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590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docx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祝味菊

简介

用方重,医奇疾

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慢脾惊,一语定

辨症阴阳,明若观火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肺结核何足优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限期愈疾,刮目相看衷中合西上海唯一会诊诊所

长于温补辨证施治胆囊结石

辨症明确,医德可风治病必求其本

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妇科病

论儿科附子温阳,消散阴霾

既温又托,疡症无忧温导化湿,便通疹隐

(以下未校)博采众方

祝味菊名医类案回忆录

简介

 祝味菊为上海名医,原籍浙江绍兴,随父迁居重庆。

幼年学习歧黄,少年涉猎西医,衷中参西,学有专长,壮年至沪悬壶问世,善治疑难杂症,遐尔闻名,先生对中医学有独特之见解,宗于《内经》: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以保持阳气为要务,是以在处方中常用附子。

       在三十年代先生与志同道合的章次公等创办上海国医学院,旋又担任上海中国医学院董事兼实习老师,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门墙桃李,为培养中医人才,尽了不少力量。

       余忝列门墙,从游多年,每于疑难杂症在侧侍诊,所知较详。

老师久已作古矣,爱将四十年前医案,仅就记忆所及,约略介绍如下:

用方重,医奇疾

 蒋姓妇人,年48岁。

每天早晨醒来必手足抽动,甚或大跳,床几为之倒塌,如此者2~3小时,则抽搐自然停止,能勉强进行家务劳动。

神志始终清楚,每逢寒暖交替节气,如立春、立秋、冬至等,发作更甚。

全家为妇病而担忧,其夫闻有能治此病者,必踵门求医,而所服之方,不外羚羊角、天麻、石决明等药。

由于多服凉药,中焦受伤,又并发了胃病,早上呕吐之后,胃痛始减,一病未已,又增一病。

后闻祝师善治疑难杂症,即上门求诊。

经过诊查,断为虚阳上浮,非肝风也,而胃气受戕,中寒久留。

处方:

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先煎)45克以潜阳,附子(先煎),12克以益阳气,代赫石(先煎)18克以镇逆,旋复花(包)9克,淡干姜9克,温中祛寒理气,全蝎(去毒)6克,大蜈蚣6克以定惊,另佐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以理中焦。

服3帖后,抽搐跳动及胃痛呕吐均已大减,虽冬至节降临,疾病亦未大发。

药既对症,再用前法。

生龙齿(先煎)30克,活磁石45克,黄附片(先煎)12克,淡干姜9克,姜半夏12克,陈皮9克,石菖蒲9克,嫩钩藤12克,全蝎9克,蜈蚣9克,旋复梗12克,制香附12克。

连服4帖,抽搐大定,胃仅隐痛,呕恶全止,心情愉快,胃纳增加,再续服上方4帖以巩固疗效。

以后纵然发作,即以原药方照服3帖,病即霍然。

温通治痢,独其匠心

 徐姓,男,50岁。

常居于潮湿之地,因饮食不节,突患痢疾,日夜泻数十次,腹部胀满,里急后重,红白相间,高热不退,迁延十余天之久,形瘦色晦,四肢疲乏,几不能行走矣。

到处求医,皆云暑湿内伏,湿热弥漫,湿为黏腻之邪,非易速痊。

又换一医诊治曰:

“汝之病痢,除赤白之外,还有青黄之色,实为五色痢,而饮食入口即吐,又属禁口痢之类,脾胃已败,将无能为力矣。

”勉处一方,嘱另请高明。

徐君为人拘谨,闻此言语,病更加重,呻吟床褥,苦不堪言。

经其戚友介绍至祝师处求治。

患者呻吟叙述病况。

师曰:

“汝病本不重,因循贻误,致有今日,尚无恐也。

”患者闻言,愁容为之略展,师又曰:

“汝病由于中寒与食滞交阻,郁而成痢,应予温通,中寒得温则化,食滞得通即能下行。

”处方:

附子12克,熟大黄9克,槟榔9克,广木香9克,肉桂3克,甘草6克,桔梗12克,芍药12克。

连服3帖,所下赤白之痢甚多,里急后重大减,精神增加,呕吐亦止,渐能饮食。

师对诸生指示曰:

