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711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信阳市平桥区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一览表

2、资产负债表

附图:

1、信阳市平桥区在河南省位置图

2、信阳市平桥区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基地位置图

附件:

1、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2、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资格证书

3、项目配套资金的承诺书

4、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信阳市平桥区

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

信阳市平桥区无公害南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1.1.2项目申报单位:

平桥区龙井乡翔云土地专业合作社

1.1.3项目实施单位:

平桥区龙井乡翔云土地专业合作社

1.1.4项目实施地点:

平桥区洋河镇小洋河村

1.1.5项目负责人:

屈莉

1.1.6项目主管部门:

1.1.7项目总投资:

420万元

1.1.8建设期限:

1年

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平桥区龙井乡翔云土地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7月年,主要从事土地流转、种植、养殖。

法人代表:

屈莉,社长,现年30岁,负责合作社日常管理和运营。

合作社现有管理人员15名,其中具有种植专业技术人员5人,有常期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工人10名,在名特优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是合作社主要的业务增长模式。

平桥区龙井乡翔云土地专业合作社现有流转土地面积2000亩。

平桥区龙井乡翔云土地专业合作社拟开展的无公害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将填补了信阳无公害加工南瓜种植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的空白。

合作社以建设实行“合作社+基地+公司”的运营模式,以"绿色家园"为宗旨,实施无公害种植发展模式,产品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进行种植管理,立志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的无公害产品。

为顾客、员工、社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和使命,为了保障社员权益,降低投资风险和实现合作社永续发展的目标,合作社采取“稳健经营、滚动发展”的经营策略。

1.3编制依据和原则

1.3.1编制依据

本项目属经济作物种植项目,结合国家和省、市经济(蔬菜加工)作物种植发展的有关规划、规范和相关政策、法规为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信阳市平桥区农业现代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信阳市平桥区2011-2015年沿淮蔬菜产业带发展规划》

1.3.2编制原则

1、突出区位优势,有所创新;坚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农业,高起点的原则;

2、引种优良,管理科学;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坚持无公害、高品质的原则;

3、依靠科技,注重效益的原则;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种植适销对路产品的原则;

5、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建设项目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环境污染。

1.4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4.1建设规模

标准化种植无公害南瓜2000亩。

购进优质南瓜种子500公斤;新建办公、管理房300平方米,晒场800平方米,仓库200平方米;旋耕机4台套,拖拉机3台套,农用运输车2台;机耕路5000米,新建机井30口,土壤改良2000亩。

1.4.2产品方案

合作社流转土地,通过改良土壤,整修路、渠,修建机井等农田基本建设;通过深耕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完善测配体系,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地力等级,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合作社与南瓜深加工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产品销售给南瓜深加工公司,最终提高合作社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蔬菜是我区传统产业,淮河沿岸的农民素有种植南瓜习惯。

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当前,省、市、区把发展蔬菜生产,发展精品作为提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来抓,它是一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为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充分挖掘我区蔬菜生产潜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真正把蔬菜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把平桥建成信阳城市居民的大菜园,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合作社实际,特制定此报告。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深加工产品

项目建设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深加工产品,对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2有利于适应市场发展

项目建设不仅扩大名特优蔬菜产生产能力,适应市场发展,而且有利于改良蔬菜种植结构,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大力发展无公害名特优蔬菜产品种植具有推动作用。

2.2.3有利于提高蔬菜产业效益

项目建设既可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又可调动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蔬菜产业,可使300户农民提前走上共同致富道路,2000户发展高效蔬菜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蔬菜产业效益,振兴农村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项目选址

项目地点确定在平桥区洋河镇小洋河村,项目点处于京珠高速旁,有耕地面积3400亩,1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100人。

项目区紧邻沪陕高速、京珠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和省道信正路,项目区内城乡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区远离企业、厂矿等污染区,空气洁净,环境优良,可依靠地形优势形成自排自灌,有效节约动力和其他费用。

3.1.2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信阳市平桥区位于河南省南部,豫鄂交界的大别山腹地,淮河之滨,北与驻马店市相邻,西与南阳市交界。

全区总面积1884平方公里,辖9个乡、5个镇、3个办事处、5个管理区,含238个行政村和49个居委会。

全区总人口81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

耕地面积123万亩。

3.1.3自然条件

3.1.3.1气候特征

平桥区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征。

这里气温温暖,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适宜多种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动植物生长繁衍。

多年平均降雨量1109mm,平均气温16.1°C,全年无霜期221天,多年平均月照时间2180小时,日照率49.1%。

3.1.3.2蔬菜产业现状

全区蔬菜生产总面积发展到21万亩。

其中,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7.5万亩,蔬菜总产量4亿公斤,总产值5亿元。

日光温室、大棚、地膜覆盖和营养钵育苗等一批新技术得到应用。

全区日光温室已经发展20座,塑料大棚5000个,各种中小拱棚发展到6.8万个,杀虫灯等生物技术应用2万亩次,营养钵育苗推广应用10万亩次,遮阳网应用面积达20万平方米。

