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例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2267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作用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震作用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震作用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震作用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震作用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作用例题.docx

《地震作用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作用例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作用例题.docx

地震作用例题

7.2.27今有一高40m、地上10层的办公楼,7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IV类建筑场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平面见(图7-2-4)所示。

(图7-2-4)办公楼的平面和剖面

(a)平面;(b)剖面

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000KN(包括墙、柱、楼面结构等的自

重),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2,000kN;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3,OOOkN,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00kN;又经动力分析知该楼的基本自振周T1(将计算值已经折减)为1.0秒。

试求该楼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

(1)确定求该楼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方法

由于楼高40m,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框架、且各层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又均较均匀,

因此采用底部剪力法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2)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I=1~9)

因此

(3)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由于该市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防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IV类场地,根据这些条件,查(表7-2-1)(高规表3.3.7-2)得特征周期值=0.65秒。

表7-2-1特征周期值(秒)

注:

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值增加0.05秒

现该楼的基本自振周期=1.0秒,大于特征周期=0.65秒。

因此,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

这里——相应于的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表7-2-2)知,今=0.08。

表7-2-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注:

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衰减指数,;当=0.05时,=0.9;

——阻尼比,除有专门规定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

——阻尼调整系数,;当=0.05时,=1.0;

这样

=0.0543

(4)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及其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顶部附加作用系数,可按(表7-2-3)取用。

表7-2-3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注:

为场地特征周期;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今=1.0秒,;查(表7-2-3)得:

当>,且秒时的;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7-2-7)

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5)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由于今,因此,可简化成

今以列表形式表示,见(表7-2-4)及(图7-2-5)。

表7-2-4值

(6)讨论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除顶层附加有一集中力以外,其他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沿房屋高度是呈倒三角形分布的。

每榀中间框架各承受该层总地震作用的1/10,而每榀边跨框架则各承受该层总水平地震作用的1/20。

从计算过程中可看出,底部剪力法是没有考虑扭转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的。

因此,有扭转时,应采用考虑扭转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计算其水平地震作用;若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所得的地震基底剪力和地震基底弯矩值,一般均比由底部剪力法所得之值略小,考虑的振型次数愈多;则两法所得之值也愈接近。

这也说明,为什么

至今还沿用着底部剪力法,因它是简易又偏于安全的。

此外,在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还应对由地震作用标准值所得的各楼层剪力应不小于的乘积。

这里的为水平地震剪力系数,见表(7-2-7);

为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n为结构计算总层数。

7.2.28今若在上题办公楼的局部屋顶上又建一高4m的小塔楼,它的侧向刚度为主体

结构的层侧向刚度的1/20,重力荷载代表值则为主体结构的1/10。

整个结构的基本自振周

期仍为1.0秒。

试求该楼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

(1)确定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因此,

(2)小塔楼顶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若仍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时,凸出屋面的小塔楼宜作为一个质点参与计算。

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增大。

增大后的地震作用仅用于凸出屋面的

小塔楼自身以及与其直接的主休结构构件的设计。

今注意到小塔楼高4m,则小塔楼顶到室外地面之间的距离,但其主体结构仍只高40m,仍符合允许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范畴。

由千今仍为1.0秒,因此,主体顶点处的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仍为0.06;同时,与相对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亦仍为0.0543。

为了找出在小塔楼顶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查表(7-2-5)找出相应的。

表7-2-5凸出屋面房屋地震作用增大系数

注:

1、、分别为突出屋面房屋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

、分别为主体结构层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可取各层的平均值;

2、楼层侧向刚度,可由楼层剪力除以楼层层间位移计算。

按=1.0秒,及,查得

将小塔楼视作一个质点对待,得

(3)主体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4)任意i层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计算结果,见(表7-2-6)及(图7-2-6)。

表7-2-6值

7.2.29今有一个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

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III类。

结构计算自振周期,经折减后为=1.2秒;=0.4秒;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如(图7-2-7)所示。

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7-2-8)所示。

图7-2-6各层水平地震图7-2-7重力荷载值分布图7-2-8振型图

作用标准值分布

试求当考虑第一及第二振型时,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该结构的基底剪力及其基底弯矩。

[解]:

由于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为简化计算,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进行计算。

(1)计算第一振型时的各层地震作用

今以每层视作一个质点考虑,则第一振型时的各层地震作用为

(7-2-10)

(I=1,2,3,…….,16)(7-2-11)

式中——第一振型的参与系数;

——第一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由此

根据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以及建筑场地类别

III,即可找得地震影响系数。

今=1.2秒,大于0.45秒,以及<5=5X0.45秒=2.25秒,这表示将符合规律。

=0.4秒,小于=0.45秒,这表示将等于。

今=0.6,因此,==0.16;

这样,=0.06621.4450.0414000=53.570KN

同理可得

=120.530KN=160.707KN=214.276KN=308.022KN

=401.768KN=508.906KN=602.652KN=696.398KN

=803.536KN=897.281KN=1004.420KN=1084.773KN

=1178.519KN=1258.872KN=1339.226KN

(2)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及其基底弯矩

基第剪力

基底弯矩

=53.5704.0+120.5308.0+160.70712.0+214.27616.0+308.02220.0+401.76824.0+508.90628.0+602.65232.0+696.39836.0+803.53640.0+897.28144.0+1004.42048.0+1084.77352.0+1178.51956.0+1258.87260.0+1339.22664.0=484424.86

(3)第二振型时的各层地震作用

式中——第二振型的参与系数;

——第二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由此

同理可得;

同理可得

=135.845KN=261.240KN=376.186KN=459.782KN

=543.379KN=532.930KN=534.930KN=438.883KN

=334.387KN=177..643KN=10.450KN=-188.093KN

=-386.635KN=-721.022KN=-1044.960KN

(4)第二振型时的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

基底剪力

基底弯矩

=73.1474.0+135.8458.0+261.24012.0+376.18616.0+459.782

20.0+543.37924.0+532.93028.0+532.93032.0+438.88336.0+334.38740.0+177.64344.0+10.45048.0+(-188.093)52.0+(-386.635)56.0+(-721.022)60.0+(-1044.960)64.0=-39332.256KN*m

(5)基底剪力及基底弯矩

若忽略第三振型、第四振型、……的影响,它的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将为

(6)校核

抗震验算时,要求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以下算式

表7-2-7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注:

1、基本周期介于3.5秒与5.0秒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如果在考虑平扭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分析结果中,发现最前三个振型的两个水平方向的振型参与系数为同一量级时,则即表示该结构存在着有明显的扭转效应。

表7-2-8

注:

、——分别为第一、第二振型时的层剪力。

由此可见,组合后的层剪力均大于值,因此,按值进行设计,是可以的。

7.2.30今有一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II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剖面和平面见(图7-2-9)所示。

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

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l30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l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4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

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1.0秒。

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试求该楼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轴向力。

[解]

图7-2-9办公楼的平面与(a)平面;(b)剖面

(1)结构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7-2-14)

这里

——结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

现为9度区,在多遇地震影响下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32,

=0.65

现今各楼层(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13000KNX1.0+2100KNX0.5=14050KN

屋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14050KN1.0+2100KN0.0=14050KN,(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的规定,屋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在计算地震作用时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