“导气汤为治痢圣药,再加附子如锦上添花矣,今用之果然。

”再为处方,以桂元肉包7粒鸦胆子吞服。

赤白痢不见,大便转为黄色。

患者徐君颇为欣喜,赋有谢师五言诗:

“若非祝师明,安得起沉病,摆脱危险境,谢君应若何。

慢脾惊,一语定

唐儿年方4岁,身体瘦弱,面目清瞿,见之者皆曰,此儿将无长寿也。

一日气候突变,受寒伤食,发热泄泻,日夜共达十余次之多。

医以消食和中之剂不应,转请儿科名医诊治,泄泻发热,依然不减,四肢清冷,两眼露睛,夜来自汗不止,头额下垂,形神萎顿。

该医告其家属曰:

“此儿根基不固,阳气衰惫,况泄泻经旬,无以维持其正气,正气竭,命亦随之,此病极难医也。

”勉为拟方:

附子6克,炮姜6克,炒白术6克,黄连3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6克,炙鸡金9克。

连服2帖,病不少减。

其戚睹其状,介绍祝师为其诊治。

祝师诊之曰:

“阳气衰微,中寒内阻,泄泻不已,两眼露睛,四肢清冷,略有抽搐,系属慢脾惊之重症,病势虽危,当竭力图之。

”处方:

附子12克,人参9克,炮姜9克,炒白术12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6克,煨木香6克,姜半夏12克,连服2帖,泄泻止,头额不下垂,睡不露睛,精神好转。

再服2帖,疾病逐渐向愈。

该患唐君现已50岁,身体健康,尝曰:

“余之二次生命,均为祝医生之所踢也。

辨症阴阳,明若观火

潘君年七十有四,性情急燥,喜食酒肉,体格尚称强健,惟左腿忽然肿胀疼痛。

疡医谓为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况酒肉皆能化热,热聚毒壅成病。

处方:

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白芷9克,蒲公英15克,防风9克,野菊花9克,当归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生甘草6克。

共服3帖,不见起色,患处平塌硬肿,日夜呻吟,莫可名状。

乃辗转至祝门求医,告其情况。

师曰:

“病虽重,可愈也。

”诊其脉沉缓,视其患处,肤色灰暗,平塌硬肿,肿处有一白头,摸之则痛。

师曰:

“此病实为阴疽,而非痈也。

属穿骨流注,缩脚阴疼一类之疾,为阴寒凝聚而成。

”治以阳和汤温散之法。

熟地12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炮姜6克,炙甘草6克,附子12克,鹿角胶9克,党参9克,茯苓9克。

炒白术12克,炙甲片6克。

此方仅服2帖,患处转为红肿,疼痛更增。

病人信仰动摇,师嘱照前方续服2帖,患处化脓,脓赤白黏稠,肿痛立止,病人甚喜。

祝师再度诊视之曰:

“脓血已出,体更虚,宜从补字着眼。

”处方:

人参12克,附子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丹参9克,鹿角胶9克,桔梗9克,炒白术12克,云苓12克,肉苁蓉12克,陈皮6克,巴戟肉9克,红枣6克。

连服5帖而愈。

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

 杜达是伊朗国人,身休虽魁梧,而有哮喘病史,心甚苦之。

一次因气候突变,老病复发,连续咳嗽,气急痰喘,以致不能平卧。

平时由其医药顾问治疗,注射、服药,即可缓解。

但此次却毫无效果,痛苦不堪,乃电招其老友美国医药博士梅卓生医生,清其设法治疗。

梅医生见其状,询问病情后,向杜建议曰:

“余有至友祝味菊医生,学贯中西,善用中国古来经方疗奇疾,远近闻名,可一试之。

”杜低首不答,梅问何故?

杜曰:

“余虽不是中国人,却是一个老上海,从来没有听说西医介绍病人给中医医治的,何况余又是一个外国人,适宜于中国古法医治否?