甘岸蔬菜批发市场已具雏形,“淮河翠”牌蔬菜已于2003年成功注册,甘岸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明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年得到认证,并且由省农业厅颁发了牌匾和证书;平昌关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地认证工作和甘岸镇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品认证工作已经完成,以甘岸、平昌、明港、洋河、肖店、五里镇办事处等6个乡镇为主,建成了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融入市场,发展速度加快。

3.2、项目建设基本现有条件

3.2.1社会经济条件

平桥区是一个农业大区,蔬菜大区。

2006年以来,被省定为“河南省蔬菜重点县区”,2008年被信阳市政府确定为城市蔬菜供应主要生产地。

2010年,平桥区GDP达147.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798元。

3.2.2自然气候条件

3.2.1.1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其显著特点是:

夏季湿热,冬季干寒,春秋凉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1109mm左右,降水适中,有利于多种作物生长。

但降水年际、月际变幅较大,时空分布不均,丰水年(p=20%)降水量1196毫米,总量26.31亿立方米;平水年(p=50%)降水量1019.1毫米,总量22.66亿立方米;偏旱年(p=75%)降水量762毫米,总量16.92亿立方米;特旱年(p=95%)降水量538毫米,总量11.94亿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1.1亿立方米,特旱年份径流量2.89亿立方米,偏旱年份6.22亿立方米,平水年份11.1亿立方米;丰水年份15.98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气温15.1℃,多年平均风速1.9米/秒;多年平均无霜期224天,相对湿度74%。

3.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位于河南省南部,本区地表岩石性属第四导松散或半胶结沉积物覆盖,表面覆盖层厚30-50米。

平桥区属大别山、桐柏山向东北部平原过渡区,淮河穿境而过,将全区划分为平原和丘陵、垄岗两大区域。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平桥区中部,淮河南岸,为平原垄岗区,地势较为平坦,排灌有一定基础,适于蔬菜生产。

3.2.1.3土壤及养分

项目区土壤质地主要以水稻土、黄褐土、潮土三大类,以水稻土为主,母质为第四季下蜀黄土,其中水稻土土壤结构大致分为四层:

第一层为耕层,厚度大约20厘米;第二层为犁底层,厚度约10厘米左右;第三层为淹育层,厚度约为25厘米以上;第四层为母质层。

土壤有机质含量1.1%-1.6%,全氮(N)0.09%-0.14%,速效磷(P)8—15毫克/公斤,速效钾(K)80—120毫克/公斤,土壤酸碱度PH值5.6—7.0。

3.2.1.4水资源

平桥区水资源丰富,排灌设施齐全,地表径流量大,蓄引水多,水质好。

全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1.22亿立方米,年降水总量22.66亿立方米,径流总量8.26亿立方米。

河流过境水11.92亿立方米,南湾水库灌区补充水0.24亿立方米,地下理论蕴藏量0.8亿立方米,境内淮河、浉河等河流纵横交错。

全区共有塘、湖、堰、坝2.77万座,中、小型一、二类水库88座,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0万亩,农田沟、渠、路基本配套齐全。

浅层地下水主要靠降雨下渗、田间灌溉入渗、及河流侧渗给予。

项目区年降水下渗补给1.639亿立方米,地面水下渗0.031亿立方米,田间灌溉年补给0.2147亿立方米,河流侧渗年补给0.7426亿立方米,总计2.6273亿立方米。

年可供水量3.58亿立方米。

3.2.2交通、电力、通讯

信阳市平桥区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电力充足,通信快捷。

3.2.2.1交通

平桥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西宁铁路纵横贯穿全境,107国道、312国道贯穿南北和东西,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在平桥区境内交汇,区内交通网星罗棋布,项目区的交通十分便利。

3.2.2.2电力

华豫电厂和平桥电厂装机容量77.5万千瓦,年发电量35.86亿千瓦时,二期新增容量120万千瓦,信阳是富电区,而华豫电厂和平桥电厂位于平桥区,平桥区在信阳的中心地位,完全可以保证优质优价供电。

项目区电力设施基本配套,电力供应充沛,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2.2.3通讯

信阳市交换机总容量200多万门,已建成的上海至乌鲁木齐、西安至合肥、北京至广州3条国家级干线,使信阳成为国家骨干通信枢纽。

平桥区已构成多功能全方位通信支架,高科技通信手段一应俱全,可以同全国各地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多种渠道联系和信息沟通。

