一群像花儿一样充满朝气活力的少年儿童,能不能通过朗读,也来展现一下你们的朝气活力?

(指名读,齐读)

  (3)课文既写了花儿,又写了儿童,而且冰心奶奶还说到了花儿和儿童的相似之处就是都充满了朝气活力,那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吗?

  (4)总结:

是啊,如果说海棠花是美丽的春光,那我们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相机板书:

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四、总结深华:

  1、总结全文: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明白了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了吗?

(指着板书师生齐说)

  2、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怎样才能找到春天——(学生齐读课题)。

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告诉所有的人,怎样才能找到春天。

(学生齐读第九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