”梅医生一再推荐,才勉强答应。

由梅医生介绍病情,祝医生按脉察舌,诊断为肺有痰饮,肾阳不足。

梅译告其意,杜同意服药。

乃以张仲景小青龙汤法加参、附为方:

桂枝9克,麻黄6克,白芍9克,炙细辛3克,姜半夏9克,淡干姜6克,五味子6克(二昧同捣),附片12克(先煎),人参9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白芥子9克,炙紫菀、炙苏子各9克。

服药两帖,杜感觉舒服。

汗多,咳嗽大爽,气急渐平。

隔日即能平卧,便主动约梅至祝医生诊所继续求治。

杜达向祝医生道谢,并赞扬中医是了不起的医学。

祝在原方中将麻黄改为3克,另加黑锡丹9克(分吞),破故纸12克。

嘱服5帖而愈。

为挽危而具结,心热胆坚

  名医章次公尝曰:

“危险重疾,在别人摇首却走的时候,祝先生却一力承揽,转危为安。

古之名医,是不是为病家具结,来完成治疗任务,我在文献上,还役有找到,然而这种治疗方式,在祝先生竞是家常便饭。

兹介绍一例:

       上海国医学院学生徐某之弟,病伤寒甚剧,诸医束手。

祝师当时在该院执教,徐某信仰其理论,征得父亲同意,邀祝诊治。

徐弟高热两旬不退,神昏谵妄,前医佥谓热入心包,主用清宫。

祝诊之,不能苟同。

处方:

附片12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麻黄6克,桂枝9克,生姜9克,朱获神12克,苏梗6克,郁金9克,姜半夏9克,生龙齿30克(先煎),酸枣仁15克。

服后诸恙依然,翌晨又为处方如前。

徐父慌乱之余,又延名医会诊,皆认为热药之误。

一医且笔之于方案,谓邪入心包,误投温燥,法在不救。

家中人更慌,皆出怨言。

徐乃见祝师,祝问前方服后厥恙好转否?

徐曰未也。

然则能变否?

答曰亦未也。

祝曰:

“不好不变,药力未及也,何用惊为。

”徐以实告:

“名医某某等皆谓服师药已无救矣。

”祝遂与徐同往,其父蹙额相迎。

祝问前方服否?

徐父有难色曰:

“顷间名医会诊,以为非是,未敢服也。

”言下唏嘘不已。

祝曰:

“有斯哉!

病以吾药而剧,吾不得辞其咎,然吾知此病不即死也。

吾使人来侍病者五日,前所服之药过五日其药性当已消矣,其不及五日而亡者,药之过也,可毁我招牌,并鸣之于报端,为庸医杀人之戒。

苟过五口而不死者,非吾之罪也,任令更医诊治。

”徐父闻此而谢曰:

“吾固深信夫子者,医生有割股之心。

先生既知其不死,幸始终拯救之。

”于是出纸笔,促之处方。

祝曰:

“无更只字,连服两帖,不分昼夜续进,明日不需延请,自来诊视。

”次晨祝破扉而入,急问昨宵病人有变否?

徐氏谢曰:

“小子服夫子药,汗出热减,神静而得安寐矣,夫子真神人也。

”复出纸笔请处方。

祝曰无更只字,再服两帖。

次日仍照原方又服两帖,诸恙大愈。

因谓徐父曰:

“向者一纸热药,即被断为杀人,今连服六剂而热退神清,是非明矣。

”徐父谢曰:

“倘非夫子真知灼见,小子其病毙矣,今而后始知名医之所以为名医也。

辨症辨人,论治准确

  刘老七十有四,禀赋素强,身体健康。

一日突患伤寒发热,医投辛温之药,病不少减,而反增重。

壮热烦渴,六脉洪实,谵妄无度,不可终日。

举家惊慌,于是再请一医生为其诊治。

医曰:

“此为温病,虑其病入心包,有痉厥之变。

”处方则银翘散之类,自夸轻可去实。

服药2帖,毫无效果。

病者不安,更为狂妄,于是又换一医诊治曰:

“病者年高病重,慎防暴脱之变。

”予潜阳之品,亦无效果。

闻祝师之名,请其出诊。

祝诊之曰:

“病者禀斌素强,服桂枝汤而转入阳明,可用白虎汤法,如体质虚弱者,可加人参,即人参白虎汤。

今迁延日久,所幸正气未虚,可以大剂速抑病邪。

处方,生地30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犀角粉2克,羚羊角粉2克。

家属睹其方,颇以为异。

认为祝医生以用温药而传远近,今此病用此大凉之药,患者年老,是否有碍?