项目区农户固定电话装机户达80%。

项目区内有移动、联通等现代化、数字化的通讯网络,全区通讯信号基站众多,通讯信号无盲点。

3.3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3.1政策环境

平桥区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并将蔬菜产业列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来抓,要求把平桥建设成为无公害和绿色蔬菜产区。

该项目属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项目,也是无公害农业生态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

蔬菜产业已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部分农民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已走上富裕之路,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很高,这些条件决定了项目的可行性。

且此项目是市、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内容之一。

3.3.2技术优势

项目区具有一批蔬菜产种植经验丰富的种植专业户、种菜能手。

项目建设单位拥有懂技术、懂生产、懂管理的技术人员6名。

本项目从山东等地正规蔬菜良种繁育场引进优良品种,可以满足本项目需要。

3.3.3资源优势

项目区所在地属于粮食盛产区、畜牧养殖聚集区,每年有大量畜禽粪便、沼渣沼液可以作为种植无公害南瓜的肥料,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肥料资源。

另外,本项目区其他资源良好,符合国家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的要求。

3.3.4市场广阔

在我国广泛栽种,其果实可食用,同时,南瓜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

近年来,人们发现南瓜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于是土味十足的南瓜得以登大雅之堂。

南瓜营养丰富,含有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

其营养丰富,为农村人经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名特优农产品产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并且南瓜深加工得到很大发展,所以发展无公害南瓜市场竞争力强,开发前景广阔。

3.3.5基础设施

项目建设基地现有流转土地2000余亩,面包型生产用车2部。

项目区内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建设开展南瓜深加工探索填补了信阳市的蔬菜深加工的空白,在信阳地区具有技术领先优势。

3.4技术依托情况

项目单位有经验丰富专业技术人员6名,并以平桥区蔬菜办为依托(该办有中级职称以上农艺师5名,其技术力量雄厚),依托单位能够常年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工作。

另外,还可聘请信阳农专园艺系专家为顾问,开展技术交流和和科学实验。

该项目设立合理,技术数据可靠,方案切实可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振兴农村建设和建设新农村具有推动做用。

第四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4.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

因产地不同,叫法各异。

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台湾话称为金瓜,原产于北美洲。

南瓜在中国各地都有栽种,日本则以北海道为大宗。

嫩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

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所以有很多地方又称为饭瓜。

在西方南瓜常用来做成南瓜派,即南瓜甜饼。

南瓜瓜子可以做零食。

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

据《滇南本草》载:

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南瓜根系深,耐瘠薄,抗病强,易管理,产量高,深加工潜力大,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势,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蔬菜是我区传统产业,淮河沿岸的农民素有种植习惯。

近几年来,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区蔬菜生产总面积发展到21万亩。

其中,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7.5万亩,蔬菜总产量4亿公斤,总产值5亿元。

自2008年“菜篮子”工程建设以来,平桥区积极响应市人大、市政府的号召,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来抓。

在今年年初的三级干部会议上,区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沿淮蔬菜产业带,打造信阳市城区人民生活大菜园的思路,并把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建设蔬菜产业带作为十件惠民实事之一,放在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得到迅猛发展。

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建设平桥区无公害南瓜种植基地,扩大其生产能力,既是适应平桥区发展蔬菜产业的要求,也是广大菜农多年的愿望。

4.2营销策略、模式

基地由翔云土地专业合作社按照生产季节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无公害标准、统一包装销售。

除按订单进行销售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蔬菜销售的渠道,主要是以上海、广州、湖北及周边地区蔬菜批发商上门收购为主。

同时鼓励经纪人和贩运队伍外销,开辟新的市场。

4.3市场需求与预测

项目生产产品以外销深加工为主,主要辐射周边省、市。

由于南瓜本身具有的医药属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然导致资本和资源重新分配与流动,原先不成规模的企业将想方设法解决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扩大生产,这是南瓜生产企业自身的内驱力,在广阔市场的诱惑下的必然反应。

再就是南瓜产地政府,在市场诱惑下,为解决“三农”问题,在带领农民奔小康的号召下,必然会加大招商和扶持力度,导致资本的规模性进入。

从中国企业网和其它政府网、商网上调查得知,目前进行招商的南瓜加工项目(含扩大规模的项目)不完全统计有8个项目之多,招商总规模达1.2亿元,其中有的项目已由政府在较广泛的范围进行招商。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年内,南瓜加工企业会较大幅度增长,整体生产能力也会提高,根据市调公司设计的数学模型测算,年供给能力增长幅度在25%左右。

另据可靠信息,加拿大SUNRAISE公司采用微解高新技术,通过上万次产生粉体,生产药用和化妆品南瓜微解原料,总投资规模在800万美元以上,预计2年内将投入市场,另有日本等企业在国内寻求合作开发南瓜精粉项目,预计3年内将有成规模的合资加工南瓜粉的生产企业诞生,产品全部外销,国内生产能力还将增长。