祝曰:

“余之常用温药者,因近人阳虚者多,刘君禀赋强,热度高,宜及时清热抑邪,可放心服之。

”果然一剂热减,二剂热退神清,三剂能下床行走矣。

肺结核何足优

 赵君年届五十,体质素弱,患肺结核后,体重大为减轻,低热不退,形削骨立,不思饮食,四肢无力。

当时无抗结核特效药,经西医诊治,不见起色。

后改请中医诊治,某医诊之,按脉虚细而数,舌光红无苔,颧骨高而发红,两眼目光锐利。

即对赵曰:

“肺虚损之病,肾阴亏竭,肾为生命之源,值此春阳生长,将以何物以助其升发哉,清明一到,甚虞甚虞”。

勉处一方:

南北沙参9克,玄参9克,太子参12克,百部9克,甜杏仁9克,生地9克,石斛9克,阿胶9克,紫菀9克,枇杷叶9克,生谷芽12克,青蒿9克,嫩白薇9克,地骨皮9克,连服5剂不见效果。

驯致精神更加姜顿,纳食更少。

医曰;“肺结核为顽固之疾,能平安渡过,已非易事,所虑者冬至耳。

冬至一阳生,于你疾病大为不利,现勉力图维,实无把握。

”赵自思生命仅有数月,悲观失望。

亲友来望病,赵以实告。

亲友曰:

余之同事亦患肺病,经祝医生医好,可往诊之。

遂前往求诊。

祝师按脉问症,细为检查。

对赵说,保汝冬至不死,不要听信不负责的无稽之谈,相信对路药物可以起死回生。

处方以大剂温补为主:

附片12克,大熟地18克,桂枝9克,炒白芍12克,当归9克,黄芪18克,党参18克,炒白术12克,仙灵脾9克,紫河车粉3克,炒麦芽15克,淮山药12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光杏仁9克。

连服6帖,精神稍振,思食。

续服6帖,病情逐渐好转。

再加鹿角12克,菟丝饼12克,以巩固疗效,连续服20余帖,咳少热退、体重得增,冬至到时,赵君不仅健在,而且已能做日常工作。

嗣后每年冬季服紫河车粉100克。

十余年健康如常人。

治病求本,益阳培阴

   蒋氏妇,年三十余岁,结婚十载,从未生育。

月经或数月不转,或一月两次,面黄肌瘦,四肢疲乏。

到处求医诊治,某医生诊为经血不足,冲任不调,始则治以汤剂,继而丸散,一过半年,毫无寸效。

乃更医调治,医生认为干血痨,与养阴补血之药,30剂后,体力更亏,下午潮热,月经不潮,形瘦骨立,不思饮食,心悸汗多,动则气急,遂停药。

后经亲友介绍至祝诊所求诊,按其脉虚细而弱,观其舌质淡红,走动困难,形容渗淡。

祝曰:

“气血两亏,阳气尤弱,阴精亦伤。

夫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精所奉其人寿,阴阳两亏,非大补不可,方能鼓午正气,使阴平阳秘,恢复健康,或可生育。

”处方:

附片12克(先煎),大熟地18克,鹿角胶9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枸杞子9克,白蒺藜9克,活磁石30克(先煎)菟丝饼9克,炒麦芽12克,陈皮9克,鸡内金9充,炒白术12克。

服5帖,胃纳好转,月经得转。

后照原方服20余帖,另加龟龄集同服,面色红润,气急已平,月经按期而至,不久已怀孕矣。

限期愈疾,刮目相看

  一医学博士叶君,以研究中药,著称于时,1937年期间,两度罹患伤寒,第一次治疗一个多月。

始恢复常温。

但体力不支。

精神萎顿,不能进行工作,讵料于恢复期又重患伤寒。

白细胞减少,超过其他病人,请西医诊洽。

确诊伤寒。

叶年过五十,二度患此重症,心甚忧之,虑其不能持久。

适有大华医院缪护士,与叶君经常共同工作。

颇为熟悉,一日探望叶病,看见其状,因介绍曰:

“君何不请中医祝味菊治疗,余深知其治绩之佳,故竭诚推荐。

”叶曰:

“深蒙关心,余以西医为业,而又属研究人员,何必中医诊洽呢!

”遂又邀同道多人,注射服药,仍无寸效。

缪护士闻其后未曾好转。

遂又探望,其时叶君体力难支,答言甚少。

缪曰:

“疾病倘旷日持久,恐变生不测,悔之晚矣。

”叶君有所感,勉强坐起曰:

“愿候明教。

”遂请祝味菊先生诊冶,诊后即曰:

“所患者确系伤寒。

症状虽不重,惟体虚可虑耳,倘服吾药,无人从中掣肘。

则指日可愈。

”叶问之曰:

“敢请几旬可治愈?

”祝曰:

“十日可愈也。

”叶虽不言。

但表现怀疑之态,顾虑祝医生是否言过其实。

缪在旁为之证明祝言可信,始同意服中药。

祝氏处方:

黄厚附片(先煎)12克,人参(先煎)9克。

黄芪15克,川桂枝9克,炒白芍9克,活磁石(先煎)30克,生龙齿(先煎)30克,朱茯神9克,酸枣仁12克,姜半夏9克,陈皮9克,淮山药12克,炒麦芽12克。

服药2剂。

休力稍强、再服3剂,更为好转,及至第6天,叶氏体力增强,下床步履,并不吃力。

饮食亦香,精神愉快,喜曰:

“中国医药疗法,颇有研究价值。

”遂再请祝出诊。

并欢迎于室外曰:

“今日邀君至舍间,一为向师请教,二为请君再度诊治。

以善其后。

自服君药以来,日渐其好,效如俘鼓,而君能限期愈疾,佩服,佩服!

何其效果之佳也!

”祝曰:

“然则西医用血清治病者,屡有特效。

亦何故耶?

”叶曰:

“此无他,为增进人体之抵抗力而已。

”祝欣然曰:

“中医疗病之原由,亦应作如斯观。

增强人体抗力,缩短疗程耳。

”叶曰:

“中西医实殊途同归。

”二人志同道合,遂称为医友。

衷中合西上海唯一会诊诊所

 自杜达先生被祝味菊医生治愈疾病之后,对外籍医生亦有所影响。

有共纳者,系德国人。

精于西医,人称共纳博士,经梅卓生医生介绍与祝相识,医学观点相同,不久即成立会诊诊所于上海,中西医联合诊断,理化检查,及多种方法治疗,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求诊者甚众,大多系疑难重证。

一位肝硬化腹水病人,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面赤,目上视,四肢强直,脉弦急。

三位医生研究,用急则治标之法,由祝提出治疗方案:

①强心。

②镇静解热,③祛痰。

梅医生与共纳博士均同意治疗方案。

先服中药。

由祝处方:

黄厚附片(先煎)15克,上安桂(后下)3克,酸枣仁24克,朱茯神12克,羚羊尖(锉,先煎一小时)4.5克,活磁石(先煎)60克,川羌话4.5克,水炙南星12克,仙半夏13克,火麻仁15克,竹沥一汤匙、生姜汁一汤匙(俱冲服),1剂,后配合补液。

药后病情稍定,己能发言。

但神志尚未完个清楚,再经三医会诊,继用前方治疗,症状逐渐好转。

共纳博士对祝表示钦佩,尤对其医学之精深,更为赞赏。

尝曰:

“祝味菊医生有相当声誉,他不仅善用中医方法治病,而于西方医药,亦莫不精通,值得令人钦佩。

长于温补

 祝味菊医生治虚弱之病,善用温补法,其因清阳下陷致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气不足,阴阳两虚者,用金匮肾气丸,或景岳右归饮法,阳虚上浮者,以桂枝龙骨牡蛎法,温而潜阳。

此其治虚之大略也,惟不用清补之法。

弟子问其故曰:

“清补并用者,寒凉以抑其无形之气,滋补以灌输其有形之资,凡虚体而兴奋太过者,似可用清补之法,削有余以补不足,不亦可乎?

何以老师排除清补之深也?

”祝师曰:

“济平之道,以善为主。

所谓削有余以补不足,非至善之道,夫阴质不足,补之可耳,阳气有余,乃属佳象。

《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岂可伤及阳气,而令其虚乎?