所以,该项目市场前景很好,潜力大,效益高。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原则,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设施,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优化品种,扩大规模,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平桥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周边乡镇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创造新的空间。

5.2建设原则

1、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符合项目实际需要,提升能力的原则。

根据需要,重点把握,有所侧重。

2、二是分析现有条件,充分利用优势的原则。

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农田基础工程关键设施建设,并把无公害生产作为重要的技术环节,使农田基本建设、地力建设和农技推广体系相配套,发挥最大的作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促进蔬菜生产能力的提高。

3、坚持科学性和示范性相结合。

5.3技术方案

5.3.1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

平桥区无公害南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遵循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的发展路线,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与其他同行开展错位竞争。

通过聘请知名专家、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市场信息跟踪系统等方式在南瓜的种植、示范和销售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5.3.2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参数

5.3.2.1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品种试验、示范--→标准化种植--→无公害生产管理--→采收--→分级--→商品。

5.3.2.2主要技术规程

1、产地环境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产地环境符合NY5010的规定。

2、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

  3、整地、施肥、作畦

  定植前10天左右整地做畦。

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三元复合肥(15-15-15)30千克,饼肥150千克。

深翻30厘米,耙细整平,做成80厘米和150厘米的大小畦,小畦作为种植南瓜的定植畦,大畦作为爬蔓畦。

  4、播种

  

(1)播种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10厘米地温稳定在13℃以上后播种。

  

(2)种子质量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水分≤8%。

  (3)种子用量每667m2用种量200克~300克。

  (4)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水温到30℃时停止搅拌,继续浸种6~8小时。

  药剂浸种经温汤浸种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

  催芽浸种后的种子用干净湿布包好,置于25℃~30℃的条件催芽,2天左右70%种子露白后播种。

  播种方法:

采用干籽直播的,每穴播2粒种子;催芽后播种的每穴1粒。

株距50~70厘米。

  5、田间管理

  

(1)浇水播种后至幼苗期,保持地面湿润。

伸蔓期严格控水,一般不追肥。

根瓜坐住后,结束蹲苗开始浇水。

结瓜盛期,土壤湿度维持在60%~80%为宜。

雨后及时排涝。

  

(2)施肥瓜坐住封垄前,结合浇水,在定植畦内每667m2撒施或沟施腐熟有机肥500~60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15-15-15)20~30千克。

第一批果实采收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5~20千克。

结果中后期,可使用速效肥进行根外追肥。

使用肥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3)植株调整。

整枝单蔓整枝:

早熟品种多采用单蔓整枝。

及早摘除所有侧枝,只留主蔓结瓜,每株坐瓜2~3个,最后一个瓜后留5~6片叶打顶。

双蔓整枝:

主蔓5~6片叶时打顶,从基部选留2条健壮侧蔓,摘除其他侧蔓,每个侧蔓留1~2个瓜,最后一个瓜后留5~6片叶打顶。

  压蔓、摘叶对长势强的品种,从5~7节起开始压蔓,以后每隔5节左右压一次蔓,一般压3~4次。

压蔓时在茎节处覆土。

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

6、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疫病、白粉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瓜蚜、瓢虫等。

(2)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合理布局,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3年~5年轮作或间作套种,深翻土地,清洁田园,清除病虫害植株残体。

适期播种,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春季彻底清除瓜田内和周边杂草,消灭越冬虫卵,减少虫源基数,可减轻瓜蚜危害。

加强管理,合理施肥,灌水,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发病后严格控制浇水,切忌大水漫灌。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到田外妥善处理,防止蚜虫和农事操作传毒。

物理防治:

选用银灰色地膜覆盖避蚜。

在瓢虫产卵盛期,摘除卵块。

(4)药剂防治。

药剂使用准则:

严格按照GB4285及国家其它有关农药使用的规定执行。

使用药剂时,应首选低毒、低残留、广谱、高效农药,注意交替使用农药。

不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禁止使用农药: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

5.4技术参数

5.4.1农田基本建设

机耕道路宽2~4米,砂石路面,使用年限10年;农用机井口径60,深度30-50米,配套抽水设备。

项目建成后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7,水分生产效益提高15%。

5.4.2地力建设

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增施农家肥、沼肥、沼液,增加秸秆还田机械,大力推广应用配方肥,耕地地力提高0.5-1个等级。

5.5设备选型

7.4.1设备配置

根据项目要求,需要购置生产设备9台套和育苗设施大棚5亩。

生产设备分别是旋耕机四台套、农用拖拉机3台套、农用运输车2台套以及5亩育苗大棚。

第六章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6.1项目建设规模

规划无公害南瓜标准化面积2000亩,正常年份生产商品南瓜2400吨。

6.2项目建设内容

6.2.1建安工程

1、新建办公、管理用房300平方米;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