余行医多年,以经验所得,清补非但无益,而身体反受损也。

       祝老师治虚损病人,运用《内经》之方法。

损者益之,劳者温之。

于处方中,阴阳并用,气血双补,冬令则用膏方。

曾治一男性患者,16岁。

气血两亏、面色(白光)白,不思纳谷,精神萎顿,行路则气急,舌质淡红,脉虚细。

乃进膏方:

黄厚附片(先煎)、黄芪、党参、朱茯神各90克,酸枣仁60克,炙远志40克,活磁石(先煎)、制首乌各120克、破故纸60克,仙灵脾40克,枸杞子、菟丝饼各60克,桑寄生90克,牛膝120克,炒白芍、益智仁各50克,鹿角胶、羊肉胶各120克,再加红枣冰糖收膏。

       病人家长取方后,心有不择,难道16岁之少年。

可服此大剂温补乎!

乃取方询问某医生,一见此方即曰:

“小儿为纯阳之体,以少年而论,亦属纯阳之列。

而气血并补,并参与血肉之品,少年服之,害多益少,吾恐服此方将内热弥漫,疮疖丛生,以不服此补药为是。

”家属心动,不敢煎膏。

其叔亦知医曰:

“祝医生之膏方,气血双补。

为此儿虚弱之要药。

”于是遂勉服一料。

少年面色大有好转,再服两料,身体健康。

       祝医生除膏方外,常用一些药物,颇有功效。

如“紫河车”,有温补气血精血之功,他最赏用此药,许多虚弱病人。

甚至劳瘵者,用温补药再配合紫河车而获效;”龟龄集”,原出于山西太原,已有多年,补肾阴阳,效果甚佳,现市上仍有出售;“鹿制品”如鹿茸、鹿角胶、鹿肉、鹿筋等,补力较大,对于肾阳虚病人,祝氏常用之。

辨证施治胆囊结石\

   治疗胆囊结石,一般均用排石剂,如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甚则大黄、栀子、玄明粉等,以一下之后,可以排出结石,事实上,并非用此皆能获效,亦有不少病人因此而增重者。

祝师治此病极多,有一张姓患者。

面容憔悴而带黑色。

四肢无力,肝区隐隐作痛,有时牵引后背痛,数月以来,无一日之停。

遍求名医诊治,冀能减少苦痛。

某医生曰:

“君患胆囊结石,已属确诊,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应以排石为主。

”用金钱草、鸡内金之属,毫无寸效。

于是又换一医曰:

“前医处方虽是,惟手段太小耳。

”于前方中再加大黄、玄明粉、瓜蒌仁之类,日泻数次,甚觉萎顿,但结石未被排出。

又至西医院外科,清求手术治疗。

医师因患者身体虚弱,暂时不能手术,应俟休力恢复,再行手术为宜。

病人展转思维,毫无他法。

后经友人介绍至祝医生处医治,祝了解其全部发病经过后曰:

“治病须辨证论治,要有整体观念,如仅执成方以治病,非良策也。

君身体虚弱,又患有结石,余用先顾正气,佐以疏肝胆之品,可一试之。

处方,黄厚附片12克(先煎),柴胡、川续断、枸杞子、枳壳、延胡索、制香附各9克,鸡血藤12克。

炙草6克。

先服4剂,精神较振,肝区隐痛及肩部反射疼痛均止,再服4剂,诸症悉除。

辨症明确,医德可风

  祝味菊先生尝曰:

“医学与哲学犹两轮之不可离也。

以科学方法检寻病源,分析病理,以哲学观点,观察症候,综合诊断。

此相需而又相成。

以伤寒重要症候昏愦而言,浑浑噩噩,似无知觉,呼之不应,问之不答,此中热毒也。

神衰之人则不然,不耐高热,初病即多梦呓。

而醒时则了了自清,继则心烦善言,所言皆日常习行之事,间有一二不尽情理之语,此时已露阳用日虚之象。

倘与清心凉剂,则阳气愈衰,白昼亦多乱语。

大抵中毒昏愦,骤然而来,神衰昏愦,由渐而成,中毒之人,服犀羚可收镇静缓和之效,神衰之人,用温潜益正之品,能防厥脱之变。

倘辨症不当,论治失误,其为害不可设想矣。

”祝氏之言,颇为精当。

兹举一事可为例证。

昔年沪上儿科名医徐君,衣钵相传,己有二世,以时方著称。

慕视氏对中医有特殊见解与治疗方法,而未心悦诚服也。

虽然如此,仍命其子拜祝为师,以学究竟。

一日其子患伤寒甚剧,热度逐日上升,昏眩昏愦,呓语呢喃。

醒时又了了自清,而脉不洪数。

徐君甚忧之,因惧祝用药与其观点有所不同,遂邀请同道数人,共同诊治,共同处泻心汤法。

祝闻之转告徐曰:

“此非泻心法所宜也。

”徐答以服药后尚无不可,祝劝其谨慎从事。

越数日,病情逐渐加重,神昏不醒。

呓语郑声,饮食不能入,泛泛欲恶。

徐此时已知其子病严重,再邀请诸医会诊,一致认为热入心包,而脉现伏象,为热邪内闭之危急症候,如不转机,内闭外脱,即在目前。

应早服清宫汤方,特别要先服紫雪丹,或可挽救生命于垂危。

徐氏方寸无主,而亲朋之探病者,群集于病人住室,空气秽浊,扰攘不安。

其时祝味菊亦至徐家探病,见此情景即曰:

“病人系吾之弟子。

是否在余诊断之前,各药哲停。

”于是至病人榻前,仔细观察,望色闻声按脉。

有顷,徐氏及家人皆来询问。

祝曰:

“病人神昏愦系由渐而成,呓语郑声,脉现伏象,不是中热毒昏愦突然而来。

实系阳虚易脱之象,并非中热毒,吾意不能用清宫汤紫雪丹类。

君等倘听吾言,信余安排,吾徒病倘不能愈,余不复言医矣!

”当夜祝宿于徐家。

投以强心扶阳诸药:

活磁石(先煎)45克,生龙齿(先煎)30克,石决明(先煎)45克,附片(先煎)12克,酸枣仁24克,朱茯神12克,石菖蒲9克,姜半夏12克,桂枝9克,生白芍9克,麻黄6克。

当晚即服1剂,至夜半病情未有好转,举家惊慌。

祝曰夜半再服1剂,当可转危为安。

及至天明,病人汗出热大减,神识逐渐转清,但身体颇为衰惫。

照原方去麻黄加人参9克(先煎)。

服药后呓语呕恶均止,与人谈话对答颇清,一星期热退休力稍支,一月后体力恢复。

徐子现年将80岁。

久为儿科名医,身体亦颇强健。

治病必求其本

  顾姓老人年60余岁,农民。

勤于耕种,酷暑暴雨,经常感受,为时既久,寒热往来不清,头昏呕吐,胸中闷满,四肢无力,不思纳谷。

请医生诊治,认为暑湿相搏蕴于内,应用芳香化浊如青蒿白薇佩兰之属,服后毫无效果。

另请医诊察,适热多寒少,热度较高,口渴欲饮,面红溲赤,时欲恶心。

诊为瘅疟,用石膏知母甘草再加清暑之品。

2剂后,热不退,腹部左侧膨胀不软,胸中更闷,不欲食,善呕恶,日夜不安。

于是又请医求治。

改弦易辙,予以温中之品,药服2剂,腹中较舒,寒热往来如故。

遂遍访名医多人。

治皆不效。

闻祝医之名,请其医治。

祝诊曰:

“贵恙风寒之邪进入少阳,一剂小柴胡汤即可愈者,何惜而不用欤。

只见高热而用白虎,以致腹部胀满,左侧硬而不软,即气血积聚。

此即疟母。

乃脾脏肿大,疟疾形成疟母,如不刈其根,则疟疾不愈。

”乃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达原饮、人参鳌甲煎丸法复方图治,直入少阳以祛风寒湿邪,再益正软坚以刈疟母。

处方:

柴胡、桂技、炒白芍各9克,淡干姜6克,制川朴、草果各9克。

姜半夏、附片(先煎),各12克,生牡蛎30克,制南星6克,人参鳌甲煎丸(包煎)9克,陈皮9克。

服3剂,寒热时间已经缩短,左胁坚硬己经转软,腹胀渐松,再照前方加人参9克。

又服3剂,诸症已消,已能食,精神增加,面现红色。

继续调治一月以后,康复正常。

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

 治疗便秘或用泻剂如大黄番泻叶之属,或为润剂,麻仁丸润肠丸之类。

惟老年阳虚便秘用此则不能取效。

宋·和剂局方中之半硫丸,有除积冷,温肾逐寒,通阳泄浊之功,治风秘、冷秘,与老年习惯性便秘,应手辄效,但用者甚少。

       陈某,年已70余,饮食起居正常,惟大便经常结燥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